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造型工艺》课件-陶瓷的基本定义及发展历史_第1页
《陶瓷造型工艺》课件-陶瓷的基本定义及发展历史_第2页
《陶瓷造型工艺》课件-陶瓷的基本定义及发展历史_第3页
《陶瓷造型工艺》课件-陶瓷的基本定义及发展历史_第4页
《陶瓷造型工艺》课件-陶瓷的基本定义及发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瓷的基本定义及发展历史陶瓷的基本定义1、陶瓷的定义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2、陶与瓷的区别(1)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多在1330℃左右。(2)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低沉,胎体硬度较差。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3)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4)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陶瓷的发展历史

世上先有陶,再有瓷。在我国,陶瓷有着悠长的发展历史,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有近万年历史。瓷器的出现也有1800余年的历史。(一)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极具代表性的陶瓷文化主要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1.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一种彩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人面鱼盆纹2.龙山文化:又称为“黑陶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制陶技艺。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竹节纹黑陶鼎黑陶单把杯3.马家窑文化: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尖足瓶漩涡纹双耳罐(二)夏商周时期夏商周均以灰陶为主,商代时原始青瓷开始出现。

夏代罐

商代三角纹双系罐周代“鬲”炊煮器(三)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以灰陶为主,发展了几种特色陶器,如北方暗纹陶,南方印纹陶等。

暗纹陶

印纹陶(四)秦汉时期此时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都有出色的成就,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代兵马俑彩绘陶,展现了秦代的强悍威武。汉代陶瓷最高成就是铅釉陶的生产,这不仅是汉代陶器的一大成就和特点,也开创我国低温釉陶大量生产之先河。但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汉代铅釉陶器都是冥器,无一实用器,这可能是因为烧成温度低,器体不坚固以及铅釉对人体有害不宜做实用器的缘故。(五)魏晋南北朝开始进入瓷器时代,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青瓷体系。

青釉莲花尊

青釉羊(六)隋唐时期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三彩天王俑三彩马三彩女立佣(七)宋代时期宋代时期,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史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陶瓷的成就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官、钧、哥、定。汝窑青瓷碗

因为考古发现的窑址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为在宋代属于汝州,所以称为汝窑。釉色青而润泽。

官窑所生产的陶瓷供宫廷所用,故名官窑。主要烧制青瓷,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釉面开大纹片。

官窑粉青胆瓶

钧窑因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州市故名。钧窑由于窑变色难以控制,因此会出现玫瑰色、铁褐色等颜色,这是钧窑的一大特点。钧窑玫瑰紫釉三牺尊

哥窑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瓷器有明显开裂特征,纹片种类繁多。

定窑在宋代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故名。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泽,瓷色滋润。(八)元明清时期元代的主要成就有青花和釉里红。

釉里红青花“鬼谷子下山”明清时期成就最高的是釉上装饰。

古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