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实务》课件-划分火灾爆炸危险场所_第1页
《安全管理实务》课件-划分火灾爆炸危险场所_第2页
《安全管理实务》课件-划分火灾爆炸危险场所_第3页
《安全管理实务》课件-划分火灾爆炸危险场所_第4页
《安全管理实务》课件-划分火灾爆炸危险场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划分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目录电气火灾爆炸的原因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一、电气火灾爆炸的原因(一)易燃易爆环境

工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着易燃易爆物质构成的易燃易爆环境,以石油、化工生产尤为突出。发电厂、变电所、乙炔站、气瓶库、化学药品库等,这些地方都是火灾爆炸易发场所。(二)引燃条件1.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过热

由于电气线路接触不良、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过载或短路、电气产品制造和检修质量不良、运行时铁芯损失过大、转动机械长期相互摩擦、电气设备通风散热条件恶化等原因都会使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整体或局部温度过高。上述原因产生的高温都会使易燃易爆物质温度升高,当易燃易爆物质达到其自燃温度时,便着火燃烧,引起电气火灾和爆炸。2.电火花和电弧

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发生短路(相间、接地)、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接头松脱、电气系统绝缘子闪络、电气系统过电压放电、运行中电机的电刷(发电机的电刷与滑环节、直流电机电刷与整流子间、交流绕线电机电刷与滑环间)、熔断器熔体熔断、断路器开合、继电器触头开闪、电焊等都会产生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和电弧可直接引燃易燃易爆物质或电弧使金属熔化、飞溅间接引燃易燃易爆物质。另外,照明器具和电热设备使用不当也会引起电气火灾和爆炸。电气防火防爆,就是为了抑制电气引燃源的产生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电气防火防爆制度不完善电气工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设备运行管理、维修工作制度不健全;忽视电气安全管理和防火防爆安全教育。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故障电气设备选型不正确;电气设备或线路安装不符合规程;电气设备绝缘损伤或老化。(三)电气火灾爆炸的原因雷电放电时伴有高温和火花的产生,使输电线、电气设备等损坏,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有时还能直接引起危险物质的火灾爆炸等事故。静电放电时,若产生足够能量的火花,将使粉尘、可燃蒸气及易燃液体等燃烧起火,甚至引发爆炸。3.雷电和静电电气事故分析表明,大量电气火灾爆炸均存在人为因素,如疏忽大意、违反操作规程、不遵守防火防爆法规,造成操作过程中产生火花,引发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4.误操作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一)爆炸性危险物质及其场所等级爆炸性危险物质等级爆炸性危险物质的类别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含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一)爆炸性危险物质及其场所等级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易燃液体能释放出足够的蒸气并在液面上方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点火时能发生闪燃(一闪即灭)的最低温度。燃点。物质在空气中点火时发生燃烧,移去火源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对于闪点不超过45℃的易燃液体,燃点仅比闪点高1~5℃,一般只考虑闪点,不考虑燃点。对于闪点比较高的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闪点与燃点相差较大,应用时有必要加以考虑。

引燃温度。又称自燃点或自燃温度,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不需要外来火源即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分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上限指的是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高浓度。在高于爆炸上限时,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不会爆炸,但能燃烧。下限指的是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低浓度。由于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因此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一)爆炸性危险物质及其场所等级2.爆炸性危险场所等级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的环境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环境2区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即使出现也仅可能是短时间存的环境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一)爆炸性危险物质及其场所等级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区域的环境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2.爆炸性危险场所等级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一)爆炸性危险物质及其场所等级火灾危险区域21区具有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爆炸性或可燃性粉尘,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或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或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爆炸性危险场所等级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划分1.判定依据释放源等级通风状态爆炸性物质的物理特性(二)爆炸危险场所区域等级判定与划分(1)释放源等级释放源是指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可能释放出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质所在的位置和处所。释放源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基础,分为以下四个等级:连续释放源:连续释放、长时间释放或短时间频繁释放。如直接与空间接触的易燃液体的表面等。一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周期性释放或偶然释放。如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或阀门密封处等。二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不释放或不经常且只能短时间释放。如在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或阀门密封处等。多级释放源:包含上述两种及以上释放特征的释放源。(2)爆炸性物质的物理特性爆炸极限值:爆炸下限值是划分等级的重要条件之一。相对密度:爆炸性物质的相对密度影响爆炸性物质在场所空间的分布规律。引燃温度、闪点:引燃温度、闪点是确定场所所引燃温度组别的依据。叠加效应:指两种以上爆炸性物质混合后,能形成爆炸危险性更高的混合物。(3)通风状态高级通风(VH):能够在释放源处瞬间降低其浓度,使其低于爆炸下限,区域范围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中级通风(VM):能够控制浓度,使得区域界限外部的浓度稳定地低于爆炸下限,虽然释放源正在释放中,并且释放停止后,爆炸性环境持续存在时间不会过长;低级通风(VL):在释放源释放过程中,不能控制其浓度,并且在释放源停止释放后,也不能阻止爆炸性环境持续存在。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划分2.爆炸性危险区域范围划分爆炸性气体区域爆炸性粉尘区域火灾危险场所区域明火危险区域(二)爆炸危险场所区域等级判定与划分(1)爆炸性气体区域非开敞建筑物在建筑物内部,一般以室为单位,但当室内空间很大时,可以根据通风情况、释放源位置、爆炸性气体释放量的大小和扩散范围酌情将室内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确定其级别。开敞或局部开敞建筑物对开敞或局部开敞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区域范围的划分,一般按空间距离进行划分。露天装置集中设置在露天的装置和设备,应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划分。(2)爆炸性粉尘区域非开敞式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危险场所,以生产厂房为一个单位,不论其释放源的位置和厂房空间的大小,应化为同一级危险区域。①非开敞建筑物②开敞或局部开敞建筑物集中设置在露天中的设备和装置,应视为一个整体,其危险区域范围应根据扩散到空间的粉尘含量来确定。③露天装置10区的范围以厂房边线为界。自然通风良好时,开敞面以外水平距离7.5m,地面和屋顶上方3m以内的空间为11区。(3)火灾危险场所区域火灾危险场所一般是指易燃纤维危险场所,对其危险区域范围的划分可参考粉尘危险场所划分法进行。火灾危险环境中可燃物质种类主要有:可燃液体,如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可燃粉尘,如铝粉、焦炭粉、煤粉、面粉、合成树脂粉等;固体状可燃物质:如煤、焦炭、木材等;可燃纤维,如棉花纤维、麻纤维(丝纤维、毛纤维、木质纤维、合成纤维等。(4)明火危险区域明火危险区域是指使用明火设备或超过爆炸性混合物自燃温度的高温物体的附近区域。如燃油、燃气锅炉房的燃烧室附近,或表面温度已超过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