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20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ast-in-situconcretehollowfloor

structure

(征求意见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I-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4年第二批

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科[2014]21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

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和地方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基本规定;5.结构分析方法;6.

结构构件计算;7.构造规定;8.施工及验收;附录。

本规程是在国家行业标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JGJ/T268-2012的基础上补充完成。

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

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

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或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福州市

五四路89号置地广场36层,邮编:35000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I-

目录

Contents

1总则

1GeneralProvisions.........................................................1

2术语和符号

2TermsandSymbols..........................................................2

2.1术语

2.1Terms...............................................................2

2.2符号

2.2Symbols.............................................................3

3材料

3Materials..................................................................6

3.1混凝土

3.1Concrete............................................................6

3.2普通钢筋

3.2OrdinaryReinforcement..............................................6

3.3预应力钢筋及锚固系统

3.3PrestressingTendonandPrestressedAnchoringSystem................6

3.4填充体

3.4Filler..............................................................6

4基本规定

4FundamentalPrinciple......................................................8

4.1结构布置原则

4.1StructuralArrangementPrinciple....................................8

4.2截面特性计算

4.2SectionProperties..................................................8

4.3房屋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

4.3MaximumApplicableHeightandSeismicDesignGradeofStructure.....8

4.4抗震设计要求

-II-

4.4AseismicDesignRequirements.......................................12

5结构分析方法

5MethodsofStructuralAnalysis............................................13

5.1一般规定

5.1GeneralRequirements...............................................13

5.2拟板法

5.2AnalogueSlabMethod...............................................14

5.3拟梁法

5.3AnalogueCrossBeamMethod.........................................16

5.4经验系数法

5.4EmpiricalCoefficientMethod.......................................16

5.5等代框架法

5.5EquivalentFrameMethod............................................20

5.6空间等代框架法

5.6EquivalentSpaceFrameMethod......................................23

6结构构件计算

6CalculationofStructureMembers..........................................25

6.1一般规定

6.1GeneralStipulations...............................................25

6.2设计计算原则

6.2PrinciplesofStructureCalculationandDesig........................25

6.3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6.3UltimateLimitStates..............................................26

6.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6.4ServiceabilityLimitStates........................................27

7构造规定

7DetailingRequirements....................................................29

7.1一般规定

7.1GeneralRequirements...............................................29

7.2柔性支承楼盖

-III-

7.2FlexibleEdgeSupportedFloorSystem...............................33

7.3柱支承楼盖

7.3ColumnSupportedFloorSystem......................................33

8施工与验收

8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34

8.1施工要点

8.1ConstructionPoints................................................34

8.8.2材料进场验收

8.2MaterialApproachAcceptance.......................................36

8.3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8.3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36

附录A填充体检验方法

AppendixACheckMethodofFiller.........................................38

附录B空心楼板自重、折实厚度、体积空心率计算

AppendixBCalculationofWeight,ConvertedThicknessandVolumetricVoidRatioof

HollowSlab.................................................................40

附录C正交各向异性板的等效各向同性板法

AppendixCEquivalentIsotropicPlateMethodofOrthotropicPlate...........40

附录D施工流程

AppendixDConstructionTechnologicalProcess.............................43

附录E填充体质量验收记录表

AppendixEFillerQualityAcceptanceForms................................44

本规程用词说明

ListofQuotedStandards....................................................49

引用标准名录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IV-

1总则

1.0.1为使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设计、施工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和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及预应

力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

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于具有特殊荷载作用或特殊使用功

能及特殊使用环境的空心楼盖结构,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cast-in-situconcretehollowslab

采用内置或外露填充体,经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空腔楼板。

2.1.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cast-in-situconcretehollowfloorstructure

由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和支撑梁(或暗梁)等水平构件形成的楼盖结构。

2.1.3刚性支承楼盖rigidedgesupportedfloorstructure

由墙或竖向刚度较大的梁作为楼板竖向支承的楼盖。

2.1.4柔性支承楼盖flexibleedgesupportedfloorstructure

由竖向刚度较小的梁作为楼板竖向支承的楼盖。

2.1.5柱支承楼盖columnsupportedfloorstructure

由柱作为楼板竖向支撑且支撑间没有刚性梁和柔性梁的楼盖。

2.1.6填充体filler

永久埋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中,置换部分混凝土以达到减轻结构自重的填充物体。按形状和成型方

