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终结版课件_第1页
第5章 终结版课件_第2页
第5章 终结版课件_第3页
第5章 终结版课件_第4页
第5章 终结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病人的心理护理第5章_终结版第1节

心理护理概述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二、心理护理的原则

第5章病人的心理护理第5章_终结版一、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和

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健康的一种护理方法。第5章_终结版二、心理护理的原则(一)热情服务原则

(二)保持平等原则

(三)主动交往原则

(四)积极启迪原则

(五)灵活应变原则

(六)自我护理原则

第5章_终结版心理护理的诊断的概念

护理诊断是对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及精神方面健康问题的说明,这些问题是属于护理职责范围以内,能用护理方法解决的第5章_终结版心理护理诊断的意义为心理护理目标的确立提供依据为心理护理计划的制定与事实奠定了基础为护士确定了心理护理的时间范围第5章_终结版常见的心理反应方面的护理诊断A、社交障碍:个人社会交往不足、过多或无效。B、社交孤立:个人经受到了孤独,并感到是被人强加予的消极或威胁的状态。C、角色紊乱:个人感受自己的角色有所改变,受到干扰,有角色冲突。D、父母不称职:父母不能创造,个能促进抚育子女个长发展的良好条件的状态。E、家庭应付能力低下:家庭原来有效的功能因经受应激原的挑战而处于失调的状态。

第5章_终结版常见的心理反应方面的护理诊断E、家庭应付能力低下:家庭原来有效的功能因经受应激原的挑战而处于失调的状态。F、精神困扰:对个人的希望、信息、对社会的准则的看法发生紊乱、内心冲突、精神空虚、产生怀疑,行为和情感的异常表现。可以是对各种健康问题。情境和矛盾的一种心理反应。G、思维过程异常。由于性格和智力的应付机制障碍所引起的认知活动异常,如思想意识、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问题的解决、判断和理解方面受到干扰的状态。H、调节功能受损:个人不能改变其生活方式或行为,以适应其健康状况的变化。第5章_终结版常见的心理反应方面的护理诊断I、绝望:个人处于自认为走投无路,没有能力活动的状态,凡事被动、反应降低、感情淡漠。J、个人应对无效:在个人面临生活需求和角色责任时,其适应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障碍,自诉无力应对。K、防卫性应对:基于自我保护型态,个人处于反复表现错误的、过分自信的自我评价状态。这种自我保护型态是为了防卫,对肯定自我利益所感到的潜在的威胁。L、无效性否认:有意或无意地企图否认对某一事件的认识或意义,来减少有害于健康的焦虑或恐惧的状态。第5章_终结版常见的心理反应方面的护理诊断M、不合作(特定的):病人表示愿意合作,但以后由于某些因素影响而没能执行,自己也无力设法减少或消除妨碍获得成功的因素。N、决择冲突(特定的);当面临选择与危险、失取,或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挑战有关的竞争性行为时。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无法确定的状态。O、睡眠型态紊乱:因睡眠混乱(中断或不足)引起了不适,或干扰了生活方式。P、蜈乐能力缺陷:个人处于对娱乐和活动的刺激不能产生兴趣、参与感降低的状态。由于没有活动而抑郁,诉说无聊。第5章_终结版常见的心理反应方面的护理诊断Q、自我形象紊乱;个人在感知自己身体形象方面受到干扰。由于身体部分缺失或丧失功能,或有认知或感受的改变。在情境方面由应激引起或其他心理社会因素引起。R、自尊紊乱:个人对各自我或自我能力的评价或感觉是消极的;表现自我否定、犯罪感。S、情境性自我贬低;一种自我消极的评价或感觉,是以前自我肯定的人在个人失败或情况变化时出现的反应。T、感知改变;个人处于所接受的刺激有量或型态方面的改变的状态,伴有对这些刺激的减弱、夸大、曲解或损害的应。第5章_终结版常见的心理反应方面的护理诊断U、疼痛: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觉。

