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学法指导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1.结合史料了解“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概念内涵,认识宋明时期儒学发展。2.图示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点。3.联络社会现实,体会宋明理学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第3课宋明理学第1页2.表现(1)魏晋南北朝时期①儒学吸收了佛教、________精神,有了新发展。②佛教吸收____________,渐趋本土化。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________”又“尊道”。知识点一三教合一1.背景:汉武帝以后,儒学展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输。佛教道教儒学精神贵儒第2页(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主张,又称“三教合一”。(3)唐朝:统治者实施___________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___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知识点二程朱理学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束缚,融合了________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________为关键新儒学体系。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韩愈佛道理第3页2.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________。3.主要思想

二程朱熹哲学观(关键)“________”是宇宙万物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理之源在于________伦理观把天理和__________直接联络起来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____________,是人性最高境界,提出心性论,强调“__________________”朱熹天理天理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第4页4.影响认识论提出“_____________”认识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理”“格物致知”目标在于___________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1)成为南宋以后长久居于统治地位__________,有力地维护了________________,束缚了人思想。(2)朱熹编著《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教科书。(3)朱熹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________”学派。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官方哲学封建专制统治四书章句集注朱子学第5页知识点三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2.明朝:王阳明(1)哲学观:把“________”作为宇宙万物本原,提出“心”就是“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2)认识论:认为穷理无须向外探求,只需___________就可得到天理。(1)背景:明朝中期以后,________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地位:心学集大成者。心反省内心阶级矛盾第6页(3)主张①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__________”。②认识论:提出“____________”和“知行合一”学说。3.影响(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输。(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____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心外无理致良知伦理道德第7页【历史纵横】

(教材第12页)本段文字阐述了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情况。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融合和少数民族统治者汉化政策,作为汉族文化主流思想儒学,不但是汉族正统思想,也受到其它少数民族重视,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主流思想。第8页【图示巧记】

程朱理学内涵【图示巧记】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异同第9页【资料回放】

(教材第14页)这段材料统计是朱熹和陆九渊进行学术辩论片段。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九渊主张“先创造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这场辩论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之争,也是理学正宗地位之争。【历史纵横】

(教材第14页)这段文字反应了王阳明对程朱理学发展。程朱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本原是“理”,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主张“心外无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实际上阐述了他认识论。他主张反省内心,加强道德涵养,进而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第10页主题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史料探究]1.本体论第11页注:①表达了“人性”。②“三纲”和③“五常”表达了天理和儒家伦理道德关系。思索

(1)依据史料分析“理”表达在人身上是什么?表达在社会上又是什么?提醒表达在人身上:人性。表达在社会上:儒家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第12页——《陆九渊集》卷十一注:①表达了心学和理学关系。思索

(2)史料反应了陆九渊怎样思想?指出其哲学属性。提醒

思想:“心即理也”;哲学属性:主观唯心主义。第13页2.认识论注:①阙:当代用作“缺”字。思索

(1)依据史料分析朱熹得“理”方法。提醒“格物致知”。第14页注:①指天赋道德观念。思索

(2)依据史料分析王阳明得“理”方法。提醒主张“致良知”,强调内心反省,而无须外求。第15页[史论形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第16页第17页[名家论史]理学与传统儒学关系

观点:理学并不但仅是对先秦和秦汉儒学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创造。——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导读:理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第18页主题宋明理学认识[史料探究]1.理学发展儒学注:①表达了人性和天理关系。思索依据史料概括宋代理学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发展。提醒

观点:人性与天理同一(或道德规范就是天理)。发展:增加了儒学哲学思辨色彩。(或哲理化、思辨化)第19页2.评价宋明理学

史料一注:结合图片中文字分析理学主动影响。思索

(1)图片汉字天祥气节反应了当初思想主流是什么?此思想和文天祥现象出现关系怎样?提醒主流思想:程朱理学。关系:程朱理学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使当初社会风气随之大变,文天祥现象正是这一社会气氛下产物。第20页史料二

注:柱状图数据改变表明,在理学思想统治下,妇女受到道德束缚越来越大。思索

(2)依据史料分析理学给社会造成影响。提醒

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第21页[史论形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影响1.进步性(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理论总结,含有一定进步性。(2)心学打破理学僵化,活跃了人们思想。(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庄重,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主动作用。第22页2.不足(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

束缚了人们思想,产生了消极影响。(2)夸大了“心”即良知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清谈之风。[拓展延伸]理学对儒家思想新发展(1)“理”是程朱理学关键,既指自然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标准;既是人类社会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详细表达。第23页(2)理学把儒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形式表示出来,“天”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3)理学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主要而深远影响,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尊崇,并逐步演变为中国古代后期占统治地位思想。第24页1.(·贵州学业水平模拟)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儒学家沈重,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器重。沈重个人经历表达了当初(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借鉴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第25页解析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教、道教精神。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表达;D项与题意不符。答案C第26页2.(·河北学业水平模拟)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三纲五常 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 D.抗衡佛教解析依据所学知识,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是法家主张;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本原是“理”。答案C第27页3.(·江苏学业水平考试)理学重视人品德涵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发生在(

)A.西汉 B.北宋

C.元朝 D.明朝解析周敦颐和“二程”是北宋人,故B项正确。答案B第28页4.(·四川学业水平考试)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宋代思想家是(

)A.韩愈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解析“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认识“理”方法论,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和朱熹。答案B第29页5.(·贵州学业水平)在量子力学研究中,科学家发觉,假如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此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这种认识与中国古代某学者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王守仁解析材料中“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表达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王守仁心学就是经典主观唯心主义。答案D第30页6.(·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认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是(

)A.格物致知 B.创造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解析由材料中“真知”“不行”等能够看出,材料揭示了王阳明对知与行认识,即知行合一。答案D第31页7.(·湖南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对联艺术宝库中有这么一副非常经典双关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材料二

在一批心志高远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经过道德自觉到达理想人格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重视气节和德操、重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文化性格,对中国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1)材料一中“朱子高于孔子”寓意是什么?朱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第32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理学思想及其影响。第(1)问,结合朱熹对程朱理学贡献及其影响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第二小问,解题时注意“中华民族性格”这一关键信息,紧紧围绕材料二分析归纳。答案(1)寓意: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影响:南宋以后逐步发展成官方哲学,并长久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或二程)、陆九渊、王守仁(或王阳明)。影响:重视气节和德操,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奋发立志;重视社会责任,含有历史使命感。第33页一、学思之窗(教材P13)

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做法,对我们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

提醒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理论本意在于要求人们探究、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秩序,而不是探究科学真理。但“格物致知”作为一个认识论,在学习方法上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精认知规律含有科学指导意义。第34页二、本课测评(教材P15)程朱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提醒

(1)宇宙观:“天理”是万物本原。(2)伦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