《NB T 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_第1页
《NB T 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_第2页
《NB T 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_第3页
《NB T 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_第4页
《NB T 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XXXXX—201X

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Regulationforcontentanddepthofprimarydesigndocumentofelectricvehicle

chargingsta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目  次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则................................................................................5

2总的部分............................................................................5

2.1概述..............................................................................5

2.1.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5

2.1.2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6

2.2充电站站址概况....................................................................6

2.3充电站定位及建设规模..............................................................6

2.4主要技术原则......................................................................6

2.5安全消防..........................................................................6

2.6技术经济指标......................................................................6

2.7初步设计相关文件..................................................................7

3电气部分............................................................................8

3.1供配电系统........................................................................8

3.2充电系统..........................................................................8

3.3总平面布置........................................................................8

3.4电气二次线........................................................................8

3.5调度自动化........................................................................9

3.6计量系统..........................................................................9

3.7站用照明动力......................................................................9

3.8电缆设施..........................................................................9

3.9安防系统..........................................................................9

3.10防雷接地.........................................................................9

3.11电气部分图纸.....................................................................9

3.12计算项目及其他..................................................................11

4通信部分...........................................................................11

4.1通信现状.........................................................................11

4.2通道要求.........................................................................11

4.3系统通信方案.....................................................................11

4.4站内通信方案.....................................................................11

4.5通道组织.........................................................................11

4.6通信部分图纸.....................................................................12

4.6.1通信部分图纸目次.............................................................12

4.6.2图纸深度要求.................................................................12

5土建部分...........................................................................12

5.1概述.............................................................................12

5.1.1站址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12

5.1.2水文气象条件.................................................................12

5.1.3地质条件.....................................................................12

5.1.4设计原则.....................................................................13

5.2总平面布置.......................................................................13

5.2.1总体规划.....................................................................13

5.2.2总平面布置...................................................................13

5.2.3道路设置.....................................................................14

5.2.4各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14

5.3建筑结构.........................................................................14

5.3.1设计条件.....................................................................14

5.3.2建筑物.......................................................................15

5.3.3地基与基础...................................................................16

5.4给排水...........................................................................16

5.4.1供水方案及给水系统...........................................................16

5.4.2排水系统.....................................................................16

5.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7

5.5.1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气象条件...................................................17

5.5.2采暖方案及设备选型...........................................................17

5.5.3通风方案及设备选型...........................................................17

5.5.4空调方案及设备选型...........................................................17

5.6土建部分图纸.....................................................................17

5.6.1土建部分图纸目次.............................................................17

5.6.2土建部分图纸内容深度.........................................................18

5.7计算项目及其他...................................................................20

6消防部分...........................................................................20

6.1概述.............................................................................20

6.2消防措施.........................................................................20

6.3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21

6.4消防部分图纸.....................................................................21

6.5计算项目及其他...................................................................21

7环境环保...........................................................................21

7.1概述.............................................................................21

7.2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21

7.3污染防治措施.....................................................................21

7.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1

7.5节能减排综述.....................................................................21

8劳动安全卫生.......................................................................22

8.1概述.............................................................................22

8.2劳动安全.........................................................................22

9概算部分...........................................................................22

9.1概述.............................................................................22

9.2编制原则和依据...................................................................23

9.3概算表及附件.....................................................................23

9.4投资分析.........................................................................24

10节能分析..........................................................................24

11主要设备材料清册..................................................................24

附录A................................................................................25

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1总则

1.0.1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本标准适用于

新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工程,不适用于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电池集中充电站和电池配送站工

程。电动汽车充电站改扩建、交流充电桩工程的初步设计,可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参照执行。

1.0.2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作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

1.0.3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委托书是初步设计的主要依据,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

行其中规定的各项原则。初步设计文件必须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符

合国家、能源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标准。

1.0.4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说明书、各专业图纸、设备材料清册、概算书。

设计文件齐全,应完整表达设计意图;计算准确,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正确。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设计文件可适当分册出版。

1.0.5初步设计应充分表达设计意图和准备反映设计内容,深度应满足控制投资、计划安排等

需要。对设计中的重大问题,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一般宜为2或3个方案),根据优

选结论提出推荐方案,供审批机关决策。

1.0.6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深度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设计方案的比选和确定;

