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专题一认识自我认识法律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中考政治专题一认识自我认识法律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中考政治专题一认识自我认识法律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中考政治专题一认识自我认识法律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中考政治专题一认识自我认识法律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认识自我认识法律

同学们要在上课前在考纲解读中找到“先学任务”考点,熟读考点内容,并独立完成“先学检测”,如有不明白问题,在“我疑问”处统计,上课记得提问老师哦!第1页考点1悦纳自己生理改变,体会青春期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调控好自己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协调发展。考点2了解情绪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主动心态。考点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分考试焦虑,培养正确学习观念。考点5了解自我评价主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主动接纳自我。(一)先学任务第2页考点12知道法律是国家制订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确保实施一个特殊行为规范。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考点13知道不推行法律要求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负担对应法律责任,受到一定法律制裁。考点16了解违法与犯罪区分和联络。第3页

(二)先学检测1.青春期是____________。2.情绪是把______剑,现有______作用,又有______作用。我们能够用______法、______法、______法、______法、______法来调整情绪。3.当学习压力让我们产生过分焦虑时,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就要用______和______眼光对待自己,能够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等路径来认识自己。第4页5.法律有三个主要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6.违法行为能够分为:______违法行为;______违法行为;______违法行为;______违法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要负担对应______,受到一定______。7.______是犯罪最本质特征;______是犯罪法律标志;犯罪必定法律后果是______;(三)我疑问第5页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思索老师提出导学问题哦,因为这些问题是了解考点认识重点和难点,了解了,对我们中考有很大帮助。★★考点1悦纳自己生理改变,体会青春期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调控好自己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协调发展。第6页1.思索:请说说你青春期烦恼起源,怎样了解青春期这么多烦恼,却又是美好呢?2.思索:当你烦恼时你是怎样克服,你以为你采取方法正确吗?有没有更加好方法呢?(一)课堂导学思绪引导第7页1.(·广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动心理环境指数调查显示,学校主动心理环境指数每提升10%,学生焦虑、孤独、违规违纪等负面情绪和行为平均降低约6%。这启示我们()A.人青春期心理矛盾是不正常心理现象B.青春期心理矛盾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C.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培养主动心理D.我们要正确对待青春期正常身体改变(二)课堂导练真题链接C第8页2.(·广东)诗人席慕容《青春》写道:“青春是握在手里细沙,不知不觉已然漏去,青春是天上一颗流星,即使漂亮却瞬间逝去,青春是幸福留下阵阵香气,想要珍惜它已离去。”这诗句告诉青少年()A.青春是美好,要尽情享乐不要留下遗憾B.青春是矛盾,要促进生理和心理协调C.青春是喜悦,不要因烦恼感到消极失望D.青春是短暂,要珍惜青春创造美好人生D第9页★★考点2了解情绪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主动心态。(一)课堂导学思绪引导1.思索:情绪有多样性、多变性、互通性和感染性、双重性,请分别用事例说明。2.思索:对应调控情绪方法,用事例说明这些方法怎样应用。第10页1.(·广东)在年“全国道德模范高校巡讲活动”中,巡讲团每到一个地方,道德模范们先进事迹都震撼着在场师生,很多人泪流满面,甚至失声痛哭。师生们感受说明()A.忧郁情绪能引发人们共鸣B.不一样情绪发泄方式是完全相同C.人情绪含有相通性和感染性D.高尚精神能激发人们乐观情绪(二)课堂导练真题链接C第11页2.(·广东)四川芦山地震后,部分学生出现震后心理创伤或焦虑担心情绪。学生在心理辅导老师指导下,经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法来调整情绪。这种调控情绪主要方法是()A.心理换位法B.注意转移法C.精神升华法D.自我暗示法B第12页3.(·广东)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青少年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往往因为一点误会而诱发冲突,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以下能控制冲动正确方法是()A.合剪发泄,我行我素B.冷静处理,注意转移C.抑制自己,伺机报复D.冷面相对,不理不睬B第13页★★考点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分考试焦虑,培养正确学习观念。(一)课堂导学思绪引导1.思索:你学习压力起源于哪?适度吗?你是怎样调适?2.思索:你认为何样学习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第14页1.(·广东)右图反应了学习效率与焦虑程度关系。这对我们中学生正确启示是()①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学习观念②要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分学习焦虑③适度焦虑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④焦虑程度越高,学习效率就会越高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课堂导练真题链接B第15页2.(·广东)对题2图漫画中人物行为,正确评价是()A.这是合理调控情绪有效方式B.这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C.他们没有正确地对待学习压力D.这能够帮助他们消除学习焦虑C第16页★★考点5了解自我评价主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主动接纳自我。(一)课堂导学思绪引导1.思索:怎么样才叫全方面认识了自己?怎么样才叫用发展眼光对待自己?2.思索:你是怎样认识自己,你认为对自己认识客观吗?第17页1.(·广东)以下看法最能反应右边漫画寓意是()A.勇于创新和开拓人会轻易碰到挫折,极难成功B.一个人成功,就是要善于总结前人失败教训C.要善于从前人成功和失败中吸收经验和教训D.要善于从他人评价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二)课堂导练真题链接C第18页2.(·广东)漫画《小花狗照哈哈镜》告诉我们()A.自信与自卑是两种不一样心理品质B.一个人应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C.要客观地认识自我,主动接纳自我D.要经过不停更正缺点来完善自我C第19页3.(·广东)某中学八年级(1)班学生开展了主题为“悦纳自我”体验式活动,经过“发觉珍宝”和“优点轰炸”等步骤来激励内心主动自我评价。这个活动()A.能够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B.