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课件-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_第1页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课件-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_第2页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课件-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_第3页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课件-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_第4页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课件-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迟符了若指掌--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010203认识乡村旅游资源延迟符乡村旅游资源普查与分析乡村生态环保策略

以乡村旅游资源为出发点,从概念辨析、资源普查、分类评价、科学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五个维度展开乡村旅游资源体系的学习。1.理解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并掌握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及评价体系。2.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特点以及地方性特点,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及科学分析。3.理解乡村旅游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深层价值,合理性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学习目标:认识乡村旅游资源延迟符1.认识乡村旅游资源概念1: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乡村是相对于城市化地区(urbanizationarea)而言的,指非城市化地区,严格地讲,是指城镇(城市及建制镇)规划区以外的人类聚居地区,是人类历史演进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集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诸多内涵于一身的综合体。概念2:乡村概念3: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在乡村地域内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原材料,是能够吸引旅游者,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吸引物。应该是乡村已经开发或者待开发的,原生的或者是再生的,属于集体的,或者个人的各类自然、社会资源。————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旅游资源城市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风景旅游资源基于区位空间角度出发的旅游资源分类乡村旅游资源包括:农村的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饮食起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资源,满足游客旅游休闲的需要。2.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为依托的旅游活动。它是一种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特点1.乡土性

保持原始自然风貌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

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

真实的民风民俗

,土生的农副产品“古、始、真、土”特点2.生态性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活动需要依托原生态的或乡村性的生态环境,包括乡村性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性人文生态环境。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处于乡村生态环境系统的中心层次,也是乡村旅游吸引物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如清新和美的田园风光、自然和谐的奇山秀水、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特点3.文化性文化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灵魂。乡村旅游的开展不能脱离其乡村文化,乡村文化的体现与发展源于当地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民居、方言、手工艺、节日习俗等。特点4.地域性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的特点。如房屋建筑、乡村聚落、地域文化等等。中国民居,东西南北各不相同,大都因为气候、环境、地貌不同,因地而建、因势而建、因材而建、因人而建。以各地的民居为例,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其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和细部特征也就不同。冬季北方多偏北风,于是西北地区人们挖窑洞而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华北地区多以四面高墙围成合院,这种宽敞的庭院可以创造良好的御寒避风场所。夏季东南地区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且台风肆虐,于是人们在山坡台地建造干栏式和穿斗式建筑,以利于防洪、防风、防潮;闽南、粤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有圆有方,这种建筑的防御性很强,客家土楼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城堡式建筑住宅,冬暖夏凉、防震抗风。西南地区苗族常依山面水,悬空而建木结构干栏式吊脚楼,或建在水边,或直接建在斜坡上,这种构造可以防避毒蛇猛兽侵扰;傣族住居因地处偏远的热带地区,住居围护结构轻薄通透,篱笆作为象征性的院墙使住居十分开敞。福建泉州陕西榆林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人们可以去乡村观赏油菜花田、桃花林、樱花林等;夏天,各地骄阳似火、酷暑难当,人们可以去有山水、竹林、洞穴等地的乡村尽情避暑;秋天,硕果累累、金桂飘香,人们可以去乡村采摘果实、体验秋收的快乐等;冬天,北国银装素裹、千里冰封,人们可以去乡村采摘草莓、体验滑雪、坐雪撬车等。特点5.季节性多样化的组合方式,形成了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乡村景观。其多样性不仅表现于组成上,也表现在分布空间和景观类型上。特点6.多样性案例:建德胥岭:坐拥金色花海乡村旅游有格调千层梯田从山脚直伸岭尖,层层叠叠的梯田里,铺满了金色的油菜花,田园农舍装点在半山腰上,悠扬的琴声在山谷里流荡回响……原生态的壮观梯田,透露着岁月痕迹的古道和民房,大自然的魅力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摄影迷们徜徉花海,尽情捕捉满眼的景致,把握每一个灵动的瞬间。2016年起,乾潭镇连续举办“胥岭梯田生活季”活动,2017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在“富春江-胥溪休闲产业轴”上,皮划艇基地、山地车骑行公园等10多个旅游休闲项目,投资额已完成6亿多元。乡村旅游可以视为一个系统,是一个生态,社会,经济复合而成的系统。在人与自然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乡村旅游资源,是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各要素组成的复杂而和谐的统一整体,乡村景观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支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特点7.系统性3.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1)根据资源特性分类:自然旅游资源、社会人文旅游资源和经济旅游资源。(2)按照乡村旅游资源的结构与组合方式划分:乡村田园景观旅游资源、乡村聚落景观旅游资源、乡村建筑景观旅游资源、乡村农耕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旅游资源。(3)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国家级旅游资源、区域级旅游资源、地方级旅游资源(4)按照乡村旅游资源的功能,可以将旅游资源划分为度假型、健身型、观赏型、疗养型、科学考察型、娱乐型、探险型等类型。(5)根据资源循环方式,旅游资源可以分为消耗性旅游资源、永续性旅游资源和再生性旅游资源。(6)乡村旅游地发展特征划分根据卢云亭(2006)提出的传统和现代两类乡村旅游地类型,可以将乡村旅游资源分为传统和现代乡村旅游资源两大类型。知识拓展: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游洁敏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创建的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案例:无锡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类型丰富的旅游资源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素有“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天世界”、“紫砂源地”之称。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是国内知名的“深氧界”旅游目的地,负氧离子含量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以优越的生态资源为主题,结合当地历史人文特色,打造了“深氧界”旅游度假品牌,倡导“回归健康、回归心灵、回归家园”的旅游新概念,深氧度假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开展乡村旅游资源普查与分析延迟符01了解一个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摸清旅游资源的家底。摸清情况02发现问题认清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等。03规划未来充实和完善旅游资源信息系统,为旅游预测、决策奠定基础。04规范管理推动区域旅游资源的管理工作,借鉴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制定旅游资源保护措施。1.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乡村旅游资源调查的作用乡村旅游资源调查1.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乡村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旅游资源普查旅游资源详查旅游资源概查1.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乡村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1)区域环境条件的调查自然环境的调查、人文环境的调查和环境质量的调查1.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乡村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2)资源存量的调查类型调查、特征调查、成因调查、规模调查、组合状况调查、开发现状调查1.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乡村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3)资源存量的调查旅游要素调查客源市场调查

