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第九章_第1页
世界现代史第九章_第2页
世界现代史第九章_第3页
世界现代史第九章_第4页
世界现代史第九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现代史第九章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开始战争的扩大战争的根本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exit3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开始一、德国入侵波兰1、经过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集中强大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next4英法两国被迫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波兰政府于9月17日晚流亡国外,首都华沙28日沦陷,波兰败亡。波兰之战共进行了35天

德军在华沙游行希特勒宣布入侵波兰52、波兰败亡原因德国发动突然袭击,兵力强大(装甲机械化部队和空军联合作战的新战术)波兰兵力部署、指挥不当,技术及装备落后英法宣不战,坐视波兰败亡3、影响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年10月5日,希特勒在华沙举行阅兵式next6二战爆发的原因:(1)根源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2)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3)绥靖政策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7二、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1、过程

战争爆发后,苏联为了自保,着手在西部边境采取一系列行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建立一道阻抗德军向东挺进的屏障--东方战线。从1939年9月17日到1940年8月6日,苏联政府建立的这条"东方战线"使领土自北到南向西推进了二三百公里

next82、评价

这道防线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相反,在法西斯进行侵略的二战之初,苏联政府用军事行动和武力威胁扩大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9三、西线战争和法国崩溃1、“奇怪的战争”

——英法宣而不战(1939.9.3—1940.5.10,英法联军与德军隔壕相峙,没有采取过重大军事行动。这种宣而不战的奇特现象,被称为“静坐战”或“奇怪的战争”。)德法边境的“静坐战”next10

2、进攻北欧希特勒决定西进之前,先拿下对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挪威和丹麦,这两国既是英德双方的侧翼,又是瑞典铁矿砂运往德国的交通要道next德军入侵丹麦和挪威聚集在挪威海域的德国海军

11

1940年4月9日凌晨,德国陆海空三军入侵丹麦和挪威。丹麦半天就被占领。挪威军民面对德军的袭击,进行英勇抵抗,但因挪威前国防部长吉斯林的策应,当天傍晚首都被占。两个月后,德军占领了挪威全境德军入侵丹麦和挪威next123、进攻西欧诸国

1940.5.10开始实施“黄色方案”,进攻西欧,英法联军溃败。1940年5月中下旬,德国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为侵略法国做准备德军在荷兰实施空降作战next134、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下旬,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40万英、法、比军队被德军追逼到法国敦刻尔克的三角地带,成围困之势。从5月26日晚到6月4日中午,英法联军实施“发动机计划”,利用德军迟疑进攻的机会,经过拼死奋战,将33.6万联军,渡过英吉利海峡,撤到英国,为日后反法西斯保存了有生力量。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next145、法国败降

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六周内被打败,原因何在?影响如何?

德国纳粹攻陷巴黎next1516影响:德国控制了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带,战略地位、军事实力和侵略野心都大大增强,加快了侵略苏联、征服欧洲和称霸世界的步伐。日本的侵略野心受到极大的鼓舞,在亚洲扩大侵略,企图和德国共同瓜分世界英国的安全受到威胁,强硬派丘吉尔上台,采取坚决抗德的方针,并联合美国、放弃反苏政策,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美国放弃中立政策,站在反法西斯一边。确定先西后亚战略,实行租借法。苏联加紧战争准备,为了避免东西受敌,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对德则竭力避免过早引火烧身。17以贝当为首的卖国政府签署投降书,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大部分地区由德国占领,只有南部名义上由法国傀儡政府统治(维希政权)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一批爱国者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18四、不列颠之战希特勒在对英国诱惑和企图失败后,准备用武力入侵英国。1940年7月制定了对英登陆作战的“海狮作战计划”为取得制空权,德国于1940年8月—1941年5月发动不列颠空战,袭击英国空军机场、雷达站、伦敦和其他主要工业城市,企图摧毁英国军民的抵抗意志。但在英国空军的反击和英国军民的坚强抵抗下,德军的侵略计划未能得逞。不列颠空战next19

战争结局:希特勒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被无限制地搁置起来

不列颠战役的意义:不列颠战役的胜利,使德国占领英国的梦想破产,同时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德国战机

next20五、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建立和德国入侵巴尔干与北非1、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建立

1937年11月,德、意、日通过《反共产国际协定》,标志三国轴心正式形成1940年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德、意在建立欧洲“新秩序”中的领导权,德、意则承认日本在建立东亚“新秩序”中的领导权。该条约的签订标志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德意签定《钢铁同盟》

next212、德国入侵巴尔干与北非(1)入侵巴尔干

目的:一是夺取扩大战争所需要的资源、粮食等战略物资,特别是罗马尼亚的石油;二是占领巴尔干地区就可以控制东地中海,影响中东,腰斩大英帝国;三是取得从南翼包围苏联的前进基地。1940年11月至1941年3月,匈、罗、保三国加入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1941年6月希腊沦陷,政府流亡英国德意入侵巴尔干next22(2)入侵北非

