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生物质能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生物质能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生物质能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生物质能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生物质能11/32内容提要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生产与再生产沼气技术生物质固硫型煤技术生物质热解与直接液化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燃料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展望22/326.1生物质能6.1.1生物质组成与结构1)光合作用光反应:H2O在光合叶绿素作用下,生成氢暗反应:又叫卡尔文循环,CO2、H2以及ATP生成葡萄糖2)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膜系统、细胞核、细胞质及细胞器)后含物(淀粉、脂类和蛋白质)3)生物质分类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家禽粪便33/326.1生物质能6.1.2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44/326.1生物质能6.1.3生命周期分析法绿色植物生命周期(种植、生长、收获、运输、储存、预处理、利用和废物处理),其中许多过程需要消耗一定常规能源,所以绿色植物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非为零。化石能源与生物质能排放量对比能源CO2/[g/(kW.h)]SO2/[g/(kW.h)]NOx/[g/(kW.h)]能源作物(当前)17-270.07-0.161.1-2.5能源作物(未来)15-180.06-0.080.35-0.51煤炭(最正确)95511.84.3石油81814.24.0天然气430-0.555/326.2生物质能资源生产与再生产6.2.1生物质资源生产周期性1)植物生活周期慢-快-慢2)季节周期性以草本植物为例:一年生植物;两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3)昼夜周期性昼夜生长速度不一样。植物体内存在一个不依赖于环境刺激近似昼夜节奏计时系统,称为生物钟,含有内生性、对温度不敏感性和计时性等。6.2.2工业有机废水1)化学需氧量COD水中能被化学氧化剂氧化物质在要求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反应过程所消耗氧数量,表示工业有机废水中有机物浓度。2)生化需氧量BOD水样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水中溶解氧量。2)几个经典工业有机废水制浆造纸业废水制革业废水啤酒废水肉类加工业废水66/326.2生物质能资源生产与再生产6.2.3城市固体废弃物1)按化学性质分类有机固体废弃物无机固体废弃物2)按照燃烧难易程度不燃固体废物难燃固体废物易燃固体废物3)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侵占土地:堆放1万吨废物占地1亩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77/326.3沼气技术6.3.1沼气发酵原理1)沼气沼气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发酵而生成一个可燃性气体。主要为甲烷和二氧化碳2)沼气发酵微生物学原理

88/326.3沼气技术6.3.1沼气发酵原理2)沼气发酵微生物学原理a.发酵性细菌:将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脂酸吸收进入细胞后,经go发酵作用将其转化为乙酸、丙酸、丁酸脂肪和醇类、同时产生一定量氢和二氧化碳。b.产氢产乙酸菌:将发酵性细菌产生有机酸和醇类分解成乙酸、氢和二氧化碳。

CH3CH2COOH+2H2O---CH3COOH+CO2+3H2CH3CH2CH2COOH+2H2—2CH3COOH+2H2CH3CH2OH+2H2O-----CH3COOH+2H2CH3CHOHCOOH(乳酸)+H2O---CH3COOH+CO2+H2

c.耗氢乙酸菌:既能利用水和CO2生成乙酸,也能分解糖产生乙酸。2CO2+4H2---CH3COOH+2H2OC6H12O6—3CH3COOHd.产甲烷菌:需厌氧条件下,PH>5.5中性范围内产生。4H2+CO2----CH4+2H2O4HCOOH---CH4+3CO2+2H2O4CH3OH----CH4+3CO2+2H2OCH3COOH---CH4+CO2

普通产甲烷菌生长速度慢,最快需要8小时。99/326.3沼气技术6.3.1沼气发酵原理3)沼气发酵条件a.BOD5/COD初步评价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b.温度250C以下为低温,25-450C为中温,46-600C为高温发酵。

c.PH值和碱度6.8—7.4之间最适宜d.C/N比。原料中有机碳素和氮素含量百分比关系。厌氧发酵开启阶段不超出30:1。6.3.2沼气利用设施和设备1)沼气炊事灶具2)沼气灯具