V、预感性悲哀:在实际失落前发生的、种悲哀反应状态。

W、焦虑:一种模糊筋不适感,其来源对个人来说通常是非特异的和不可知的。焦虑本人不能识别威胁。

X、恐惧:由于一种被认为是危险的明确来源所引起的惧怕感。第5章_终结版心理护理诊断的陈述

在护理诊断陈述时,护士可以按照P、E、S公式来书写。即按照问题、原因、症状体、征来书写护理诊断。如病人初次被诊断糖尿病时,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其护理诊断包括:(1)恐惧:与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及改变饮食及其它生活方式有关,表现为面部表情恐慌,自诉“我怕的要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是否生活的各方面都需要改变”。(2)无效否认:与对疾病的认识偏差有关,表现为不断查阅自己的病历及有关的诊断检查,并不断的询问护士“我的化验单是否有问题,是否将别人的化验单与我的化验单混淆了,我怎么可能患糖尿病,肯定是别人搞错了”。第5章_终结版心理护理诊断的陈述(3)角色改变:与疾病住院有关,表现为无法接受病人的角色,不断的对家人发脾气。(4)精神困扰:与疾病引起的生活改变及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有关,表现为不断的抱怨“上帝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5)焦虑:与患病后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及疾病引起的情绪改变有关,汉密顿焦虑量表测定结果显示焦虑程度为重度。

第5章_终结版第2节

病人角色及心理需要一、病人角色二、病人的心理需要第5章_终结版一、病人角色

现在我们把“病人”一词用以指有求医疗行为或正处在医疗中的人。也就是指:来医院挂号就诊、等待医生诊治或正接受治疗护理的人。第5章_终结版(一)病人角色的概念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ParsonsT)将病人角色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

1.病人可免除其正常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既不期望病人做平常的工作或履行他们应尽的社会职责职责。

2.病人对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有权利接受照顾一个人是否患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患病后病人也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恢复健康,他们需要受到照顾,有权力接受帮助。

3.病人应主动寻找专业技术的帮助,即找医生和护理人员提供诊疗和护理的专业支持。

4.病人有恢复健康的义务患病后,病人脱离社会责任只是暂时的,病人应积极与医护人员合作,配合治疗和护理,尽早恢复健康,以担当自己应尽的责任。第5章_终结版(二)病人角色的适应

1.病人角色缺如

2.病人角色强化

3.病人角色消退

4.病人角色恐惧

5.角色假冒

6.角色认同差异

第5章_终结版二、病人的心理需要

(一)安全的需求

(二)尊重的需要

(三)爱与归属的需要

(四)信息的需要

第5章_终结版第3节躯体疾病病人

的心理护理一、病人的情绪反应及护理二、病人的认知反应及护理三、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变化及护理

第5章_终结版1.焦虑

2.恐惧

3.抑郁

4.愤怒

5.孤独

6.期待

7.猜忌和怀疑

一、病人的情绪反应及护理

第5章_终结版二、病人的认知反应及护理1.对身体症状的感知。

2.解释为对疾病的归因。

第5章_终结版三、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变化及护理

由于疾病带来的影响,病人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自我评价降低,易产生自卑感。有些病人还会出现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第5章_终结版

第4节

不同年龄阶段病人

的心理护理

一、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二、青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三、中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四、老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第5章_终结版一、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一)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

1.恐惧

2.分离焦虑

3.孤独依赖心理

4.行为退化

5.沟通困难第5章_终结版一、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二)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1.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第5章_终结版一、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二)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2.护理患儿耐心细致

3.恰当的沟通技巧

4.减少家属对患儿的影响

第5章_终结版二、青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青年期病人的心理特点

青年人往往否认自己得病;喜欢刨根问底;情绪强烈而不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第5章_终结版二、青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二)青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1、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对病人的恢复健康起良好作用。

2、要注意多给于心理支持,要多关怀、同情,循循善诱,耐心疏导。第5章_终结版三、中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中年期病人的心理特点

1.心理压力极大

2.患病对中年人是一种严重的打击

3.担心家庭经济生活,牵挂着老人的赡养和子女的教育

4.惦念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成就等

第5章_终结版三、中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二)中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让他们正视疾病并认真对待,多通过交谈了解病人的担忧,及时提醒病人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勇敢、坚韧、乐观、开朗的性格,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康复。

第5章_终结版四、老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老年期病人的心理特点

1.自尊心理

2.悲观心理

3.孤独心理

4.焦虑、恐惧心理

第5章_终结版四、老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二)老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1.要尊重老年病人

