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胜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综合项目实施专项方案参考样本_第1页
云南省永胜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综合项目实施专项方案参考样本_第2页
云南省永胜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综合项目实施专项方案参考样本_第3页
云南省永胜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综合项目实施专项方案参考样本_第4页
云南省永胜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综合项目实施专项方案参考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永胜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样本)一、申报理由(一)全县基础情况。丽江市永胜县在滇西北横断山区,丽江市中部,东经100°23′至101°12′,北纬25°59′至27°05′。离四川省攀枝花市174公里,距大理市199公里,丽江城103公里,至昆明市516公里。东和华坪县接壤,西和古城区、鹤庆县隔江相望,北连宁蒗县,南临宾川县,东南和大姚县以江为界,金沙江流经县境215km,海拔在1063米至3959.3米之间,平均海拔2140米,含有“江边酷暑高山寒,一层平坝一重天”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立体农业特点。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十二种作物俱全,农、林、牧、副、渔五业齐备,含有广泛生物多样性和巨大农业发展潜力,是一个经典以种植业为主农业大县。全县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47个村民委员会,145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傈僳、纳西、白、傣、普米、苗、回等12个民族。至末全县人口数为387383人,其中农村人口361405人,农村劳动力数为219335人,劳动力中初、高中人数为7万、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人数为5万人、妇女数为10.9万人、少数民族数为7.1万人,“十五”以来务农农村劳动力中参与过农业科技培训时间在5天以上人数为2200人。全县有耕地面积40.3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14亩。总播种面积67.47万亩,全县中国生产总值12937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4946万元,占中国生产总值57.93%,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39586万元,林业产值4798万元,牧业产值24989万元,渔业产值5573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52.8%、6.5%、33.3%、7.4%,农民人均纯收入1427元,农民人全部有粮401kg,地方财政收入3718万元,地方财政支出31988万元,是云南省7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县之一。“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确定立足本县实际,深入优化提升烤烟、蔬菜、甘蔗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质粮食、中药材、三川火腿、马铃薯等特色产业,主动培育冬早蔬菜、红花、食用菌、花卉、亚麻等新兴产业。依靠龙头企业主动发展优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以种子工程建设为基础,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建设为主,关键扶持、培育带动型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型和大户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动引导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产业开发、农产品经营,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把冬季农业开发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重大方法来抓,紧紧围绕冬早蔬菜、冬马铃薯、冬亚麻等产业,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二)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标工作基础1、全县能够负担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标培训机构情况永胜县农广校(永胜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创办于1987年,1990年经过省教委、农业厅评定验收,是一所合格远距离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现有专职老师7人,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5人,中级职称6人,配置有和教学相适应电脑及电化教学设备,有教学用车一台,有自办实习基地8500m2。办学来,已培养中专学历生1418人,大专学历生(农业推广专业、财经专业)345人,开展农牧系统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180人次,培训“绿色证书”工程学员1820人,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2800人,十二个月制初农学员3458人,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现有大中专在校学员385人。该校曾数次被评为优异农广校,受到省农业厅、中央农广校和省农广校、省委组织部、省教委表彰。永胜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成立于1967年,关键从事农民成人实用技术教育培训,担负着全县农机驾驶员、农业机械操作手、农机修理工及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现有专职老师7人,其中大专学历5人,中专学历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助师职称2人。学校占地面积5200m2,教学设施设备齐全。自办学以来,已培养各级各类初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18000多人,曾数次受到省、地、县业务主管部门表彰和奖励。还有永胜县职业高中、养殖业及种植业协会等能够成为培训任务投标单位。为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任务完成,结合永胜县现有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实际,该项目拟由永胜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动员和组织各级各类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单位主动参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县农业、财政主管部门依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措施》,组织相关教授,根据公开、公平、公正标准,招标确定培训机构,签署项目实施协议,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要求。2、专职和兼职老师情况专职老师从全县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中抽调使用。兼职老师从各相关专业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中择优聘用。