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您尊敬的家长一年级二班家长课堂播放1/36家长委员会1、成立家长委员会,方便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联络。2、校服订购问题。3、百科知识报2/36

班级情况全班有36人,其中男17人,女19人。大部分同学思想行为表现良好,但学生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学习习惯有待培养。3/36

了解孩子情况

之前我们也有几次测试。试卷已经发给了孩子们,并要求孩子给您过目了。因为每学期平时考试是没经过系统复习,可能您孩子考得不理想,请家长们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而应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对策,这么,孩子才会有真进步。在这里,我就测试情况及孩子们学习情况做介绍。

4/36

考试成绩优异同学有廖承晨程泸录邓志刚郑袁豪5/36

听讲专心,讲话主动学生有:

陈妍逸岑俊杰郑鑫悦岑俏玲郑雅熙吴春雨岑季燕郑灏宇任欣怡黎文渟蒋睿郑涵丁运琪郑利慧6/36表现有进步同学:陈子涵刘思圳杨礼豪岑季燕司洪波郑利慧7/36本班存在的问题:①课间不能文明活动,追逐打闹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②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③不能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包含课堂、课外作业:个别作业不完成;有常忘记做:部分学生写字太潦草,有学生写字没有恒心、耐心。)

8/36家长怎样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9/36谁在教育孩子?是家庭?还是学校?既是家庭,也是学校。——马卡连柯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家庭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魏书生这世界上没有比教育孩子成人更主要事情了。

——柏拉图——与全体家长共努力10/36一、家长迷惑:

案例一:怕老师“小宇妈妈,明天请你到学校来一下。”昨晚一回家,家长张女士就接到儿子老师电话“邀请函”,老师又“有请”了。9月份开学至今,张女士已是第3次被老师叫去“做客”,对老师办公室早已熟门熟路。张女士说,儿子平时很调皮,老在学校犯错,即使都是些鸡毛蒜皮小事,不过老师开口了,作为家长不敢不去。为此,张女士每次都先跟领导请好假,再毕恭毕敬地到学校,接收老师“教育”。孩子上学期间,家长被老师“有请”,其实是很日常事情,但被请家长都有一样感觉——有点怕11/36

案例二:烦老师有家长认为,老师动不动就请家长,不只是家长烦不烦问题,关键是没有效果。老师作为专业教育人士,应该有好教育方法,请家长请得多了,孩子会以为老师对他束手无策,就会愈加肆无忌惮。12/36案例三:骂老师家长们说,自己都有工作,面对老师“召唤”,却不得不随叫随到。一些事业成功家长,因为孩子问题,往往被老师批得抬不起头来。家长们都感到迷惑:教育孩子,家长和学校要负担各自责任,老师动辄找家长,是不是不太负责任?13/36案例四:一学生上学经常迟到,往往到了自习时间他还没到校,老师屡次与家长沟通,不过效果不理想,孩子依然经常迟到。(请家长反思:这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带来什么后果?)14/36案例五:一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不是作业忘了做,就是把作业本忘了带回家。老师教育,甚至处罚,不过依然如故,跟家长联络,家长也是毫无方法,更可笑是,家长这么告诉老师:“我天天都问他,有没有完成作业?假如他再不完成,老师你就罚他抄。”(请家长反思:这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带来什么后果?)15/36

反思:

透过以上现象,我们能够找到出现问题本质:就是孩子没有形成良好习惯,家庭教育缺失。16/36

二、老师苦衷老师们也有自己苦衷,孩子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付出,假如不请家长配合,孩子问题极难处理。17/36教师心态:其实,老师请家长目标都是希望和家长多沟通,在老师们心中,家访也好,请家长到学校也好,都应该是加强沟通,共同教育好孩子一个有效路径。家长和孩子心态:孩子最怕老师请家长,这意味着回家要挨骂、打;家长也不愿被请,这说明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给自己丢脸。