(2)作为编制设备招标文件的设计依据。

(3)土地征用。

(4)确定设计方案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5)供控制工程投资用。

(6)供进行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用等。

2总的部分

2.1概述

2.1.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相关国家政策、法律、法规。

(2)相关规程、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

(3)政府主管部门及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

文号或名称。

(4)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5)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包括站址周边市政所能提供的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

近期或远期资源条件,以及道路交通、建设场地出入口的位置、标高条件。

(6)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等要求和依据。

2.1.2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建设规模。应说明包括本期、远期及终期规模。

(2)设计范围与分工。说明本工程设计的范围和外部协作项目的分工界限。

2.2充电站站址概况

(1)概述充电站的建设规模、落点等结论意见,说明充电站站址的地理交通位置,包括所

在地的省、市、区(县)、乡镇街道的名称,站址所在城市的交通位置,周围道路、交通状况等。

(2)概述充电站的自然条件,说明站址征地范围主要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水源、

排水等条件;简述站区总用地面积、用地性质组成和主要拆迁赔偿项目,包括原有植被、需拆

迁的主要建构筑物面积。

(3)简述站址邻近的工业企业、居民点分布情况和距离,说明周围环境现状,概述工程环

境影响报告书有关生活工业废水、噪声等对环境污染分析及处理措施的审查结论、意见,说明

充电站建成后环境影响防治的预期效果。

2.3充电站定位及建设规模

(1)应结合充电站的功能定位,说明其服务车型、服务能力及近远期充电需求;

(2)应说明充电站的建设规模和投产时间,如工程按分期建设,应说明分期建设规模及本

期工程规模和投产时间。

2.4主要技术原则

(1)结合建站条件,提出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和相应的措施。

(2)简述土建主要技术方案,包括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建筑方案、建筑结构形式、地基处

理方案。总平面及建筑方案不应少于2个。

(3)提请在设计评审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如规划、用地、拆迁赔偿等问题,应阐

述其情况及建议处理办法。

2.5安全消防

(1)站区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设计情况。

(2)站区建(构)物耐火等级及火灾危险性分类,防火分区的设置;建(构)筑物、电气

设备的消防方式和防火措施。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和与消防联动控制要求。

2.6技术经济指标

说明推荐技术方案的主要经济指标,见表2.6-1。

表2.6-1推荐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概算静态总投资万元

2概算总投资万元

3总用地面积hm2

4围墙内用地面积hm2

5总建筑面积m2

6建筑基地总面积hm2

7站内道路总面积hm2

8站内绿地总面积hm2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围墙内用

2

9m地面积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围墙

10%内用地面积

绿地率站内绿地面积÷围墙内

11%用地面积

12围墙长度m

13进站道路长度(新建/改造)m

14站外供水管线长度m

15站内外挡土墙体积m3

16站内外护坡面积m2

17二次设备室面积m2

总土(石)方量挖方m3

18填方m3

弃土/购土工程量弃土m3

19取土m3

20地基处理工程量单位根据处理方案确定

注: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相关的规划设计

要求。

2.7初步设计相关文件

当取得以下文件时,应作为初步设计附件列入: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

2)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地震安全评价、地质灾害评价等报告的评审意见。

3)充电站建设所涉及到的有关单位和部门,如规划、国土、交通、矿产、文物、通信、军

事、航空、公路、铁路、管道、市政、水利、供电、供水、林业等部门的协议、会议纪要和摘

要等。

4)与有关单位的设计分工协议。

5)外委项目有关协议。

6)上级部门有关文件、批文;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协议和会议纪要。

3电气部分

3.1供配电系统

3.1.1说明充电站负荷等级,给出负荷统计结果。

3.1.2说明供电系统电压等级、电源供电方式、电源数量和引接点位置。

3.1.3说明低压配电系统接线方式。

3.1.4说明各电压等级短路电流水平。

3.1.5说明变压器台数、容量、型式及主要技术规范。

3.1.6说明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型式及主要技术规范。

3.1.7说明是否需要消谐装置,消谐装置电压等级、容量、台数、型式及主要技术规范。

3.1.8说明无功补偿设备电压等级、容量、台数。

3.2充电系统

3.2.1说明充电系统的组成。

3.2.2说明非车载充电机的电压、电流、功率选择、谐波限值、计量方式及主要技术规范。

3.2.3说明交流充电桩电压、电流、功率选择、计量方式及主要技术规范。

3.3总平面布置

3.3.1说明功能区域、功能房间的设置。

3.3.2说明充电设施的布置方式。

3.3.3说明配电装置的布置方式。

3.3.4说明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及优选结论。

3.4电气二次线

3.4.1说明直流系统电压、接线方式的选择。

3.4.2说明直流屏、蓄电池及充电设备的选择。

3.4.3说明不停电交流电源的技术要求及配置方案。

3.4.4依据充电站管理模式提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软

件、硬件配置原则,主要功能,组网方案。

3.4.5说明充电站控制系统的监测、监控范围及详细信息内容。

3.4.6说明二次设备的配置方案、组屏方案及屏位布置方案。

3.4.7说明计算机监控系统与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电能计量表计、非车载充电机、交流

