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心理社会问题_第1页
青春期的心理社会问题_第2页
青春期的心理社会问题_第3页
青春期的心理社会问题_第4页
青春期的心理社会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春期的心理社会问题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看法首先,对于偶然的尝试与长期危险行为模式之间要有区分。偶然的行为:尝试吸烟、酒精长期的危险行为:酗酒、以暴力方式解决矛盾

第2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其次,区分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和更早阶段就出现的问题。青春期出现的问题:性、情感更早阶段出现的问题:问题行为、抑郁

第3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再次,有些青春期问题出现的比较短暂,在成年后问题弱化,或得以化解。如:情感问题第4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最后,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并不是青春期发展的正常结果。绝大多数青少年都能顺利度过青春期阶段。第5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青春期心理问题类型有害物质滥用内部障碍外部障碍第6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有害物质滥用酒精尼古丁大麻可卡因摇头丸易成瘾处方药:镇静剂、安眠药第7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内部障碍指向青少年自身的问题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第8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外部障碍指向外在对象产生的行为问题人际关系攻击行为第9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青少年外部问题的综合性青少年离经叛道行为的原因:遗传因素寻求刺激和感官方面的享受(可能来源于遗传,也可能由经验获得)早年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出轨行为起根源不同,但是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吸毒——同居——怀孕第10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青少年内部问题的共生性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惊慌恐惧有自杀的念头饮食障碍第11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有些物质(酒精、处方药)不滥用对人体有益。坏处只在于滥用。而有些物质则是根本无益的。对于前者,关键是如何控制使用。第12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美国青少年的统计数据:每天吸烟者:略多于五分之一每天喝酒者:4%每天吸食大麻者:6%第13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青少年有害物质使用影响因素:对于有害物质危害程度的看法家庭、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第14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区分四种人:使用成瘾者曾经尝试者由于非理性恐惧而拒绝者由于理性选择而拒绝者第15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从心理适应角度看,尝试者和理性拒绝者的心理适应水平要更高。一些研究显示:青春期适度饮酒不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而青春期吸烟则会产生更大的伤害,尼古丁对身体的伤害可能会延续到成年期。第16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非理性拒绝者表现出:兴趣狭窄焦虑内向第17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酒精、烟草及其他药物滥用者,可能在儿童期就出现适应不良行为。七岁:同其他孩子没法和谐相处,没有表现出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做事无计划,事前没有考虑,不值得信赖。十一岁:行为有悖常理,情绪易激动,固执己见,注意力不集中。青春期阶段的药物滥用行为很可能是之前的心理困扰造成的。第18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青春期的药物滥用常常伴随其他多种问题行为出现:抑郁生理健康问题无保护性活动犯罪违法活动逃学第19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哪些青少年最有可能滥用药物?心理上的特征家庭中的特征人际交往方面的特征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第20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心理上的特征易怒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对药物使用持宽容态度第21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家庭中的特征同家人关系疏远互相怀有敌意家人之间有矛盾父母对子女更加纵容,对子女冷漠,亲自关系冷淡。家庭中有一位或多位滥用药物遗传对是否使用酒精有重要影响第22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际关系方面的特征可能拥有药物滥用、或对药物滥用持宽容态度的朋友朋友之间互相鼓励和朋友在一起滥用药物,如饮酒、吸烟第23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环境因素:药物容易获得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法律执行情况大众传媒对药物使用的态度第24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具备预防效应的因素最重要的预防因素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自我评价较高的学业成就与学校的紧密联系与家人关系密切参加宗教活动第25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药物滥用的预防预防工作的对象药物的供给青少年接触药物的环境潜在药物使用者的特征第26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控制药物的供给:努力的主要方面,但是成效甚微无法完全禁绝所有的药物且酒精、香烟是合法的商品禁止出售给未成年人的法律没有很好的执行专家认为更好的方法是:削弱青少年使用药物的动机改变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第27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心理干预改善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整体状况帮助青少年法发展自己的兴趣,或参加活动直接干预与药物使用的相关心理:教导为主,告诉青少年药品的危害人际交往技能培训,如何拒绝药物提升自我评价的培训第28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反社会行为、暴力行为美国:三个因重罪被捕的嫌疑犯中就有一个是18岁之下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中有超过六分之一是青少年青少年第一次严重违法行为发生在13至16岁之间第29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第30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在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至少有下列3项:⑴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⑵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⑶习惯性吸烟,喝酒;⑷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⑸反复偷窃;⑹经常逃学;⑺至少有2次未向家人说明外出外出过夜⑻过早发生性活动⑼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⑽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⑾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至少停学一次;⑿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第31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暴力犯罪发展趋势:65年-88年,暴力犯罪被捕的青少年显著上升过去十年中,青少年暴力犯罪年龄明显下降第32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另一方面,青少年正越来越频繁地成为受害对象。18岁以下青年人占美国人口的10%,但有四分之一的暴力犯罪(盗窃、抢劫、强奸)以青少年为对象。受害者会出现多种问题行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失眠、学业困难。自身也更可能成为暴力犯罪的实施者。第33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青春期反社会行为的家庭因素许多人生活贫困来自离异家庭来自于混乱的家庭:父母充满敌意、父母不称职、父母没有培养子女的自控能力、父母虐待子女、没有灌输合适的行为准则、父母对子女冷漠。第34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青春期反社会行为的自身因素自小就有攻击他人的行为存在自我控制方面的问题:易冲动、无法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更可能有多动症出现反社会行为的青少年,在智力水平上与同龄人相比较低。反社会行为的青少年与同龄人人际关系紧张。第35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小贴士:多动症(ADHD)被认为主要是由生物性因素造成其特征是: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较高的活动水平。尤其是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活动水平。多动症本身不会导致反社会行为,但是会加剧家庭和学业问题,继而引发青少年行为问题。第36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敌意归因偏差:和同龄人相比,有“敌意归因偏差”问题的孩子更可能把同龄人意义不明的行为,理解为是对自己的敌对行为,并且用攻击行为来加以报复。第37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因为好斗性、多动性以及智力都具有高度稳定性的特点,因此问题行为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儿童期出现问题行为,在青春期也更可能出现问题行为。第38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与儿童期就出现反社会行为的青少年相比,有些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之后才出现反社会行为,这样的青少年一般没有表现出异常心理,以及家庭问题。他们最终不会发展出严重的犯罪行为,在度过青春期之后,一般就不会出现严重的违法行为。第39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糟糕的教养方式对于儿童、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有直接的影响。粗暴的、缺乏一致性的、松散的管教方式容易让孩子与有问题行为的青少年交往,继而引发问题行为。与父母关系疏远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压力影响。不健康教养方式培养的青少年形成不被喜欢的人格特质(如好斗),结果不被普通同龄人接受,只能和相似行为的青少年结伴。第40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离家出走行为:离家出走行为在青少年中较少出现。离家出走并不会走很远,更多的是在临近的社区,或亲戚家中躲避。离家出走者一般几天后就回来,很少有长期离家出走者。第41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预防问题行为干预家庭教养方式对父母培训家庭疗法改变青少年犯罪分子对于攻击行为的看法第42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于青春期才出现问题行为的青少年,干预的效果较好。传授他们抵御同龄人压力的技巧,以及不诉诸武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训父母进行有效的监督对课堂、学校的干预,改善青少年的生活氛围。对违法行为的制裁能够有效预防类似行为的出现。第43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抑郁、自杀问题抑郁的症状:情绪方面:沮丧、从愉悦的活动中无法感受到乐趣较低的自我评价认知方面:悲观无助感动机方面:兴致索然、无聊厌倦身体方面:没胃口、难以入眠、精力不济第44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调查发现:青少年有超过一半的人偶尔感受到悲伤和无望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感受到过绝望。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抑郁过。美国有百分之十的人认为自己有严重的抑郁症状。其中百分之五表现出了抑郁症状,百分之三被诊断为抑郁症。第45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青春期抑郁诊断的困难:青春期的抑郁往往和其他心理问题或行为相伴而生,如焦虑、恐惧、身体不适、以及有害物质的滥用。专业人员往往把多种青春期问题都归结为抑郁。如离家出走、学校恐惧、神经性厌食。实际上并非所有问题行为都与抑郁有关。公众认为青少年的抑郁时正常的,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46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第47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第48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抑郁者的自动思维我必须任何时候都成功,我才是快乐的只有被所有的人接受并喜欢,我才是快乐的如果出现了问题,就说明我是无能的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爱如果有人和我的意见不同,说明他不喜欢我我的价值体现在别人对我的评价中第49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青少年自杀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会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高中生以及大学生中,自杀是处于第三位的死亡原因。男性的自杀倾向是女性的4-5倍。只有在我国是女性的自杀倾向

