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笔记_第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笔记_第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笔记_第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笔记_第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笔记一、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总结和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经验教训及其规律的科学。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1956年9月中共八大);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1956年9月中共八大 1966年5月文革爆发)挫时期(1966年文革爆发到76年月10月文革结束)5、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第二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53-56)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会主义步骤,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20、30年—15至20年2.战略思想转轨的原因(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1)当时国内的环境条件也比较有利。(2)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与富强的当然要求和(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4)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变为(5)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工业化依赖农业发展改造:促进农业发展;避免两极分化(6)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选择社会主严峻的国际环境苏联的影响(1)物质基础:我国已有相当规模的社会主义生产力。(2)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3)政治保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4)有利的国际因素: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4.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毛泽东: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主体工业化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基本建设成效显著。(2)工业生产迅速发展。(3)农业生(4)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比较迅速。(5)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有较大第二,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并把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结合起来。(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54.9)制定宪法和其他重要法律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全新的模式范型,成为现行宪法的母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1)形成原因①战争做法的惯性②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③向苏联学(2)评价第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党政不分的问题。第三,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人浮于事,滋长了比较严重的官僚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1)我国农民确有互助合作的要求。(2)合作化是工业发展的客观(3)合作化可以避免农村的两极分化。(4)农业合作化能促进资本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道路)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合作化,由低级到高级(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逐步过渡:①(1949年-1953年底)合作社的初级阶段,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试办初级社。互助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农业生产协作组织,也分②(1954年—1955年春)以发展初级社为中心,试办高级社(图③(1955年下半内—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阶段。主要办高级社由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这就是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合作社运动的主要形式步骤第三步,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社员的土地完全归公第四,遵循自愿互利原则,先典型示范,后逐步推广。第五,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根本标准。对农业合作化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缺点(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手工业是指独立经营的雇工不超过四人的个体经营者,包括以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步骤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第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2、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客观依据使资本家接受和平改造的另一个基本条件。所谓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第二,它是不独立的,受限制的,没有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需要而生产,因而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初级形式(1953年前):工业方面委托加工计划订货(主要形式)统购包销高级形式(54年--56年):公私合营①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4--1955年夏)企业性质是半社会主义性质②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5---1956年)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成功的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代价的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家所有的政策。买的代价在企业盈余的10—30%左右,一般是20%。盈余分成四份,其中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利费约占75%,资本家所得的红利约占25%左右。企业盈亏,在一定期间内按照资本家的股额每年发给5%的利息,同时给资方人员以较高的工资和适当的工作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第一阶段:从1949—1953年底,是国家资本主义开始实行阶段,主到1952年,加工订货的产值已占资本主义工业总产值的56%。第二阶段:从1954年初—1955年冬(2年),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行业公私合营的试点。到1955年底,全国公私合营的工业户增加到3千多户,产值已占全部私营工业总产值的50%(一半)。第三阶段:从1955年冬开始,国家资本主义进入高潮阶段。到1956年3月底,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全部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5、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经验平改造的方法,这在社会主义革命史上是个创举。2.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逐步地有步骤地把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又分两步走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不但赎买了这产资料,而且也把原来的剥削者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不足与教训①后期步伐过快,也是1955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1956年的全行业公私合营,把这些个体劳动者当成了资本家对待,这个错误③形式上过于简单化一,也是搞一刀切。④轻易地否定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好的经营方法和管理经验,只要资字的东西一概抛弃,这种做法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他们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专长,私方人员感到自己是有职无权。1、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确立。2、三大改造胜利完成表明,中国社会顺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由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P86)为了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②国家经济正处于恢复阶段,经济力量有限,实行高度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资金,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发国经济命脉,必须由中央和有关部门集中统一管理。