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两首用》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终南山两首用》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终南山两首用》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终南山两首用》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终南山两首用》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终南山在长安之南,巍峨壮丽,终南山上森林覆盖,郁郁葱葱。虽是自然景观,在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景随情移。士人会因各自遭遇而感叹油生,帝王也会所以而片刻忘却尘世.。北邻长安终南山,是士人心中乐土,也是帝王眼中仙乡。上自帝王,下至普通土人,都认可终南山对个人精神影响。所以唐时有许多士人居隐在终南山中,读书采药,以待时机。

1/25终南望余雪祖咏2/25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有《》。祖咏诗作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练。祖咏集3/25相关资料

《终南望余雪》是祖咏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初,年轻诗人满怀建功报国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终南山以其独特风姿横亘关中,又恰逢终南山刚才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城爱国之心抒写了这一首小诗。但唐代进士试诗格律要求颇为严格,限定为五言六韵十二句。当初,祖咏写完这四句就交卷了,主考官问他怎么不写完,他回答说诗意已经写尽了。结果祖咏未被录用,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这首诗正是以极简净笔触写尽了“终南望余雪”题意,成为一首描写雪后山景杰作。4/25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面北面树梢雨雪初晴阳光5/2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意思: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意思:雪后初晴,林梢日光和积雪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夜幕降临,长安城中倍觉严寒。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愈加严寒。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6/25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诗人这么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说说你看法。积雪不能浮在云端,但在这里,“浮”是说终南山(阴岭)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积雪未化,且云在山腰回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所以给人以“浮”感觉。了解用词之妙7/252、古人考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字妙处。

“霁”指雨雪初停后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树梢上日光正是落日余辉,既染亮了树梢,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暮”字。了解用词之妙8/25

总结:这首诗成功在于,诗人以真实观察与体验为据,以极其准确笔触写出天晴雪融后唯山阴高处尚存积雪特殊景象,诗虽仅四句,却写尽夕阳余雪映照中终南山色彩微妙改变,且与周围景物组成一幅完整画面。正是所以,这首诗被称为古今咏雪绝唱。

9/25

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10/25作者介绍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是韩愈诗友,被时人称为“孟诗韩笔”,早年屡举进士不第,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孟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诗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不平之鸣。诗歌主要格调特征是:凄苦冷涩,奇崛险怪。以苦吟著名。韩愈评他诗为“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苏轼评他诗是“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11/25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该怎样了解?

“塞”字用了夸大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独特感受。仰视,则山与天连;环视,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所以,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感受,虽“险”而不怪,非常妥帖。南山塞天地12/25日月石上生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视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像从山石中“生”出。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情韵。,13/25高峰夜留景

“夜”与“景”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感觉,但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夜幕时,终南山高峰上还有落日余辉。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14/25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写游终南山所见奇景15/25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利用类比方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赞颂之情。“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坦。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坦荡。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感受。16/25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叶都向一个发觉倾斜,可见“驱”力量。声音本是无形无色,怎样“拂”呢?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这里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写山风威力惊人17/25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颇有言外之意,即对山中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如此投缘,对世上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了。

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自己对凡俗生活厌恶和对隐居生活向往。18/25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写游终南山所见奇景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感受。写山风威力惊人直抒胸臆,表示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情志主旨:这首诗经过写终南山雄奇险怪之景,表示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情志。19/25艺术特色:

1、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视之际,真以为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迟缓升起时,真如同从石上“生”出普通,给人以鲜明之感。2、抒情直言,不考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特色.20/25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王维孟郊说说两首诗在意境与表现手法上异同。21/25王诗景象博大,感情深沉,情景自然浑成。孟诗景象奇特幽深,情感直露,情景相生。意境上区分表现手法不一样王诗以写景为主,情深而晦。写景时,王诗移步换景,在动态中描绘景物,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结句采取暗示手法,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向往。孟诗写景兼具抒情。写景以静态为主,诗人立足点未变;抒情采取类比抒情,如以山比人,“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结句直抒胸臆,表示自己对凡俗生活厌恶和对隐居生活向往。22/25总结:怎样鉴赏山水田园诗1.知作者普通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情感都是比较轻易把握,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身世,当初时代背景有一定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情感。23/252.析物象经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定带上诗人感情色彩,为表示诗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特征有利于深入深入了解作者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意境。

24/253.看表示①描写景物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