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修订)》_第1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修订)》_第2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修订)》_第3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修订)》_第4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修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60

CCSN93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2197—202X

代替DB32/T2197—201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Datatransmissionprotocolforhydrologicdataacquisitionsystem

(报批稿)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2197—202X

前言

本文件是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规则》的规定修编。

本文件共9章1个附录1个参考文献,主要技术内容有:

数据报文传输规约、数据传输报文及结构、通信方式和误码率、传感器与终端通信的接

口和规约、数据传输的考核。

本文件代替DB32/T2197-2012《江苏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与DB32/T

2197-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瞬时风速风向、平均风速风向、最大风速风向的约定;

b)增加了RTU自动上送蓄电池电压的具体数值功能;

c)增加了流量自动监测的过程参数包括流量、面积、点流速、回波强度、平均流速(指

标流速)、正北偏角、横摇、纵摇等;

d)删除不能自动监测的水质项目,增加“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亚硝酸盐氮、

UV254t”以及“总磷、叶绿素a、锑、藻密度”8个水质监测项目;

e)修改原规约中固态存储数据的召测限定为24小时,增加针对任意时段固态存储数据

的召测功能;

f)修订查询(自报)综合参数指令,取消八种参数的数量各不多于一个的限制;

g)修改时间标签Tp结构,增加年月,并在自报数据响应帧中增加时间标签Tp信息;

h)新增泥沙自动监测参数,对应控制域字节中的功能码定义为15。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辛华荣、高祥涛、王美玲、曹晓宁、王萍、钱进、单延功、张泉荣、

陈宁、董万钧、王培、张磊、朱月、陆敏、严峰、张然、周洪顺。

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2年首次发布为DB32/T2197-201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2/T2197—202X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的数据报文传输规约、数据传输报文及结构、

通信方式和误码率、传感器与终端通信的接口和规约、数据传输考核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遥测站与中心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遥测终端与传

感器之间的数据采集,及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及与水相关的测报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8657.3—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五部分传输规约

GB/T50095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SL26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标准

SL502—2010水文测站代码编制导则

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代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50095、SL2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终端地址terminaladdress

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地址编码。

3.1.2

中继站地址relaystationaddress

系统中用于中转数据和监控命令的中继站的地址编码。

3.1.3

报文reporttext

系统中交换与传输的完整数据信息。

1

DB32/T2197—202X

3.1.4

帧frame

数据链路传输单元。

3.1.5

启动站initiativestation

一次报文传输过程,主动发出报文的站。

3.1.6

从动站drivenstation

一次报文传输过程,接收报文并作出响应的站。

3.1.7

随时在线alwaysonline

通信设备时刻处在可以接收或发送的状态。

3.1.8

在线保持onlineconservation

采用技术措施使通信链接不被中断,维持通信链接保持在线状态。

3.1.9

水位基值thebaseofwaterlevel

测站所测相对水位的基面高程的修正基准值。

3.2符号和代号

GB/T50095、SL26等标准界定的以及表1中符号、代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表1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序号符号、代号和缩略语内容

1A终端、中继地址

2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3AFN应用层功能码

4AUX附加信息

5BCD二~十进制编码

6BIN二进制编码

7C控制域

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CDMA系统是基于码

8CDMA

分技术(扩频技术)和多址技术的通信系统

9CRC循环冗余校验

10CS帧校验码

11DIR传输方向位

12DIV拆分标志位

13DIVS拆分计数

14ERC事件记录代码

2

DB32/T2197—202X

序号符号、代号和缩略语内容

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是GSM系统的

15GPRS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16HEX十六进制编码

17IP地址“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规定计算机在网络上的标识

18L用户数据区长度

应用于可以将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19MODBUS

的通用协议和工业标准。国家标准号GB/T19582—2008

20Pc校验位

21PSTN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公用电话交换网

22PW密码

23SMS移动通信中的短消息业务

欧美国家监测传感器串行数据通讯接口协议。该协议支持一对多点

24SDI-12

总线远距离连接和传送

25Tp时间标签

26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

4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

274G

信技术

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

285G

信技术

4总体要求

4.1为规范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统一数据采集和传输规约,形成科学

合理、相互兼容、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体制,以适应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制定本

文件。

4.2本文件中涉及的仪器设备等产品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

4.3数据采集和传输除应符合本文件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数据报文传输规约

5.1帧结构

5.1.1帧结构的制定

参考GB/T18657.3—2002规定的增强性三层参考模型,结合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

的特点,制定实用的帧结构。

5.1.2字节格式为帧的基本单元字节

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5.1.3帧格式

5.1.3.1本文件采用异步式传输帧格式。

3

DB32/T2197—202X

定义见表2。

表2帧格式定义

起始字符(68H)↑

长度L固定长度的报文头

起始字符(68H)↓

控制域C控制域

地址域A地址域

用户数据区

用户数据用户数据域

校验CS帧校验

结束字符(16H)