2.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3.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4.引导他们正视病情,帮助他们树立控制病情发展的信心。第5章_终结版第5节

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二、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三、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四、传染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第5章_终结版一、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1.焦虑

2.恐惧

第5章_终结版一、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二)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1.应亲切、耐心地询问,做到体贴、周到,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可近。

2.积极抢救,争分夺秒势使病人转危为安。

3.给予病人支持、鼓励。第5章_终结版二、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

1.疑病心理

2.沮丧心理

3.绝望心理

第5章_终结版二、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二)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1.对待病人态度要和蔼、热情,治疗过程谨慎、认真,各项操作熟练、准确。

2.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第5章_终结版三、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手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1.手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

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主要是害怕和担心。

术前焦虑也是手术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

第5章_终结版三、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2.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1)术前要对病人做好心理指导(2)要注意手术的环境和气氛。

第5章_终结版三、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二)手术后病人的心理特点

1.首先想知道的是手术是否成功2.可能出现行为退化、依赖心理3.术后形象的改变会使病人产生自卑和焦虑第5章_终结版四、传染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传染病病人的心理特点

1.自卑和孤独

2.愤懑情绪

3.悲观,急躁情绪

第5章_终结版四、传染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二)传染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1.要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传染病的病程规律,2.使病人了解隔离的目的和意义,3.加强巡视,多与病人接触沟通,以实际行动使病人安心。

第5章_终结版第六节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心身障碍的概述:

狭义的心身疾病的概念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至于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则被称为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disorders),例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第5章_终结版心身障碍的概述广义的心身疾病的概念就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显然,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了狭义的心身疾病和狭义的心身障碍。

顺便指出,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在目前文献中有时被混合使用。心身疾病和心身障得之间本身也存在交叉和重叠。一些著作中提到的心身障碍有时还会笼统包括一部分心身疾病和一部分神经症,故广义的心身障碍和广义的心身疾病有时几乎是同义语。对此我们不必深究。第5章_终结版心身障碍的范围早期提出的典型心身疾病有:消化性溃疡、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毒症、支气哮喘、冠心病等等。这些多为公认的。近年来范围有所扩大,几乎包括所有躯体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甚至癌症亦纳入心身疾病范畴内第5章_终结版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原则1、沟通:一是言语性沟通。通过语言交流如谈心、说话来了解病人想些什么、愿意说些什么、要求什么、忌讳什么,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开导病人和帮助解决问题。二是非言语性沟通,即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进行交流,这点对于医护人员更为重要,因为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对病人造成较大的影响,运用得好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第5章_终结版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原则

2、理解:心身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病情波动性大,病人顾虑多,特别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亲属的理解。因此,心理护理不能仅停留于帮助解除不良心理,更重要是能够理解病人,给予心理上的支持。首先理解他所患的疾病是十分重要的,不能掉以轻心,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其次能够理解他的痛苦与烦恼、顾虑,用同情心去帮助他、支持他,使其改善心境,提高信心,促进心身健康。第5章_终结版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原则3、安抚:心身疾病的病人通常表现出心理应激水平较低,每遇心中有解不开的疙瘩时,单纯的说理方法难以奏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时,医护人员特别是亲属应了解其内心矛盾,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总之,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需要有耐心和技巧,具有针对性和知识性,争取取得良好效果第5章_终结版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心理护理的对象是病人,主体则是医护人员和亲属,是通过他人对病人进行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解决病人心身症结,提高病人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心理障碍,更好战胜疾病。基于这一认识,在针对心身疾病开展心理护理时,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及其亲属能够尊重和关心病人,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及家庭关系,形成良好氛围;其次要求医护人员及其亲属有一定的心身医学知识和技巧,并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第5章_终结版癌症的心理护理人患病后,心理活动也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病人的心理活动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依赖性增加,被动性加重,行为变得幼稚;(2)自尊心增强,患病后总认为应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照顾,亲人们应为其做出奉献(3)疑心加重,甚至认为别人低声说话就是在谈论他的病情等等;(4)还表现为: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激动,焦虑和恐惧,害怕孤独等等;第5章_终结版癌症的心理护理1、当医生为病人确认并把病情告知家属后,家属应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向医生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挑起照顾病人的重任,并协助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2、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会产生悲观、恐惧及紧张的情绪,有的甚至抱着消极态度,拒绝治疗,等待死亡。这里家属要耐心疏导,帮助病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树立起战胜癌症的信心,接受并配合治疗。第5章_终结版癌症的心理护理3、要十分注意病人饮食调养,为病人提供可口美味、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病人在手术后放、化疗过程中,体力、食欲下降,饮食调配尤为重要,它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有利于康复。4、在接受治疗中,病人十分痛苦,有的病人可能会脾气很大,家属要忍耐和理解,分担病人的痛苦,尤其在病人病情恶化甚至无望时,家属更应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

