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报告(含问卷)17000字(论文)】_第1页
【S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报告(含问卷)17000字(论文)】_第2页
【S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报告(含问卷)17000字(论文)】_第3页
【S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报告(含问卷)17000字(论文)】_第4页
【S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报告(含问卷)17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目录TOC\o"1-2"\h\u4174S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1277643.1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263513.1.1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体系现状 180383.1.2S竞技体育师资队伍情况分析 4164433.1.3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训”情况分析 6310423.1.4S竞技体育保障条件情况分析 13197223.1.5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生源输入与输出情况分析 1583903.2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754493.2.1管理制度不完善 1745513.2.2师资队伍力量有待提高 18211623.2.3学生“学训”矛盾仍未解决 18244763.2.4保障层面待完善 19127773.2.5运动员生源质量偏低,招生困难 1922470附录 1914166附件一 1928386附件二 2210362附件三 2429229附件四 2711281专家访谈提纲 273.1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3.1.1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体系现状(一)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多年以来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传统的“三集中”办学模式借鉴于前苏联竞技体育训练模式,将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集中在一起训练、生活和学习。我国通过此模式培养出大批优秀运动员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由于社会需求的转变和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体育运动员退役再就业困难,运动员和家长对参加体育运动训练出现担忧,导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生源不足。通过调查得出,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的办学形式以“三集中”为主,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学习、训练、生活均在学校完成。(如表3-1)表3-1S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单位办学模式序号单位名称办学模式1234567S体育职业学院银川市体育运动学校S训练管理中心石嘴山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灵武市第二中学石嘴山市平罗中学固原市第一中学三集中二集中三集中二集中二集中三集中三集中已有研究者发现:“三级训练网模式”和“三集中”运动员管理模式直接造成运动员文化教育和竞技训练的分离,带来了运动员文化学习严重缺失等问题杨国庆,刘宇佳.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6):621-625.。在访谈中得知,S竞技体育运动员由于长期训练,缺乏其他专业知识,退役后容易跟不上社会形式需求;S缺乏保障运动员升学、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学生培养模式中,多属于教练员负责制,教练员工作比较繁重,有的教练身兼三职(学生训练、学生学习、学校行政),文化课教师责任较轻。杨国庆,刘宇佳.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6):621-625.说明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滞后,需加快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方面改革,转变教师、教练员职能,重视学校文化课教师,确保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教师、教练员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态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表3-2)可以看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运动员对培养单位的管理体制态度一般以及下,非常不满意的态度占6.48%。教练员和教师的认为培养机构的管理体制非常合理或者合理。整体来三个群体对学校的管理制度看法,仍需丰富体育教育体系建设。表3-2运动员(N=247)、教练(N=21)与教师(N=88)对学校管理制度看法情况统计表不同看法人数百分比(%)运动员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48563291621.8634.4125.5211.746.48教练员非常合理合理一般不合理非常不合理31062014.2847.6128.579.520文化课教师非常合理合理一般不合理非常不合理1551193017.0557.9521.593.410%(二)S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好坏对我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我区竞技体育的实力影响甚大。S体育、教育系统管理情况如下:S回族自治区体育局直接管理省优秀运动队以及市体育局,市体育局管理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也管理区、县文广旅体局中的体育部门,由区、县文广旅体局管理区、县级运动体育学校;S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市教育局、区县文广旅体局进行垂直管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试点校,其培养的体育人才多数输送到体育院校,部分输送到各级各类体校;社会力量组织的青少年俱乐部也为我区各级各类体校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的管理体系分三种:第一种是以S回族自治区体育局为核心,S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为辅,多线路的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第二种是经过教育体制改革,由教育体系负责管理。