式可分为:管状成型的填充管(tubefiller)、棒状成型的填充棒(stickfiller)、箱状装配成型

的填充箱(boxfiller)和块状成型的填充块(platefiller)等。

2.1.7内置填充体(或称内置模)embeddedfiller

埋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内,表面均不外露的填充体。

2.1.8外露填充体(或称外露模)exposedfiller

放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中,其下表面暴露于楼板表面的填充体。

2.1.9体积空心率volumetricvoidratio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填充体的体积与该区域楼盖体积的比值。填充体的体积包括了填充体材料的

体积和内部空腔的体积。

2.1.10表观密度apparentdensity

自然状态下填充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1.11肋rib;

肋:同一柱网内相邻填充体侧面之间、端面之间形成的混凝土区域。

2.1.12主肋main-rib;次肋secondary-rib;

-2-

主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中相邻填充板之间形成的肋。

次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中填充板内相邻轻质芯块间形成的肋。

2.1.13框架肋梁framerib;

框架肋梁:空心板楼盖中,布置在竖向支承构件之间的、与竖向构件组成抗侧力体系的主肋或实心

暗梁。

2.1.14肋间距ribspacing

相邻两肋中心线之间距离。

2.1.15翼缘厚度wingpredestinedrelationshipthickness

填充体上、下表面至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顶面、底面的距离。

2.1.16拟梁法analoguecrossbeammethod

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等效为双向交叉梁系进行内力和变形分析的计算方法。

2.1.17拟板法analogueslabmethod

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等效为整体实心板或T型板进行内力和变形分析的计算方法。

2.1.18经验系数法empiricalcoefficientmethod

用弯矩分配系数而计算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各板带控制截面弯矩的方法。

2.1.19等代框架法equivalentframemethod

在两个方向将柱支承板楼盖或柔性支撑楼盖等效成以柱轴线为中心的连续框架分别进行内力分析

的简化方法。

2.1.20空间等代框架法equivalentspaceframemethod

将空心楼盖柱上板带及跨中板带按拟梁法等效为多根梁,同竖向构件一起参与在水平作用、竖向荷

载共同作用下的整体内力分析的计算方法。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

——混凝土弹性模量;

Ec

——梁混凝土弹性模量;

Ecb

——板混凝土弹性模量;

Ecs

——柱混凝土弹性模量;

Ecc

-3-

——正交各向异性板x向弹性模量;

Ex

——正交各向异性板y向弹性模量;

Ey

——正交各向异性板剪变模量;

Gxy

——填充体表观密度;

gfil

——混凝土泊松比;

c

——正交各向异性板x向泊松比;

x

——正交各向异性板y向泊松比;

y

2.2.2作用、作用效应及抗力

——楼板区格内填充体重量;

Gfil

——计算板带在计算方向一跨内的总弯矩设计值;

M0

、、——等效各向同性板向弯矩、向弯矩以及扭矩;

Mx1My1Mx1y1xy

、、——正交各向异性板向弯矩、向弯矩以及扭矩;

MxMyMxyxy

2.2.3几何参数

、——圆形截面填充体空心楼板纵向、横向截面面积;

AaAp

b——计算单元宽度;计算板带宽度;等代框架梁的计算宽度;

——梁截面宽度;拟梁宽度;

bb

——柱截面宽度;——计算截面肋宽;

bcbw

、——所取计算截面板顶、板底宽度;

bfbf

——等代框架法垂直于板跨度方向的柱(柱帽)宽;

c2

D——圆形截面填充体外直径;

h——楼板厚度;

——楼板截面有效高度;

h0

——柱截面高度;

hc

-4-

——空心楼板折实厚度;

hcon

——等代框架法中梁板在柱(柱帽)边缘处的截面惯性矩;

I1

——计算单位等宽度实心楼板截面惯性矩;

I0

、——圆形截面填充体空心楼板纵向、横向截面惯性矩;

IaIp

——柱在计算方向的截面惯性矩;

Ic

——等代框架法中柱的抗弯线刚度;