高于男性,尤其是在农村。第50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自杀的预防抑郁者自杀倾向评定项目表:A自杀事实和自杀意图的指针: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暗示家庭或近邻曾发生过自杀事件直接或间接地以自杀进行威胁诉说关于准备自杀的实际想法谈过自杀以后的“可怕的平静”涉及自我损毁、从高处坠落的梦51第51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有关自杀的寓言和事实寓言事实那些嘴上说要自杀的人并不会真的自杀十个自杀的人之中,有八个曾经表示过自杀的意愿。自杀的个体已经做出很明确的自杀决定。大多数人并没有决定是生还是死,他们常常与死亡赌博,让别人来拯救自己。如果一个人曾经想过自杀,那么,他永远都会有自杀的企图。一般来说,想要自杀的人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这种想法。自杀的愿望经常与抑郁症有关,而抑郁症状是会随时间消退的。随着自杀危机过后情况的好转,自杀的危险就会过去。大部分自杀发生在抑郁症状开始改善的三个月之内,此时个体仍然是抑郁的。与在医院或者在抑郁的最低谷时相比,个体在这个时候更容易接近武器以及更多的能量去实施他们的自杀计划。自杀更多发生在有钱的人当中。对于社会中的不同阶层,自杀率是一样的。自杀行为是病人的行为。尽管一个想自杀的人似乎总是感到非常的不愉快,但他并不一定非要有某种“精神疾病“。自杀可以是一个理性的行为。资料来源:Shneidman,1976第52页,共5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自杀分类:按自杀结果分类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按自杀的手段分类:自动自杀被动自杀:拒绝治疗、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