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卓文君,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家中富贵。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认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卓文君

思索:宋明理学家会怎样评价这件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

——(明)李贽1/42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发展2/42一、原因

(1)经济原因:首先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首先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2)政治原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腐朽。

(3)思想原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天性,摧残人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习气必定引发知识分子反对。

(4)阶级基础:伴随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42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处处奔走。中年后做过20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黑暗和官场腐败。晚年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5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逮捕入狱,在狱中自刎而死。李贽简介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二.李贽离经叛道思想4/42李贽背景①经济上,

发展,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②政治上,

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腐朽③思想上,

日益僵化,思想界出现

习气④阶级关系上,

队伍扩大主要著作:《焚书》、《藏书》思想主张①批判儒家思想,反对

和礼教,认为每一个人应该是

②主张

使每个人个性都得到发展③反对“以

为是非”影响:李贽是中国反封建思想先驱,反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商品经济君主专制新兴市民阶层封建等级制度平等自由自治孔子是非程朱理学因循守旧、陈腐不化今版《焚书》书影古刻本《焚书》书影5/42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材料二:“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材料三: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须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反应了李贽哪些思想主张?主张:材料一:反对对孔子迷信,反对绝对权威材料二:揭露了道学虚伪,必定追求物质利益合理性,提倡个性解放材料三;提倡人类平等,反对歧视妇女提倡婚姻自由材料一:反对对孔子迷信,反对绝对权威材料二:揭露了道学虚伪,必定追求物质利益合理性,提倡个性解放材料三;提倡人类平等,反对歧视妇女提倡婚姻自由6/42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学者尊称他为梨洲先生。其父为东林党名士,被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后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屡拒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7/42黄宗羲

思想①激烈批判

制度和

秩序②提出了“

”民主主张,提倡法治,反对君主专制③反对重农抑商,提出“

”主张代表作:《

》、《原君》影响:黄宗羲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主动作用其经济主张适应了当初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封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明夷待访录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学者尊称他为梨洲先生。其父为东林党名士,被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后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屡拒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

“为人君者……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8/42顾炎武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者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9/42顾炎武思想①力倡务实学风,主张“

”②反对君主专制,主张

;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③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代表作:《

》《

》影响:顾炎武崇实务实学风对后世学者影响很大经世致用地方分权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经世”:治理世事;“致用”:尽其所用。经世致用,是中国宋代后逐步形成一个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初社会迫切问题联络起来,并从中提出处理重大问题方案治学方法。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社会思潮。顾炎武: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弃家远逃,遍游各地。顾炎武博览群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入研究。晚年拒绝清政府征辟,专志经学研究。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顾炎武《日知录》

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归纳、评价顾炎武观点。

观点:把君主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郡县官世袭,扩大地方权力。加强宗法制度评价:削减君主权力,提倡主权在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有主动意义。10/42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清兵入关,王夫之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很快,辞职还乡,长久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世称“船山先生”。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后汇编为《船山遗书》。11/42王夫之思想①在本体论方面:认为“

”是物质实体,“

”是客观规律。提出“

”唯物主义观点②认识论方面:认为主观认识是

引起,一切事物经过考查研究都是能够认识③知行关系上,强调

基础④在伦理学方面:批判理学家“

”主张,提出“

”⑤坚持

观点,主张社会应随时代前进而改革,政治上“趋时更新”代表作:《

》、《

》影响: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思维方法,含有划时代意义气理气者,理之依也客观对象行是知天理,灭人欲求天理于人欲之中进化论读通鉴论《宋论》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清兵入关,王夫之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很快,辞职还乡,长久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世称“船山先生”。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后汇编为《船山遗书》。“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气者,理之依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是动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

12/4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思想其它思想详细影响代表作品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唯物主义工商皆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朴素辩证法推进反专制斗争开朴实学风先河划时代意义《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读通鉴论》《宋论》《船山遗书》13/42合作探究一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有哪些共同思想主张?政治上: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经济上:都重视工商业思想上:都批判继承了儒学,构筑含有时代特色新

思想体系治学目标:都主张经世致用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14/42

合作探究二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生活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吞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政治: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迟缓发展(根本原因)思想:程朱理学束缚人们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15/42合作探究三