5、癌症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治疗期外,还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家属要配合病人完成每次随访。第5章_终结版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护理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首诊时有的病情已较严重,患者思想情绪波动大,如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会严重影响血压控制第5章_终结版常见心理问题

1怀疑心理

多数病人早期无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高,或是就诊其它疾病时测血压被怀疑高血压。其首先在心理上表示怀疑,怀有侥幸心理,怀疑测出血压值的准确性,不相信医生诊断,认为自己能吃能睡,照样工作生活,没有身体不适,只是血压高点而己。

第5章_终结版常见心理问题

2焦虑或恐惧心理

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后,医生明确诊断并强调此病需终身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这对病人来说是一种强烈刺激。随着病情发展,病人出现并发症如心衰、肾衰等,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以及担心今后生活和工作不便给家人和朋友增加负担,心理产生紧张、焦虑、悲观、失望、恐惧等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烦躁易怒等,吃不下睡不好,忧心忡忡,影响治疗第5章_终结版常见心理问题

3接受心理

入院后经过检查被确诊为高血压病,有些文化层次较高或性格乐观的病人容易接受患病事实,积极配合治疗,表现为向医护人员主动了解病情,翻阅有关疾病知识,或向病友取经,了解注意事项。第5章_终结版冠心病病人的护理孤独的心理护理:患者家属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经常来探视,患者离开家庭来医院治疗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护理人员要主动给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及各种注意事项,使患者尽快消除孤独和陌生感,适应病区环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疾病康复第5章_终结版冠心病病人的护理焦虑的心理护理: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往往产生焦虑情绪,心神不定,影响睡眠,从而加重了原有的病情。护理人员要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加强心理干预,给患者讲解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转归,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及时传递治疗效果,分析症状,增强患者信心。第5章_终结版冠心病病人的护理怀疑心理的护理:因冠心病反复发作,这类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抱有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是否对症,对各种检查不积极,认为检查结果不可靠,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2]。护理人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患者,多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变怀疑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以达到顺利康复的目的第5章_终结版冠心病病人的护理悲观心理的护理:。由于冠心病反复发作,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多安慰鼓励患者,给患者讲解治愈的病例,主动关心患者生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使患者改变悲观的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好转。第5章_终结版冠心病病人的护理绝望心理的护理:。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加之家人子女体贴关心不够。这类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极度消沉,常拒绝用药,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帮助、安慰和激励患者,尽可能多的与患者交谈,与患者一起分析病情和预后,做好心理护理,讲解精神调节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振作精神,并不间断的激励和安慰患者,促使患者心理的转变,从而积极配合治疗。第5章_终结版消化性溃疡的心理护理心理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第5章_终结版消化性溃疡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提供心理支持防止疾病复发协调人际关系第5章_终结版糖尿病的心理护理患上糖尿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它会跟随患者一辈子,给患者带来很多的麻烦,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灵,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阴影,在此呼吁大家要关爱糖尿病患者的心灵,那么,糖尿病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包括哪些呢?1.平常心:糖尿病病人应培养自己的“平常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第5章_终结版糖尿病的心理护理2.不嘴馋:糖尿病病人日常节食,常有想吃、爱吃而不能吃的感觉。因此,要从严治馋,不该吃的一定坚持不吃或者少吃。3.要开心:快乐使人健康,忧愁使人生病。糖尿病病人最怕生气,生气后血糖常常上升。因此,生了气一定要及时消气,有副良药———少管闲事、少发牢骚、少生闷气。第5章_终结版糖尿病的心理护理4.不偷懒:老年糖尿病病人吃饱后容易打盹,是躺下睡觉,还是坚持运动,这与控制血糖,提高身体素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