能够彻底处理学生心理问题C.有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D.是经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C第20页4.(·广东简答)背景材料:某校校园网上转载了以下漫画,要求同学们就漫画中所反应问题、产生主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等开展网上讨论,大家参加热烈。假如你们班有漫画中类似情况同学,你会怎样帮助她?第21页【答案】(1)做到了解、尊重她,主动真诚与她交往。(2分)(2)劝说:①要主动主动与老师和父母沟通,听取他们提议和意见。(2分)②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正确对待同学评价。(2分)③珍惜受教育权利。(2分)第22页★★考点12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确保实施一个特殊行为规范。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课堂导学思绪引导1.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我国立法机关是________。2.法律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法律对________含有普遍约束力。第23页1.(·广东)5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审经过《安全生产法》修正案,把安全发展战略写进《安全生产法》。这说明法律特征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特殊行为规范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确保实施,含有强制性C.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组员含有普遍约束力D.我国法律含有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功效(二)课堂导练真题链接A第24页★★考点13知道不推行法律要求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负担对应法律责任,受到一定法律制裁。★★考点16了解违法与犯罪区分和联络。第25页(一)课堂导学思绪引导1.考点13与考点16原来就不应该分开,如近几年中考来看,其实都容纳在同一道题中,同学们需要区分几个违法行为法律特征(记住几部法律名称)、法律后果(记住几个法律处罚)基本就能够区分它们了。2.依据表格线索,完成表格。第26页1.(·广东)包工头杨某在广东惠州因拒不支付劳动酬劳、制作假工资表煽开工人向项目部索要工资,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这说明因不负担责任而造成严重社会危害行为必定受到()A.民事处罚B.刑事处罚C.行政处罚D.治安处罚(二)课堂导练真题链接B第27页2.(·广东)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使用方法律若干问题解释》,首次对“地沟油”问题作出明确要求,假如利用“地沟油”加工食品,致人死亡,最高可判死刑。这说明()A.严重违法行为应该负担刑事责任B.凡是“地沟油”犯罪都可判死刑C.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法律标志D.违法行为要负担对应刑事责任A第28页3.(·广东)5月23日,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及有意杀人罪,判处刘汉、刘维死刑。这是因为()A.他们实施了不道德、非正义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B.他们不推行法律要求义务,做出法律禁止行为C.任何人实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负担对应刑事责任D.他们行为含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并触犯我国刑法D第29页4.(·广东)吴某以“声援”一起案件为由,在法院高声辱骂工作人员,摆放欺侮性牌子。吴某所以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天。吴某行为属于()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严重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B第30页5.(·广东辨析)背景材料: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全国10个省市5864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显示,32.5%人偶然被欺负,6.1%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浙江大学相关调查显示,49%同学认可对其它同学有过不一样程度暴力行为,87%人曾遭受到其它同学不一样程度暴力行为。有些人认为,中小学生之间以强欺弱、不一样程度暴力行为等只是行为习惯问题,与道德和法律无关。请对上述观点辨析。第31页【答案】(1)该观点是不正确。(1分)(2)①同学之间以强欺弱、不一样程度暴力行为等,与其不良行为习惯有亲密关系。(1分)②平等、尊重和友善待人是公民道德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主要内容。以强欺弱、不一样程度暴力行为严重违反了公民道德基本要求,是非正义行为,应受到道德舆论训斥。(3分)第32页③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受其它一切权利基础。(1分)人格尊严权是作为人最起码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权利。(1分)以强欺弱、不一样程度暴力行为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违法行为,其中,不一样程度暴力行为中,轻则是普通违法行为,重则是犯罪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2分)(3)同学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同学间发生误会和矛盾时要学会冷静处理,换位思索,宽容、友善待人。要增强法律意识,用道德和法律规范自己行为。(1分)第33页6.(·广东分析)材料一《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汇报数据显示,有57.8%青少年选择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媒介,有41%会把网上没见过面陌生人加入自己朋友圈,有59.4%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照片。高达69.6%青少年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全部信息起源可靠性。甚至很多青少年相信诸如不转发信息就代表没爱心、不孝顺,不转发信息,家人将会怎样怎样等诅咒式理由,就随意转发了。还有37.1%青少年使用过微信支付进行消费。第34页材料二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偷窃等违法犯罪频发,不法分子经过一些违法违规网络服务平台,传输获取钓鱼木马、个人真实身份和账号信息,利用网络改号电话、短信群发器等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正当权益。为此,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决定从5月初开始集中开展涉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网络服务平台专题整改。第35页(1)材料一主要反应了什么问题?(2分)【答案】(1)材料一反应了青少年使用微信比较普遍,但缺乏安全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2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安部开展上述专题整改行动有何主要意义?(4分)【答案】(2)①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整理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文明。②维护公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