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理概况48199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福建地理概况48199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福建地理概况48199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福建地理概况48199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福建地理概况48199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1/96一、福建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东南沿海承“长”接“珠”,贯西通海“十字路口”。海峡西岸、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最前沿。2/961.峰岭耸峙,

丘陵连绵。2.海岸波折,

良港众多。3.水系发达,

水力丰富。二、福建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基本特征?3/96㈠福建地形有哪些基本特征?

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分布。2、两列大山带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

3、山地丘陵面积广大。4、海岸波折,多岛屿、多港湾。4/96

福建地形对区域发展影响(平原、山区、沿海)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②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植业;③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④山区开发水能资源⑤沿海有利发展海洋事业(运输、渔业)5/96武夷山脉武夷山脉位于中国江西省、福建省两省边境。北接仙霞岭,南接九连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50千米,海拔1000米左右。是赣江、抚河、信江与闽江分水岭。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江西省铅山县与福建省武夷山市交界处,为中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1979年建立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占地5.73万公顷。1957年建成鹰厦铁路,在江西资溪、福建光泽之间穿过此山隘口。6/96戴云山脉戴云山脉为福建第二大山脉,山脉横贯福建中部地域。戴云山脉主脊坐落在德化县赤水镇境内,主峰海拔1856米,雄伟挺拔,气势磅礴,素称“闽中屋脊”。7/96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流分属于29个水系,多源于武夷山脉或鹫峰—戴云—博平岭山脉,其中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四大水系最主要,水量丰沛,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域首位。8/96闽江闽江,中国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东海)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建宁县均口镇。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岐岛注入东海。以沙溪为正源,全长562千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二分之一。主要支流除三支流外,还有中下游尤溪、古田溪、大樟溪。闽江洪灾较重,干流上建设安砂水库、水口电站后,灾害减轻。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古田溪梯级开发4个电站、沙溪口电站装机、水口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闽江流域是闽越族人世居地,而上游三明、南平则是客家人祖地。闽越人及客家人在依江而居,创造了丰富历史文化。进入当代,闽江流域已经成为福建省内主要机械、商贸、旅游、水电发达地域。9/9610/96九龙江九龙江,亦名漳州河,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第二大河流,最早名“柳营江”,因六朝以来“戍闽者屯兵于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故名。九龙江由干流北溪和支流西溪、南溪汇合,过漳州在厦门港对岸注入台湾海峡,下游漳州平原是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上游水流湍急,下游江宽水稳,可通航。九龙江干线长度258公里,流量446立方米/秒。11/9612/96晋江晋江发源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流域面积5629km2,河长182km,河道平均坡降1.9‰,沿程流经永春、安溪、南安、晋江、鲤城、丰泽等县市。晋江上游有东溪和西溪两大支流,东溪发源于永春县呈祥乡云路村。西溪发源于安溪县感德乡挑舟村。两支流于南安市丰州镇井兜村双溪口汇合始称晋江,并于晋江市淄滨纳入九十九溪至丰泽区浔浦入海。晋江水系支流多,河网密度大,达0.171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有15条。从晋江干支流流向和水系几何形态看,晋江水系含有格子状扇形水系特征。晋江是泉州市第一大江,下游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也是福建省经济最发达地域之一,水资源对于晋江流域可连续发展尤其主要。13/96木兰溪木兰溪,中国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河流,发源于仙游县西苑乡黄坑村,横贯莆田市中、南部,自西北向东流经莆田市仙游县、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等地域,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入台湾海峡。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为福建省八大河流之一,天然落差784米。流域内有著名南北洋平原(兴化平原)和仙游东西乡平原,是莆田市内主要人口聚居区。流域内木兰溪沿岸水利设施众多,为流域生产生产提供了充分水源和电力支持。同时木兰溪及其支流、入海口湾是市内主要水运航道。所以被称为莆田人民母亲河。14/96福建地形、河流与城镇分布①沿河流沿岸②沿海原因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生活、生产水源充分③河谷盆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约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域。①多处河流下游,河流、海洋交通便利②滨海平原,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约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域。分析南平城市发展最大区位特点:闽江上游三大支流汇合处,有四个方向上水运优势(大量人货集散)分析福州市城市发展区位15/96福建气候㈡福建省气候有何特征?1、季风环流强盛,季风气候显著。2、冬短夏长,热量资源丰富。3、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4、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5、气候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6、夏季多台风。16/96福建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何特点?①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多在16—22℃之间

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③山地气温较低。

17/96福建省气温分布和原因:①气温分布:从东南沿海D向西北山区A递减(受纬度、地形影响);等温线走向大致与山脉平行(纬度原因叠加地形、海洋影响)。

②E等温线凸向西北原因:夏季河谷和闽中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处于冬夏季风背风坡,有增温作用。ABC低温中心原因:地势高18/96为何一月平均气温显著从东南向西北呈波浪状递减?