由燃烧器、灯罩、玻璃罩、电子脉冲点火器及支架底座等组成。1010/326.3沼气技术6.3.3沼气综合利用1)沼气二氧化碳施肥燃烧沼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对农作物含有增产作用,平均可增加幅度30%。2)沼气供热孵鸡3)沼气加温养蚕1111/326.4生物质固硫型煤技术6.4.1生物质固硫型煤生产工艺1212/326.4生物质固硫型煤技术6.4.2生物质固硫型煤燃烧特征1)点火性能可燃基挥发分比原煤高,进入炉膛后,生物质首先燃烧,使型煤短时间到达着火点,生物质燃料燃烧后体积收缩,使型煤产生很多孔道及空袭,形成多孔形球体。2)燃烧机理静态渗透式扩散燃烧燃烧由表面及不停深入到内部,不会发生热解析炭冒烟现象。3)固硫特征生物质比煤先燃烧,形成空隙起到了膨化疏松作用,使固硫剂CaO颗粒内部不易发生烧结,可使空袭率增加,增大SO2和O2向CaO颗粒内扩散作用,提升钙利用率。可在较低Ca/S下,使固硫率到达50%以上。1313/326.5生物质热解与直接液化技术6.5.1生物质热化学转换生物质与煤含有相同性,最初起源于煤化工1414/326.5生物质热解与直接液化技术6.5.2生物质热解技术1)生物质热解工艺类型烧炭:少许空气进行热分解制取木炭方法。干馏(低温干馏500-5800C,中温干馏660-7500C,高温干馏900-11000C):隔绝空气环境加热,制取醋酸、甲醇、木焦油抗聚剂、木馏油和木炭等产品。快速热解:在缺氧情况下快速加热,然后快速将其冷却为液态生物原油热解方法。尽可能取得更多液体产物。6.5.3生物质热解过程与原理1)生物质热解过程和产物过程-a.干燥阶段:120-1500C,水分蒸发。b.预炭化阶段:150-2750C,木材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不稳定组分分解为CO2、CO和少许醋酸。c.炭化阶段:275-4500C,木材急剧热分解,产生大量产物,发出大量反应热。d.煅烧阶段:450-5000C,进行木炭煅烧,排除残留在木炭中挥发物质,提升木炭中固定碳含量。产物--固体:木炭液体:粗木醋酸,包含200种以上有机物,酸类、醇类、醛类、酯类、酚类、芳香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及胺类等。气体:CO2、CO、CH4、C2H4和H2

1515/326.5生物质热解与直接液化技术6.5.3生物质热解过程与原理2)生物质热解原理包含分子键断裂,异构化和小分子聚合等反应。3)影响生物质热解原因a.热解最终温度:木炭产量随温度升高逐步降低木醋酸组成在270-4000C改变较大,〉4000C改变不显著。b.升温速率:加热速率加紧,木炭产量下降,焦油产量增加,最大可达80%生物原油产率c.压力:在1.33Pa真空下热解,不释放热量,3.15MPa热解,放大量热。d.含水率:含水率过高,热解所需时间较长。较干木材热解会放热较快,降低木炭产量e.木炭形态:沿纤维方向热导率比纤维垂直方向热导率大。f.反应气氛:采取过热蒸汽处理,可得到酸率8%。1616/326.5生物质热解与直接液化技术6.5.4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1)生物质快速热解

生物质在缺氧状态下,在极短时间(0.5-5s)加热到500-5400C,然后其产物快速冷凝热解过程。2)快速热解工艺

1717/326.5生物质热解与直接液化技术6.5.5生物原油燃料特征及应用1)相对密度

液体燃料在200C下密度与40C水密度之比,生物燃油为1.2,柴油为0.85,热值相当于40%相同质量燃油。2)热稳定性加热到1000C以上时,会析出占原有质量50%木炭。所以需要加氢裂解或水蒸气裂解3)应用替换燃油在固定场所应用提取化工原料6.5.6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生物质在高压下,直接与氢气发生反应,转化为液体燃料热化学反应过程。普通需使用催化剂。热解与液化区分热化学过程催化剂压力/MPa主要产物热解不需要0.1-0.5生物原油液化需要5-20液化油1818/326.5生物质热解与直接液化技术6.5.6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工艺:1)一步法催化加氢液化技术

由德国开发,连续液化(由反应器、热分离器和冷却器组成),生物质颗粒与催化剂和循环油混合,反应在20MPa氢分压和3800C下进行约15min,进入气相液体产品在热分离器中快速蒸馏,塔底重油用作循环油,其余液体产物冷却到室温后得到沸程60-3600C油品,其中99%为正己烷可溶物。2)水中液化日本开发,间歇反应器,以He为载气,反应温度为250-4000C,催化剂为碱金属碳酸盐,产油率为50%(采取发酵残渣为原料)。Na2CO3+H2+2CO----2HCOONa+CO22C6H10O5+2HCOONa---2C2H10O4+H2O+CO2+Na2CO33)煤与生物质共同液化可降低煤液化温度,增加低分子量戊烷可溶物,生物质与煤相互作用机理不明。液化油性质:高黏度、高沸点酸性物质1919/326.6生物质气化技术6.6.1气化基本原理1)氧化层C+O2—CO22C+O2--2CO2CO+O2--2CO22H2+O2—2H2O2)还原层C+H2O—CO+H2C+CO2—2COC+2H2—CH4

6.6.2气化过程指标1)气体产率单位质量生物质气化所得燃气体积,m3/kg2)气化强度气化炉中每单位截面积每小时气化生物质质量[kg/m2.h]

3)气化效率,又称冷气体效率单位质量生物质气化所得到燃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与气化使用生物质发烧量之比,是衡量气化过程主要指标。2020/326.6生物质气化技术6.6.3气化分类

