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研究方法2_第1页
学校研究方法2_第2页
学校研究方法2_第3页
学校研究方法2_第4页
学校研究方法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研究方法2● 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意识的形成。● 从学校实际出发,着重于解决学校中的实际问题,并不一定要有严格意义上的创新与发现。● 学校教育研究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广大的一线教师是学校教育研究的主体力量(一)中小学教育研究与高校科研机构教育研究的区别1.研究目的的不同2.研究主体的不同3.研究问题不同4.研究方法不同5.成果表述不同6.价值追求不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注重发现规律,发展理论,注重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课题的立项和成果的发表;在高校和专门研究机构,教育科研只是一项具体工作。中小学教育研究注重过程,注重内容、注重参与,注重问题解决和经验分享;中小学将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一种指导思想和学校发展的内动力。(二)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功能定位●中小学教育研究当然也期望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研究的成果,但更关注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关注提升自我,获得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成果。1.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依靠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虽然成为有经验的实践者,但成长速度慢,达到水平也不高);通过读书、听报告、进修等方式的业务学习(能较快开拓视野,获取理论知识,但书本知识还有待于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理念和行为);开展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实质上就是教师通过结合自己的工作有计划地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可以获得较快和较高层次的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2.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一味地向实践和汗水要质量,而应“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实践证明,教育科研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工具(马蕊兰.孙维刚和洋思中学蔡林森的教改实验研究)。3.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的核心是办学理念,围绕它发展的,一是课程教学,它是实现办学理念的载体,重在学生的发展;二是队伍建设,它是实现办学理念的关键,重在教师发展;三是学校管理,它是实现办学理念的保障,重在制度建设;四是人文德育,它是实现办学理念的内部驱动。学校科研优化办学理念,引领学校主动和谐发展。学校科研聚焦课程教学改革,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学校科研改变教师工作传统模式,使教师在研究、工作和学习三者的融合中,学会教学,完善自我,推进专业化发展。学校科研提升人文德育,为学校发展增强内在动力。学校科研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开发人的主题性和潜能,调动人的最大积极性,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三)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定位1. 中小学教育研究是应用研究基于研究目标,可将教育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的指向具有普遍性,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寻找新的事实,拓展知识,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应用研究指向特定的问题,是运用关于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它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开发研究则是给基础教育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寻求更加明确的,具体技术的表现形式为目的,关注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回答“如何改进”的问题。中小学教育研究是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研究活动。注重研究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效益性。2.中小学教育研究主要是开发研究教育研究成果只有通过开发研究才能真正实现其自身价值。学校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以现行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指导教育实践,其关键是通过开发研究将理论形态的教育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教具、课件等技术产品和规划、方案、教法、学法等可操作的研究成果。中小学教育研究是以开发研究为主的研究活动。注重教育研究成果向实践的转化研究和推广研究。3. 中小学教育研究主要是微观研究● 基于研究范围,可将教育研究划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是指对与国家、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教育问题、难题作出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 微观研究是对学校的课程、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问题进行具体细微的研究,往往是针对某个实际问题的研究。微观研究范围小,具有单一性、灵活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研究,主要以微观研究为主。学校校长、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微观领域选择“小课题”进行研究,其问题集中、明确、费时少,容易收到效果。4. 中小学教育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 中小学教育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而应用研究或变革研究主要包括变革性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两种形态。● 如果说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释教育世界,那么,应用研究(行动研究和变革性实践)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改造教育实践,改造教育世界。● 行动研究是以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的一种研究。● 行动研究适用于中小学教育研究,它为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5. 中小学教育研究是一种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校长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研究活动。● 校本研究是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 校本研究的出发点是学校工作遇到的问题,归宿点应体现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上。总结:学校教育研究中需要体现如下主要特点:1.学校教育研究属于群众性教育研究,需要教师的广泛参与;2.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3.着眼于改进工作;4.需要有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引领;5.需要有经常性的反思与总结;6.需要有有效的交流、分享与合作。