怎样评价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思想?主动方面:(1)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思想传统;(2)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3)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4)构筑含有时代特色新思想体系;(5)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应了资本主义

萌芽时代要求,含有解放思想历史进步性。消极方面:

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范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思想。有利于晚清民主思潮兴起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16/42合作探究四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景象?(提醒:从经济基础、阶级情况、政治制度和文化等方面思索)(1)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物质基础。(2)当初中国没有出现资产阶级,缺乏阶级基础。(3)高度强化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体系。(4)中国传统文化束缚和影响。17/42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要求冲破传统儒学束缚;理学走向极端受批判明清中央集权深入强化;儒学新发展,更加好地适应统治需要复兴、重新确立正统“理”“天理”宋明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冲击危机魏晋南北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致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独尊西汉秦崇尚法家,实施暴政受压制秦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荡时代不可能取得重视不被重视仁政、民贵君轻战国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一面不被重视春秋原因地位思想内容时代温故知新天人感应仁,礼、为政以德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18/42中国儒家思想地位变迁春秋战国:孔子创建,孟子荀子发展,被冷落秦朝:焚书坑儒,遭受压制西汉:董仲舒改造,汉武帝推崇,正统独尊隋唐:受到佛、道冲击,正统地位受挑战宋明:形成理学,儒学正统地位巩固明清:批判继承,焕发生机维新变法:康有为“托古改制”,出新意辛亥革命: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正统地位动摇文革时期:“批林批孔”,受批判新时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9/42①儒家所提倡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当代公民意识;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③“以人为本”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政治建设。④“和为贵”“和而不一样”思想有利于友好社会及友好世界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关注及处理;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儒学当代价值

20/42对儒学几点基本认识

⑴儒家思想是以孔子原始儒家为关键吸收了各个流派思想形成儒家学说。⑵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关键,是中华文明优异遗产。⑶儒学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它曾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实施愚民政策、妨碍科学发展工具,对历史发展产生过消极作用。儒学中勤政爱民、任人唯贤、以仁为关键道德规范在当代社会中仍有重大现实意义。⑷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改变取决于社会发展需要与儒家思想本身改变⑸对于儒家思想应该用二分法和重点论标准来评价。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剥离封建糟粕,取其合理内核。21/42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应本责问题特点:中国主流思想发展过程是各流派思想相互影响和交流过程。本质:适应了封建专制需要。22/42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关系①有一定联络: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基础和媒介。②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认识。23/4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时代,“一些最敏锐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反思,期望为当初社会找寻某种处理问题方案。据此回答:(1)“一些最敏锐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2)他们为何要进行反思?(3)他们思索了哪些主要问题?提醒:(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刺激,检讨明朝灭亡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区分(或者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者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24/42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材料二: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怎样非是也。

——《藏书·卅纪列传总当前论》

材料三: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

李贽离经叛道思想材料五:“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焚书·答邓石阳》材料四: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是“正获身,非失身”。还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须男儿”。——《初谭集》《藏书》反对孔子思想正统地位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自然反对传统伦理道德25/42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儿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26/42

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二: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顾炎武材料三: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相关国计民生现实问题,反对空谈。重视工商业27/42材料一: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顾炎武材料三: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王夫之继承儒家民本思想28/42课堂练习解析1.(年江苏高考题)“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能够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29/422.(年海南高考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阐释B.对宋明理学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叛逆30/423.(年天津高考题)长久以来,儒学是一个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正统思想

B.提倡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31/424.(年北京高考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32/425.(年新课标全国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叙述精神实质最为靠近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33/426.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推进了民主革命思想形成34/427.王夫之是明清时期我国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主张用发展观点对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器”是指A.客观存在事物 B.人们感知事物器官C.万物发展规律 D.进行科学试验仪器35/428.顾炎武在《日知录》“君”条中,旁征博引地论证了“君”并非封建帝王专称,所谓“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这段叙述表明顾炎武

A.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根源

B.怀疑君权、提倡“众治”

C.直接否定了君权

D.逾越了封建藩篱36/429.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