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1页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情境导入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如图)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觉,16世纪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出西方,除“四大创造”外,还有很多创造,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何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发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那么,你知道这一难题产生原因吗?第2页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课标导航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创造对世界文明发展贡献学习导航1.知道中国古代领先世界主要科学技术成就,了解四大创造应用和传输及对世界文明影响2.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科技不一样,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规律性原因第3页一、古代科技里程碑——四大创造1.造纸术(1)殷商时:把文字刻在甲骨、陶器、青铜器上,以后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2)西汉时:创造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合书写。(3)东汉时:_______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纤维纸,原料易得,且纸张质地细腻,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主要创造。蔡伦第4页2.印刷术(1)隋唐时期:创造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印刷品是唐朝《_______》。(2)北宋:_______创造了活字印刷术(泥活字),节约了印刷费用,大大提升了印刷效率。后陆续外传。金刚经毕昇第5页3.火药(1)唐代,在炼丹过程中创造了火药,最早关于火药记载见于唐初_______著《丹经》;唐朝末年,火药用于战争。(2)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3)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孙思邈第6页4.指南针(1)战国时期,创造了指南仪器——_____,后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2)北宋时进而创造了使用人工磁体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3)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觉中起了主要作用。司南第7页二、天文学成就《甘石星经》我国最早一部天文学著作,书中《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星表东汉张衡创造浑象仪,观察天体坐标;创造候风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唐代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觉恒星位置变动;主持实测_______长度元代郭守敬设计_______,比欧洲创造同类仪器早300多年子午线简仪第8页三、算经与圆周率春秋时期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出现了筹算计算法东汉时期《_________》记载了当初世界上最先进数学运算方法,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南朝宋、齐之际_______将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结果领先世界达10之久九章算术祖冲之第9页四、古代农书1.《齐民要术》:作者是北朝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感人民长久积累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各种经营宝贵思想。2.《农书》:作者是元代______,重点放在生产工具改革方面,详细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创造,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3.《农政全书》:作者为明代_______,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系统总结了历代经验,吸收最新实践结果并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表达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贾思勰王祯徐光启第10页五、古代中医学成就《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东汉“医圣”_______撰写,叙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经典华佗东汉人,创造了最早麻醉药剂“_______”;创造了最早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编写,是中国古代药品学最高成就,被誉为“_____________”。全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品学成就,创建了当初世界上最先进_______,表示了_________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发展张仲景麻沸散东方医学巨典分类法生物进化第11页[思维升华]中国四大创造在中国和西方产生了不一样作用。在欧洲,火药推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觉;印刷术推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而这些创造在中国没有起到对应作用。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易错易混]毕昇不是最早创造印刷术人,因为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并在隋唐时期就开始西传到阿拉伯,毕昇创造是活字印刷术。第12页[易错提醒]中国古代科技素称发达,但不是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步走向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科技仍属于传统科技,而且以总结性为主,发展停滞;西方此时近代科技兴起,以创新、理论性科技为主。[尤其提醒]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巨大原因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需要,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受命于天”依据,宣示政权正统性、正当性;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进行观察和研究,取得显著成就。第13页[思维启迪]在楚汉之争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多少统计非常清楚。他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哪本书中?提醒:《___________》。九章算术第14页[轻巧识记]四字诀识记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及特征春秋战国,九九口诀。度量衡法,筹算计算。《九章算术》,运算领先。南朝冲之,七位《缀术》。处理实际,强调应用。[尤其提醒]古代重视农学著作根源在于农业是古代最主要生产部门,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第15页[思维启迪]《明朝那些事儿》载:虽说名落孙山总是一件悲痛事,但这个人落榜实在值得全人类放鞭炮庆贺,因为他名字叫李时珍。为何说李时珍落榜“值得全人类放鞭炮庆贺”?提醒:李时珍落榜后,历经艰难,写成泽被后世《___________》,极大地造福了人类。本草纲目第16页史料一《中国世界统计》收录中国古代科技结果统计中国古代科技特点类别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第17页史料二下列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结果比较图第18页[探究问题](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特点。(2)据史料二指出3-15世纪和15世纪后两个时期,中西科技结果对比分别反应了怎样历史阶段特征?提醒:(1)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等传统科技结果显著;实用性强,主要为农业服务;科技发展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2)特征: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步落后于西方。第19页史料一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创造,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个创造,马上就生气勃勃发展成为一个奇妙有用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留胎儿酒精瓶。——维克多·雨果史料二他们当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所以,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解释与推广。——李约瑟《中国科技史》中西科技比较第20页史料三这些田园风味农村公社不论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一直是东方专制制度牢靠基础,它们使人头脑局限在极小范围内,成为迷信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马克思第21页[探究问题](1)结合史料一,为何说“中国真是一个保留胎儿酒精瓶”?(2)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科学产生思想文化原因。(3)结合史料三指出中国表现不出创新精神原因。提醒:(1)固守农耕经济;君主专制制度不停强化;文化专制。(2)以人为中心思想观;科举制度内容和形式上束缚。(3)落后小农经济对科技创新需求不高。第22页一、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创造对世界文明进程贡献1.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廉价纸张取代了欧洲长久使用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2.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制造出活字印刷机,大大推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传入欧洲,推进了欧洲火药武器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第23页4.指南针创造和应用,为哥伦布发觉美洲航行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确保,迎来了地理大发觉时代;以新航路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总之,四大创造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强大力量,推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影响。第24页1.古代四大创造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最为显著是(

