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探究:以Z幼儿园为例(含问卷)15000字(论文)】_第1页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探究:以Z幼儿园为例(含问卷)15000字(论文)】_第2页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探究:以Z幼儿园为例(含问卷)15000字(论文)】_第3页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探究:以Z幼儿园为例(含问卷)15000字(论文)】_第4页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探究:以Z幼儿园为例(含问卷)15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以Z幼儿园为例摘要在最近这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教育问题。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与同伴社会交往的过程经常会出现冲突,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会影响到幼儿后期的一些行为习惯,同时也会影响其在社会关系上的建立情况。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让幼儿培养良好习惯,并且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但是在进行幼儿游戏时,幼儿很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冲突,根据幼儿的冲突行为,我们应该辩证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本文将对幼儿冲突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幼儿园幼儿同伴冲突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幼儿同伴冲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导致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引发冲突事件的起因或情境有关;冲突的对象及策略使用的回应有关;班级文化氛围有关;家庭因素有关。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对幼儿同伴冲突现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态度去干预冲突;教师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自主性;教师做好环境创设;教师帮助幼儿提高社会认知能力。最终的结果可以给幼儿教育工作及家庭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同伴冲突;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目录25687一、绪论 I一、绪论(一)选题缘由1.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行为的普遍性游戏对于幼儿的社交来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幼儿在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游戏和玩耍展开的,所以游戏是幼儿在身心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渠道,游戏能够使幼儿意识到还有他人存在,他能够让幼儿建立起人际交往的策略和规则。幼儿在进行游戏的时候,除了表现出一些简单的合作、谦让等行为,也会出现争夺、言语伤害、犯规等行为,而这些不良行为就会导致幼儿与其他伙伴之间发生冲突。正是由于这些冲突的存在,很多幼儿才意识到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些冲突在很多儿童聚集的场所会经常发生,属于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1]。幼儿在完成游戏的时候有机会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新的伙伴,这是他们了解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对外界有很好的了解,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就至关重要了。2.人们对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错误认识在大家的认知中,发生冲突就等于产生了攻击性的行为,甚至还认为其就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消极行为。很多时候,当幼儿之间出现了冲突,家长和老师喜欢把重点放在制止这种行为上,于是就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斥责。但是事实上,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会对其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如认知发展学派的皮亚杰(piaget)和英国学者多伊斯(Doise)都认为在幼儿之间如果发生了冲突,可以使儿童对社会有更迅速的认知能力[2]。同时,皮亚杰认为幼儿在最初的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他们不能够意识到伙伴的想法。不过在与同伴之间进行游戏时,他们就可以在建立了平等的关系下,感受到冲突和协商等过程。虽然幼儿与同伴产生冲突的时候,扮演着当事人的角色,但同时她们也是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对幼儿在产生冲突时进行倾听,多了解幼儿的看法和想法,能够对幼儿在发生冲突时进行指导,让幼儿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从而与伙伴更好的相处。3.从个人经历和专业方面来思考本人是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相关专业系统化学习了几年,对于幼儿与同伴发生的冲突也有一些看法[3]。同时,本人家中也时常会发生幼儿冲突,对于不同情况和不同家庭的幼儿冲突,家长采取的做法也都不一样。如果家长在家里没有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那么到了幼儿园里,幼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幼儿冲突,所以这会使幼儿在建立社会关系的时候遇到一定的障碍。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如果幼儿冲突不能正确引导,会对幼儿的心理和社会交往的发展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现在很多家长的生育年龄都存在一定的推迟,所以大多数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是隔代教育。