18/36长久在学校兼任班主任一老师说,当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考试成绩显著下降,学习习惯欠佳,或者近段时间思想出现问题等,就需要家长配合教育,老师就会打电话请家长到学校面谈。老师做法是先和家长谈谈孩子近期表现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也让老师知道学生在家表现,针对发觉问题和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商讨处理方法,耐心地和家长沟通。19/36现在,大部分家庭生活都比较富足,家长尤其在生活上,孩子们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因为工作繁忙,在教育方面,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其实,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也是很主要。家庭教育成败直接关系到学习教育效果,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那么,怎样家长怎样来加强家庭教育,我认为,家长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配合教师教育孩子:20/36

1、学会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观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赏识能增强孩子信心,让孩子不停取得进步,同时也能促进家长与儿女之间交流。事例《父母课堂》年9月《妈妈,请包容我不足》21/36

2、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家长和孩子在商讨基础上定下一些规矩或计划,并自始至终地执行,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家长要明确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在对孩子教育态度上,有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差错动辄训斥;有家长对孩子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标准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表达,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防止。”22/36

3、培养孩子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进取心一个表现。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体验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学会做人。23/36

4、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家长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学习机会让孩子练习。当孩子取得成功时要给予奖励,当然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24/36

5、与孩子一同学习。

用实际行动关心、帮助孩子学习。平时多了解孩子作业和测验情况,主要是要把作业和测验打开亲自看一看,不能一问了之。平时有空多陪陪你孩子,在旁边看一看你孩子是怎样做作业。尤其是一些作业速度比较慢了孩子,更应该要多观察,帮助他找到根本原因。25/36这么做目标,是非曲直地能够了解孩子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以及孩子对知识了解,掌握和利用程度。现在有一个不好现象,就是一到星期天,学生作业质量就尤其差。一个星期辛辛劳苦养成一点好习惯,一下子全泡汤了。能够看出星期天,孩子在家缺乏管理,把学习放到了一边去了。

26/36

6、培养孩子学习能力。要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孩子多问几个“为何?”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更要重视智力。加强对孩子相关吃苦耐劳精神教育。伴随年级增高,学习任务增加,孩子必定会以为比平时更辛劳。不过从人一生来看这种辛劳,是孩子一笔最好精神财富。我们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这方面教育。尤其是在孩子有怨言时候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讲道理,使他们知道,不努力、不吃苦就不会有大收获。27/36

7、加强对孩子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对待自己孩子学习,要从严要求,严不是打,不是骂。是高标准严要求。现在许多学生在考试时不是不会做题,而是不够细心。要知道,细心正是一个很主要良好学习品质。所以平时做作业时,作为家长一旦发觉作业质量不高一定要让他重新做好。在家这么一抓,学校再来一抓,他没有任何能够放松机会,良好品质就轻易养成。

28/36还有学习态度,也是十分主要。有学生按他能力他是能做好,但因为某种不经意态度,从不尽心做,尽力做,一味地以一个完成任务态度对待学习也是有害无益。同时发觉有厌倦情绪,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也能够及时与任课老师联络。29/36

8、加强家长与任课老师联络。因为教师工作很烦琐,不一定每一天都能和每个家长联络。这需要各位能主动经过电话和亲自来校与老师联络,了解孩子情况。以及和老师及时沟通自己想法。尤其是有时作为家长不能接收老师一些做法,或以为有必要对老师工作提一点改进意见,我想最好还是亲自与我们任科老师谈谈。

30/36

9、做孩子表率。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老师”。所以,父母应尽可能防止“筑长城”,“酒文化”等到消极原因对孩子影响。

31/36

10、为教师保持良好形象。普通来说,教师是学生尊敬或崇敬对象。在孩子心目中教师形象是高尚,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缺点或错误。作为孩子家长应该正确对待这一问题,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这么必将使孩子产生“信任危机”,不利于孩子成长。

32/36

11、与教师定时交流。采取这种方式,家长能够从教师那里了解孩子在校表现,调整家庭教育中方式方法,教师与家长交流方式是多样,如面谈,电话交谈,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字等。

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