邻近资源及区域内资源的相互关系调查

2.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单体评价(1)评价标准资源要素价值包括生态质量及环境效果、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6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包括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2.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综合性评价旅游资源总体评价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而对某一区域范围内旅游资源所进行的综合分析、比较和评判。包括了旅游资源的特色、规模、价值、开发条件等进行科学分析和可行性研究。2.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综合性评价(1)评价内容

乡村旅游资源环境评价

乡村旅游资源要素价值及影响力评价

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组合结构评价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2.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综合性评价(1)评价方法

三三六评价方法:评估旅游资源的三大价值(即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六大条件(即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达到评价旅游资源的目的。2.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综合性评价(1)评价方法专题性评价方法:从旅游资源的某一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一项专题性的评估,这种评估只是从某一主题进行评估。2.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综合性评价(1)评价方法层次评价方法:它把问题的各个组成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对各个层次的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数量评定,然后运用严密的数学方法对标定值进行处理,求得各因子重要程度的定量结果(数量值),进而通过结果排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延迟符乡村生态环保策略延迟符1.乡村旅游生态环境(1)概念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是旅游生态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旅游生态环境在乡村地域的体现,包括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两个部分。1.乡村旅游生态环境(1)系统要素自然生态环境子系统要素:水系、大气、地貌、土壤、生物乡村人文生态环境是建筑、聚落、服饰、语言、精神风貌、社会治安、卫生状况、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旅游服务等组成的人文综合体。2.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关系互动关系:推动乡村旅游、乡村文明、村容村貌等。制约关系:乡村自然环境压力增大。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中,互促共进是根本目标,因此必须正确有效地规避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关键的是要保护和建设好乡村生态环境,减少乡村旅游对乡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这需要乡村旅游各方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