充电桩、车载充电机、站内智能设备的接口形式及技术要求。

3.4.8根据需要提出站用电源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设计方案。

3.4.9根据需要提出谐波监测装置的配置方案。

3.5调度自动化

3.5.1提供充电站上级相关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的现状。

3.5.2说明充电站的调度管理关系。

3.5.3说明充电站与上级相关调度/运营管理中心之间的交互信息。

3.5.4说明充电站对各级调度/运营管理中心的通信接口类型、通道数量及相关技术要求。

3.5.5说明充电站远传信息、电量信息的传输方式。

3.6计量系统

3.6.1说明计量点的选择原则。

3.6.2说明充电站关口表和电能远方终端配置、技术及组屏方案及与当地监控系统的接口方案。

提出各计量关口点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精度要求。

3.6.3说明各电压等级交/直流电能计量表计的配置及组屏方案。

3.7站用照明动力

3.7.1说明正常照明、事故照明等的供电方式。

3.7.2说明主要场所的照明及其控制方式。

3.7.3说明照明灯具选型。

3.8电缆设施

3.8.1说明电缆敷设方式。

3.8.2说明电缆沟道的布置。

3.8.3说明电缆沟及其构筑物采取的防火和阻燃措施。

3.9安防系统

3.9.1说明全站安防系统功能、监视范围、摄像设备布点设计方案。

3.9.2说明视频图像信号传输方案、带宽要求。

3.10防雷接地

3.10.1说明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防雷措施。

3.10.2说明建筑物防雷措施。

3.10.3根据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要求,说明接地方案。

3.11电气部分图纸

3.11.1电气部分图纸目次

序号图纸名称比例备注

1供电系统接线图

2电气总平面布置图包括各比较方案

序号图纸名称比例备注

3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图

4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断面图

5防直击雷保护范围图需要时出图

6接地网布置图

7计算机监控系统方案配置图--

8配变保护配置图--在初步设计报告中插图

9直流系统图--在初步设计报告中插图

10主控室平面布置图1:50~1:100屏位应标明用途、本期、预留

11继电器室屏位布置图1:50~1:100

12视频设备布点示意图--根据需要

3.11.2电气部分图纸深度要求

(1)供电系统接线图

应表示电源的引接方式。

应表示变压器与各级电压母线的连接。

应表示各级母线的接线方式。

应表示各级电压的电气接线方式及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

器、避雷器、消谐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等的配置。

应标注设备型号及主要技术规范。

(2)电气总平面布置图(各方案)

应表明主要电气设备、建(构)筑物、电缆沟道及道路等的布置。

应表明方位、标注位置尺寸,并附必要的说明及图例。

(3)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图

应表明各层布置名称、主要尺寸、标高、功能房间设置、配电装置的相对位置、室内通道、

出入口位置等,并标注有关尺寸。

(4)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断面图

应表明电气设备安装位置、尺寸、标高等。

(5)防直击雷保护范围图(需要时)