Kc

——等代框架法中等效柱的抗弯线刚度;

Kec

——等代框架法中柱两侧抗扭构件的抗扭刚度;

Kt

——经验系数法及等代框架中板计算方向跨度;

l1

——经验系数法及等代框架中板垂直于计算方向的跨度;

l2

——正交各向异性板方向计算跨度;刚性支承双向板长跨跨度;

lx

——正交各向异性板方向计算跨度;刚性支承双向板短跨跨度;

ly

、——等效各向同性板向和向跨度;

lx1ly1

——计算方向板的净跨。

ln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C-经验系数法计算中的截面抗扭常数;

k-正交各向异性板y向与x向的弹性模量比;填充管(棒)空心楼板横向与纵向

惯性矩比

-经验系数法计算中计算方向梁与板截面抗弯刚度的比值;

1

-经验系数法计算中垂直于计算方向梁与板截面抗弯刚度的比值;

2

β-填充管(棒)空心楼板横向受剪承载力调整系数;

βb-等代框架计算中抗扭刚度增大系数;

βt-经验系数法中抗扭刚度系数;

-体积空心率;

void

-5-

3材料

3.1混凝土

3.1.1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普通混凝土楼盖不应低于C25,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楼盖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3.2普通钢筋

3.2.1现浇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用的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

HRBF4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和RRB400级钢筋。

3.3预应力钢筋及锚固系统

3.3.1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所用的预应力钢筋宜优先选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必

要时也可选用钢丝束、纤维预应力筋等性能可靠的预应力材料,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预

应力混凝土用钢铰线》GB/T5224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3.3.2预应力可采用有粘结、无粘结、缓粘结等技术体系,其性能应符合现行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和《缓粘结预

应力钢绞线》JG/T369的规定。

3.3.3预应力锚固系统应符合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

规定。

3.4填充体

3.4.1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填充体材料,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放射性核素的限量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正常使用环境下不应产生有损

人身健康及环境的有害成分。

3.4.2火灾时填充体在防火等级要求时间内不应产生析出楼板的有害气体。外露轻质填

充体应采用不燃或难燃型材料,其燃烧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且达到《建筑材料及制品燃

烧性能分级》(GB8624)规定的B1级及以上要求。

3.4.3填充体可采用内置模,也可采用外露模形式填充。内置及外露填充体可选用空心

的管型、箱型(即填充管、填充箱),也可选用实心的棒型、块型(即填充棒、填充块)等多

-6-

种形状。填充体形状应符合结构分析时计算模型的假定,其规格尺寸应根据具体工程需要

确定;应满足各自外观质量的要求,同时应具有符合施工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

3.4.4填充管、填充棒可为圆形或椭圆形,其外径或长轴D可取100~500mm,长度可取

500~2000mm。填充管、填充棒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4.3-1的要求,检验方法应按本

规程附录A的规定执行。填充管、填充棒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要求表面平滑、无明显贯通性裂纹、孔洞。

2管端封堵密实、牢固。

3当填充棒有外裹封闭层时,封裹应密实,粘附应牢固。

表3.4.4填充管、填充棒的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mm)

L≤500±8

长度(mm)

L>500±10

D≤300±5

断面尺寸(mm)

D>300±8

L≤500≤5

轴向表面平直度(mm)

L>500≤8

3.4.5填充箱、填充块的平面宜为正方形,其边长可取500~1000mm,高度可取150~

500mm,其规格、尺寸根据具体工程需要确定。填充箱、填充块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4.3-1的要求,检验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执行。当内置填充箱的底面短边尺寸

大于600mm时,宜在箱体中部设置竖向通孔。填充箱、填充块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要求表面平滑、无明显破损或贯通性裂纹、孔洞。

2填充箱应具有可靠的密封性。

3外露填充箱的外露面侧边应与楼盖混凝土有可靠连接。

表3.4.5填充板、填充箱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高度-8,+5

边长-8,+5

表面平整度5

两对角线差10

-7-

3.4.6填充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4.4的要求,检验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