那么孩子在家里就会受到所有人的宠爱,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那么幼儿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可能就不会站在其他同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久而久之,这样的现象就会导致幼儿出现了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现象[4]。幼儿在幼儿园发生冲突时,幼儿园的老师一般都只是简单进行制止,并不会对幼儿进行引导,而幼儿也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不能学到解决冲突的办法,于是幼儿下次在遇到同样的状况时就只会依赖老师,那么幼儿自身就无法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本文以周口市某幼儿园中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班级中的幼儿冲突及教师面对冲突所采取的解决办法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冲突产生的原因,利用分析和观察的方式进行研究,得到相应的数据,并且针对其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建议。4.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幼儿与同伴之间发生冲突,是家长和老师一直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很多家长和老师在面对幼儿发生冲突的时候会做出错误的指导,这是因为他们对冲突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解。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对周口市某幼儿园进行了研究,对幼儿园中的中班幼儿出现的同伴冲突进行了访谈和观察,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产生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对教师的干预行为进行了归纳总结,不断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冲突观,让幼儿能够有更良好的社会交往发展能力。(2)实践意义通过研究了幼儿的同伴冲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幼儿在面临冲突时的真正心理状态,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冲突进行解决。同时,幼儿的社交能力也能够在从此冲突事件中有所提高,而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也会因为冲突事件而有所改变,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对幼儿冲突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对幼儿冲突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促进幼儿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的顺利展开。(三)核心概念界定1.冲突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一种心理状态,有内部需要与外界限制的冲突、外部需要之间的冲突和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共三类[5]。冲动的范围很广,可能是国家之间,也可能是社会团体之间,也可以能是个人之间,往往冲突的出现也会伴随着双方相互抵触的状态。冲突的状态是不会避免的,但是可以适当减少。传统的冲突指的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或价值观进行相互斗争,甚至要将对方消灭[6]。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冲突其实是带有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2.幼儿同伴冲突国外学者认为“幼儿发生同伴冲突其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冲突的产生属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它与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之间产生的冲突是不一样的,也与个体内部产生的冲突是不一样的,幼儿冲突的发生至少需要是两个人之间产生的一种社会交换形式[7]。”同伴冲突可以描述为“儿童互动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不一致[8]。”其实,幼儿之间出现冲突,并且解决冲突的这个过程其实就属于一次幼儿的人际交往。但是如果幼儿与同伴之间出现了争抢或是对立的情况,那就属于发生了一个幼儿同伴冲突事件。而对于本文中研究的幼儿冲突是由于人或物的因素导致的,幼儿在活动时与对方达不到统一的意见和动作,而产生的肢体或语言对抗的行为。研究中将不同的冲突起因分成了不同的冲突类型,如:语言攻击、干涉打扰、意见不合等。(四)文献综述1.关于幼儿冲突行为的价值的研究儿童在成长的初期,往往都只会考虑到自身,而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导致儿童普遍都会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过在幼儿与其他伙伴发生了冲突之后,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就会开始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断考虑到对方的需求,所以有效的解决冲突可以不断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张文新、孙华平认为幼儿冲突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正向的作用,让幼儿与同伴之间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可以促进幼儿建立人际交往关系。以往的时候,成年人都认为冲突是不好的,会对幼儿造成伤害,所以当幼儿遇到了冲突情况时会直接进行制止[9]。不过研究者表明,以往人们认为的冲突是具有破坏性的,这种冲突是需要避免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冲突开始被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其还存在一定的正面作用。Shantz&Hobart(1988)认为在幼儿冲突中,幼儿能够对自己和外界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从而对自己的个性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处于更积极的一方[10]。