应表示需要进行保护的电气设备、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并标注其高度。

应表示避雷针的布置位置,并标注其高度。

应绘制不同保护高度的保护范围图,宜将保护范围计算结果列表于图中。

(6)接地网布置图

绘制主接地网平面布置,标注布置尺寸。当采用外引接地、深井接地等措施时,应在图中

说明。

(7)计算机监控系统方案配置图

应表明计算机监控系统站控层各工作站,远动通信网关、间隔层测控单元、网络连接的结

构示意,与保护、非车载充电机、车载充电机、交流充电桩等外部系统的接口、打印机、显示

器等设备的配置。

(8)配变保护配置图

应表明保护配置原理及主要保护方式;主要设备名称及电流互感器接线方式。

(9)直流系统图

应表明直流系统的接线方式;蓄电池型号和数量;端电池的设置、浮充电设备及馈线数量

等。

应表明系统图有关的主要设备规范。

(10)主控室平面布置图

应表明主控室控制屏(台)的布置方式,布置尺寸。

(11)继电器室屏位布置图

应表明控制屏、保护屏等二次设备的布置方式、布置尺寸。图中应有屏编号、名称、型式、

本期及预留屏位对照表。

(12)视频设备布点示意图

在总平面图中标注需要监视的主要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区内不同类型摄像设备。

3.12计算项目及其他

(1)直流负荷统计及蓄电池容量和充电设备选择。

本项计算结果应列表在说明书中表示。

4通信部分

4.1通信现状

叙述与充电站相关的通信系统现状,包括传输型式、相关光缆情况等。

4.2通道要求

根据运行管理模式提出管理监控、数据通信等对通道的要求。

4.3系统通信方案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充电站系统通信方案。编制充电站通信系统图。

4.4站内通信方案

论述充电站通信系统的供电方案,市话通信方案。提出通信设备的组屏和布置方案。

4.5通道组织

根据通信现状和方案,进行充电站通道组织。

4.6通信部分图纸

4.6.1通信部分图纸目次

通信部分图纸目次:

序号图纸名称备注

1充电站通信系统图

4.6.2图纸深度要求

1)充电站通信系统图

应以框图形式绘出充电站的通信系统各设备间的连接关系。

5土建部分

5.1概述

5.1.1站址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1)具体说明充电站站址的地理位置,所在地的省、市、区(县)、乡镇街道的名称,站

址在城市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说明站址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与公

共服务设施情况,以及四邻原有或规划的居住建筑或其它重要性建构筑物等设施的距离。

(2)概述场地地形地貌(如山丘、水域、最高最低标高、坡度等);描述场地内原有土地

性质(农田、坡地、林地、水塘等)、原有植被面积、场地可利用面积,沟渠、水塘、输电线路、

通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如输气、输水管线等)、民房等需拆迁赔偿情况及工程量。

(3)站外交通运输。概述站址区域公路、铁路现状及规划,公路需描述道路等级、路宽及

路况。

(4)站址邻近工业企业、居民点等自然环境情况,分析工程建设、使用时生活废水、工业

废水、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源,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5.1.2水文气象条件

(1)气候特性。说明冬夏气候特点,包括温度、降雨、风向等情况,还包括暴雨、台风、

沙尘、霜冻、冰雹、降雪、龙卷风、旱灾等自然灾害天气情况。

(2)气象要素和特征值。多年平均气压、气温、降雨量、雾日数、雷暴日数、大风日数,

多年日最大降雨量,站址处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多年风向玫瑰图等。

(3)水文条件。站址洪水位、内涝水位(包括河流冲刷,山洪影响及内涝等水位情况),周

围自来水、打井等水源情况。

5.1.3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站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站区地震基本烈度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岩土工程条件(包括岩土层分布及特性、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地基承载力及桩基设计

参数)。

(2)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埋深及变化情况,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评价。

(3)不良地质作用。软弱层和不稳定与特殊性岩土层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情况,滑坡、

崩塌、土洞、水土流失等不良地质作用判断,饱和砂土的液化判断。

(4)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及建议。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划分、地基及基础适宜性评价、

边坡稳定性分析、主要的结论及建议。

5.1.4设计原则

说明土建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及暖通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提请在设计评审时需解

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5.2总平面布置

5.2.1总体规划

(1)总体规划原则。叙述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协调的原则,工艺专业布置要求,远近规划

要求,占用土地性质及要求,合理利用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土石方工程量、场地标高的要求,

进站道路引接要求。

(2)总体规划特点。说明充电站与周围生活、电力、通信、交通、消防给排水、地下管道

等设施的关系,说明充电站按规划原则的最佳平面布置轴线方位和竖向布置方式,主要建筑物

的布置、朝向和风向,出入口设置位置,进站道路的引接点及长度,站外给水管道引接点、管

道路径和长度,站区排水的接纳点。站址范围内有上述设施或与规划矛盾时,介绍拆迁、还建

或调整的规划。

(3)说明地形图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及站址经纬度,与城市规划所用系统的换算关系。

5.2.2总平面布置

(1)论述本工程总平面布置难点、影响总平面布置合理性的关键问题,根据工艺功能分区

布置,结合地形、地质、地下管线走廊、日照、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绿化等要求,进行充电区、