第三种是由体育体系负责管理(如表3-3)表3-3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管理体系情况单位名称管理部门S体育职业学院银川市体育运动学校S体育运动训练管理中心石嘴山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灵武市第二中学石嘴山市平罗中学固原市第一中学省体育局为主省教育厅为辅市体育局直属省体育局直属市教育局直属市教育局直属市教育局直属市教育局直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应当融入教育系统的轨道,由教育部门承担主要管理者,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体育部门应该是做好更多地配合工作,将责、权、利交归教育部门。这样才能保证从学生到高水平运动员都能接受系统地、正规地教育,经历并完成必要的社会化过程马玉芳,李勇.关于我国实施“体教融合”的体制难点及制度设计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4,35(03):88-92+110.。马玉芳,李勇.关于我国实施“体教融合”的体制难点及制度设计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4,35(03):88-92+110.根据访谈得知,我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通过改革,很多业余运动体校与传统学校合并、挂靠,学校也移交各级教育局管理。例如:石嘴山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原石嘴山市业余体校,1998年机构改革,合并到石嘴山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移交给石嘴山市教育局管理。由于在教育系统的管理体系下,培养方向以及管理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开展的运动项目减少,运动成绩逐年退步,失去了原有体育运动学校的作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能力已削弱和退化。由此可见,目前我区“体教融合”多流于形式,没有组织机构的支撑体教融合运行较困难。我区竞技体育主要依靠S回族自治区体育局来发展,教育厅的参与度以及积极性不高,体教尚未真正融合。另外由于我区县级机构改革,大部分的县级体育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成立了文化体育局、教育体育局、文化体育旅游局等,在工作上普遍重文化、重群体、轻竞技。由于行政编制的缩减,县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机构难以维持办学实力,导致体育事业单位的结构不平衡。3.1.2S竞技体育师资队伍情况分析(一)教练员基本情况教练员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起主导作用,教练员执教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运动队的竞技成绩和办学质量,从而对竞技体育整体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接受调查的教练员中,30岁及以下的教练员占比23.80%;31-45岁年龄段的教练员所占比例较大,占61.90%:46岁及以上的教练员占比14.28%。这说明目前我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构的教练员中以更有拼劲的青年为主要,培养单位未来发展离不开年轻教练员,更离不开具有丰富带训经验年长教练的指导,二者相互促进,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见表3-4)学历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中具有不同学历层次教师数量的比例构成状况,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和科学研究的水平能力宛燕平.对高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的分析[J].教育管理研究,1996(01):45-46.。竞技体育教练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具有学科较高的理论知识储备,两者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够为运动训练工作带来更好的发展。在接受调查的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的教练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练员占比57.14%;研究生学历以及上占比28.57%。(见表3-4)从数据来看,S教练员学历基本构成基本合理,学历越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教练员的知识储备越高,指导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越高。同时高学历的教练员还比较少,因此还需要加大对高学历教练员的招收和引进,带动教练员对专业技能的专项能力、创新训练的方法,提高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知识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练员团队。宛燕平.对高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的分析[J].教育管理研究,1996(01):45-46.职称关系到教练员的切身利益,工资、福利以及晋升无不以职称为基准,高职称比例偏小,可能会影响教练员分配当中的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而影响到一大批年轻教练员工作的积极性魏万珍,孙淑惠,刘建.西南地区教练员队伍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04):128-131.。(见表3-4)在调研中发现,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教练员中级教练员和初级教练员所占比例较大,高级及国家级教练员所占比例为19.04%,还有9.52%的教练员无职称。高级教练员所占比例较小,职称结构合理,职称问题有待提高。魏万珍,孙淑惠,刘建.西南地区教练员队伍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04):128-131.表3-4教练员基本情况统计表(N=21)人数百分比(%)年龄30岁以下31-45岁46岁以上513323.8061.9014.28学历大专及以下本科研究生以及上312614.2857.1428.57职称高级及以上中级初级无职称496219.0442.8528.579.52综上所述,通过问卷调查,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上教练员整体水平不低,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基本达到要求,但是职称结构偏低。S教练员团队要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经验的教练员队伍,才能够保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二)文化课教师基本情况由表3-5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文化课教师中年龄46岁及以上的教师有40人,31-45岁的教师有31人,中年以上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年长教师资历较深,教学经验丰富,但是这个群体也需要年轻教师的加入,提升教师队伍的激情与活力。