皮亚杰认为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那么幼儿冲突就能对这种现象起到一定的环节,并且能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让幼儿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断考虑到社会中他人的存在,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11]。国内外的学者都认为幼儿在产生冲突时,解决冲突的过程能够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幼儿冲突能够被正确引导,妥善解决,那么会促进幼儿对社会和个性的认知,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2.关于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与起因研究黄胜梅认为幼儿产生冲突的原因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争夺兴趣物、对游戏存在争议、希望干涉他人等正面冲突[12]。田崔迪对大班幼儿进行了研究,将原因分成了四大类,分别是:为了抢夺资源、故意挑衅、存在意见不和、对规则有争议等[13]。蒋秋芳等学者在研究幼儿同伴冲突的时候,将其原因分成了五大类,分别是:观点对立型冲突、资源争抢型冲突、故意侵犯型冲突、规则维护型冲突和无意碰撞型冲突。刘畔研究了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并且将其原因分为了以下几种,分别是:对游戏资源的争夺、对游戏有分歧、出现语言冲突、不遵守游戏规则[14]。邢少颖在研究幼儿之间的冲突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将这种冲突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分别是:说服型、挑逗型、恐吓型、强欺弱型和报复型[15]。刘晓静分析了近两百个案例,对幼儿同伴冲突进行了分类,将其从两个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分类:第一个是从其原因进行分类:由物导向的冲突和由人导向的冲突;第二个是从冲突解决策略进行分类:以冲动-动作型、单向-控制型、双向-互惠型[16]。Dawe和Chen对幼儿之间的冲突事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幼儿之间的冲突是比较短暂的,但是其频率也非常高。在Brenner&Mueller的研究中引起冲突的起因有两种:①物品的拥有和使用②行为不当或行为缺失[17]。从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幼儿在发生冲突时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种。意见分歧、资源抢夺、维护规则和无意碰撞等。国内外的研究学者都认为: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教育意义。不过在对冲突的类型进行划分时,都有各自的划分方式。通常研究说,在进行划分时,都是以现场观察和已有的研究作为基础进行划分的。大多数研究者都是研究幼儿采取的策略,很少有研究者会去探究这些策略是否具备有效性。不仅如此,大多数研究者都会从年龄的整体范围上对幼儿同伴冲突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会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年龄段去进行探究。当幼儿的年龄不断增长时,幼儿之间发生的关于争夺材料的冲突也会不断减少,但是关于意见分歧上的冲突却在不断增加。3.关于对幼儿同伴冲突特点的研究赵金霞和王美芳以4-6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人际交往的时候使用的策略。并且得出了结论:当儿童的年龄越来越大时,在面临冲突时,他们会通过语言进行沟通,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进行调解[18]。张璐璐和高东慧研究之后也认为: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交往时,会受到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19]。也就是说,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面对冲突时会采取不同的办法,对于年长的幼儿来说,其解决办法会更多一些,也更具备公平性。而且年龄较大的幼儿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豪(Howe)认为,在解决冲突时,通过协商折衷等方法进行解决,可以使儿童的认知有很大的提高[20]。鲍姆加特纳(Baumgatner)和斯特雷耶(Strayer)提出,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会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1]。孙华平和张文新提出了冲突的心理价值理论。他们认为,幼儿在同伴之间发生冲突会使幼儿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有所削减,并且增强社交能力。从总体上看,不同的研究者之间所关注的角度不一样,对冲突的认知也不相同。但是幼儿在发生冲突时,往往都具备两个特征:时间短,次数多。由于国内外的教育方式和思维模式不同,所以研究者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在本次研究中的观的观点是,幼儿之间会经常发生冲突,冲突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他会对幼儿的情绪、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方面有巨大的促进。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者都会针对幼儿发生冲突的策略进行研究,而且一般是基于游戏背景下的研究,很少针对具体年龄段的幼儿所产生的冲突进行具体研究,那么本文在研究的时候会针对各年龄段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法和观察法分析教师对幼儿冲突中产生的影响。4.研究述评在国内外的学者研究幼儿冲突时,都认可幼儿冲突对幼儿产生的积极影响。大多数学者在进行研究时,都将侧重点放在分析幼儿冲突产生的原因和产生冲突对幼儿产生的利弊上。国内的研究一般都是以幼儿本身作为出发点,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然后不断对个人认知冲突进行重建和构建,最后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对于老师来说,老师需要妥善的解决好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但是大多数研究者没有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随着时代的改变和进步,幼儿自身解决为主的策略已经不适合在解决幼儿同伴冲突,所以针对此现象,本研究开始从教师的方面着手,来解决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非常具有意义。(五)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对象是周口市某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及老师。