临时停车区、附属设施区及生活区的布置,包括建筑物平面和空间组织,车辆进出流向,进出

道路、消防道路、充电车位、停车位、管沟等布置等。应提出至少两个总平面布置方案(特殊

情况除外),同时各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根据各方案特点、优缺点和比较结果,并提出推

荐方案。

(2)结合站址自然条件论述竖向布置方式,确定建筑物设计标高、场地坡度、排水坡度和

排水系统,土石方计算和综合平衡,取土或弃土方案的选定,挡土墙、护坡形式选择和工程量

计算,防洪防涝措施的规划。

(3)说明各功能分区特点及相互关系,远近期结合的意图、一次或分期征地的考虑。

(4)说明站内建筑布置方位选择、朝向,与充电区管沟、交通的联系。

(5)附属建筑物、大门及围墙、供排水等建构筑物的布置方案选定。

(6)说明站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消防通道、服务车辆通行要求。

5.2.3道路设置

(1)说明站内道路的布置,包括出入口的设置,与站外道路引接的考虑,充电车辆进出方

向。

(2)说明道路路面的结构形式、设计标准、横纵坡度、宽度、及内转弯半径

(3)各种宽度道路的长度及总道路面积。

5.2.4各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

表5.2-1各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

序号名称单位方案一方案二

1充电站总用地面积hm2

1.1围墙内用地面积hm2

1.2进站道路用地面积hm2

1.3站外排水设施用地面积hm2

1.4其他用地面积hm2

2进站道路长度(新建/改造)m

3站外供水管长度m

4站外排水管长度m

5站内外挡土墙体积m3

6站内外护坡面积m2

总土(石)方量挖方(说明石方量)m3

7

填方m3

站区场地平整挖方(说明石方量)m3

7.1

填方m3

进站道路挖方(说明石方量)m3

7.2

填方m3

7.3建(构)筑物基槽余土m3

土石方综合平衡后需弃土m3

7.4

取土m3

8站内道路面积m2

9场地处理面积m2

10总建筑面积m2

11主要生产建筑面积m2

12主电缆沟长度(600mm×600mm以上)m

13围墙长度m

5.3建筑结构

5.3.1设计条件

(1)设计范围。说明本次设计应包括的所有内容及分界情况。

(2)建筑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摘述依据性资料中与建筑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表述建

筑火灾危险性类别和耐火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防水等级及适用规范和技术标

准;简述建筑节能、节材等要求。

(3)说明设计采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包括围护、装饰、防水、防火、防腐蚀、防噪声、抗

静电、电磁屏蔽、保温隔热等建筑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品种规格、水泥材料、钢材牌

号及连接材料,防腐蚀做法,地方性或特殊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和本工程的选用情况。

(4)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其主要内容,包括:抗震设防烈度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

度、建筑场地类别、特征周期、抗震设防类度、地基液化判别;各层地基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一览表;地基土冻胀性和融陷、湿陷、地下水位及腐蚀性等情况,着重对场地的特殊地质条件

分别予以说明。

(5)设计荷载的取值,包含荷载取值的依据,工程所在地的风荷载和雪荷载、楼(屋)面

使用荷载、其他特殊的荷载。

5.3.2建筑物

(1)建筑设计

概述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结构选型。表述建筑方案与

相关典型(或标准)设计的区别以及方案调整的原因。

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能反映建筑规模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充电车位数

等。

简述建筑功能分区、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组成,以及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

的关系。

简述建筑的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电梯、吊物井)的布局,以及所采用电梯的

功能、数量、吨位等参数。

综述防火设计中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安全疏散以及节能、节材

等设计情况和所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

简述建筑构造及装修做法。包括墙体材料、屋面防水、外装修、内装修(楼地面、内墙、

顶棚)、门窗等。

对需分期建设的工程,说明分期建设内容和对续建、扩建的设想及相关设施。

需要另行委托设计、加工的工程内容的必要说明。需提请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问题、事项

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如有2个或以上建筑方案,应按上述要求对各个方案分别说明,并在各方案的优缺点、共

同特点、主要区别、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设计推荐意见。

(2)结构选型

说明结构设计的基本参数,包括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结构

重要性系数、环境类别、耐久性要求(列表)。

上部结构选型,包括主体结构形式的选择(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楼(屋)面结构形式、