无气化剂干馏气化生物质气化空气气化氧气气化有气化剂水蒸气气化水蒸气-空气气化氢气气化6.6.4气化设备下吸式气化炉(逆流式气化炉)固定床气化炉上吸式气化炉(顺流式气化炉)横吸式气化炉生物质气化炉鼓泡床气化炉流化床气化炉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双床气化炉携带床气化炉2121/326.6生物质气化技术6.6.5生物质燃气净化6.6.6生物质燃气主要用途水洗:除尘、除焦、冷却三种功效过滤:除尘、除焦静电除焦:效率可达90%催化裂化:将焦油裂解成小分子气体。1)提供热量

直接燃烧,燃料适应性广。2)气化发电

3)化工原料制造甲醇二甲醚合成氨等。2222/326.7生物燃料6.7.1概述6.7.2生物柴油1)定义生物燃料: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如生物柴油、乙醇和二甲醚等。2)生物燃料优势可连续发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能源安全1)生物柴油

以植物油(油菜、向日葵、大豆、棕榈油等)为原料,经过化学方法取得一个生物燃料。2)化学法生产生物柴油植物油过滤酯化清洗催化剂甲醇/乙醇甘油混合物生物柴油2323/326.7生物燃料6.7.2生物柴油2)化学法生产生物柴油对于含有游离脂肪酸、聚合物及分解物等杂质高酸值油质进行酯化前,需进行预处理。两种方法:a.物理精炼将油脂---水化或磷酸处理---脱出磷脂及胶质---预热脱水、脱气—加入过量蒸汽---蒸出游离酸b.甲酯预酯化油脂—脱磷脂及胶质—脱水—加入乙醇+酸性催化剂---游离酸声称甲酯3)生物柴油燃料特征生物柴油与常规柴油特征比较主要燃料特征生物柴油常规柴油主要燃料特征生物柴油常规柴油相对密度0.880.83十六烷值≧56≧49动力粘度400C/mm2/s4-62-4燃烧功效(柴油=100%)/%104100闭口闪点/0C﹥10060S(质量分数)/%﹤0.001﹤0.22424/326.7生物燃料6.7.3生物燃料乙醇1)乙醇制备方法

a.化学合成法乙烯水正当(硫酸水正当、直接水正当),乙醛加氢法

b.发酵法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糖份活淀粉转化为乙醇方法。世界60%乙醇由甜菜发酵而成,7%化学合成,33%其它原料,1998年统计数据。2)无水乙醇制备a.吸水剂脱水法CaO+H2O—Ca(OH)2CaO+2CH3COOH—(CH3COO)2Ca+H2O副反应

b.分子筛法水分可被沸石分子筛吸附(吸附3/4为水,1/4为乙醇)c.共沸脱水法向乙醇水溶液中加入苯或戊烷、环己烷等,形成三元共沸物。

d.真空蒸馏法真空条件下,乙醇-水共沸物向乙醇浓度增大方向发展。e.蒸馏-膜脱水法将蒸馏酒精经过高分子膜塔制得无水乙醇。

2525/326.7生物燃料6.7.3生物燃料乙醇2)无水乙醇制备f.加盐脱水法向乙醇中加入CaCl2或KCl等,改变其平衡状态,使共沸点消失。g.有机物吸附脱水法应用多糖物质,淀粉、玉米粉、纤维渣等作吸附脱水剂

h.离子交换脱水法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6.7.3甲醇1)甲醇性质又称木醇或木精,有毒,饮入5-10ml即双目失明,大量则至死。在汽油中能够掺入25%,提升辛烷值甲醇燃料特征性质数值性质数值相对密度(200C)0.80馏程/0C65辛烷值100热值/(kJ/kg)19647闪点11汽化潜热/(kJ/kg)11052626/326.7生物燃料6.7.3甲醇2)甲醇生产工艺生物质---合成气制造----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甲醇精馏两类催化剂:ZnO-Cr2O3为基础改良氧化物系统催化剂,反应压力34MPa,温度320-3800C,转化率12-15%。CuO-ZnO/Al2O3二代催化剂,反应压力2-5MPa,温度250-2600C。3)甲醇转化制汽油由美国Mobile企业开发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使甲醇脱水、低聚和异构化转化为汽油,可得到含量40%,辛烷值为95无氮、无硫汽油。CH3OH+H2O—CH3OCH3---脂肪烃、环烷烃、芳香烃4)甲醇应用

汽油添加剂、燃料电池、化工原料6.7.4二甲醚1)二甲醚性质CH3OCH3,低毒,含有麻醉作用,2727/326.7生物燃料6.7.4二甲醚1)二甲醚性质CH3OCH3,低毒,含有麻醉作用,是汽油柴油有力竞争者。2)生产工艺甲醇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