该幼儿园中,中班老师一共有6名,学生一共有76名。一共分为三个班,分别是A班,B班和C班,每个班都配有两名教师和一名主班教师,一名配班教师。其中,A班的人数有26人,B班的人数也有26人,C班的人数有24人。首先,我们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幼儿产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式,以及最终的结果,并且也对冲突两方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以上分析中幼儿产生冲突行为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将这种冲突行为进行加工之后,再进一步分析。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的方法是通过设计问卷向被调查者收集了解具体情况,并征询一些建议的方法。向每个班级的幼儿园老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该班级的具体情况,对幼儿产生的冲突行为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2)观察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同样也采取了观察法。观察法是在特定的范围内,通过多个角度,结合本人的经验,对班级中的幼儿冲突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对幼儿的冲突行为进行干预,观察之后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法就是观察法。对中班的学生从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进行观察,观察时间维持了整整三个月,一共观察到了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案例有65例。其中不仅观察了有教师干预的集体活动和教师干预较少的自由活动所出现的冲突行为,还观察了教师在干预幼儿冲突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及态度。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现状对周口市某幼儿园的中班幼儿进行研究,了解其容易发生冲突的具体表现方面,对其容易发生冲突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原因分析,并且对教师的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采用了观察法,观察幼儿园三个班的教师和幼儿,然后根据结果对其进行分析。(一)幼儿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观察幼儿园中各个班一整天的教学活动情况,观察幼儿之间的游戏和冲突行为,对其冲突产生的起因、频次和结果进行观察,并且记录下来,最后发现在游戏中,发生肢体接触越多的活动就越容易产生冲突。比如:体育课、各类游戏等,具体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表1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类型桌间游戏体育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游戏A班3315B班56310C班79310合计1518725图1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对比图2各班级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与频次对比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进行区域游戏时,幼儿非常容易发生冲突,在此过程中产生冲突的概率占总冲突的38.46%。室内游戏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高频的冲突,其实这是因为幼儿的意识观念和其他小伙伴不一样,对很多问题的理解程度也都不想同,而大家都希望对方相信和认可自己的看法,所以就会出现语言冲突,最后上升到肢体冲突。对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在室内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而且空间内的资源也有限,那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肢体接触就会更多,在有了高频率的肢体接触之后,就非常容易出现冲突。从A、B、C三个班的情况分析,发现A班发生的冲突时最少的。案例1:中班区域活动博萌是中班很活泼的小女孩,今天在进行室内活动时她的兴趣不足,在自己玩了十几分钟后发现表演游戏,看着小朋友都扮演不同的角色,于是提出要求:“我也要玩,我要扮演大灰狼。”“不行,我们已经够了,不需要人了。”小朋友都说不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博萌直接站到活动区域:“我要玩,就要玩。”其他小朋友不理会她,她拿起道具扔到其他小朋友身上就跑,其他小朋友放下手里的东西去追她,很快打在一起,老师迅速赶过来控制他们。在此幼儿冲突中,幼儿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对有幼儿执意参加游戏的行为是排斥的,他们不希望游戏被打断,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之间的冲突就会不断发生。(二)幼儿冲突的持续时间表2幼儿冲突的持续时间分布时间范围三分钟以上二到三分钟一到二分钟一分钟以内占比016.92%32.31%50.77%A班0138B班04713C班061112频次0112133图3幼儿冲突的持续时间对比图4各班级幼儿冲突的持续时间对比对冲突本身进行总体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冲突的时间持续在1分钟左右是最普遍的,其占比达到了50.77%。这是因为幼儿的思维跳跃非常快,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在发生冲突之后,在受到其他人的干扰,行为方式都是没有计划性的,活动行为也没有规律,其思维就跳跃到其他时间上了,而忽略了冲突本身。从A、B、C三个班的整体情况来看,A班的冲突产生持续时间比其他两个班都要短。案例2:当医生游戏在班里,小果和其他小朋友玩做医生的游戏,小果扮演的是护士,但是她想当医生。在病人来了她就过去问生什么病了,给病人打针开药。扮演医生的小刚说:“小果,这是我的工作,这是我做的。”小果有些生气:“我也可以给病人看病,我也会看.”“不行,你连护士都做不好,医生你也当不好。”“我就当医生,你说了不算。”两个小朋友持续争吵了两分钟,谁也不让谁,游戏没有进行下去。过了一会儿,小果说玩喜羊羊与灰太狼游戏,大家又很快聚到一起玩起新游戏。从案例得出,幼儿发生冲突的时间一般不会过长,原因是此阶段的幼儿少部分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发生冲突时不会发生直接争抢或扭打,他们“记仇”的时间很短,在等待一段时间他们会继续玩到一起。