5.1.3.2传输规则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a)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

b)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应考虑信道网络延时、中

间环节延时、终端响应时间等因素;

c)帧校验位(CS)是用户数据区的CRC校验;

d)接收方校验,如检出了差错,舍弃此帧。两帧之间应考虑线路的空闲间隔;

e)每个字符应校验起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在超短波通信等自定义字符时用);

f)每帧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1)帧固定报文头中的开头和结束所规定的字符;

2)1个字节长度L;

3)接收的字符数最少帧长度L+5;

4)帧校验;

5)结束字符;

6)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若无差错,则此帧数据有效。

5.1.4链路层

5.1.4.1链路层长度L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4

DB32/T2197—202X

a)用户数据区长度L由1字节组成,见表3。本规约除特别指出L采用2字节的报文

之外,其他报文的L均采用1字节。

表3用户数据长度L

D7D6D5D4D3D2D1D0

b)用户数据区长度L,采用BIN码,长度1字节,由D7~D0组成,是控制域、地址

域、用户数据域(应用层)的字节总数。数据为图片数据流时,数据长度为L*1K。

采用无线数传信道,帧字节总数不宜超过通信设备单次传输的长度限制。

5.1.4.2控制域C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a)控制域C表示报文传输方向和所提供的传输服务类型的信息,定义见表4。

表4控制域C

D7D6D5~D4D3~D0

传输方向位DIR拆分标志位DIV帧计数位FCB功能码

b)传输方向位DIR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1)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中心站发出的下行报文;

2)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终端发出的上行报文;

3)在每帧报文的通信过程中是不变的。

c)拆分标志位DIV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1)DIV=1,表示此报文已被拆分为若干帧,接收后应拼接。此时控制域C后增加

一个字节,为拆分帧计数DIVS,采用BIN倒计数(255~1),当DIVS为1时

表示最后一帧。启动站发送时自动加上发送,从动站返回帧时对应加上确认;

2)DIV=0,表示此帧报文为单帧。

d)帧计数位FCB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1)FCB表示每个站连续的发送/确认或者请求/响应的变化位。FCB位用来防止信

息传输的丢失和重复;

2)启动站向同一从动站传输新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时,启动站将设置FCB

值,若超时未收到从动站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启动站将FCB减1,重复

原来的发送/确认或者请求/响应,直到FCB值为0,表示本次传输服务失败;

3)从动站收到启动站FCB值不为0的报文并按照要求确认或响应时,返回相应的

FCB值。

e)功能码定义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5

DB32/T2197—202X

1)传输方向位DIR=0,下行帧具体定义见表5;

2)传输方向位DIR=1,上行帧具体定义见表6。

表5下行帧传输方向(DIR=0)

功能码帧类型分类

0发送∕确认命令

1查询∕响应帧雨量参数

2查询∕响应帧水位参数

3查询∕响应帧流量参数

4查询∕响应帧流速参数

5查询∕响应帧闸位参数

6查询∕响应帧功率参数

7查询∕响应帧气象参数

8查询∕响应帧风速参数

9查询∕响应帧水温参数

10查询∕响应帧水质参数

11查询∕响应帧土壤含水率参数

12查询∕响应帧蒸发量参数

13查询∕响应帧报警或状态参数

14查询∕响应帧综合参数

15查询∕响应帧含沙量

表6上行帧传输方向(DIR=1)

功能码帧类型分类

0确认认可

1自报帧雨量参数

2自报帧水位参数

3自报帧流量参数

4自报帧流速参数

5自报帧闸位参数

6自报帧功率参数

7自报帧气象参数

8自报帧风速参数

9自报帧水温参数

10自报帧水质参数

11自报帧土壤含水率参数

12自报帧蒸发量参数

13自报帧报警或状态参数

14自报帧综合参数

6

DB32/T2197—202X

功能码帧类型分类

15自报帧含沙量

5.1.4.3地址域A按照以下执行,有水文测站编码的用第一种方式:

a)第一种方式的地址域由地区水文特征码、水文测站编码组成,为5个字节。其中水

文特征码取00H,水文测站编码码应符合SL502—2010的相关规定,由8位HEX

码构成。地址域格式见表7;

表7第一种方式地址域格式

地址域格式

D7D6D5D4D3D2D1D0

BYTE1水文特征码

BYTE2水文测站编码第8位(高位)水文测站编码第7位

BYTE3水文测站编码第6位水文测站编码第5位

BYTE4水文测站编码第4位水文测站编码第3位

BYTE5水文测站编码第2位水文测站编码第1位(低位)

b)第二种方式的地址域由行政区划码A1、终端地址A2组成,格式见表8。行政区划

码A1,按GB2260—2017的规定执行。具体编码方法:用4位十进制数字表示,

前两位为省(区、市)码,后两位数字为地(市)码。终端、中继地址A2、地址

控制编码A3,格式见表9、表10。

1)控制编码A3为010B时,D0-D20为终端地址;控制编码A3为101B时,D0-D20

为中继地址;