必要的说明和论证,预留远期扩建条件和扩建端结构形式。

应说明设备基础的结构形式。

地下室的结构选型、结构防水做法和防水等级。

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所作的结构处理。

施工特殊要求。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详细说明所应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可行性、

优越性和经济性。

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3)抗震设计

应说明设防烈度,确定抗震措施采用的抗震等级,抗震缝的设置。

5.3.3地基与基础

(1)说明各建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包括桩基设计等级)。

(2)简述地质情况,遇软弱地基、填土地基和其它特殊地基,说明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进行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推荐地基处理方案。

(3)基础形式的选择,采用浅基础时,说明所采用的基础型式、基础埋置深度及地基持力

层,局部换填处理方法;若采用桩基时,应说明桩的类型、桩端持力层、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平均桩长及桩数。

(4)地下水位较高且对基础有腐蚀性时,说明基础的防腐蚀做法。

5.4给排水

5.4.1供水方案及给水系统

(1)说明供水水源来源、水质、水量情况。当为市政供水时,说明供水干管的位置、高程、

接管管径、能提供的水量和水压。

(2)列出或说明生活用水量、其他项目用水量和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和最大时用水量)

(3)说明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的划分和组合情况。选用管材、管道接口及管道敷设

方式。

5.4.2排水系统

(1)说明排水体制、方式、排水出路。如需要提升排放,说明提升设备选型及参数、规模、

位置和紧急排放措施。

(2)说明生活排水系统排水量。当污水需要处理时,说明处理方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

构筑物概况及排放标准等。

(3)说明雨水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雨水排水量等。

(4)明确排水管材、管道接口及敷设方式。

5.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5.1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气象条件

包括室内、外夏季和冬季设计计算参数。

5.5.2采暖方案及设备选型

采暖热负荷。

采暖系统形式及管道敷设方式。

采暖设备、散热器类型、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5.5.3通风方案及设备选型

需要通风的房间或部位。

通风系统的形式和换气次数。

通风系统设备的选择和风量平衡。

通风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

5.5.4空调方案及设备选型

空调冷、热负荷。

空调系统冷(热)源及冷媒选择。

空调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

主要设备的选择。

5.6土建部分图纸

5.6.1土建部分图纸目次

序号图纸名称比例备注

1充电站地理位置图1:1000~2000根据需要

2站区总体规划图1:500~1000包括远期规划、征地范围

3站区总平面布置图1:500包括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竖向布置图1:500可与总平面布置图合并

5进站道路平面布置图及典型横根据需要,可与站区总体

断面图规划图合并

6土(石)方图1:500~1000包含场地平整主要指标

7建筑平面图1:100~200排列次序自最下一层平面

起至屋面平面图

8建筑立面图1:100~200排列次序自主立面至次立

9建筑剖面图1:100~200排列次序自主剖面至次剖

10建筑详图(必要时)≥1:50特殊部位的断面及特殊要

求部位的构造做法

11各层平面结构布置图1:100~200根据结构复杂程度确定是

(必要时)否提供

12给水排水总平面图1:500

13给水系统图

5.6.2土建部分图纸内容深度

(1)站区总体规划图

应表示站址位置与城镇的相对位置关系、工业区、风景区、进站道路及引接点、取排水点

和给排水管线、改造或还建道路、沟渠等。

表示站区围墙角点定位测量坐标、站区及进站道路征地范围角点测量坐标,拆迁建构筑物

工程量,围墙内占地面积和总征地面积。

表示站外截洪沟、排洪沟的截面尺寸、长度及走向。

表示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采用的测量地形图应表示站区范围内已有地物及需拆除的地物。

根据需要绘制地理位置图。

(2)总平面布置图

表示围墙各角点坐标,采用建筑坐标时还应表示建筑坐标与测量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表示站内道路定位坐标或尺寸,各段道路路面宽度、长度、内转弯半径。

表示站内沟道、管道定位坐标或尺寸,各段沟道、管道截面尺寸。

表示本期、远期建设的建(构)筑物的定位坐标、室内标高、层数、建筑间距。

表示场地设计标高,表示挡土墙、护坡等设施布置。

表示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列出站区建构筑物一览表(表示分期建设项目,建筑物还需表示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主

