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复习研讨会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件_第1页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复习研讨会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件_第2页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复习研讨会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件_第3页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复习研讨会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件_第4页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复习研讨会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互学习友好交流共图发展第1页神经调整专题复习熊兆鹏江西省景德镇二中年3月南昌年江西省新课标高考生物学科研讨会第2页1.神经系统组成4.神经系统分级调整和人脑高级功效与大家交流内容2.神经调整结构基础和反射3.神经调整过程

5.典例分类剖析第3页1.人体神经调整结构基础和调整过程(Ⅱ)2.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高级功效(Ⅰ)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相对简单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Ⅱ

:了解所列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之间联络和区分,并能在较复杂情境中综合利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考纲展示】1.反射弧组成及完整性分析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特点及相关试验探究【热点考向】第4页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神经系统大脑:间脑:(下丘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脑干人神经系统组成第5页神经系统组成与功效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神经系统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脑干调整机体活动最高级神经中枢维持躯体平衡和肌张力,使运动协调和准确有调整心跳、呼吸、血压等维持生命必要中枢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下丘脑有体温、水盐平衡调整等中枢调整躯体运动低级中枢混合神经第6页脑桥延髓脑干垂体下丘脑大脑小脑脊髓中脑白质大脑皮层第7页背根腹根脊神经后角前角灰质白质第8页神经元树突:接收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

轴突:把冲动传离细胞体,传到神经末梢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突起

轴突或长树突以及套在外面髓鞘,叫做神经纤维(2)功效:,外有髓鞘神经纤维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效基本单位——神经元(1)神经元结构:接收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第9页第10页(1)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实例吗?(2)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2.

神经调整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改变作出规律性应答。比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

第11页包含感受器、传入(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运动)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及所支持肌肉或腺体等)3、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第12页第13页注意:兴奋传导方向、特点判断分析

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单向,造成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传导也是单向,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详细判断方法以下:1、依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2、依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相连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为传入神经。3、依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是单向。突触结构简图3、依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是单向。突触结构简图4、依据切断、刺激方法确定,若切断神经后,刺激外周段不反应,而刺激向中段反应,则切断为传入神经,反之则是传出神经。第14页图3ab图2ab-+•试验现象兴奋是以电信号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1、神经冲动结论:+--++图1ab-+图4ab刺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第15页(1)静息电位形成: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解释:这是因为神经细胞膜内K+浓度高,Na+浓度低。静息时,因为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形成了外正内负静息电位。第16页(2)动作电位形成----受刺激时产生兴奋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解释:神经纤维接收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外负内正。第17页因为神经冲动造成膜周期性电位改变,即由膜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再到外正内负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第18页(3)兴奋传导:刺激产生兴奋(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

兴奋部位: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外正内负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第19页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适宜刺激

第20页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适宜刺激

第21页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适宜刺激----第22页

体内单向,体外能够双向。膜内外电流方向相反: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第23页总结: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未受刺激)受刺激部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电位差电荷定向移动兴奋不停传导产生形成刺激局部电流第24页★神经纤维传导普通特征1.生理完整性

神经纤维必须保持结构上和生理功效上完整才能传导冲动。神经纤维被切断后,破坏了结构上完整性,冲动就不能传导。假如结扎或在麻醉药、低温等作用下,使神经纤维机能发生改变,破坏了生理功效完整性,冲动传导也将发生阻滞。2.绝缘性

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神经纤维,其中包含有传入和传出纤维,各条纤维上传导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准确地实现各自功效,这种特点叫做绝缘性传导。3.双向传导性

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兴奋就从刺激部位开始沿着纤维向两端传导,叫做传导双向性。4.不衰减性

神经纤维在传导冲动时,不论传导距离多长,其冲动大小、频率和速度一直不变,这一特点称为传导不衰减性。这对于确保及时、快速和准确地完成正常神经调整功效十分主要。5.相对不疲劳性

在试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电刺激连续刺激蛙神经9~12h,神经纤维仍保持传导冲动能力,这说明神经纤维是不轻易发生疲劳。第25页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a.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第26页

b.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过程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第27页c.效果兴奋: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抑制:使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如打针时不闪躲。对一些药品敏感:突触后膜受体对递质有高度选择性,所以一些药品也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传递。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过程。所以要用较长时间(0.5ms),这段时间叫突触延搁。神经调整活动中经过突触越多,所用时间越多,如:针刺后先缩腿后感觉到疼。第28页疼痛逃避反射为何只有当兴奋传至大脑才产生感觉呢?第29页突触小体突触小泡中突触前膜胞吐(外排)作用耗能突触间隙细胞膜流动性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糖蛋白只能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引发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在相关酶作用下被分解乙酰胆碱,单胺类递质存在部位:受体:类型:传递方向:作用:去向:常见类型举例:释放:表达:进入部位:方式:部位:能量:作用部位:第30页

判断内源性神经活性物质是否为递质,普通认为要满足以下四个标准:3.引发效应细胞功效改变或电位改变后,马上失活(即应有从突触间隙除去机制)。判定神经递质标准:1.在突触前神经元内有该物质及其合成酶存在。2.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受体。

4.将适当浓度该物质人工施加到突触后膜,可引发与刺激神经一样效应,这种效应能被特异拮抗剂所阻断。第31页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5-羟色胺。抑制性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甘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等。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抑制性神经递质有γ-氨基丁酸、甘氨酸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不过,如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是兴奋性递质,而在心脏迷走神经末端是抑制性递质,能够看出化学递质是兴奋性还是抑制性,并不是由物质决定,而是取决于它所作用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和细胞内离子浓度(主要是Cl-