二、中小学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一)研究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任务能否完成,研究的目的能否实现,研究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课题的选择。1.研究选题是引发研究活动的根本动因探究起源于疑问,科研发轫于选题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选题,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2.研究选题是决定科研成败的关键因素●研究选题决定着一项研究活动的发展方向;●研究课题决定着一项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研究选题与研究结果及其成效密切相关。3.研究选题是衡量研究者素质的一个尺度●选题的科学价值、理论水平和难易程度,与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一种“正比”与“反比”的关系。●研究选题本身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学会教育研究,首先应该从学习选题和学会选题开始。(二)研究课题的来源○总的来说,研究课题源于教育实践的需要(实践形态的问题)和理论文献中提出的问题(理论形态的问题)两大方面。1.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阅读期刊与专著;○向他人请教;○留意有争议的问题。○教育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教育争议的地方;凡有教育争议的地方就隐含了相关的教育道理和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某个主题试探性地考察中外教育史中的相关意见。2.由自己的“实践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中小学教师选择研究课题时首先应考虑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选题最好是“日常而真实的问题”。○中小学教师选择研究课题可以“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教师可以改变的地方有三个领域:课程问题、教学问题和管理问题。○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出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就已经踏上了研究的旅途。(1)自下向上地“提出问题”。教师的课题研究强调解决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问题即课题”。有些教师热衷于“大问题”、“大课题”,其后果是忽视了教室里每天都在发生的真问题、真困惑。(2)想方设法地“设计课题”。日常的教学问题只有经过设计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课题研究”不等同于“随意性问题解决”。“设计意识太弱”,容易导致教师的研究沦为“简单的尝试错误”与“低水平的重复劳动”。“设计意识太强”,勉强让中小学教师像专业研究者一样填写繁琐的“课题申请表”,容易逼迫教师“说大话”或“说空话”,其实也没有必要。(3)自上而下地“输入学理”●“设计”表面上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但实质上是接受、理解和选择某种“教育理论”的过程。●教师接受、理解和选择何种“教育理论”,将决定教师选择何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3.从“课题指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合适自己研究的课题(三)研究选题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指根据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解决教育实践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中小学教师应优先选择学校发展和自身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研究课题。2.创造性原则创造性的本质就在于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创造性是选题的一条根本原则。●创新可以表现为概念和观点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和应用上的创新等不同形式。●为了选择具有创造性的课题,就应注意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把握研究动态,使自己立足于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前沿,避免重复劳动。3.科学性原则指所选择课题具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以保证研究工作取得成功。4.可行性原则指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要客观条件选择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才有预期成功的可能性。研究条件示意图○知课题之难易,知主观之短长,知客观之利弊,全面权衡,正确选择研究课题。(一)怎样写“开题(论证)报告”○所谓“开题报告”是研究者对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新意,是否可行,以及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的自我论证。○研究者通过开题报告可以避免由于重复劳动造成的人、财、物的浪费,同时,也可以通过开题报告来获得同行和业内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如果研究者希望自己的研究获得有关部门的资助,这种报告一般称为:“课题申请”。1.“开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一份规范的开题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名称(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4)研究的主要内容(5)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6)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7)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8)研究步骤(进度安排)及成果形式、课题经费预算(9)参考文献(10)附录(如有必要)2.“开题报告”撰写的技巧第一,课题名称即标题部分。○标题不要使用宣传口号式的祈使句,如“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等。比较严肃的科研论文的标题应尽可能采用陈述句,常用的形式是“论……”或“……研究”。○标题一般由主要观点中的关键词加上研究方法构成,如“小学三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行动研究”。○文不对题或题不对文,即标题的范围与实际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对称。如实际要研究的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但标题却表述为“小学德育的行动研究”。○标题的陈述不应带有任何主观好恶等感情色彩,也不应带任何道德和伦理的判断。如“影响中小学教师敬业精神低落原因的调查研究”。○标题太大,太笼统,有课题、无问题。如“素质教育研究”“学生个性发展研究”等,没有具体的问题,致使“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第二,研究的目的意义部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这一研究,它有什么价值,它产生的背景是什么等问题。○研究背景包括现实背景和历史背景。现实背景指出该研究所针对的问题在现实中的普遍性、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表明为解决该问题而展开研究的必要性。历史背景交代前人或他人做过什么相关研究,其思想和方法如何,得出什么成果或结论,存在什么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应从“描述”、“解释”、“控制”、“预测”四个方面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加以陈述。如“探索式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研究”,将研究目的表述为:“本研究的目的是力图以探究式学习为抓手,探索小学阶段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性,并进而形成小学教育的新模式,为21世纪我国小学教育提供可参照的范例。”