比较一月与七月气温分布有何共同点和不一样点。

为何七月全省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19/96比较一月与七月气温分布有何共同点和不一样点。

①山地气温较低②等温线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①七月全省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于一月②七月等温线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显著于一月共同点:不一样点20/96本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⑴绝大部分地域年雨量在1200—毫米之间⑵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⑶年降水量线分布与山脉走向、海岸线大致平行⑷山地多于平原⑸内地多于沿海21/96福建省降水有哪些类型?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对流雨

22/96行政区划“福建”之名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周代以后,这方水土名称历经变易。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才开始出现福建。福建古称“八闽”,所谓“八闽”,是因为宋朝时称为福建路,置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六个州及邵武、兴化二个军,共计有八个同级行政机构,因而得名。福建省现辖9个地级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和1个平潭综合试验区。23/96福州市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域。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长久作为福建政治中心。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当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中国船政文化发祥地。24/96厦门市厦门市,别称鹭岛,简称鹭,位于福建省东南端,西接漳州台商投资区,北邻南安,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是闽南地域主要城市之一,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厦门是中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五个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即“新特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也是两岸新兴产业和当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厦门由厦门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厦门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32.5平方公里,是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岛上有厦门最早商业和政治中心。厦门也是当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赞美厦门为“东方夏威夷”。截至年,厦门市市区建成区317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386万。通行闽南语。25/96泉州市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拥有中国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经典地域之一。泉州历史悠久,周秦时代就已开发,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唯一认定“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拥有著名“泉州十八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域泉州籍华侨华人750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三者合占全省60%以上,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落户泉州。26/96福建人口和民族依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常住人口为3689421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11月1日零时3471483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179381人,增加6.28%,年平均增加率为0.6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839万人。福建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97.84%,畲族为最主要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许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当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27/96畲族畲族,中国南方游耕民族,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有还到贵州和四川,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畲族早在唐永泰二年(766)就从福建罗源迁居浙江景宁。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域包含畲族先民在内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族称。畲(She),意为刀耕火种。1956年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确认畲族是一个含有自己特点单一少数民族。从此,畲族成为法定族称。畲族有自己语言——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通用汉文,唱畲歌,且畲歌是潮州歌谣源泉。99%畲族所操语言靠近于客家语,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语稍有差异,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一样。

28/96福建方言六个主要方言区分布闽东方言分布于福州、宁德两地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厦门地域闽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区、莆田市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建州,明清建宁府,分布在除了邵武市、光泽以外南平大部。客家方言区主要分布在龙岩、三明等客家人居住地域。永安方言区是原来南剑州(今三明大部)、延平府,分布在永安、沙县、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贯通其中。永安、沙县分别为南北两种不一样口音代表。29/96福建历史文化福建省俗称八闽,原是古越族居住地。晋唐之后,因为征战不停,中原汉族为避战乱,纷纷迁入福建。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伴随汉人迁移而传入福建,并于福建土著民族——古越族文化相结合,慢慢地形成了福建特有文化——闽文化。30/96昙石山文化福建历史源远流长,科学文化曾盛极一时。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可与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域最经典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因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而得名。昙石山文化距今4000~5500年,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摇篮和先秦闽族发源地,它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先秦闽族文化,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年6月22日,国务院将昙石山文化遗址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31/96昙石山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生产工具中有后面带人字形纵脊石锄和双孔或四孔牡蛎壳铲。遗址中普遍有居民食后扔弃兽骨和大量海生介壳。当初渔猎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已经有不甚发达原始农业,居民还喂养猪狗。发觉集中于一处5座陶窑,显示出制陶业含有一定规模。陶器中有红色竖条纹和卵点纹彩陶,以及拍印曲尺纹、叶脉纹几何印纹硬陶,数量虽少但特点鲜明。居民死后普通实施单人葬。少数死者生前施行过拔牙。还发觉个别成年男女合葬墓,男性仰卧直肢,女性侧身屈肢依附于男性身旁,反应出父系氏族制时期社会情况。