)。

兴奋性递质作用机理: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使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化学递质,经突触间隙抵达突触后膜受体,并与之结合,使后膜一些离子通道开放,提升膜对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对钠离子通透性,使膜电位降低,局部去极化,即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连续时间约10毫秒。抑制性递质作用机理:一样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是抑制性递质。此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升膜对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氯离子通透性,使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如由-70毫伏增加到-75毫伏)、出现突触后膜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连续时间也约10毫秒。此时,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去极化,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抑制。第32页突触分类:

从功效上来看: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电信号经过突触传递,影响突触后神经元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突触称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称抑制性突触。突触兴奋或抑制,不但取决于神经递质种类,更主要还取决于其受体类型。

第33页大脑皮层(调整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脑干(有调整呼吸、心血管运动等维持生命必要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中枢)脊髓(调整机体运动低级中枢)下丘脑(调整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中枢)神经系统分级调整第34页(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言语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第35页人脑高级功效1.精细机能定位,皮层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关系是倒置。2.皮层大小与运动、感觉精细复杂程度相关。3.交叉、倒置(脸部除外)支配(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第36页瞻望考向神经调整在动物生命活动调整中占主导地位,相关内容不不过中学生物教材重点与难点,也是多年以来高考重点、热点与难点所在。题目分值重,难度相对大,区分度较高,可充分表示高考选拔功效,命题角度大多集中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及在突触处传递,题型多以选择题和试验设计题为主,复习过程中应尤其强化相关试验探究题针对性训练。第37页第38页例脊神经背根由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含有传入机能;反之,腹根含有传出功效。将脊蛙(只毁脑活体)某脊神经背根剪断,分别刺激其中枢端(靠近脊髓一端)和外周端,再将腹根剪断,分别刺激其中枢端和外周端。预期4次刺激效应器表现依次是()A.刺激背根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应B.刺激背根外周端,效应器发生反应C.刺激腹根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应D.刺激腹根外周端,效应器不发生反应【答案】A第39页(03全国新课程卷)27.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脊神经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分别电刺激背根与腹根均可引发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已知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和腹根合并成脊神经。请依据上述提供试验材料(试验用具自选)设计试验步骤,并预测试验结果,以分别验证背根含有传入功效,腹根含有传出功效。第40页试验步骤1:在背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预期结果: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发生蛙后肢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说明背根含有传入功效。试验步骤2:在腹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预期结果: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应发生蛙后肢运动反应,说明腹根含有传出功效。第41页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说法中不正确是()A.一个反射弧由A、B、C、D、E组成B.若从结构①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③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C.若从结构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D.结构②决定了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答案】

B第42页(·江苏卷,13)下列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是

A.伸肌肌群内现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改变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发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答案]D第43页例(全国卷Ⅰ)32.(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试验。请回答与此相关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收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传出神经(见右图),马上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答案】(1)皮肤脊髓(2)突触结构(3)能不能不能该活动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进行第44页例(年东北三校模拟考试

5.)右图为人体某反射弧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以下叙述不正确是A.刺激a点不能引发c处电位改变B.b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C.c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D.a、b、c任何一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答案]

A第45页例(09广东-35)如图所表示,铁钉刺入某人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可产生传向中枢

。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调整该反应神经中枢位于部位

(①;②;③)。(2)图中此人反应是一系列神经调整结果,参加此过程调整神经中枢有多个,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丘脑。

兴奋①脊髓、脑干、小脑、大脑皮层第46页例(09宁夏-30)(9分)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能够引发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刺激后,也能引发细胞膜电位改变。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效与突触类似。请回答:(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改变。第47页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发其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进入_____,随即与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造成神经元②产生兴奋。(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能、不能)统计到膜电位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不能由肌细胞产生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第48页(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能、不能)统计到膜电位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改变第49页

例(09安徽-30)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电位改变,产生神经冲动。如图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改变。回答:(1)图中a线段表示________电位;b点膜两侧电位差为________,此时Na+____(内、外)流。(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单向,总是由胞体传向_________静息0mv内轴突末梢第50页(3)神经冲动在突触传递受很多药品影响。某药品能阻断突触传递,假如它对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造成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原因可能是该药品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第51页

例(09·山东-8)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一样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膜电位改变情况。以下描述错误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改变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第52页

例(高考新课标卷)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电位改变,这种膜电位改变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S溶液中Na+浓度,测量该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动作电位产生是因为Na+内流造成,假如降低溶液S中Na+浓度,则会造成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量降低,而使峰值降低。D第53页

例(09江苏-2)以下相关神经兴奋叙述,正确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收刺激产生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第54页

例(09宁夏-5)以下关于神经兴奋叙述,错误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基础C第55页例(年上海卷)神经电位测量装置以下列图所表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统计仪统计A、B两电极之间电位差,结果以下曲线图。若将统计仪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试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C第56页

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缄默突触”缄默之迷。以前发觉,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效,被称为“缄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结果:()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对应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对应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对应神经递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D信息获取分析推理第57页

例(08宁夏卷)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发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品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觉神经冲动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量与给予药品之前相同。这是因为该药品()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功效C.与递质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释放B第58页例(·重庆高考)下列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电位计,用于统计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个突触。第59页(1)用a刺激神经,产生兴奋传到骨骼肌引发收缩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

(能或不能)在c处统计到电位。(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发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依据本题条件,完成以下判断试验:

不属于不能第60页

①假如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②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③假如

,表明部位d受损。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统计到电位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用a刺激神经,在c处统计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第61页例

年8月卫生部通报了几起因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