○研究价值(意义)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其所做的研究首先考虑研究的实践价值。所谓实践价值,主要是指对教育改革实践将会起什么促进作用。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主要指这项研究对研究者本人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是否有帮助。第三,文献综述部分。“文献综述”实际上是对文献的解读和述评。文献综述包括引言、叙述和评论三部分。文献综述应紧紧围绕课题探讨的中心问题,以时间或主题为线索,以高度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课题涉及领域的进展情况。文献综述要确认本课题设计研究领域的重要作者、重要文献、重要观点、重要进展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部分。这部分主要回答研究什么的问题。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子课题)。研究内容的考虑,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有的按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方法研究三个维度安排研究问题的序列;有的是把理论问题研究和实际问题研究作为表述研究内容的主线;有的以问题的逻辑关系作为主线,如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第五,研究思路与方法部分。这部分主要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凡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资料收集程序与分析方法,应分项说明。从已有的开题报告来看,研究者对研究方法似乎普遍不太重视。常见的问题有:简单选择,一笔带过。从已有的各种研究方法中简单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而不作任何解释。杂多列举,不分层次。如,“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质的研究法、叙事研究法”。追逐时髦,不管有用没用,方法列举多多益善。三、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一般来说,研究方法是从事研究的手段、工具、途径、方式、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则的集合。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等。这类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一)观察法该研究方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情景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观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1.特点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观察。通过观摩对非语言行为进行描述与解释2.类型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3.步骤明确问题——选择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包括研究课题、观察目的任务、对象范围、内容、地点、方法手段、步骤与时间安排等)——实施观察并记录——整理观察记录——分析资料——撰写报告。4.适用性和局限性优点:简便易行,注重客观性和全面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注重观察记录的详备性;是其他许多方法的基础,适用于基础教育研究。缺点:被动等待,难以量化,样本较少,只能回答“是什么”、“怎么样”,难以回答“为什么”。(二)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在自然进程中,通过观察、问卷、访谈、列表、测量等方式收集资料,间接研究当前教育现象和认识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1.特点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对研究对象不作任何干涉和控制。是一种间接的观察,可以对不能直接观察研究的对象和现象,进行事后追踪研究。能够提供教育现象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的线索,但不能直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不受时空因素制约,可以对众多对象同时进行。2.调查类型普遍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现状调查、追踪调查和追溯调查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邮件调查、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3.调查步骤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目的、范围、经费、人员、资料收集方法、工作日程)——设计工具(访谈提纲、调查问卷、观察卡片和测验量表)——实施调查(个别访问、全面调查、书面问卷和专家咨询)——整理资料(统计法、列表法和图示法)——撰写报告4.适用性和局限性优势:样本大、误差小、易量化、真实性强,可以设计隐秘性问题;使用于描述性研究,问卷适用于定量研究,访谈法适用于质性研究。局限性:被调查对象可能隐蔽真相,可能受被调查对象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的限制。(三)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把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特点,并根据此设计和实施相应措施,促进其发展变化,然后把这些条件和措施与结果之间联系的认识和结论推广到一般上去。1. 特点个别性和典型性全面性和深入性多样性和综合性(方法)2. 分类诠释性分析结构性分析沉思型分析3. 实施步骤确定个案研究对象与目的——收集有效、完整的个案、相关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核实、筛选和提炼升华资料)——总结与讨论——揭示个案形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的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4.适用性和局限性适用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适用于对那些不能预测、控制或由于道德原因不能人为重复进行的事例的研究。同具体工作联系最紧,比较容易操作,特别适合教师使用。取样较少,研究结论的代表性也就较小,结论推广到一般要谨慎。有具体组织和个人涉及道德伦理的敏感问题。(四)文献法文献法是研究者对记录前人已有知识的语言、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载体进行查询、鉴别、整理、分析、应用逻辑推理探索事物之间有机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1.特点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历史性、继承性、批判性、比较性和创新性的分析,有助于界定研究问题,寻求调查的新思路,获得有效的研究方法,识别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寻求新理论的支持。2.步骤确定研究问题——拟定研究计划——查阅初步资料(文献索引)——利用间接资料(文献评论)——阅读原始资料(研究报告)——综合文献(文献综述)——形成结论。3.适用性和局限性涉猎面广泛,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突破时空限制,了解前人研究的状况,适合于做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综述评价,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从而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不直接参与和接触具体活动,所收集的信息不大完善,收集难度较大,创新性内容不足,也无法与前人进行动态的对话,真实性和可靠性有限。(五)实验法实验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观察实验因子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结构示意图1.特点●控制性●变革性●因果性2.