墨索里尼于1940年7-9月向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和埃及进攻。年底,英军集中兵力在东非展开反击,意军接连败北。1941年2月,希特勒派隆美尔率领两个师的“非洲军”去利比亚,统一指挥北非的德意军队。3月31日,隆美尔发起攻势,逼近埃及边境,由于希特勒忙于准备进攻苏联,不能对“非洲军”及时增援补充,北非战线就在利、埃边界附近形成拉锯局面。back23第二节战争的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一、德国发动侵苏战争1、过程(德“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以550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三路进攻苏联,到l1月,占领了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有苏联约40%的人口和大部分工业区。苏联还损失了大量军队和大批武器装备

德军突袭苏联next242、影响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3、苏联初战失利原因

大批优秀指挥员在大清洗中丧生,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以前不会侵略苏联,没有作临战准备苏军在防御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把主要兵力和军用物资配置在国境线附近,致使战争一开始,就遭到德军闪电战的沉重打击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尚未建立起来,处于孤军奋战的不利局面next25二、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过程

1941年9月30日,中路德军集中兵力,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奋力抵抗。第二年初,苏军展开反击,歼敌50万,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莫斯科街区堡垒森严

苏军在没膝的雪地中作战next26莫斯科战役苏军反攻时期作战地图

2、影响

这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大失败,它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德军闪击战的破产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next27三、日军偷袭珍珠港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背景

1940年夏秋之际,日本正式抛出了“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企图进一步向东南亚扩张,建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沉重打击了日本。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尚未准备就绪之际,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珍珠港纪念馆next28292、过程next

偷袭珍珠港的日军飞行员美国战列舰亚利桑那号爆炸起火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突然袭击,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美英军队发动进攻。这是二战中继德国进攻苏联后又一次举世震惊的突然袭击。它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303、影响

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荷兰、英联邦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对日宣战。12月9日,中国也正式向日、德、意宣战。从此,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对日作战有了两个主战场,即中国战场和包括东南亚战区在内的太平洋战场。12月11日,德、意也对美宣战。至此,全世界约4/5的人口卷入了这场空前的大搏斗,战争的范围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next日军拍摄的珍珠港遭袭的情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31四、世界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形成的条件(1)反对法西斯侵略和奴役的斗争,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基础。(2)苏英美为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采取了积极行动(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形成的经过和标志(1)英美等西方国家结成联盟32租借法案

欧战爆发后,使美国认定德国是最危险的对手,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70亿美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各种援助。接着,美英两国军方秘密制定首先打败德国,然后解决日本的"先欧后亚"联合作战方针。美国实际上已同英国结成联盟1941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

《租借法案》next33(2)苏美、苏英联盟的建立(3)《大西洋宪章》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附近的一艘军舰上会谈后,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宣称两国不承认法西斯国家通过侵略所造成的领土变更,表示了反对纳粹暴政的决心。苏联也发表声明支持。

大西洋宪章正式公布大西洋宪章动员世界人民反侵略next34(4)苏美英三国反法西斯联盟初步形成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装备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这是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的联合行动,表明三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内的逐渐联合3536(5)《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联合国家宣言》next372、意义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

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以后,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反法西斯一方的转移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back团结一致,撕碎法西斯(宣传画)38第三节战争的根本转折一、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战役1、斯大林格勒会战背景:莫斯科战役以后,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军无力再对苏联发动全面攻势。希特勒决定集中力量进攻南线,企图占领苏联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的粮食、石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巷战场面next39影响: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欧洲战争的转折点,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经过:1942年夏,德军集中兵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同年冬,苏军突然发动大规模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第二年,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胜利,苏军共歼敌150万人。

斯大林格勒前线next402、库尔斯克战役背景:希特勒为了挽回颓势,实行全国总动员,调集东线精锐部队,配备了新型武器,委任经验丰富的优秀指挥官曼斯坦因等,于1943年7月在苏德战场上发动了第三次夏季攻势。德军在库尔斯克100多公里长的狭窄地段,配备了90万兵力,近2700辆坦克,上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实行重点进攻。库尔斯克战役next41经过:(7月5日——8月23日)第一阶段:7月5日至11日是苏军防御阶段第二阶段:7月12日至8月23日是反攻阶段

7月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发生了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双方投入了约1200辆坦克。德军损失惨重,战役由此转折。战争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结束。影响:库尔斯克战役标志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的苏德战场转折的完成。从此,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并展开全线反攻。