32/96崇蛇遗风古代福建人所崇敬动物种类不下数十种,其中最具特色是对蛇崇敬。福建地处亚热带,属于毒蛇多、蛇患多地域。据调查,至今福建还有蛇79种,几乎占全国现生蛇种数二分之一。其中毒蛇有27种,诸如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蝮蛇、龟壳花蛇等等,约占全国现生毒蛇种数60%。秦汉以前,福建是闽越族聚居地,闽越族多居住在山野溪谷和江河湖泊之间,长久与水打交道,是一个熟悉水性、善操舟楫民族。而毒蛇也多繁殖于山野溪谷,对闽越族生存造成了很大威胁。在民智未开化闽越人心目中,蛇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动物,它来去无踪,脱皮蜕变,水路两栖,无足无翼而能窜突腾越,尤其是蛇一旦狂怒起来,不但能伤害小人畜,而且能毒死甚至吞食凶猛野兽,使得闽越人对蛇产生了极大恐惧,认为蛇含有某种超自然力量,进而对它加以崇敬,以后再由普通崇敬发展为图腾崇敬,即把蛇看做是自己祖先或保护神。《说文解字》在解释“闽”字本义时说:“闽,东南越,蛇种。”所谓“蛇种”即认蛇为自己祖先。33/96妈祖文化妈祖文化是劳感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物质及精神财富总称,是中华民族主要文化瑰宝之一。作为汉族海洋文化代表,妈祖文化近千年来一直与我国很多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都有着亲密关联。伴随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目》,妈祖文化更是成为了全人类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属精神财富。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域汉族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当代,妈祖文化表达了汉族海洋文化一个特质。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表达海洋文化特征。汉族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请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处处有妈祖”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所以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主要汉族民间信仰崇敬神之一。34/96福建名人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出色人物,如天文学家苏颂,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学家李贽,音韵学家陈第,学者、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文人严羽、杨亿、柳永,史学家郑樵、袁枢,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他们以自己胆识和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35/96

福建是乌龙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起源地,是中国产茶大省。茶在福建已经有上千年之久历史,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含有主要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36/96福建茶文化福建是乌龙茶故乡,有一千年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著名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侨乡茶文化风景线。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茶山、茶水愈加点缀了福建茶文化底韵。

37/962、万石山。万石山由12座山峰组成,东西绵亘10余千米,漫山巨石,嵯峨起伏。有万石岩、万石植物园、云顶岩、虎溪岩、鸿山公园、金榜公园等景点;在山麓沿海有南普陀寺、胡里山炮台等著名古迹。福建是乌龙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起源地,是中国产茶大省。茶在福建已经有上千年之久历史,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含有主要历史地位和文化茶文化——铁观音38/96铁观音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代表。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

铁观音39/96茶文化——大红袍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奇秀甲东南”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有“茶中之王”美誉。武夷岩茶含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中以大红袍而声誉全球。40/9641/96福建工业福建工业以轻工、小型为特点。轻工业集中于沿海城市,而重工业主要分布于内地县市。福建省利用农渔林资源发展起来制糖、制茶、罐头食品、造纸、森工、塑料等工业在全国占有主要地位。重工业原有基础微弱,经过50多年发展,机械、电力、冶金、建材等已含有一定规模福建矿产资源丰富,钢铁冶金工业已成为主要重工业。在手工业艺术品方面,八宝印泥、角梳、竹编等在国内外均享受盛誉。42/9643/96福建农业福建省耕地总面积1854.8万亩,人均耕地0.61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二分之一。因为地处中南亚热带,属温暖湿润型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北回归线附近一块得天独厚“绿洲”;含有太阳辐射能充裕,年积温高,温暖湿润,雨量充分等气候资源丰富特点。主要灾害性气候有旱、涝、寒、风、雹。植物种类3000各种,有丰富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果茶、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资源。闽西北山区是素有“福建粮仓”之称产粮区,还盛产茶、烟、菇、笋等土特产,闽东南粮食作物一年可三熟,并盛产水果、工业原料作物等。44/96莆田四大名果