2)终端、中继地址A2选址范围为000001H~1FFFFEH。1FFFFFH为广播地址,

000000H为无效地址。

表8地址域A

地址域数据格式字节数

行政区划码A1BCD2

终端、中继地址A2BIN3

表9终端、中继地址A2

Byte2Byte1

D15D14D13D12D11D10D9D8D7D6D5D4D3D2D1D0

终端、中继地址A2

Byte3

7

DB32/T2197—202X

D23D22D21D20D19D18D17D16

控制编码A3终端、中继地址A2

表10地址控制编码A3

D23D22D21

010终端地址

101中继地址

其它编码备用

5.1.4.4帧校验CS是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应用层)的字节的CRC校验,生成

多项式:X7+X6+X5+X2+1。校验失败时,舍弃此帧;无差错时,则此帧数据有效。

5.1.5应用层

5.1.5.1应用层(链路用户数据)格式定义见表11。

表11应用层格式

应用层功能码AFN

数据域

附加信息域AUX

5.1.5.2应用层功能码AFN由1个字节组成,采用HEX编码表示,定义见表12。

表12应用层功能码AFN

应用功能码应用功能定义发出端响应端

00H~01H备用

02H链路检测中心站遥测终端,中继站

03H~0FH备用

10H设置遥测终端、中继站地址中心站遥测终端,中继站

11H设置遥测终端、中继站时钟中心站遥测终端,中继站

12H设置遥测终端工作模式中心站遥测终端

13H~16H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规约用

17H设置遥测终端的水位基值、水位上下限中心站遥测终端

18H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规约用中心站遥测终端

19H设置遥测终端水质参数种类、上限值中心站遥测终端

1AH设置遥测终端水质参数种类、下限值中心站遥测终端

1BH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规约用

1CH设置遥测终端转发中继引导码长中心站遥测终端

1DH设置中继站转发终端地址中心站中继站

1EH设置中继站工作机自动切换,自报状态中心站中继站

1FH设置遥测终端流量参数上限值中心站遥测终端

8

DB32/T2197—202X

应用功能码应用功能定义发出端响应端

20H设置遥测终端检测参数启报阈值及固态存储时间段间隔中心站遥测终端

21H~2FH备用

30H~34H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规约用

35H~4FH备用

50H查询遥测终端、中继站地址中心站遥测终端、中继站

51H查询遥测终端、中继站时钟中心站遥测终端、中继站

52H查询遥测终端工作模式中心站遥测终端

53H查询遥测终端的数据自报种类及时间间隔中心站遥测终端

54H查询遥测终端需查询的实时数据种类中心站遥测终端

55H~56H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规约用

57H查询遥测终端水位基值、水位上下限中心站遥测终端

58H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规约用

59H查询遥测终端水质参数种类、上限值中心站遥测终端

5AH查询遥测终端水质参数种类、下限值中心站遥测终端

5BH~5CH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规约用

5DH查询遥测终端的事件记录中心站遥测终端

5EH查询遥测终端状态和报警状态中心站遥测终端

5FH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规约用

60H查询遥测终端转发中继引导码长中心站遥测终端

61H查询遥测终端图像记录中心站遥测终端

62H查询中继站转发终端地址中心站中继站

63H查询中继站工作机状态和切换记录中心站中继站

64H查询遥测终端流量参数上限值中心站遥测终端

65H~80H备用

81H随机自报报警数据遥测终端中心站

82H人工置数遥测终端中心站

83H~8FH备用

90H复位遥测终端参数和状态中心站遥测终端

91H清空遥测终端历史数据单元中心站遥测终端

92H~93H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规约用

94H遥控终端或中继站通信机切换中心站遥测终端、中继站

95H遥控中继站工作机切换中心站中继站

96H修改遥测终端密码中心站遥测终端

97H~9FH备用

A0H设置遥测站需查询的实时数据种类中心站遥测终端

A1H设置遥测终端的数据自报种类及时间间隔中心站遥测终端

A2H~AFH备用

B0H查询遥测终端实时值中心站遥测终端

9

DB32/T2197—202X

应用功能码应用功能定义发出端响应端

B1H查询遥测终端固态存储数据中心站遥测终端

B2H查询遥测终端内存自报数据中心站遥测终端

B3H~BFH备用

C0H遥测终端自报实时数据遥测终端中心站

C1H~FFH备用

5.1.5.3附加信息域AUX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a)密码PW:

1)密码PW用于重要下行报文中,由2字节组成,PW是由中心站将密钥按系统约

定的密码算法产生,并在中心站发送的报文中下发给终端,由终端进行校验,

通过则响应中心站命令,反之否认;

2)密码长度由两个字节组成:第一个字节前半个字节为密钥算法,采用BCD编码,

取值范围0~9;第一个字节后半字节和第二个字节共12位为密钥,采用BCD

编码,取值范围0~999。终端根据密钥及密钥算法,计算出密码,然后与终端

持有的密码进行比对验证,密码相匹配,则命令有效,否则命令无效;

3)终端的密码及密钥算法不公开,格式见表13。

表13密码PW

Byte2Byte1

D15D14D13D12D11D10D9D8D7D6D5D4D3D2D1D0

密钥算法(BCD编码)密钥(BCD编码)

b)时间标签Tp

1)时间标签用于交换网络通道中,对采用同时建立多个通信服务的传输,进行辅

助判决接收报文的时序和时效性;

2)Tp的主要功能是允许发送传输延时时间:指启动帧从开始发送至从动站接收到

报文之间启动站所允许的传输延时时间。主要是主站控制命令发出后,因通信

延迟造成该控制命令的执行已经没有必要时,测站放弃此命令的执行。例如通

过短信发控制命令时就有可能发生此情况。

3)时间标签Tp由5字节组成,数据格式,见表14;

表14时间标签Tp

10

DB32/T2197—202X

数据名称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

启动帧发送时标数据格式见表15分时日月年5

4)时标的数据格式,见表15。

表15时标的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

数据名称

D7D6D5D4D3D2D1D0

分固定为1BCD码十位BCD码个位

时BCD码十位BCD码个位

日BCD码十位BCD码个位

月BCD码十位BCD码个位

年BCD码十位BCD码个位

5)时间标签Tp由启动站产生,并通过报文传送给从动站,从动站据此判决收到

的报文的时序和时效性,如判别有效,从动站发送响应帧;

6)启动帧发送时标:记录启动帧发送的时间;

7)时标的数据包含年、月、日、时、分,其中公元年=2000+年。

5.2链路传输

5.2.1报文传输示意

报文传输示意见图1。

A站到B站B站到A站

━━━━━━━━━━━━━━━━━━━━━━━━━━━━━━━━━━━━━━━━━

11

DB32/T2197—202X

图1报文传输示意图

5.2.2传输服务类别

传输服务类别定义见表16。

表16传输服务类别

类别功能用途

S1发送∕无回答启动站发送传输,从动站不回答。

S2发送∕确认启动站发送报文,从动站回答确认或否认报文。

S3查询∕响应启动站发出查询命令,从动站作确认、否认或数据响应。

5.2.3半双工通道应采用非平衡传输规则。在前一次通信服务结束后,才能开始新一次发

送帧传输。

5.2.4全双工通道可采用平衡传输规则。允许建立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同时建立多个通

信服务时,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

12

DB32/T2197—202X

5.2.5发送/无回答:是指启动站发出报文后,由于信道或设备等原因,没有得到相应的

回答。非平衡传输过程在前一次通信服务的传输过程结束后,并且考虑信道网络延时、中间

环节延时、终端响应时间等因素,才可开始新一次发送传输。

5.2.6发送/确认:是指启动站发出报文后,从动站正确收到报文,并能执行报文的命令,

发送确认报文或否认报文。

5.2.7查询/响应:是指启动站发出报文后,从动站正确收到查询数据报文,如所查询的

数据有效,则发送响应帧;如所查询的数据无效,则发送否认帧。FCB值可防止报文丢失和

报文重复传送,最大重发次数设定为3次。

5.2.8通信出错处理主要包括:

a)启动站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正确收到响应报文,作为超时出错处理。超时时间应考虑

信道网络延时、中间环节延时、终端响应时间等因素。在发送下一帧之前,需等待

一个超时时间;

b)从动站若检出帧差错则不作回答。

5.3物理层规约

5.3.1接口的登录链接和在线保持检测采用链路测试服务,测试周期可设定。

5.3.2帧的基本单元为字节,字节传输按异步方式进行,包含8个数据位、1个起始位“0”、

1个偶校验位Pc和1个停止位“1”,定义见表17。

表17串行通信帧基本单元

0D0D1D2D3D4D5D6D7Pc1

起始位8个数据位偶校验位停止位

5.3.3查询/应答工作方式主要包括:

a)遥测终端站或中继站响应中心站查询指令发送相应数据的工作体制;

b)中心站发出指令主要用于查询参数数据,查询状态,检查参数,设置参数,控制设

备,终端应按照指令,应答所查询的数据或状态,设置和检查参数,执行控制设备

并返回执行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