(三)幼儿解决冲突的主体选择表3幼儿解决冲突主体选择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数主体教师介入求助教师自行解决同伴干预频次2028116A班9120B班81321C班31475占比30.77%43.08%16.92%9.23%图5幼儿解决冲突的主体选择分布图根据图3和图5中的数据显示,有43.08%的幼儿在遇到冲突之后会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是因为老师在幼儿的心中有非常高大的形象,平时如果遇到任何问题了都会第一时找老师解决,而且家长在教育幼儿的时候,也会告诉幼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寻找老师的帮助。所以幼儿会对老师有一种依赖心理,认为老师能够帮助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大部分的幼儿在出现问题时,还是会第一时间寻求老师的帮助。案例3超市售卖游戏小华在超市做收银员,售卖物品,很多小朋友去超市购买物品并结账。小旭在班里十分调皮,他买过物品后在后面排队,忽然跑到前面去插队。小华说“小旭,妈妈说不能插队,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有急事,我需要先结账”小旭辩解到。这个时候其他小朋友也提出不满意的意见,收银员小华和小旭关系好,对其他小朋友说:“小旭有事就先让他结账吧。”其他小朋友又开始反对:“小华,你不能这样做,我们要告诉老师你不遵守规则。”从上述案例来看,幼儿之间的冲突和成人的冲突是有区别的,当发生冲突时,幼儿对自身的情绪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他们首先会采取积极策略应对冲突,会第一时间寻求教师的帮助。在冲突发生时,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阶段进行正确的指导。(四)幼儿发生冲突的起因表4幼儿发生冲突的起因原因偶尔行为意见不合争抢占有类干涉打扰类语言攻击占比9.23%15.38%55.38%10.77%9.23%频次6103676图6幼儿发生冲突的原因占比从上述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幼儿之间由物品或玩具的抢夺,以及对游戏产生争议造成的冲突是幼儿之间最主要的冲突。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最容易因为体育活动和游戏环节产生冲突。其实这与幼儿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处于游戏中,他们在游戏中学习,而进行游戏一般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需要与其他伙伴共同进行,那么与其他伙伴玩游戏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出现冲突了。案例4娃娃家在娃娃家游戏中,欢欢扮演的是妈妈,她今天的任务就是给扮演女儿的青青梳洗和做饭。“青青,要起床吃饭啦,一会儿上学要迟到了。”“好的,妈妈,我起来了,我不会梳头发,你要给我梳头发。”“你先坐在凳子上,我帮你梳头。好啦,我们去吃饭吧。”“现在该我给你梳头发了,我要当妈妈。”青青突然说并把梳子抢了过来。“一开始我就是妈妈,你不是,你要做孩子。”欢欢一边说一边去强梳子“不,我就要做妈妈,我去给别的小朋友梳头发。”欢欢也没有退步,现在娃娃家有两位妈妈。在案例中,幼儿都想扮演妈妈,这个角色是小朋友最喜欢模仿的人物,所以在游戏开始之前或者过程中,幼儿经常去争抢扮演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因为有的物品是扮演角色所使用的道具,在扮演中物品争抢的冲突行为就会很高。(五)幼儿解决冲突的结果针对幼儿在产生冲突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消极策略,中性策略和积极策略。对于抢夺他人的玩具、指挥控制他人的行为属于消极策略,对于协商、交换等行为属于机械策略,对于向他人求助、告状的行为属于中性策略。将这几种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的数据如下表5所示。表5冲突结果统计类型中性结果消极结果积极结果占比69.23%9.23%21.54%频次45614从表5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幼儿在处理冲突时,产生的中性结果最多,占比达到69.23%,产生的消极结果最少。这说明在日常冲突的过程中,对幼儿产生的教育方面的影响中等偏小。教师并没有牢牢抓住此次机会,对幼儿进行积极教育。案例5中班户外游戏老师让小朋友分散游戏,洛洛和朋友们玩起了萝卜蹲的游戏,薇薇看到说咱们可以玩老鹰捉小鸡,洛洛听到后忙说。“我们在玩萝卜蹲,不玩老鹰捉小鸡。”“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好玩了,你们谁想玩。”薇薇边说边比划。“不行,你去找别的小朋友吧,我们不玩。”“我想和你们一起玩。”“那你就得和我们一样玩萝卜蹲,要不然就去找别的小朋友。”薇薇很生气的说:“我不和你们玩了。”转身,薇薇找到了其他小伙伴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案例中中班幼儿可以意识到产生冲突会得到老师的批评,并且不能继续游戏,不是他们认同的结果,所以大多都是采用不温不火的解决方式,导致中性结果。当幼儿的年龄越来越大,幼儿会对社会更加适应,他们在于同伴发生冲突的过程中也会慢慢懂得游戏规则,知道如何与同伴相处,同时也会学习到冲突造成的后果对双方都不利,所以在后期,幼儿之间的冲突会渐渐减少。这是幼儿情感发育、社会化表现以及冲突策略采择能力发展的显现。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存在的问题(一)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完善适宜的游戏环境是幼儿游戏活动正常、顺利开展的前提,游戏环境的创设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指的是幼儿园里供幼儿活动的空间和场地、游戏资源、游戏设备、游戏时间等,心理环境则是指所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心理氛围,主要指的是师幼间及幼儿同伴间的关系,平等、自由、融洽的活动氛围等。在幼儿进行活动时游戏空间的大小、游戏物品的投放、游戏资源多少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游戏资源投放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同伴间的冲突行为。但是如果在游戏面积和游戏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空间布局设置的不同,也会引起幼儿活动组合形式的不一致,从而其语言、动作也会受到影响。心理环境方面,如果幼儿处于紧张、焦虑的氛围中,情绪极易波动起伏,一旦出现自己不能接收的情况,很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二)幼儿自身认知水平在幼儿的成长阶段,每个幼儿的社交技能都是不同的,而且对待事物的认知程度也不一样。不同的幼儿对冲突有不同的反应,当幼儿感觉到冲突的另一方存在一定的敌意,那么幼儿可能会采取消极的方式进行处理,就会造成幼儿出现言语上的攻击或者威胁等情况。对于幼儿来说,在发生冲突时,其社交能力和经验会对冲突的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其在交往能力上可能存在普遍的差异,不同的幼儿可能在认知水平上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当幼儿看到其他的小伙伴在玩某个东西非常开心时,他们就会认为那个东西非常有趣,于是就会出现想要占有的想法。