另外,年轻教师的思维水平以及年龄与学生更接近,更容易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文化课教师本科学历的有48人,占比54.55%,研究生以及上学历的有35人,占比39.77%,本科以上学历的文化课教师占比较大,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教学需求;教师职称结构中,中级教师人数33人,人数最多,占比37.50%,高级以及上教师所占比例为21.59%,高级教师人数比例较少。表3-5文化课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N=88)人数百分比(%)年龄30岁以下31-45岁46岁以上17314019.3235.2345.45学历大专及以下本科研究生以及上548355.6854.5539.77职称高级及以上中级初级无职称1933231321.5937.5026.1414.77(三)师资队伍科研、进修情况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就需要师资队伍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科研水平。文章的发表可以侧面反映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通过调查教练员、文化课教师在任职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教练员发表科研论文数量在1-2篇区间的人数最多,0篇的人数所占比例次之,总体发表数量较少。文化课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数量1-2篇的区间人数最多,3-4篇的人数占比次之,总体的发表数量适合。由此看出S各培养单位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整体偏低,特别是教练员。现今社会对竞技体育人才的要求越高,从而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越高。教练员与教师应加强科研意识,不断自我提升,培养出有竞争力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如表3-6)表3-6师资队伍任职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统计表发表数量教练员(N=21)教师(N=88)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0篇1-2篇3-4篇4-5篇5篇以上6842128.5738.0919.049.524.471134268912.5038.6429.559.0910.23教练员与文化课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可以增加师资队伍的交流,学习到其他省市、其他学校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在与教练员的交流中,教练员认为参加培训对自己非常有帮助,持有积极的进修学习态度。从接受调查的教练员来看,每年参加进修、培训次数在1-2次的人数最多,所占比例为80.95%,但9.52%的教练员没有参加培训的机会。通过调研体现出培训机会与次数较少,应适当增加教练员、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满足教练员和教师执教和教学需求。提高教练员、文化课教师的职业水平,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也会起到一定帮助。(如表3-7)表3-7教练员每年参加培训次数统计表(N=21)0次1-2次3-4次5次以上人数所占比例(%)29.521780.9514.7614.76综上所述,师资队伍力量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S己经开始重视教练员的培训与培养,在业务能力水平方面提升,多考核,多监督,多培训,多筛选,要有严格的门槛限制,但业务能力还需要严格把关,定期考核。3.1.3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训”情况分析体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把教育与体育重新整合在一起,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学与训不是分离的,要将两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个整体,学习是为训练服务,训练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学与训的目标是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服务的,而不单纯是为竞技体育运动员服务杨云霞.从学训矛盾分析体教融合的必然性[J].考试周刊,2015(81):103-104.。体教融合作为一项根本性的竞技体育培养体系的变革和教育体系的变革,它采用多样、灵活、全面的手段,让运动竞技人才在教育的大环境中,既在体育特长上有进一步发展,又在文化教育上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丰富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内涵,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为我国全方位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杨云霞.从学训矛盾分析体教融合的必然性[J].考试周刊,2015(81):103-104.(一)运动员基本情况青少年以及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具有一定规律。对于任何运动员而言都存在着高峰时期和低谷时期,而且高峰和低谷是相互交替出现。此外其心理与生理运动员的运动成效受到不同的成长发育时期的影响。田麦久先生将青少年的训练阶段进行划分,青少年训练包括三个阶段,青少年的三个训练阶段呈阶段性的递进:第一阶段是对运动员进行选择的起始阶段,运动员年龄在14-15岁;第二阶段是进行运动员优选的阶段,运动员的年龄在16-17岁;第三阶段是运动员的专业提高阶段,运动员的年龄在18-19岁运动员最出成绩的阶段是第三阶段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由表3-8可以看出,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中运动员年龄在12-13岁之间的占11.34%,大多数的运动员年龄在14-19岁之间,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必须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尤其是力量、专项化训练等方面。针对12-13岁年龄段的运动员,安排力量训练是尽可能的做一些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对16-17岁,18-1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运动员可以安排专项训练和身体素质进行训合理练。最大限度保证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的延长。表3-8S竞技体育后备运动员年龄情况(N=247)年龄人数占比(%)12-1314-1516-1718-192882924511.3433.2037.2518.22对运动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中看出,男运动员占64.37%,女运动员占36.63%,女性运动员接近男性运动员的一半。其存在的可能是运动训练对运动员要求较高的体力要求,显而易见,男生在这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见表3-9)