④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①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而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计划管理行指导性计划,对个体经济则由市场调节。③以中央各部门为主直接管理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统一调配物资体制。④以计划流通为主的多条渠道的商业流通体制。⑤统包统配的劳动体制和等级工资体制(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2.主要内容讲经济方面的有五个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1)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2)党和非党的关系。(3)革命和反(5)中国和外国的关系。3.意义(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1.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1)根据对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分析,确定了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实之间的矛盾(2)在总结实施一五计划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三个补充”(4)提出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扬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5)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防止和反对个人崇拜的任务。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务,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第三、作出了初步改进政治、经济体制的正确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有适当的自主权力。的斗争,并且进一步健全国家的法制,加强执政党的建设。(1)中共八大路线是在几乎瞬间到来的历史巨变中形成的,这使路(2)中共领导核心对八大存有异议,并首先对八大路线提出批评,这是中共偏离八大路线不可逆转的推动因素。(3)客观形势的变化以及对客观形势变化的错误估计。(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1)中苏结盟①祝贺斯大林70寿辰;②签订新的中苏条约《中苏(2)同社会主义国家及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中美关系冷冻(二)外交政策的伟大胜利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4月)1).俞平伯及其红楼梦研究2).对俞平伯观点的批判3).评价2、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胡风及其文艺思想2).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3).评价(四)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1、知识分子问题会议(1956.1)1)背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党内存在着轻视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其一,深刻地阐明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其二,正确估计了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其三,阐明了在知识分子工作中应采取的正确方针。《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7-1966)一、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1957.2)1.国际形势:苏联国内政治局势变化1956年2月苏共20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事件人民内部矛盾开始紧张起来许多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5.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理论意义:是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现实意义: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1.背景2.内容和过程少数右派分子的错误言行人士帮助共产党整风。(1)打击面过宽。(2)打击过重(3)改正过迟●(1)导致了错误的政治结论,改变了中共八大对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严重混淆了两类·(2)打断了全党整风进程·(3)损害和削弱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压制了人民群众的政●(4)开创了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先例。·(5)打击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1)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1957年10)·二是轻率地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南宁会议(1958年1月)成都会议(1958年3月9日)2、八大二次次会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首先,它是党内左倾错误思想逐步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必然结果。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方针济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最后,大跃进是总路线的实践。实践后果是不好的1.大跃进的形成:对反冒进的批评反冒进:寻寻觅觅,泠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冒进:轰轰烈烈,高高兴兴,不尽长江滚滚来浮夸风泛滥(二)大跃进运动的高潮1)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2)拉长了基本建设战线。3)急剧地膨胀了职工队伍4)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1)新中国贫弱的巨大压力2)中苏关系的非正常发展。3)把革命战争中的成功经验转而用于经济建设。4)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5)国际共运中起热潮的激励。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2.人民公社的特点(3)八届六中全会(58.11.28-12.10)(4)第二次郑州会议1.划清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界限。2.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分配原则问题。3.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纠正“共产风”(二)庐山会议的逆转(59.7.2-8.16)1.庐山会议的概况:庐山会议是一个总称,它包括7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前半月的八届八中全会。按会议的议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彭德怀在西北组先后作了七次发言和插话,谈及的主要问(1)在胜利面前,要注意防止骄傲自满和脱离群众。(2)要注意经济发展规律。(3)纠左比纠右更难。(4)人民公社成立有伟大意义,但是办早了一些。(5)要发扬2.彭德怀意见书(7.14)(2)经济上,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3)把党内不同意见同阶级斗争等同起来并加以扩大化的先例。五、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与调整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失调:1958---1960:积累率:39.1%(3)工业内部的比例失调.2.工农业产品产量连续下降。工业:1960年比1957年下降22.8%。3.人民日用必需品,特别是食品严重短缺。(1)粮、棉、油供应紧张。(2)通货膨胀,商品供应短缺。(二)八字方针的制定1.背景:对农村中左倾错误的再度纠正提高(三)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1.调整必先退移的决策①七千人大会(1962.1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刘少奇书面报告:②二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西楼会议)陈云讲话③5月中央工作会议2.大幅度调整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施(1)经济方面①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战线。②缩短重工业战线,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③进一步精减职工和城镇人口。④继续调整农村政策,加强对农⑤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2)政治方面第一,进行甄别平反工作。第二,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1.继续调整时期的特点①1963年以后侧重于巩固、充实、提高,在退中有进。③将建设重点由沿海地区和大城市转向内地三线建设。2.调整任务的完成(一)左倾阶级斗争理论的升级主要内容:阶级斗争问题经济工作问题毛泽东: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本主义都将存在2.毛泽东把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的原因(1)对国内形势的错误估计和对党内矛盾的错误判断。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有所激化:毛泽东对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2)广泛深刻的国际背景。(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63-66)63.9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评价七、十年建设的成就及经验教训1.