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图例。

(3)竖向布置图

表示场地标高、站内建构筑物室内外标高、道路中心标高。

用箭头或等高线表示场地坡向,表示雨水口位置。

本图可视工程的具体情况与总平面图合并。

(4)进站道路平面布置图和典型横断面图

进站道路平面布置图表示进站道路的引接位置、平面布置、转弯半径、控制点坐标及标高、

道路长度、周围地形及自然地面标高,道路两侧边坡、挡土墙、排水沟、跨道路管涵布置,表

示道路土石方工程量。

典型横断面图表示典型道路段的路面做法,包括垫层、底基层、面层做法和路基的压实度

要求。

(5)土(石)方图

采用10m×10m或20m×20m方格进行站区和道路的土方计算,标明各方格角点的自然地

面标高、平整场地设计标高、施工高度、方格土方量、填挖分界线、围墙位置及其定位坐标。

图中还应表示挖填方边坡及挡土墙。

站区和进站道路土石方可分算或合算,图中应列表表示土(石)方各项工程量及合计总量。

(6)建筑平面图

标明各建筑物承重结构的轴线,轴线编号,定位尺寸和总尺寸。

绘出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配件,如非承重墙、壁柱、门窗、楼梯、电梯、中庭(及其上空)、

夹层、平台、阳台、雨篷、台阶、坡道、散水明沟等的位置。

表示主要电气设备以及卫生器具的位置。

标明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及地上、地下各层楼功能房间及区域楼地面标高。

标明指北针(画在首层平面);标明剖切线及编号。

绘出有特殊要求或标准的房间如客户休息室、营业厅等的室内布置。

列出各层建筑面积,列出单体建筑的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列在首层平面)。

标明图纸名称、比例。

(7)建筑立面图

应绘制所有立面。标明立面两端的轴线和编号。

标明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部件的可见部分,如门窗、雨篷、檐口(女儿墙)、屋顶、

平台、栏杆、坡道、台阶和主要装饰线脚等。

标明平、剖面未能表示的屋顶及屋顶高耸物、檐口(女儿墙)、室外地面等主要标高或高度。

标明图纸名称、比例。

(8)建筑剖面图

剖面应剖在层高、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复杂的部位。

剖面图应准确、清楚的标示出剖到或看到的各相关部分内容,并应表示:主要内、外墙、

柱的轴线及轴线编号;

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如:地面、楼板、屋顶、檐口、女儿墙、吊顶、梁、柱、门窗、

楼梯、电梯、平台、雨篷、阳台、地沟、地坑、台阶、坡道等;

各层楼地面和室外标高,以及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的总高度,各楼层之间尺寸

及其他必需的尺寸等;

图纸名称、比例。

(9)各层平面结构布置图

标明轴网尺寸,主次梁的布置及定位,结构层标高,主要开孔及楼梯布置;注明梁、板、

柱截面尺寸,统计各结构构件的工程量。

(10)给水排水总平面图

给水、排水管道平面位置,标出干管管径、水流方向、阀门井、消火栓、水表井、检查井、

化粪池和其他给排水构筑物的位置。

场地内给水、排水管道与城市管道系统连接点的位置和控制标高。

(11)给水系统图

从取水点到用水点的给水系统图,包括生活、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及站内给水管网系统。

5.7计算项目及其他

(1)总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均应按相关规程、规范要求进行计算。

(2)坐标系统计算应包括站区建筑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换算,应包括围墙坐标、征地坐

标、站区建构筑物坐标等计算。

(3)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应包括挖、填方量及外购土方和弃土工程量(应考虑基槽余土

参与土方平衡),根据土石方比例计算石方梁。

(4)对有代表性的上部框架及基础进行估算;对结构计算应满足确定构件截面尺寸、基础

设计荷载和工程量计算等需要;采用桩基或地基处理时,根据基础设计荷载,估计桩基承载力

或地基承载力,以确定桩型、桩长或浅基础形式,浅基础根据基础设计等级进行沉降计算。

6消防部分

6.1概述

6.1.1设计中执行的有关消防设计规范。

6.1.2消防设计范围及界限;与当地消防站的关系。

6.1.3消防设计主要原则。

6.2消防措施

6.2.1站区总平面布置

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布置情况及设计标准。

6.2.2站区建构筑物

站区建构筑物耐火等级及火灾危险性分类,主要建筑防火、防爆等安全措施,以及各建构

筑物灭火器设置情况。

6.2.3充电设备

说明充电设备及其他电气设备的消防方式和电缆防火措施等,必要时专题论述。

6.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根据建构筑和充电及电气设施性质确定保护等级及系统组成;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