表3-9S竞技体育后备运动员性别情况(N=247)性别人数占比(%)男女1598864.3735.63运动员的运动等级的评定,相对客观的可以反应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运动能力。调查可知,S竞技体育二、三线后备运动员运动等级偏低,国家一级运动员人数占总人数4.86%,国家二级运动员人数占总人数10.12%。(见表3-10)说明我区运动员竞技体育水平和运动能力偏低,竞技体育后备力量薄弱。表3-10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等级情况(N=247)运动员人数(人)运动等级情况国家一级(人)百分比(%)国家二级(人)百分比(%)247124.862510.12(二)运动员训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训练次数与训练时间的安排对训练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对运动员问卷调查,每周训练次数在5次以上的运动员有97人,所占比例为39.27%。训练时间在每次3-4小时的运动员有132人,所占比例为53.44%。每周训练次数在5次以上,每次训练时间在3-4小时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大,运动员训练时间充足,训练时间比较合理,能够达到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中专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每堂课带训3个小时的规定。(见表3-11)表3-11运动员每周训练次数和每次训练时间(N=247)训练次数人数百分比(%)训练时间人数百分比(%)1次2次3次4次5次5次以上613333662972.435.2613.3614.5725.1039.271-2小时3-4小时5-6小时6小时以上86132161334.8253.446.485.26运动员训练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比较积极与非常积极所占比例较大,各55.67%与18.54,教练员认为21.64%运动员平时训练积极性一般。总体来看学生运动员有较高的参训积极性。影响学生训练积极性的因素很多,兴趣爱好、教练员训练质量、环境因素等等,应当注重学生训练时的体验感,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如表3-12)

表3-12运动员训练积极性调查分析(N=21)人数百分比非常积极比较积极一般不太积极不积极合计4114202119.0552.3819.059.520100.00表3-13显示,教练员认为影响训练质量的因素中学生自身因素影响最大,有6位教练员非常同意此观点,占比28.57%,12位教练员同意此观点,占比为57.14%,说明运动员对训练的积极性、训练态度等是影响训练质量的关键原因;其次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有6位教练员非常同意与同意占比分别为28.57%与47.62%,依次是体育设施等硬件设施、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可以看出,其次是家长的支持等家庭原因也是影响训练质量的原因之一。表3-13教练员认为影响训练质量的因素分析(N=21)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社会因素体育设施等硬件因素教练员能力因素65623328.5723.8128.579.5214.2914.291081259347.6238.1057.1423.8142.8614.2924310459.5219.0514.2947.6219.0523.8133045814.2914.29019.0523.8138.1001000204.760009.52通过表3-14可以看出,运动员认为运动成绩受教练员水平因素的影响最大,非常同意的有65人,占比26.32%,同意的有127人,占比51.42%,说明教练员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等有待提升;其次是受训练的场地器材影响较大,非常同意与同意的人数分别为57人、116人,占比分别为23.08%、46.96%,说明我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硬件设施;其他因素依次是自己的训练态度、自己的运动水平、文化课的压力、伤病困扰、训练时间不足因素,受家长不支持因素的影响最小,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运动训练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表3-14运动员认为影响训练成绩量因素量表分析(N=247)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训练时间不足自己的训练态度教练员的水平自己的运动水平训练的场地器材文化课的压力伤病的困扰参加专项训练时间较晚家长不支持45486559575179433518.2219.4326.3223.8923.0820.6531.9817.4114.17561081271021166988973822.6743.7251.4241.3046.9627.9435.6339.2715.38983632424161498610939.6814.5712.9617.0016.6024.7019.8434.8244.1332211621213418133812.968.506.488.508.5013.777.295.2615.3816347231232138276.4813.772.839.314.8612.965.263.2410.93运动员问卷调查得知,有33.60%的运动员选择每天运动训练后感到比较疲劳,39.68%的运动员感到非常疲劳,仅有26.7%的学生,在训练后疲惫程度为一般及以下。训练后过于疲惫,导致学生精力不充足,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文化课学习效率和质量,训练后的疲劳程度也是影响学生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因素之一。(见表3-15)表3-15运动员训练后疲劳情况统计表(N=247)人数百分比(%)非常疲劳比较疲劳一般不太疲劳不疲劳98834614639.6833.6018.605.672.43通过表3-16,在学生主要参赛时间调查中:有53.14%的学生比赛时间是在寒暑假;11.74%的学生在双体日;还有34.82%的学生在上课时间参加比赛。上课时间参加比赛的比例占总比例三分之一左右,比赛时间占用文化课学习时间,12-19岁年龄段的学生运动员接受文化课权利受到威胁,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表3-16比赛时间统计表(N=247)比赛时间人数百分比(%)寒暑假双休日上课时间132298653.1411.7434.82前人研究得知:美国中学运动队在美国高中协会联盟(NFHS)领导下进行比赛,在学生运动员最低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的要求上,在比赛时间的安排上,以及在业余性的规定上为中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使美国运动员中学生在掌握很高运动技能的同时具有同龄人一样的文化素质曹杰,王凯珍,郑晓鸿.美国中小学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01):6-10.。