45/96渔业46/96福建铁路交通1950年代前,福建省内交通十分落后,50年代后,福建交通得到快速改进截止年12月,福建省已建与在建铁路有:峰福铁路、鹰厦铁路、赣龙铁路、温福高速铁路、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向莆铁路、厦深铁路等已经建成,基本形成铁路网。年6月28日,省内首条设计时速350km高速铁路——合福高铁正式开通运行。47/96突出福建交通枢纽、主干线分布与地形、聚落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福建地形、河流与交通48/96公路1949年解放前夕,全省仅存破烂不堪公路3384公里,能通车仅有945公里,而且标准低,路况很差。改革开放11年来,全省新增公路10921公里,新建桥梁2553座,74273米。截至1989年底,全省通车里程已达40030公里,比1949年解放时945公里增加42倍多。全省平均公路密度到达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32.43公里,名列全国第五位,使福建由一个陆上交通十分闭塞、落后省份,建成一个以省会为中心,连接全省各地市县、工矿基地、主要港口、旅游胜地四通八达公路网。49/96水路福建全省河流属山地型河流,航与能力较低,闽江为省内最主要内河航线。福建背山面海,港澳萦环,岛屿错落。海岸线北起福鼎沙埕之南山关,南延诏安宫口之西端,直线长度535公里,曲线长达3324公里,沿海岛屿达1400多个。蜿蜒波折海岸线和星罗棋布岛屿形成众多优良港湾,其中可供5~10万吨轮船通航港湾有沙埕湾、三都湾、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港、东山湾等处。沿海港湾航道潮汐主要有半日分潮和日分潮两类,浮头湾以北属正规半日潮区,以南属不正规半日潮区。50/96厦门港51/96一、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方面简明评价福建省经济发展主要条件

1.有利条件:⑴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部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域,南部毗邻珠江三角洲地域。⑵自然资源: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分;降水丰富;雨热同季。位于东南丘陵地域,山区面积大,森林丰富,有一定矿产资源;平原集中沿海,海岸波折,多优良港湾;山区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下游可发展航运);沿海多滩涂,渔业资源丰富。

52/96⑶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利。2.不利条件: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不足。53/96二、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怎样充分利用山、海资源优势:⑴山区:自然环境垂直地带性显著,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综合开发农业资源(A走立体农业道路,B进行粮、林、牧等优势资源系列开发)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业,改造低产红壤、积极开发水资源(A建立水利、水电工程,B发展农业浇灌),保持水土,发展旅游业。⑵沿海:发展海洋事业发展渔业(养殖、捕捞)、开发大陆架石油天然气资源、发展海洋运输。54/96福建旅游资源福建省内山地丘陵起伏,海湾岛屿罗列,自然景观复杂多样,蕴含着山川、海岛、洞石等神秀。福建还是中国文化发达地域之一,素有“海滨邹鲁”之城。全省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湄洲岛等旅游胜地。55/96鼓山1、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风景区。

2、鼓山最高峰海拔925米,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年5月,福建省鼓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同意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3、鼓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久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56/96鼓山57/96乌石山:位于乌山寺东麓乌塔,五代时用花岗石砌造。它与于山白塔东西相对,一乌一白合称“榕城双塔”,是福州市标志。58/96二、武夷山风景区1、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海拔1500m。有“清凉世界”之称。武夷山独特魅力,在于36峰奇景和波折多姿九曲溪。2、武夷山是经典丹霞地貌旅游区。它兼有黄山奇峰云海与桂林山清水秀特色,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3、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意列入《世界遗产名目》,成为世界23处、中国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之一,是中国首批优异旅游城市、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受“碧水丹山”之美誉。59/96武夷山风景60/96武夷山丹霞地貌61/9662/96武夷山九曲溪武夷山九曲溪63/96武夷山天游峰武夷山天游峰64/96三、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清源山位于泉州市北郊,号称“泉州第一山”。清源山有乳泉从石涧流出,又名泉山。泉州之名,亦从山而得。唐宋间泉州曾更名清源军,也由此山得名。清源山,为闽南游览胜地,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称。有三峰:中峰、左峰、右峰,其三峰中最著名景点有老君岩、弥陀岩、赐恩岩、瑞像岩等。此外,山上还有众多文物及历代名人题刻。65/96清源山风景老君岩虎乳泉66/96福建土楼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漳州南靖、华安,龙岩永定等地。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将未经烧焙按一定百分比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两层以上房屋,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屡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特殊产物,福建土楼以分布广、数量多、品类丰富、保留完好而著称。分布范围以福建西南地域尤为集中,总数达30000多座,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象征,福建土楼故又称“客家土楼”。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目》。