县农业局有下属机关31个,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3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2人,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经济师1人,农艺师95人,工程师13人,经济师3人,技术员207人;含有大学本科学历19人,专科学历110人,中专及以下学历206人,是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有丰富农业科技工作经验和重大项目建设经验农科队伍。聘用人员将从有多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农牧业科技人员中选拔。3、全县行政村教室、会议室、实训基地、基地种类情况我县147个行政村中全部有会议室,其中80%会议室能容纳50人左右,可作为培训教室。另外,全县15个乡镇有18个能够容纳60人以上大会议室,可作为集中培训教室使用。全县已建成优质米生产基地5万亩,龙眼生产基地1.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3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2.5万亩,红花种植基地1.8万亩,甘蔗生产基地2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10万平方米,稻田鱼养殖基地0.5万亩,种草养畜基地0.75万亩,为项目标实施提供了强有力基地保障。4、计划结合培训项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优质水稻栽培培训中推广水稻正确定量栽培技术和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推广云光14、D优527、冈优827、金优527、汕优62等水稻新品种。在蔬菜种植中,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和芦笋、洋蓟等蔬菜。在中药材种植培训中推广“GAP”种植技术、中药材粗加工技术,推广桔梗、秦艽、天麻、当归、红花等中药材新品种。在食用菌培训中推广食用菌干片加工、保鲜加工、盐渍加工等技术。在稻田养鱼培训中以无公害稻田养鱼技术为关键培训内容。二、全县项目申报和评审情况(一)全县行政村申报情况全县15个乡镇147个行政村中,有90多个行政村申请进行优质水稻生产、无公害蔬菜生产、无公害稻田养鱼、无公害中药材种植、红花种植、食用菌生产和野生食用菌加工和其它方面系统培训。(二)县项目领导小组评审决定依据项目实施标准及我县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各乡镇行政村对培训申报情况,决定集中各方面技术力量,从申报行政村中选定10个乡镇30个行政村,实施以优质水稻栽培、蔬菜种植、稻田养鱼、食用菌加工、中药材种植等五个方面知识技能培训。计划开设30个班,每个班培训50名基础学员,共培训新型农民1500人。三、项目实施标准依据永胜县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农产品分布情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本着以下标准,加强项目标建设。1.分类培训标准。面向农村基层干部、青壮年农民、农村妇女、后备农民和农民企业家等不一样培训对象,根据不一样区域、不一样产业、经济发展不一样程度,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分类培训。2.服务产业标准。立足于区域经济、科技和教育资源现实状况,围绕各地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培训。培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为依靠、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致富为目标,为地方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服务。3.重视实效标准。紧密结合农时季节和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一样形式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要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利用多种形式传输农业科技知识。4.创新机制标准。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对现有农业科技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在农民科技培训中发挥更大作用。对培训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充足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努力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四、项目实施目标和任务为了落实党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相关申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及补助资金通知”及云南省农业厅“相关组织申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标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实际,本着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正合理标准,围绕关键优势农产品生产,以种养殖业生产和加工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及《农业政策和法规》、《农产品市场和农户经营》等为培训内容,在全县15个乡镇中选定10个乡镇30个村委会(乡镇覆盖面66.67%),以村委会为关键,开设5个产品(产业)30个培训班,每个村培训50人,共培训农民1500人。种植业关键以优质稻、蔬菜、中药材种植技术为主;养殖业关键以稻田鱼养殖技术为主;加工业关键以野生食用菌初加工技术为主。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户指导等方法进行。经过培训,使学员比较全方面系统地掌握从事所学产品(产业)种植、养殖、加工等所需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实用技术和相关知识,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够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新型农民,使其成为我县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带动周围农户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进步,发家致富。加紧优异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从而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全方面发展进步。经过该项目标实施使培训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个百分点,并带动全县农民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纯收入,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五、项目实施步骤和方法(一)项目实施步骤1、加大宣传,提升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关键性认识。由县农业局牵头,相关部门亲密配合,在全县加大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宣传,使广大群众充足认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国家深入落实科教兴农、建设新农村战略,是提升广大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民心工程,主动踊跃参与培训,努力学到增产增收本事。2、确定培训老师。由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农业系统各站所及相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担任培训老师,由中标培训单位统一培训后,统一调配使用。建立老师档案上报备查。3、确定联络户。在实施项目标行政村建立5个含有代表性农户作为联络户,联络户能够是生产大户、专业能人、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等。具体了解登记联络户基础情况,包含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关键产业、种植面积(养殖数量)、产业收入、联络电话等,填写联络户基础情况一览表。