借鉴美国经验,我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运动训练周期、比赛任务等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教学任务,使运动员在兼顾训练的前提下有较为充沛的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曹杰,王凯珍,郑晓鸿.美国中小学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01):6-10.(三)运动员文化课情况及影响因素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是最基本的活动内容,由于以往多数优秀学生运动员存在着学历教育质量不高,与实际学历不相符的文化素质。为促进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国外提出了青少年运动员赛前文化课考试的要求,文化课考试不合格,不能参加比赛,以此迫使各级体校重视文化课教学与管理,加强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监督。在对教练员与文化课教师对文化课重要性认识程度的调查结果分析中,大多数教练员与文化课教师认为文化课非常重要或比较重,教师的重视程度要略高于教练员(如表3-17)从师资队伍的角度看,认为运动员学习文化课知识还是很重要的。表3-17师资队伍对文化课重要性认识度情况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教练员教师124657.1452.2773633.3340.91269.536.8200000000“体教融合”的新培养模式下,学校开始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把运动员放在重点进行培养,享受和普通学生一样的教育环境和条件。通过表3-18,对运动员参加升学考试,自己文化课情况的担心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运动员中有34.82%的运动员表示对自己担心文化课成绩,还有27.53%的运动员表示非常担心。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己文化课考试以及文化课的知识的掌握都没有信心。只有3.63%的人完全不担心自己的文化课。在S竞技体育后备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已在运动员主观意识中认同。运动员成绩大多数处于中等偏下,自己对于成绩并不满意,目前我区在培养学生运动员时运动训练跟文化课成绩的矛盾突显,还没有解决,需要不断探究、完善。表3-18学生对文化课担心程度情况(N=247)非常担心担心一般不担心完全不担心人数百分比(%)6827.538634.824618.623815.3893.64“体教融合”以学校为依托,将运动员的培养纳入文化教育体系中,保障运动员的质量,切实保证运动员学习的系统性。教师认为学生文化课知识掌握程度一般的所占比例为40.91%,所占比例最大,仅有3.41%和14.77%的教师认为运动员文化课掌握程度很好或较好,认为运动员文化课掌握程度较差与很差的占比40.91%,运动员文化课掌握情况不太理想,S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构应处理好学习和训练的关系,加强运动员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重视运动员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制定学生运动员学习保障制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见表3-19)表3-19运动员文化课知识掌握情况(N=88)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人数百分比(%)33.411314.773640.912123.861517.05针对学生文化课成绩问题,对运动员进行了文化课成绩影响因素调查。(见表3-20)调查结果显示,运动员认为文化课成绩主要影响因素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时间不足、学习方法不对。表3-20影响运动员文化课成绩因素量表分析(N=247)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学习时间不足学习方法不对学习基础差训练太累影响学习精力比赛导致落课太多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文化课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对学习没有兴趣家长不支持63584432454830242225.5123.4817.8112.9618.2219.4312.159.728.919610613275689144584338.8742.9153.4430.3627.5336.8417.8123.4817.41474248658362971038419.0342.9119.4330.3633.6036.8439.2723.4834.0131201546292543377512.5517.006.0726.3211.7425.1017.4141.7030.36102182922213325234.058.503.2411.748.918.5013.3610.129.31由此看出,学生运动员认为文化课成绩影响最大的原因来自于自身。学校、教师之间更加的需要对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监督和管理,科学分配时间,保证训练、学习、日常管理之间协调、同步、统一发展。

在对文化课教师调查学生文化课成绩影响因素中,(如图3-5)教师很同意运动员学习基础差、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学习时间比别人少、缺乏兴趣、学生训练后疲劳等因素。在访谈中,有教师反映学生入学不受学习成绩限制,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考试成绩为个位数也能入校,基本上是文化课零基础就可以接受体育运动训练,这样的文化基础很难组织高水平的教学,也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运动员招收时,不仅要注重学生运动成绩,学生文化课成绩也应具备一定要求,从运动员的入口处把好关。表3-21教师认为学生文化课成绩影响因素情况(N=88)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学习基础差学生学习时间比别人少教练与教师督促不够学生重视不够训练后疲惫精力难以集中缺乏兴趣28221923182031.8225.0021.5926.1420.4522.7332293029262736.3632.9534.0932.9529.5530.6819181924262221.5920.4521.5927.2729.5525.00610131013126.8211.3614.7711.3614.7713.643972573.4110.237.952.275.687.95对文化课教师进行学生上课迟到、早退、逃课情况的调查,(见表3-22)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学生迟到、早退等不良情况普遍存在。学校加大力度对学生文化课管理,强化无故迟到、早退惩罚制度。表3-22学生上课迟到、早退、逃课情况统计表(N=88)很多较多一般偶尔极少人数百分比(%)910.231719.322629.552730.68910.233.1.4S竞技体育保障条件情况分析(一)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硬件设施情况硬件设施是指静态固定的辅助教学任务的设施,如教学大楼、电脑、训练场地及体育器材等等。硬件设施是保证运动员训练与学习的基本条件,属于物力资源,对运动员的训练与学生效果有直接影响彭国强,杨国庆.