普罗霍罗夫卡坦克战next42二、盟军在北非的胜利和意大利投降1、阿拉曼战役

在北非战场,德意军队一度占据优势,英军被迫退到埃及的阿拉曼附近。为了扭转不利局面,1942年10月,英国将军蒙哥马利率军反击,赢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第二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蒙哥马利next432、意大利投降

1943年9月,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成为阶下囚。国王任命总参谋长巴多里奥元帅组成新政府,并和美英秘密谈判。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标志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西西里岛登陆next44三、太平洋战局的变化1、中途岛海战经过:1942年,日本军部为了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一支庞大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伏击日本舰队。6月4日至5日,双方舰队在中途岛海面展开了又一次海空大战,日军损失惨重影响:日本丧失了太平洋的战略主动权,中途岛海战是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next452、瓜岛之战

1942年8月,美军主动出击,在西南太平洋日军控制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瓜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据此,就可切断美澳之间的联系,进逼澳大利亚;美军占此,则可遏制日军南下,确保西南太平洋的反攻基地澳大利亚。瓜岛之战打了整整半年。这是一场陆海空军协同进行的岛屿争夺战,也是围绕着争夺战区制空权的一场消耗战。在这次战役中,日军损失惨重,只得把残余部队撤离瓜岛。

瓜岛之战使盟军在西南太平洋也取得了战略主动权,它标志着太平洋战场局势转折的完成。next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瓜岛之战中美国英雄46四、开罗宣言与德黑兰会议1、开罗宣言

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参加开罗会议的三国首脑next472、德黑兰会议通过了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会议决定于1944年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三国首脑还就战后处置德国、波兰疆界的变迁、成立国际组织,以及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德黑兰会议开幕back48第四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诺曼底登陆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德黑兰会议决定在法国北部实施登陆作战,代号为“霸王行动”。1943年12月,艾森豪威尔将军被任命为盟军最高总司令,统一指挥登陆作战行动。

诺曼底登陆next49

第一阶段(6月6日到7月24日),双方争夺滩头阵地和集结必要的后备部队。

美英动员大规模陆海空军,大量的飞机、运输机和各类舰艇在抵抗德国法西斯猛烈炮火的同时,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到7月下旬,盟军登陆场已扩展到正面宽100公里,纵深30—50公里,胜利完成登陆计划。

美英等盟国军队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夹击之中。诺曼底战役分为两个阶段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场面next50第二阶段(7月25日到8月25日),盟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并解放巴黎

北部诺曼底战役与法国南部登陆作战同时进行,形成南北呼应之势时,德军失败已成定局,持续了近2个半月的诺曼底战役,终于以法国首都巴黎的光复而胜利结束next一九四四年盟军诺曼底登陆51从1944年1月起,苏军集中兵力连续不断逐次实施几个相互联系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使德军疲于奔命,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就是1944年著名的十次突击通过十次高速度、大规模的战略性打击,苏军解放了全部国土,并越出国境,协同各反法西斯武装力量解放了部分东欧国家二、苏军的十次打击

苏联卫国战争next52三、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使胜利早日到来,以及对联合国的建立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雅尔塔秘密协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是美苏划分战后势力范围的产物,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左起)next53四、攻克柏林和德国投降1945年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攻克柏林,占领德国国会大厦,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next苏军攻克柏林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欧洲胜利日54五、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波茨坦会议next55六、日本投降从1943年起,美英等盟军在太平洋发动全面反攻1944年6月,美军对日本开始实施战略轰炸,直到1945年8月1945年6月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取得进攻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1945年8月9日,日本长崎上空的原子弹蘑菇云next561945年9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签署投降书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围歼了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中国的八路军等抗日部队向日军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法西斯走投无路,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next57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战争持续时间六年多参战国61国参战人口17亿丧生人数5000万左右中国军民伤亡人数3500万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动员武装力量1.1亿人军费开支与薪饷开支比例3:1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next58第二,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人人心

在这次战争中,法西斯大肆屠杀无辜平民,毁灭人类文明,残暴本性暴露无遗。战争打败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人人心。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next59第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战争打垮了德、意、日帝国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使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严重动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力量得到壮大,为争取民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1945年11月20日,纳粹德国战犯在纽伦堡法庭接受审判next60第四,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

1945年6月24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左七)等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大典的检阅台上next61第五,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要,各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战后,这些原本用于战争的科学技术用于和平事业,大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next

二战中美国使用的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二战中苏军使用的精锐武器“喀秋莎”(多管火箭炮)62第六,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实现了联合斗争,给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启迪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彪炳千古的历史贡献。苏联卫国战争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打击,并同盟军一起夺得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都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