初步建立起独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很大一部分物质技术(1)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建立。(2)工业布局有了改善。(3)工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增长。(4)农业有较大发展。展(2)科技进步(二)十年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八、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的中国外交(一)中美关系和抗美援越(3)检验美蒋关系。(1)美国干涉越南事务越南从1955年以北纬17度线为界实行南北分治。(2)中国对越南人民的援助(二)中苏关系的破裂1958.4,苏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长波电赫鲁晓夫于7月31日-8月3日访问中国。2.国庆10周年时的不愉快的会谈(1)赫氏替美国讲情。(2)赫氏要求中国党和政府放弃作为内政(3)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偏袒印度。(4)为印度当局的亲西藏叛乱(5)赫氏发泄了旧日的怨恨。60.7.16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苏联专家1390名,并终止派遣专家900名。63.9至64.7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和《红旗》杂志:九评(三)中国外交的发展与外交环境的恶化较好地处理了与大多数接壤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五六十年代取得了一些发展。一灭”(2)大国主义,强加于人。(3)破坏外交和国际关系常规,采取粗暴举动。火烧英国代办处(一)主观原因和实践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二)社会历史原因:1、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缺乏理论上的研究和思想上的准备。2、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设想和观点的错误理解,加深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上的失误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作了错误的判断。(三)、毛泽东个人专断作风的逐步发展,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泛滥,是导致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四)、林彪、江青、康生、陈伯达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的利用和助原因(一)文化大革命的准备谈会纪要》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3、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及《十六条》的制定:1966年8月1日至12新选举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林彪名列第二位。一个具体章程,它是《五一六通知》的具体化。第二,《十六条》将广大群众人为地划分为左法,实际上是取消党的领导,助长了无政府主义泛滥。三、林彪集团阴谋篡国及其覆灭(一)林彪集团的形成特点:封建性—以君臣、父子为信条1.是否设国家主席的争论毛泽东坚决反对……林彪一再提变的布署三国四方会议四、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二)1975年的全面整顿与“反击右倾翻案风”1.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成效缘起/镇压/意义(1)中国政局的骤变唐山大地震/毛泽东逝世四、动荡年代的经济、文化与外交“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1.中美关系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美苏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属第三世界第一步,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第二步:1959年庐山会议上错误地批判彭德怀和随后进行的“反右第三步: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突出强调阶级斗争第五步,《五一六》通知的通过,标志着毛2.毛泽东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并凌驾于党中央之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受到削弱以致破坏。全党所接受和容忍?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工作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犯20年左倾错误(一)错误的性质(二)犯错误的原因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决定了我们有些思维方(三)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改变。(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4.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第五章共和国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一、在徘徊中前行(一)、粉碎四人帮后的国内形势离审查。全国人民衷心拥护,欢欣鼓舞,随即进行盛大的集会游行,国内形势党和政府的任务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党的任务就是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第一拖延和阻挠恢复老干部和平反历史上冤假错案的进程第五,继续维护旧的个人崇拜,并制造和接受对他的个人崇拜。(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这对于动员群众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次大会的《政治报告》,仍未能从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党的路线没有从根本上转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会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的伟大转折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各地方和中央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了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第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展的决定第四,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第五,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过是非问题(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平反冤假错案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三)新的“八字方针”的制定和实施1979年4月5日至28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四)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6.27-29(P282-28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①关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3、意义:十一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认为的胜利完成。全会通过的《决议》,对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维护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开辟有为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起了巨大的作用三、改革开放的起步(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意义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并发布实施。联产到组责任制形式被肯定,极大以后又发展到包干到户,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了1981年12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形成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作为1号文件下发。第一次正式村合作经济组织从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向集体统一经营与农民分散2.意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历史性重大变革。其次,土地等生产资料与农民的结合,适合了农业分散劳动的特点,个农村改革的基础,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动权,即从解决企业同国家的关系问题入手的。(三)、对外开放政策的初步实施三是引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能使(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意义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制定了新的完善的党章,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二)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的成就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入以全面改革阶段,即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到1987年(即在党的十三大召开的那一年),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的进展。第一,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