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班级姓名分数时间:2018.6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2、《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A崇尚节俭B重视农业C整顿吏治D生活奢侈3、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右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的创设C“开元盛世”D大运河的开凿4、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唐·胡曾《汴水》)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怀古》)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唐·皮日休《汴河铭》)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元·脱脱《宋史》)5、《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7、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8、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A重视发展生产B扩充国学规模C注重虚心纳谏D加强边疆管理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10、“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B②C③D④12、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14、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15、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交子的出现B热闹的瓦子C景德镇的兴起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16、“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D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4分)(3)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五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4)材料四、材料五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4分)(5)根据材料五,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4分)2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4分)材料二(2)材料二呈现的内容分别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4分)材料三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2分)材料四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4)请写出材料四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2分)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材料五中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朝代产量(市斤)两汉140唐154宋185(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5)上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时期,商业高度繁荣,纸币出现,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2分)28、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4分)材料二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