定执行。

表3.4.6填充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项目技术指标

表观密度(kg/m3)15.0~500.0

48h浸泡后局部抗压荷载(KN)≥1.0

自然吸水率(%)≤5

Ф30插入式振动棒紧靠填充体侧壁振动

抗振动冲击

1min,不出现贯通性裂纹及破损

注:1当外露填充箱上表面为混凝土,且与现浇混凝土同样受力时,上表面质量和体积可不计入表观

密度计算;

2填充板的局部抗压强度是指轻质芯块的局部抗压强度。

4基本规定

4.1结构布置原则

4.1.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整体布置应受力明确、传力合理。

4.1.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为单向板时,填充体长向应沿板受力方向布置。

4.1.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为双向板时,填充体宜为平面对称形状,并宜按双向对称布置;当填充体

为填充管、填充棒等平面不对称形状时,其长向宜沿受力较大的方向布置。

4.1.4直接承受较大集中静力荷载的楼板区域,不宜布置填充体;直接承受较大集中动力荷载的楼板

区格,不应采用空心楼板。

4.1.5现浇空心板与现浇实心板可单一或混合布置在同一楼面、屋面结构中。

4.2截面特性计算

4.2.1双向布置填充体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两正交方向的截面特性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选取两相邻填充体中心线之间的范围作为一个计算单元(图4.2.1-1)

-8-

(a)内置填充体空心板(b)单边外露填充体空心板

图4.2.1-1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截面示意图

1—混凝土2—填充体

2当填充体为内置填充体、单面外露填充体时,可将计算单元分别简化为I形截面、

T形截面来计算其截面积A和截面惯性矩(图4.2.1-2)。

图4.2.1-2截面计算单元示意图

图中I形截面、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宜取肋梁宽度与12倍翼缘厚度之和,并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程”的相关规定。

3当填充体外壳为混凝土且与现浇混凝土可靠连接时,可将填充体外壳计入混凝土截面内计算截面特

性。

4.2.2当内置填充体为圆形截面且圆心与板形心一致时,可取宽度D+bw为一个计算单元

(图4.2.2),其截面面积和截面惯性矩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9-

11

hh

22

bwDbwb

(a)空心板截面示意图(b)计算单元示意图

图4.2.2圆形截面填充体空心及复合板

1—混凝土2—填充体

1空心楼板沿填充体纵向的截面积和截面惯性矩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AbhD2

a4(4.2.2-1)

bh3D4

I

a1264(4.2.2-2)

式中

、24

AaIa——纵向一个计算单元宽度内空心楼板截面积(mm)、截面惯性矩(mm);

D——填充体直径(mm);

bw——肋宽(mm);

b——计算单元宽度(mm),大小为D+bw;

h——楼板厚度(mm)。

2空心楼板沿填充体横向的截面积和截面惯性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Ab(1.06hD)

p(4.2.2-3)

IkI

pa(4.2.2-4)

式中

24

Aa、Ia——纵向一个计算单元宽度内空心楼板截面积(mm)、截面惯性矩(mm);

k——横向计算单元与纵向计算单元截面惯性矩比,可按表4.2.2采用,中间值按线性插值。

表4.2.2横向计算单元与纵向计算单元截面惯性矩比K

D/h0.450.500.550.600.650.700.750.80

k0.970.960.950.930.900.870.820.77

-10-

4.3房屋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

4.3.1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多、高层建筑,当其空心楼盖周边为刚性支承时,其最大适用高度

和抗震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规定取值。

4.3.2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多、高层建筑,当其空心楼盖周边为柔性支承且符合以下规定时,

其主体结构应定性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可根据其主体结构类型,

按现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的有关规

定取值。

1框架肋梁梁高不小于其跨度的L/22;

2框架肋梁截面尺寸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第6.3.2条扁梁的截面尺寸规定;

3框架肋梁抗震措施及承载力验算等各项要求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框架结构的各项

要求;

4.3.3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多、高层建筑,当其空心楼盖周边支承不符合本规程4.3.1及4.3.2

条规定时,其主体结构应定性为板柱结构或板柱-剪力墙结构,其乙类和丙类的房屋建筑最大适用高度

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采用现浇空心楼盖的多、高层建筑最大适用高度(m)

非抗震设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体系

计678

不应采

板柱结构242218

板柱-剪力墙结构110807055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3板柱(框架)-剪力墙结构指板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

4.3.4空心楼盖房屋定性为板柱结构或板柱-剪力墙结构时,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

