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1页
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2页
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3页
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4页
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整理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含义:艺术领域上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上实行百家争鸣文革导火线: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①新中国的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文艺工作者以澎湃的激情,讴歌人民共和国和祖国的革命和建设)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逐步展开③目的: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表现①红卫兵的破“四旧”,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和文物遭受毁坏②江青等破除“文化黑线专政”的鼓噪下,大批文化界人士遭受迫害影响: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意义①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②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繁荣、百花争艳的盛况文化事业的繁荣背景①历史转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②明确方向: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表现国家设立文化艺术奖项,促进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①“鲁迅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文艺创作而设②“茅盾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长篇小说而设③“五个一工程”奖,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题组一【例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为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中共中央提出了()A.“双百”方针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例2】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AA考点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①1965年,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方针: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与发展)指导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措施①“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的学校、半工半读的学校②“两种劳动制度”: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半工半读③办学体制上,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方针,新建一批工业大学和专门学院意义措施①改造旧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②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办学性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

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知识整理①拨乱反正: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建立起中小学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②制定方针: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④加快教育立法:1980年以来,颁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初步建立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蓬勃发展)措施成就①实现“双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②职教、普教并举,成教发展③初步形成多层次、学科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例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业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l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上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题组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D【例2】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D【例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B【例4】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邦”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帖有“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A【例5】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沦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提出“百花齐放、白‘家争鸣”的方针B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1)中国在汉唐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封建大帝国,与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2)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的落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中国人才的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两方发达国家。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很多,但两国政府首先投入大量的财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为两国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同的经济就已跃居世界前列。疑难突破3、从现实形势来看(1)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其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2)在国内:①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②劳动力素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成为制约我围经济发展和困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主要因素。特别提示: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类人才,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深远意义。历史证明,偏离这个方向对整个民族来说,将是一场灾难。考点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发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进入原子能时代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科研的起步知识整理背景:近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十分落后措施①中国政府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②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③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④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如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成就国防领域医学领域: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农学领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背景①“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②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③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④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①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理论概括②它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理论基础意义①核技术领域:成为少数拥有比较完整核技术体系国家之一②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③运载火箭领域:2003年,发射“神舟5号”成功。杨利伟是首位进入太空中国宇航员④信息技术领域:1983年,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⑤生物技术领域:2001-2002年完成相继完成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原因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动力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的实施表现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例1】“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梦想,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D.2008年9月“神舟7号”发射升空※题组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A【例2】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B疑难突破一、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1、建国以来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党和政府历来重视。(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4)教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储备。(5)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侧重点(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业有关的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①建国初,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刚刚起步,物质基础薄弱,国家安全缺乏保障。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O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②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2)20世纪80年代以后侧重点是科技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发展战略。这主要是适应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特别提示: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军事政治的角逐,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发展尖端科技(如航天)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例3】2008年9月30日新华网:中国国家航天局长孙来燕公布了中国未来空间探索计划。2011年左右将建立空间实验室,2013左右实现探测设备在月球表面软着陆。中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③经济的飞速发展④科研人员的奉献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③D.②③④D.①③④A二、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比较1、内容:(1)同:主要属于自然科学;(2)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主要侧重于实用性,而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实用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2、影响:(1)同: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异:①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对国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仅在国内,更重要的是传到国外(欧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②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经济效益不明显;③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的支持、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