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结构性改革的特征、问题与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10):5-12.。对教练员与文化课教师进行训练与教学硬件设施是否满足需求的调查,感觉学校硬件设施比较满意的所占最大,分别为38.10%、38.63%。(见表3-23)师资队伍对于训练所需的硬件设施,基本满意,侧面反应学校硬件设施可以满足学生训练、学习的日常所需。但是可能有些运动项目不能满足训练的需求,比如:灵武市第二中学的举重场地常常受限,不能满足日常的训练需求。彭国强,杨国庆.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结构性改革的特征、问题与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10):5-12.表3-23培养机构训练与教学硬件设施情况教练员(N=21)教师(N=88)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6852028.5738.1023.819.5202834215031.8238.6323.865.680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在硬件设施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加强场地设施共享、利用,才能更好的保证体育教育的开展。运动设施基本可以定期及时的得到维护,应加强硬件设施的完善,减少对学生训练与学习效果的影响。(二)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资金来源与奖励情况通过对管理者经费来源方面的调研,了解到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机构主要依靠政府行政部门拨款,还有少部分经费来源于企业赞助,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器材、活动竞赛支出、教练员培训进修、场地建设、设备维修、人员劳酬奖励等方面,接受调查的管理者中,有65%的管理者认为学校比赛和训练经费不充足。在对S体育职业学院李老师访谈中表示:学校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笔款经费,基本可以满足学校需求,但是贫困生的资助就要依靠S体彩的资助。其他渠道的经费来源少之又少。在对运动员进行学校是否提供比赛奖金的调查中,有39.15%的运动员选择不提供。教练员的奖励依据调查中发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或名次占比最大,输出质量与数量也占有一定比例,可以看出实际“重训轻学”的现象,应加强对文化课教师的激励政策。(如表3-24)表3-24S教练员奖励依据情况表(N=21)依据类别人数占比没有奖励指导学生数量比赛成绩或名次输送质量输送数量工作态度其他23654019.5214.2928.5723.8119.0504.76在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有教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希望学校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这说明不仅要在教师科研、教学、培训方面做出相应的支持以外,更应在制度保障,奖励机制等方面注重文化课教师的利益,促使教师形成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态度完成更好的教学质量。加强文化课教师的政策保障,使竞技体育奖励依据更加合理化,增强文化课与训练同等重要的意识,促进文化课教师责任心的提高。.(三)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其他保障情况通过访谈了解,理疗康复保健室、生理生化实验室设施情况一般,为了培养机构更好的发展,应加强科研工作的开展,组建医疗、科研、心理、技术、体能、教育等方面的复合型团队。提升科学训练和科学康复水平,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作出贡献。在对运动员进行运动成绩影响因素的调查中,有17%的运动员同意伤病困扰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在对教练员进行调查中,有接近18%的教练员反应队员在受伤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受伤的频率与严重程度不同。在教练员调查问卷建议部分,教练员提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金字塔的底层,更加应该配备专业教练员团队,包括专门体能教练和队医,保障从小就接触科学训练和减少伤病的发生。经过实地调查与访谈得出,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机构运动员食堂条件较好,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伙食方面基本可以满足运动员的营养需求。3.1.5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生源输入与输出情况分析(一)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生源情况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通过访谈得出,近三年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生源数量越来越好,但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培养机构注重数量,降低了对质量的要求。2000年开始,我国正式取缔了“毕业包分配”的制度,这也就意味着文化基础薄弱,身体素质出众,通过体校并不一定能找到好出路张玉莞尔.我国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历史沿革[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现在的家长注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家长普遍认为学习成绩优秀考取优质大学,才有出路才更稳定。张玉莞尔.我国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历史沿革[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对教练员进行学生生源情况调查(见表3-25)生源在一般情况所占比例为33.33%,所占比例最大;有的运动项项目存在着生源不足、严重不足的情况,分别占比为14.29%、9.52%。总的来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生源情况一般,有些优势项目生源充足的情况,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生源情况有所差异。总体来说生源质量仍需提高。表3-25教练员所在项目生源情况(N=21)充足较充足一般不足严重不足人数百分比(%)419.05523.81733.33314.2929.52