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其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4.3.4

确定。

-11-

表4.3.4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抗震等级

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

678

板柱结构框架三二

高度≤3≤3

>35>35≤35>35

(m)55

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三二二二一

剪力墙

二二二一二一

(斜撑)

注:1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

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甲类建筑、乙类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采取抗震措

施的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

4表中的框架指由框架肋梁、框架梁与柱形成的框架;

5当采用斜撑代替剪力墙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

4.3.5定性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时,空心楼盖结构的抗震等级尚应根据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按《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调整。

4.4抗震设计要求

4.4.1抗震设计时,建筑周边应设置边框梁,楼梯间、电梯间等楼板较大开洞处,宜设置边梁。

4.4.2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多层建筑,当其主体结构定性为板柱-抗震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应在柱间设置框架实心暗梁、框架宽扁梁或框架梁;

2单列柱数不应少于三根;

3扭转位移比不应大于1.35。

4.4.3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多、高层建筑,当其主体结构定性为板柱-剪力墙结构时,应满足现

行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板柱—剪力墙结构

的各项要求。

4.4.4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多、高层建筑,当其主体结构定性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2-

1其框架肋梁、柔性支承梁、框架梁与竖向构件形成的抗侧力体系的结构布置、抗震措施及承载力验

算等各项要求,应满足现行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中相应结构类型的各项要求。

2框架肋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且应双向布置,梁宽大于柱宽的框架肋梁或扁梁不宜用于一级框架;

3框架肋梁及其梁柱节点的承载力验算、抗震措施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中宽扁梁或框架梁的各项要

求;

4.4.5房屋地下一层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在塔楼范围内的地下一层顶板应采用梁板结构,

塔楼外的相关范围可采用现浇空心楼盖结构,并按本规程设置框架肋梁且肋梁的高跨比不宜小于1/22。

5结构分析方法

5.1一般规定

5.1.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应采用满足力学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的计算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结构

分析宜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在有可靠依据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当进行内力重分布时应考虑正常使

用要求。

5.1.2当楼盖平面布置不规则、填充体布置间距不等、作用有局部集中荷载、局部开洞等特殊情况时,

宜作专门的计算分析。结构分析所采用的电算程序应经考核验证,其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程和国家现行

标准的有关规定。对电算结果,应经判断和校核;在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5.1.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自重应考虑空心的影响,整体分析时,也可以通过折实厚度考虑板自重,

可按本规程附录B计算。

5.1.4计算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周边刚性支承的内置填充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可采用

拟板法按本规程第5.2节规定计算;也可采用拟梁法按本规程第5.3节规定计算。周边刚性支承的外露

填充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宜采用拟梁法按本规程第5.3节规定计算。

5.1.5柱支承、柔性支承及混合支承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可采用经验系数法按本规程第5.4节规定计

算竖向均布荷载下的内力;当不符合经验系数法的规定时,可采用等代框架法按本规程第5.5节规定计

算。

5.1.6采用或部分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多、高层建筑,在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

-13-

位移计算,宜优先采用有限元空间模型的计算方法;当符合平面等代框架法的简化条件时,也可采用本

规程5.5节等代框架法计算或本规程5.6节空间等代框架法计算。

5.1.7当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分析时,柱帽或柱周边实心区域、肋间板、肋梁均应采用细分板单元计算;

可考虑柱、柱帽、墙等支撑截面效应的有利影响。

5.1.8柱支承、柔性支承及混合支承空心楼盖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照弹性分析求得的内力,正

负弯矩之间不得进行调幅,柱帽弯矩不得折减。竖向荷载作用下现浇空心楼盖内跨板截面的弯矩,根据

板水平约束和厚跨比的大小,可考虑穹顶作用。

5.2拟板法

5.2.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采用拟板法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肋间距宜小于2倍板厚;

2内置填充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双向刚度相同或相差较小时,可作为各向同性板计算,否则宜

按正交各向异性板计算。

5.2.2刚性支承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应下列原则计算:

1两边边刚性支承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可按单向板计算;

2四边刚性支承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

造钢筋。

5.2.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可按下列规定等效为等厚度的实心板计算:

1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作为各向同性板计算时,各向同性板弹性模量E可按下式计算:

I(5.2.3-1)

EEc

I0

式中I——计算单元截面惯性矩(mm4),可按本规程第4.2节的规定采用;

——计算单元等宽度实心板截面惯性矩(4);

I0mm

——混凝土弹性模量(2)。

EcN/mm

2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作为正交各向异性板时,正交各向异性板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剪变模

量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x向和y向弹性模量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Ix(5.2.3-2)

ExEc

I0x

-14-

Iy(5.2.3-3)

EyEc

I0y

2)x向和y向泊松比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5.2.3-4)

max(x,y)c

(5.2.3-5)

ExyEyx

3)对于内置填充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其剪变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ExEy(5.2.3-6)

Gxy

2(1xy)

式中、——向、向计算单元截面惯性矩(4),可按本规程4.2节规定计算;

IxIyxymm

、——与、对应计算单元等宽度实心板截面惯性矩(4);

I0xI0yIxIymm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板的向弹性模量(2)和泊松比;

ExxxN/mm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板的向弹性模量(2)和泊松比;

EyyyN/mm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板的剪变模量(2);

GxyN/mm

——混凝土泊松比,取0.2。

c

5.2.4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板后,可用有限元法进行内力和变形计算;当填充体

为内置填充体时,可按本规程附录C提供的等效各向同性板法计算。

5.2.5刚性支承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按拟板法求得的双向板弹性弯矩值,可按下列规定取弯矩控制值:

1正弯矩:每个方向分别划分为板边区域和跨中区域三个配筋范围(图5.2.5),均按1/4板短跨

尺寸分界;板边区域的弯矩控制值可取相应方向最大正弯矩值的1/2,跨中区域的弯矩控制值可取相应

方向最大正弯矩值;

2负弯矩:均可取相应方向负弯矩的最大值。

lyMx

42

l

ylMy

yMMMy

2xy

22

ly

M

4x

2

lylyly

ll

x4x24

图5.2.5双向板弹性正弯矩取值示意

注:Mx、My——lx、ly跨度方向的计算最大正弯矩(Nm/m),其中lxly。

-15-

5.3拟梁法

5.3.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按拟梁法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取拟梁宜在相邻区格间连续;

2每个区格板内拟梁的数量在各方向上均不宜少于5根(图5.3.1);

b

02

1

(a)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示意图(b)拟梁后楼盖示意图

图5.3.1拟梁法示意图

1—拟梁对应的空心或复合板宽度;2—拟梁尺寸为

bbh

3计算中宜考虑空心板扭转刚度的影响。

5.3.2拟梁的截面可按抗弯刚度相等、截面高度相等的原则确定,拟梁的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I(5.3.2)

bbb0

I0

式中——拟梁对应的空心楼板宽度();

b0mm

——拟梁宽度();

bbmm

——拟梁对应空心楼板宽范围内截面惯性矩之和(4),可按本规程第4.2节的规定计

Ib0mm

算;

——拟梁对应空心楼板宽范围内按等厚实心板计算的截面惯性矩(4)。

I0b0mm

5.3.3在用拟梁法计算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自重时应扣除两个方向拟梁交叉重叠而增加的梁量。

5.4经验系数法

5.4.1柱支承、柔性支承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当采用经验系数法进行计算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盖为矩形区格,任一区格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应大于2;

2楼盖结构的每个方向至少应有三个连续跨;

3同一方向相邻跨的跨度差不应超过较长跨的1/3;

4任一方向柱离相邻柱中心线的偏移距离不应超过该方向跨度的1/10;

5可变荷载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标准值之比不应大于2;

-16-

6楼盖应按纵、横两个方向分别计算,且均应考虑全部竖向荷载的作用;

7对于柔性支承楼盖,两个垂直方向的梁尚应满足式要求;

l2

12(5.4.1-1)

0.225.0

2l1

式中、——分别为板计算方向和垂直于计算方向的跨度(),取柱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l1l2m

、——分别为板计算方向和垂直于计算方向梁与板截面抗弯刚度的比值。

12

8计算方向和垂直于计算方向梁与板截面抗弯刚度的比值应按下式计算:

EI

cbb(5.4.1-2)

EcsIs

式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