福建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等。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经常并存。67/96永定土楼68/9669/96四、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1、鼓浪屿:厦门西南一个小岛,面积不到2k㎡,距厦门岛1km。素有“海上花园”和“音乐之岛”之称。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鹭江,轮渡5分钟可达。鼓浪屿上别墅群菽庄花园因为历史原因,中外格调各异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聚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综合性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鼓浪屿上原英国领事馆日光岩走走看看70/96棕树背后两层楼建筑曾是日本侵略者关押抗日人士地方。71/96这种榕树在福建地域非常普遍72/96鼓浪屿名人史迹众多。这里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保留最为完整区域之一。73/96万石山万石山在市区东部狮山北麓,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9平方公里,滨海平地7平方公里,是鼓浪屿—万石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组成部分,也是“'92中国友好观光年”首批入选84个最正确景区之一。景区内怪石遍布,林木繁茂,文物荟萃,主要旅游点有万石岩、太平岩、醉仙岩、厦门园林植物园、新碑林和虎溪岩等。74/96太姥山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约在东经120度与北纬27度附近。屹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主峰海拔917.3米。它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雁荡为“昆仲”。75/9676/96永安桃源洞77/96鳞隐石林永安石林规模仅次于云南麓南石林,号称“全国第二”。石林属岩溶喀斯特地貌,外景多姿壮观,似天然盆景,内景似地下谜宫,侧景则秀丽别致。有“天然石头动物园”之美称石林景区标志性景点美猴抱桃,形象逼真,常令游人叹为观止。78/9679/96莆田湄洲岛湄洲岛是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辖岛,位处湄洲湾口,距大陆约3公里,是妈祖诞生地。1998年被辟为福建省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1992年设置国家旅游度假区,年被列入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湄洲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东南42公里,距大陆仅1.82海里,是莆田市第二大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人口3.8万,年均气温21℃,海岸线长30.4公里。包含大小岛、屿、礁30多个。距台湾省台中港72海里。全岛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1.3公里,中部为平原,海岸线长30.4公里。湄洲岛素有“南国蓬莱”美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有扣人心弦湄屿潮音、“东方夏威夷”九宝澜黄金沙滩、“小石林”鹅尾怪石等风景名胜30多处,更有2亿妈祖信众信仰妈祖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期间,朝圣旅游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80/9681/96东山风动石风动石,又名兔石,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标志性景观。其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极佳,大风吹来时,石体左右晃动,但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故称风动石。石为花岗岩石质,高4.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人力也能晃动风动石。假如找来瓦片置于石下,选择适当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奇石轻轻摇动起来。此时,瓦片“咯咯”作响,顷刻化为粉末。82/96福建饮食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经历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当地古越族文化混合、交流而逐步形成。依据闽侯县甘蔗镇恒心村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保留新石器时期福建先民使用过炊具陶鼎和连通灶,证实福州地域在5000年之前就已从烤食进入煮食时代了。旅外华侨从海外引进新品种食品和一些新奇调味品,对丰富福建饮食文化,充实闽菜体系内容,也曾发生过不容忽略影响。福建人民经过与海外、尤其是南洋群岛人民长久交往,海外饮食习俗也逐步渗透到闽人饮食生活之中,从而使闽菜成为带有开放特色一个独特菜系。83/96福州小吃——佛跳墙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是福建福州当地名菜,属闽菜系。相传,它是在清道光年间由福州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制出来。佛跳墙富含营养,可促进发育,美容,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乃进补佳品。佛跳墙菜原料有几十种之多: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鳖裙、鹿筋、鸽蛋、鸭珍、鱼肚、花胶、瑶柱、鸽子、排骨、蛏子、金华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家养老母鸡鸡脯、家养黄嘴鸭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等。84/96荔枝肉荔枝肉是福建省福州、莆田等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