(二)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出情况每年我国国家队招收运动员的人数基本在2000人左右,经过层层选拔后,仅有1.3%的运动员成为国家队队员,98.7%的运动员将会被淘汰。如果以获得奥运会金牌作为衡量运动员培养的成材率,专业青少年运动员的成材率为0.36%,业余运动员的成材率为0.0047%李春桥,常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历史机遇、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安徽体育科技,2020,41(06):1-3+7.。李春桥,常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历史机遇、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安徽体育科技,2020,41(06):1-3+7.在对S运动员毕业后的期望调查中发现,有40.89%的学生运动员对自己毕业后目标不明确,有2.41%和7.29%的学生运动员对自己未来期望不乐观以及非常不乐观。整体看来,学生运动员有对自己未来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竞技体育成才率低,如果运动员自身以及教练、教师、政策上没有对运动员未来发展有很好规划,学生会丧失对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会严重影响我区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储备,制约我区竞技体育的发展。(如表3-26)表3-26运动员对毕业后的期望调查情况(N=247)人数百分比(%)非常乐观乐观不清楚不乐观非常不乐观566610118622.6726.7340.897.292.43在对教练员进行运动员输出情况调查时发现,有12位教练员表示:运动员输送到一线运动队;有19位教练员表示:运动员输送进入高校,应答百分比占32.15%。选择进入高校,获得较高学历,找到更好的出路是近年来运动员对自己发展的目标。也体现出竞技体育专业化道路的局限性。(见表3-27)但仍有26.23%的运动员可能未找到出路,针对16位教练员,对运动员未找到出路原因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3位教练员认为运动员找不到出路的原因是学习成绩未达标,文化素质较低,综合竞争力弱,应答百分比占30.23%。(见表3-28)表3-27运动员输出情况(N=21多选题)频率应答百分比(%)输送到一线运动队输送到二线运动队输送进高校从事其他行业部分运动员未找到出路合计126198166119.679.8431.1513.1126.23表3-28教练员认为运动员未找到出路原因(N=16多选题)频率应答百分比(%)运动成绩达标,学习成绩未达标学习成绩达标,运动成绩未达标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欠合理运动员自身及家庭原因其他合2323.2611.6318.6016.28通过对石嘴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吕老师访谈中得知:石嘴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有些项目在学校教育改革后停办,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制度、培养方向的改变,另一部分原因是本省上级运动员项目梯队不完善。针对运动员输出困难的情况,对教练员展开了调查,教练员认为运动梯队建设不完善频率最高,达到17。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政策不完善次之。(见表3-29)表3-29教练员认为运动员在输出过程中遇到情况分析(N=21多选题)频率应答百分比(%)学生运动水平低政策不完善运动项目梯队建设不完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其他合计1015171666415.6323.4426.5625.009.373.2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3.2.1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由体育系统层面负责的各级各类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省优秀运动队相互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由教育系统层面负责的传统学校与业余体校、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共建型人才培养模式;三是由个人、企业等社会力量以培养体育人才而发展形成的俱乐部的人才培养模式。S现行的三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都不完善,其中由体育系统层面负责的人才培养模式虽能为我区输送专业性强的体育运动人才,但是由于体育系统内的文化教育机制不完善,学训矛盾仍然突出,体育人才缺乏长远的社会竞争力;第二种由教育系统层面负责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练员水平低、训练时间少、运动员专业技能不强等问题,为我区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能力薄弱。从以上两种培养模式来分析,我区在“体教融合”培养模式上并未真正实现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融合,从事竞技体育专门训练的学生运动员依然被排斥在教育之外。另外,第三种由社会力量负责的俱乐部训练模式目前在我区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门俱乐部是以培养兴趣爱好从而获得利益为主,为我区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极少。根据前文调查发现,当前我区县级体育行政机构大多数与其他机构合并,成立了文化体育局、教育体育局、文化体育旅游局等,在工作上普遍重文化、重群体、轻竞技,体育事业单位的结构不平衡。在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中还未做到“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在纵向建设上,上下对口难度增加,上级的精神很难及时的贯彻和执行,基层的工作更难落实,同时因人手不足,业余训练工作得不到重视,工作开展起来困难;在横向建设上,调整后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能力下降,领导关系不顺,重视程度不够,事业经费支配不均,严重制约了基层业余训练工作的发展。S竞技体育基于“体教融合”模式的发展机制还未建立。3.2.2师资队伍力量有待提高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教练员发挥着选拔、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作用,重视教练员训练是实现竞技体育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教练员部分是体工队出身,在当教练员之前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专项技能水平较高但缺乏训练理论知识基础,训练方法和内容基本都是自身经历、经验总结或者是上从一任的教练员时期传承下来的,许多训练方法和手段都是过时甚至是错误的。理论基础薄弱导致教练员对先进的训练手段、训练理念、辅助工具的接受程度很低,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科学的训练不但会拉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还会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增加了难度。学校领导加强文化课重要性的认识及对文化课教师的督促作用,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加强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优先录取研究生等高学历教师。鼓励师资队伍参加培训与进修,开阔视野,与时俱进,掌握最先进的执教方法,加强沟通与学习,取长补短。