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及其发展_第1页
论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及其发展_第2页
论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及其发展_第3页
论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及其发展_第4页
论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及其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及其发展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柔和融汇在一起的、正在发展的新兴科技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得到发展和普及,不仅是传统机械工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手段和内容,而且是加速我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促进了传统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详细探索了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和核心技术,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前景。关键词:机械工业;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块化;前景展望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为核心而引发的智能化、仿生物系统化方向、网络化、集成化、带源化、绿色化、人性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1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1.1机械本体技术机械本体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1.2信息处理技术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1.3传感技术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1.4驱动技术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1.5软件技术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1.6接口技术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耦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2.8集成化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2.9绿色化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3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展望为了提高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发展高新技术,现在有许多零件要求制造精度越来越高,形状也越来越复杂。一些零件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阻力和降低噪声,往往被设计成复杂的空间曲面,如螺杆压缩机包络成型螺旋曲面、膨胀机的叶轮叶片、飞机螺旋桨、潜水艇的推进器等都具有极其复杂的空间曲面;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活塞也不是圆柱形,而是要求具有椭圆鼓形;为提高强度和使用寿命,机械轴也不再是圆柱形,而是由几段圆弧组成的复合圆柱体;卫星天线中馈源要求有方与圆光滑过渡实体;而各类特殊刀具与模具,其型面也极其复杂。所有这些,都要求新一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系统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3.1机电一体化的高性能化高性能化一般包含高速化、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新一代CNC系统就是为满足此“四高”而诞生的。它采用32位或者64位CPU结构,以多总线连接,高速数据传递。因而,在相当高的分辨率情况下,系统仍有高速度,可控及联动坐标达16轴,并且有丰富的图形功能和自动程序设计功能。在数字伺服控制中使用超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并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各种算法,如鲁棒控制、前馈控制和特定方式下的加、减速控制等控制策略以及非线性补偿技术,可在系统中进行在线控制。它可以进行非线性补偿以及静、动态惯性补偿值的自动设定和更新等。在给定精度要求下,可使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至于系统可靠性方面,则采用了冗余、故障诊断、自动检错、纠错、系统自动恢复、软硬件可靠性等技术予以保证,使得这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高性能,即高速、高效、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它代表了机电一体化高性能的发展趋势。3.2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趋势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智能机器人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各类传感器检测工作状态,根据实际变化过程反馈信息并作出判断与决定。数控机床的智能化通过各类传感器对切削加工前后和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并通过计算机系统作出判断,自动对异常现象进行调整与补偿,以保证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加工出合格产品。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信息量与柔性也同样提高,出现以智能制造系统(IMS)控制器来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制造活动;对制造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其目的在于取代或延伸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3.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轻量化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机械主体部分以外,其他部分均涉及电子技术,随着片式元器件(SMD)的发展,表面组装技术(SMT)逐渐取代传统的通孔插装技术(THT)成为电子组装的重要手段,电子设备正朝着小型化、轻量化、多功能、高可靠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SMT发展异常迅速,1997年电子设备平均60%以上采用SMT,同年世界电子元件片式化率达到45%以上。因此,机电一体化中具有智能、动力、运动、感知特征的组成部分将逐渐向轻量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利用集成电路的微细加工技术,实现了将机构及其驱动器、传感器、控制器及电源集成在一个很小的多晶硅上,因而,获得了完备的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简称MEMS),整个尺寸缩小到几个毫米甚至几百微米。这是机电一体化的微型化研究领域。科学家预言,本世纪,这种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将在工业、农业、航天、军事、生物医学、航海及家庭服务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它的发展将使现行的某些产业或领域发生深刻的技术革命。4结语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