4、确定基础学员。在各个村委会确定50名关键从事当地主导产业生产和经营,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为家庭关键收入专业农民作为基础学员。5、调查主导产业和培训需求。由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中标培训单位组织相关人员经过定量和定性调查,对项目实施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现实状况、主导产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文化风俗习惯、村民综合素质、年纪性别结构,和村民生产生活中存在关键问题和农民对教育培训需求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掌握基础情况。6、制订培训计划和工作方案。依据实施村主导产业和农民需求,在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下由相关中标单位和村民代表共同讨论确定具体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目标,制订工作方案和进村培训计划,填写《进村培训计划表》。进村培训计划必需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和培训老师。7、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协调相关部门,在实施村建立农民科技书屋,依据产业发展和村民需求配置相关科技图书、报纸杂志、VCD光盘等,供村民阅览(观看)和借阅(看)。8、开展培训。依据农时季节、生产周期和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和培训时间,每个产业(产品)培训按农时季节、生产周期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户指导相结合培训模式开展教学,在各个村委会确定50名关键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为家庭关键收入专业农民作为基础学员,开展系统培训。技术培训以实践和技能培训为主,理论为辅。教学以行政村集中讲课方法为主,集中学习3次15天,讲课90课时,并结合农时巡回进行技术指导,依据农时季节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15次以上。根据培训计划,依据不一样培训内容,组织相关培训老师开展培训。每次培训做到针对性强、关键突出。9、做好工作统计和阶段总结。培训老师每次进村培训全部要填写《培训老师进村培训(指导)统计表》,内容包含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指导)内容、培训人数等,还必需有学员代表签字。培训老师每三个月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并于季度末将总结汇总报至培训负担单位。在培训中,对优异学员和成效显著农户加以宣传报道,树立经典,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0、建立农民培训档案,对考试合格者统一颁发结业证书。(二)培训方法1、依据产业发展和村民需要,根据一村一品发展思绪,依据各村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针对主导产业关键生产步骤技术要求,制订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关键针对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专业农民,经过对其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及相关知识培训,使她们掌握科学种养殖技术,提升她们生产经营能力,发挥她们示范带动作用,经过培训老师直接面授和播放教学光盘,举行田间课堂、农民夜校等形式,对村民进行集中培训。2、组织村民收看CCTV-7农业栏目和省、市、县电视台及村有线电视播出农业科技教育节目。3、发挥农民科技书屋作用,使村民经过阅读科技图书、报刊杂志和观看VCD光盘等媒体资源,取得农业科技知识、农村政策法规知识及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4、依据村民需要,可利用VCD机、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播放科技光盘、发放科技资料、进行现场指导答疑等,帮助农民处理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5、把相关政策法规、知识、技术、信息等改编成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文字,印成明白纸形式,发放给村民。六、保障方法(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项目由县农业局、财政局主管,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杨永忠为组长,县农业局局长刘绍新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局长汤国亮、团县委书记吕明新、农业局副局长黄中翔、农技中心主任罗正东、项目办主任施德祥为组员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由黄中翔任办公室主任,罗正东、施德祥任副主任,办公室人员从县农业局及相关专业站所抽调组成,负责日常工作。县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项目标领导、检验、督促、协调等工作,研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在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下由中标单位和村委会共同讨论确定具体培训方案,包含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目标,制订工作方案和进村培训计划,填写《进村培训计划表》,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并定时或不定时向县农业局及县项目领导小组汇报项目开展情况。项目乡镇成立由乡镇政府关键领导担任组长,村干部和农业站所科技人员为组员乡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汇同项目培训单位,认真组织实施好本乡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二)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在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2.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就占67.6%,接收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不足1%,偏低农民素质已经成为处理“三农”问题瓶颈,严重制约着优异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制约着农村良好社会风气形成,也制约着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不提升农民素质,处理“三农”问题就成为一句空话。全县各部门要充足认识到只有提升对农民科技培训认识,把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才能使永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三)强化管理1、加强对培训机构、老师、教材发放管理。为确保项目实施质量,根据“行政部门监督、培训单位负担、凭借能力竞争、任务落实到人”标准,县项目领导小组首先对培训单位培训计划、选聘老师、教材选购及编写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审查落实。培训单位对每位项目责任人制订对应岗位责任制及考评措施,签订责任状,并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督导检验。2、对受训骨干农民管理。对受训骨干农民在学习期间和学成以后全部建立对应管理制度,并经过管理软件,建立骨干农民档案《数据库》,将骨干农民个人及家庭基础情况、受训统计、考试考评成绩、实践操作、学习后实现效益等情况,分村分户存档进行统一管理。依据档案记载,结合骨干农民培训专业、农时节令等适时做好指导和跟踪调查服务工作,使受训骨干农民在本身致富同时,起到楷模示范作用。(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