3.2.3学生“学训”矛盾仍未解决在前文调查中发现,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学训”矛盾存在,很多运动员在文化课时间外出比赛、训练,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导致大部分竞技体育运动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学校管理者对训练质量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很多运动员过早的“专项化”训练,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时期,训练是否科学至关重要。调查显示很多运动员每次训练过后感觉到非常疲惫,影响学习因素中一部分运动员认为精神难以集中,对于训练而言保证训练强度和负荷固然重要,但就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长期考虑,影响了后备人才身体的发育,不利于学习文化知识,忽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在“体教融合”模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矛盾就是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学训矛盾是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科学有效的解决处理。如何能够把有限的时间合理的分配,是解决学训问题的关键。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对文化教学管理和监督较差,很多运动员在进行文化课学习偶尔有逃课、厌学情况,教师认为运动员接受知识情况一般,因此应加强运动员训练质量与文化课学习的管理与监督。3.2.4保障层面待完善资金方面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支持,缺少社会、企业的赞助,经费来源渠道相对单一。S竞技体育运动队对运动员奖励机制不够完善,有些小众项目没有对运动员奖励机制,大大削减了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场地设施是运动员日常训练的条件保障,场地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成绩的好坏。在研究结果中,大部分体校的场地设施能满足日常的训练,但是还存在小部分的机构的场地设施不完善,影响了运动员的日常训练。3.2.5运动员生源质量偏低,招生困难“体教融合”政策强调对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布局、规模、入学考试、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规范。根据访谈得知S竞技体育发展中最大的困难是后备人才生源质量的问题。目前全区竞技体育运动员整体水平较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在招生上没有选拔限制。S竞技体育选拔后备人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从S本地区选拔,但是所占比重不多,运动员运动能力偏低,而且文化知识基础差。另一类是从省外招生,从外省引进二线运动员较我区级同级别运动员相比竞技水平起点略高,例如:S武术项目运动员整体水平较低,S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竞技体育代表武术项目运动员生源只能借助山东省、河北省等武术大省。运动队伍青黄不接,导致竞技体育水平滞后。附录问卷附录附件一《“体教融合”背景下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教练员问卷填写说明:1请在“”,填写您宝贵意见。2请在符合您的选项上“√”一、教练员基本情况A1,您的性别?(单选题)£男£女A2您的年龄:(填空题)A3您的职称:(填空题)A4您的学历:(填空题)A5您的执教项目:(填空题)A6您在任职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单选题)①0篇②1-2篇③3-4篇④4-5篇⑤5篇以上培养与管理情况B1您认为所指导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充足?(单选题)①非常充足②比较充足③一般④比较缺乏⑤非常缺乏B2影响训练质量因素量表。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矩阵量表题)题目/选项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家庭因素〇〇〇〇〇学校因素〇〇〇〇〇学生自身因素〇〇〇〇〇社会因素〇〇〇〇〇体育设施等硬件因素〇〇〇〇〇教练员自身能力因素〇〇〇〇〇B3您觉得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的重要程度:(单选题)①非常重要②重要③一般④不重要⑤非常不重要B4您认为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单选题)①非常积极②积极③一般④不积极⑤非常不积极B1学校现有管理制度是:(单选题)①非常合理②合理③一般④不合理⑤非常不合理保障情况C1.您每年参加教练员培训班的次数:(单选题)①0次②1-2次③3-4次④5次以上C2.贵单位对教练员的奖励依据是:(多选题)①没有奖励②指导学生数量③比赛成绩或名次④输送质量⑤输送数量⑥工作态度⑦其它C3您对贵单位的工资报酬满意吗?(单选题)①非常满意②满意③一般④不满意⑤非常不满意C4贵单位的场地数量能保证学生的日常训练吗?(单选题)①非常可以②比较可以③一般④不太可以⑤非常不可以C5您的学生在运动或比赛当中受伤能得到及时治疗?(单选题)£是£否招生和输出情况D1您目前所在项目的生源情况:(单选题)①非常充足②充足③一般④缺乏⑤非常缺乏D2您的运动员输出情况:(多选题)①输送到一线运动队②输送进高校③输送至二线运动队④从事其他行业⑤部分运动员为找到出路(若未选择此项,请跳过下一题)D3接上一题,若您选择部分运动员未找到出路,原因是:(多选题)①运动成绩达标,学习成绩未达标②学习成绩达标,运动成绩未达标③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欠合理④运动员自身及家庭原因⑤其他D4贵单位在运动员输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多选题)①学生运动水平较低②政策不完善③运动项目梯队建设不完善④学生学习成绩较差⑤其它5D.为体校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针对学生运动训练、文化课学习、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您的建议或意见。(填空题)

附件二《“体教融合”背景下S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文化课教师问卷填写说明:1请在“”,填写您宝贵意见。2请在符合您的选项上“√”一、文化课教师基本情况A1,您的性别?(单选题)£男£女A2您的年龄:(填空题)A3您的职称:(填空题)A4您的学历:(填空题)A5您教授的课程是:(填空题)A6您在任职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单选题)①0篇②1-2篇③3-4篇④4-5篇⑤5篇以上二、培养与管理情况B1.您对文化课教育重要性认识程度:(单选题)①非常重要②重要③一般④不重要⑤非常不重要B2.您认为学生文化课知识掌握如何?(单选题)①很好②较好③一般④较差⑤很差B3.学生文化课成绩影响因素量表。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矩阵量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