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世界领先戏曲、书法、绘画艺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创造中华特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33【考点1】、古代中国科技成就考纲:四大创造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贡献。

2/33四大创造外传创造过程项目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侯纸”隋唐:创造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15世纪传入欧洲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利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西欧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3/33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推进了欧洲火药武器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进步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发展。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觉时代。大大推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总之,四大创造促进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四大创造影响4/33材料:鲁迅在《电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1、鲁迅揭露了当初中国社会什么问题?2、古代科技在近代西欧和中国不一样用途说明了什么?答:1、旧中国愚昧落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进社会进步作用。2、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妨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妨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增加;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进步。5/33通信卫星地球被数百万太空垃圾包围秦山核电站原子弹爆炸6/33

材料:科学不但刷新了我们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经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即使掌握了更高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历程》两组图片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怎样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根基”?怎样应对这种“潜在危险”?(1)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2)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3)在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理念下深入提升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等。7/33【反思】16世纪以后,中国为何没能产生近代科学?“四大创造”在中国和西方不一样效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1、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封建制度妨碍了科学发展。

(2)详细原因: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科学技术进步。(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物质基础和动力)

②政治上:不停强化专制政权对科技束缚越来越严重。

③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④科技本身:“重人文,轻自然;重经验总结,轻理论概括和抽象”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发展2、说明: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发挥。8/33

【考点2】、充满魅力书画和戏曲艺术考纲: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基本特征。京剧等剧种产生与发展。9/33“图画文字”(六千多年前)符号化汉字(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汉字起源及演变过程:(1)汉字起源:(2)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趋势:由繁到简)10/33书法艺术特征发展楷书草书行书书法艺术特征、发展简表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榜样化字体,实用价值较强楷书始于东汉。魏晋有钟繇和王羲之;初唐欧阳询、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笔画简约,勾连不停;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审美价值较强。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盛唐张旭、怀素具楷书规矩和草书放纵,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雅俗共赏。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演变,书体完全成熟。王羲之、唐代颜真卿、宋代苏轼

11/33甲骨文

因为是刀刻,所以其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时字体结构,长短,大小都没有定势。12/33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是秦统一六国后实施“书同文”政策,在全国推行标准字体。小篆主要特点是:笔画比大篆简化,以柔婉、圆转线条构形;形体呈竖长方形,整齐、匀称;偏旁写法、部位安排有定。13/33隶书隶书把大小篆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改变了篆书狭长字体,结构上呈横长竖短,字形变得扁宽。14/33楷书行书15/33草书唐张旭《古诗四帖》16/33时间特点及地位代表远古

起源战国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彩陶画萌芽—成熟(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帛画绘画理论推进绘画发展特点:以形写神顾恺之吸收外来格调展、阎、吴敦煌壁画宫廷画、风俗画画学兴起张择端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王冕、徐渭、郑板桥中国画:写意画17/33中国戏曲发展历程:原始歌舞---起源

春秋战国优伶----出现专业艺人

宋代南戏元杂剧----推向成熟明朝—地方戏曲---昆曲发展清朝—京剧---国粹18/33★中国古代戏曲盛衰规律和从中得到启示?(1)社会经济发展(基础);(2)详细社会政治环境推进(保障);(3)适应人们文化生活需要(动力)。(1)形式僵化,不及时改革演出形式;(2)脱离广大群众;兴盛原因:衰落原因:1、戏曲是大众化、生活化文学(世俗化文学),不能脱离群众需要。2、要不停进行艺术形式创新,满足广大人民需要。历史启示19/33考点3、辉煌灿烂文学考纲: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成就;中国古代不一样时期文学特色。20/33辉煌灿烂文学《诗经》内容:聚集_____到_________诗歌,分为风、雅、颂特点:地位:___主要标志;奠定古典文学___主义基础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特点:楚言楚地;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地位:《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一首抒情诗汉特点:半诗半文综合文体西汉:恢宏、奇丽、夸大、华美东汉:抒情、字句平浅、意境清新代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赵壹《刺世疾邪赋》西周春秋中期先秦赋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主义诗歌形成现实21/33辉煌灿烂文学《诗经》楚辞唐先秦诗汉赋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山水诗:孟浩然、王维出色代表:李白和杜甫中唐:晚唐:杜牧、李商隐高适、岑参白居易——反应民生疾苦前期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诗歌反应社会现实,含有强烈责任感。22/33辉煌灿烂文学《诗经》楚辞宋词先秦汉赋唐诗北宋:婉约派:柳永豪放派:苏轼两宋之交:李清照南宋:辛弃疾陆游元曲关汉卿马致远句子长短参差,又称“长短句”,便于愈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23/33辉煌灿烂文学《诗经》楚辞宋先秦词汉赋唐诗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小说发展经过哪些主要阶段?魏晋南北朝兴起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清时期蓬勃发展(新阶段;奠定基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逐步平民化(通俗化)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24/33【总结】原理:一定时期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反应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情况为文化发展提供社会环境。请依据原理,分析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历史背景1、唐诗繁荣原因:①经济:经济繁荣②政治:政治清明、国家统一、政策开明、中外交流频繁③文化:科举制促进25/332、宋词繁荣原因:①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②政治:社会矛盾尖锐(词更能抒发感情)3、明清小说繁荣原因:①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深入扩大②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深(文人对社会不满)26/33【典例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汴京梁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经常营业到三更。——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主要特点。

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文化功效增强。27/33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2)材料二表达了中华民族怎样民族性格?

重视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28/33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特点。据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原因。

特点:文人山水画从重视写实变为重视意境;描绘民间风情风俗画盛行。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重视内心涵养。

29/33【典例2】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1)材料一反应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应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喜爱。(2分)

特征:大一统。(1分)30/33材料二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词作便经过各种路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主要原因。(2分)

原因:城市(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数量增加(或民间娱乐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任答2点,共2分)31/33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认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