分类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固定组实验和轮组实验等。3.步骤确定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目标、方法、步骤和组织管理)——组织实施——效果分析——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4.把握六个关键因素(1)建立假设(2)操纵实验措施(自变量)●实验措施是什么?●具体内容怎样?●如何进行操作?(3)观测实验结果(因变量) ●从哪些方面观测? ●在什么时间观测? ●用什么方法和工具观测?(4)控制无关因素 ●确定应该控制的无关因素(变量) ●用什么方法加以控制(消除法、平衡法、统计法)?(5)选择实验设计(实验组)(6)分析实验措施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归因分析) ●该有这些反应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这些反应是怎样产生的? ●这些反应和实验措施之间有什么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还是偶然关系)?5.适用性和局限性●在控制无关因素对因变量影响方面,实验法是最优的。●它可以重复验证。●适用于定量研究、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或干预性研究。●由于实验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实验大都是前实验、准实验,控制过程无法做到十分严格。●需花较多的人力,有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而且对研究者的要求较高。(六)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和自然条件下,教育实际工作者按一定的工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行动研究严格说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深刻变革。1.特点目的:为行动而研究对象:对行动进行研究环境:在行动中研究主体:行动者进行研究(行动者与研究者协同工作);进程和方法:边行动边调整;范围: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日常教学情境)。2.类型合作模式的研究支持模式的研究独立模式的研究3.步骤四环节(阶段):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六步骤: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4.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缩小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教师的实践主体性与研究主体性得到统一,教师的自觉意识、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得以彰显。适用于微观的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而不是宏观的理论问题的研究。简便易行,特别适合于一线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因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七)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最合适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1.要考虑自己的研究目的和拟解决的问题。2.要考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有足够的资源和必要的支持与合作)3.要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能力4.既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又适当地作出一些变通,在科学性和可行性之间求得平衡,使研究方法变得切实可行。5.要考虑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研究的汇聚效应。6.创造性的运用研究方法。学校教育研究在大的原则下,其实有许多不同的路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组合。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方法和技术,都需要根据学校自己的各种实际情况,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来加以实现。→方法多元,力求可行,彰显特色,强调整合,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学校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四、怎样撰写教育研究报告(一)什么是教育研究报告教育研究报告是研究者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后写出的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研究文章,是教育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它可以是描述某项教育科研课题进展的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就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的学术论文。(二)教育研究报告的类型1.事实型——实证性研究报告这类研究报告是对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概括和总结,是以具体的事实、数据来说明和解释问题的研究报告。用确凿的事实与科学的操作为研究结果与结论的“坚强后盾”,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实证性研究报告包括教育实验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测量报告和教育观察报告等。2、哲理型——理论性研究报告(学术论文)这类研究报告用深刻的哲理和严格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富有深刻的哲理和逻辑力量,是此类研究报告的独具“魅力”此类研究报告常见的形式有专著、理论性的论文、综述、述评等。3.综合型——特殊性研究报告这类研究报告中既有对事实的发现和报告,又有在此基础上所作的理论分析和概括。如某些专著和学术论文。两者的侧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4.其他类型——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上述诸种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便于操作、与工作实践相辅相成,“工研”矛盾不突出,是适合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日志,就是写日记,可以写在纸上,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撰写。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生活时间和真实的生活场景的定期记录,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自由写作。日志不是仅仅罗列了生活实践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相关行为,反思日常教育教学情境。日志通常需要每天或几天记录一次,至少是每周一次。日志常用的记录形式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教育叙事○叙事就是“讲故事”。教育叙事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方式,可以理解为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教师叙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叙述的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故事中包含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故而具有一定的情节。叙事类型:按照时间发展的时间顺序逐件陈述。注重突出关键部分;强调教师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夹叙夹议地陈述事件全过程;从学生的角度陈述故事,注意使用学生的语言和文化。教育案例○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文件。