)A.指南针

B.印刷术C.火药

D.造纸术解析:古代四大创造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最为显著是造纸术。本题易错选B项,印刷术是以造纸术为基础,有了造纸术,才谈得上印刷术。D第25页2.中国古代四大创造中被称为“为资本主义到来吹响了号角”(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分别是(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创造世界意义及学生对材料解读能力,火药传到欧洲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战胜依靠冷兵器封建势力。“水手之友”指是有利于水手在海洋航行时区分方向指南针。D第26页二、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比较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试验:中国古代科技严格地讲是经验科学,主要表现为把人类同自然界长久斗争经验进行积累;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试验同严密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试验事实为依据系统科学理论。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善于全方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理论综合,在揭示现象背后机制方面则很微弱;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将分析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高度加以说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指出了明确方向。第27页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总结,实用性强,缺乏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本质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试验方法。4.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第28页3.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有(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亲密相关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④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保障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姓名朝代著作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郭守敬元朝《授时历》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C第29页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著名科技著作及科技发展特征。中国传统科技总结阶段是指明清时期,故①不符合本题,排除;三本著作分别是农业、天文历法、医学著作,不具备一脉相承特点,故排除③。故本题选C项。第30页4.以下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故事》1266年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提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大规模天文观察,史称“四海测验”1279年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黄岩岛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古语,取名为《授时历》158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天文数据基本相同第31页以下相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结论,符合上述材料是(

)A.重视实践和实用

B.成就领先于西方C.含有近代科技特征

D.结果得到有效推广解析:材料记述是郭守敬编订《授时历》经过,其目标是“敬授民时”,是为了农业生产需要,表达了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和实用特点,故选A项。A第32页一、阅读与思索(教材P28)你认为上述看法是否有道理?提醒:有道理。除了书本上包括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中央集权国家支持和组织,以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道路通畅等原因外,还应包含个人作用和劳感人民智慧。第33页延伸: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不停创新,与时俱进,长久走在世界前列,含有强大包容性,能够不停吸收来自外部先进结果以充实和发展本身;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含有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劳感人民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相对封闭独立地理环境,强大中央集权政权,确保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冲击;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输等等都是中国古代科技长久领先于世界原因。第34页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28~P29)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初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哥伦布等远航在规模与水平、目标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差异。提醒:规模与水平差异:郑和下西洋较之西方远航时间早、规模大、水平高。目标与性质差异: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络,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追求,是封建制度下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贡赐贸易;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含有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第35页历史影响差异: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络。第36页2.思索近代中国科技相对于西方从先进转为落后原因(能够远洋航海业为例),并带着这个问题投入以下单元学习。提醒: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西方是社会生产力提升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而中国是分散落后小农经济。②文化教育方面:早在13世纪,西欧各国便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而中国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