○案例写作的作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教育随笔○教育随笔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感悟、得失以及心得体会的记录,也可以是对自己所关注的教育事实、现象自由言论的记录。○教育随笔是最自由的文体。它灵活、短小、没有统一之规,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可长可短,可文可白,可叙事可议论,可抒情可感叹。教育反思○教育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而把这种思维活动记录下来,则可视为一种写作问题。它作为教育研究成果表述形式,写法灵活,可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忠实记录和反映。教育反思是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涵盖范围甚广,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中都有教育反思。作为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的教育反思是从狭义上来使用的,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教育反思的类型: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迟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三)教育研究报告的结构1.实证性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题目部分:(1)标题。要求简练、科学、新颖,中文不宜超过20个字。(2)署名。(3)摘要。研究报告的浓缩和梗概,一般包括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100-300字左右。(4)关键词。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重要词语,一般3-5个词。(5)序或前言。作者对研究主旨、动机、经过等内容的介绍。(6)致谢。对研究过程中给予资助、支持、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7)目录。将研究报告的章节标题用页码排序,以显示文章的纲目结构。分内容目录和图标目录。正文部分:(1)绪论。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理由);研究问题和假设;文献综述;关键概念(术语)的定义。(2)研究方法(研究设计与过程)。包括被试;取样方法;材料与工具;装置与仪器(如有必要);主要方法与设计;研究程序;数据处理方法;方法论的反思。(3)研究的发现或结果。按假设或待答问题组织;用表格图示呈现研究结果;展示数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4)讨论与分析。包括解释研究结果;支持或否定假设;根据结果建立和验证理论;讨论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建议。(5)结论。简要总结研究的问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程序和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依据结果进行综合推论,概括结论。结尾部分:(1)注释。包括题注、引文出处和作者注。(2)参考文献。一项研究所参考的各种资料的总目录。(3)附录(如有必要)。2.理论性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绪论。设计内容: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论文的中心论点;概述研究的目的意义;界定主要概念和术语;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等。本论。本论的内容由观点、材料和结构组成,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材料是论文的血肉,结构是论文的骨架,三者互相联系,水乳交融。本论写作的基本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关键在于论证。结论。它的内容与绪论有关,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语,是对本论部分的强调,但不是本论论点的重复,其内容是:作者对研究的课题得出的答案(结论性意见);对研究的课题提出的探讨性意见;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的某种设想。3.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和教育反思的基本结构教育日志。日志的主体部分是教师对观察的记录和白描。每一篇日志都包含一些基本信息,如事件的日期;脉络性资料,即时间地点、参与者及其他看起来可能对研究是重要的事。教育日志的书写要持续,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报告的写作灵活多样,但要注意其特点:叙事的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叙述的故事中包括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叙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写作过程需注意:多项收集资料;把握事件主线;注重事件细节;关注事件的分析阐释。教育案例。案例的写作没有统一的格式,一般包括:题目;引言;背景;问题;问题的解决;反思与讨论等部分。课堂教学案例的结构一般由案例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主题与方法)、案例描述(课堂教学活动情景)和案例分析(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做多角度解读)三个部分组成。教育随笔。有的以记叙为主,重在记下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现象和过程,篇末简单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以议论为主,叙事简明,只是议论的引子,着重要说的则是感受和感想。教育反思。它不同于日志、叙事的一般性的记录和白描,也不同于案例有着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而是在记录教育骨干实施基础上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因此,它的结构可概括为:引言+教育事实+思考与评判。(四)教育研究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1.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放眼读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联系实际;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证明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内容要实事求是;理解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2.观点和材料要一致关键在于选材:紧密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主次;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3.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不能自持高傲,固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研究成果;不能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伸发挥;对引用的观点和文献,首先要搞清楚作者的原意,文献内容的价值,从中挖掘实质性的问题,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要善于从众多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中选取最典型的、富有说服力的材料。4、文字精炼、简洁,表达准确完整,写作符合规范研究报告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研究报告中数字的表达、图标的运用、注释和参考文献等符合规范要求。要对论文进行反复推敲修改,使论点更加突出,论述更加严谨,文字更为简练。五、推进学校教育科研持续发展的策略(一)认识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增强学校科研意识学校数量、规模、布局等属于学校外延发展问题,而办学理念、人文、德育、课程、教学、教师素质、学校管理等决定学校发展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