(三)教师的管理方式当幼儿发生冲突时,老师的态度及处理方式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认为幼儿之间产生冲突的行为只是对班级活动进行扰乱,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就会采取强制的方式结束幼儿冲突,在此冲突解决中,幼儿冲突结束的方式是被动的,没有对幼儿的冲突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和指导,幼儿也没有学到相对应解决冲突的方法,只是对教师有了更多的依赖。教师在幼儿发生冲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教师对于幼儿冲突的解决办法还不够完善,如果幼儿发生了冲突,教师的做法往往是非常果断的作出决定,而忽略了发生冲突的过程和原因。虽然幼儿之间的冲突被暂时停止了,但是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四)家庭氛围因素父母的言行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过度保护幼儿的话,幼儿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这样的话,在发生冲突时,幼儿就不会考虑彼此的感觉,只会考虑自己,这意味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当父母之间的关系好的时候,发生事情的时候,会以协商的方式听取双方的意见,和平解决问题,父母发生冲突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会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在面对同伴冲突时知道如何处理。当父母关系紧张,冲突频发时,幼儿在焦躁无力的环境中也会有反社会的行为,受父母不良关系的影响,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会表现出敌意,进行攻击的行为,不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这样的处事方式不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家庭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心理发展,家长应努力的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而温馨的家庭氛围。四、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与引发冲突事件的起因或情境有关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冲突,幼儿和同伴往往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两个幼儿是因为抢夺游戏材料而引起的冲突,那么幼儿就会在使用的过程中互不相让。如果两个幼儿是在游戏中产生的冲突,那么两个幼儿可能会通过攻击的方式来解决冲突。但是如果幼儿是因为同伴不经意触碰到自己的利益而产生的冲突,那么幼儿通常会采取负面的情绪解决。在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冲突主要是由物体、和所需要的空间引起的,活动条件不足就会发生幼儿同伴间的冲突,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会限制幼儿的游戏,幼儿往往会因为同时玩一种游戏而发生冲突。(二)与冲突的对象及策略使用的回应有关在幼儿与同伴产生冲突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冲突对象,幼儿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同时针对不同使用策略的回应,幼儿也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与幼儿产生与冲突的一方在伙伴中具有较高的地位,那么幼儿更喜欢采用亲社会策略。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方面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的特点,在具体到社会发展领域中,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中,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只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在面对冲突时,幼儿往往会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如果幼儿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些利他观念,他们在面临冲突时会认识到“他的小伙伴比较多,和他发生冲突会对我不好”之后,其攻击行为则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三)与班级文化氛围有关在面临冲突时,幼儿采取的策略会与班级文化氛围有密切的联系。当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如果教师能够非常敏锐的发现,并且通过一定的技巧将冲突进行解决,让幼儿与同伴之间能够学会自己来解决问题,那么幼儿可能会采取非常适当的解决办法,同时很有可能会采取亲社会策略。教师对同伴冲突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权威的做决断,不理会或者强行禁止,虽然制止了幼儿的冲突行为,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幼儿在冲突事件上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解决,也没有学到独立的解决冲突的技巧,那在下一次同样同伴冲突发生时,幼儿会用同样的方式去解决。因此在班级里教师要能用正确的冲突观去帮助幼儿对冲突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幼儿学习独立的解决冲突的能力。(四)与家庭因素有关当幼儿面临冲突问题时,家庭因素也会影响到幼儿采取的策略。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家庭环境中,幼儿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亲子冲突,就会以同样的方式运用到同伴的身上。有的家长认为幼儿还小,不能明辨是非善恶,不会对事物进行正确的选择,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家长的帮助,用溺爱的方式教养,这样幼儿容易形成不正确的自我意识,一旦他们的意愿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而在权威的教养方式下,家长喜欢为幼儿做决定,不会征求幼儿的意见,这样幼儿的想法很难得到尊重和理解,不敢与他人交往。民主型的家长善于与幼儿沟通,尊重幼儿的意见,幼儿可以充分的发挥自主性,能够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那么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幼儿同伴冲突问题的合理解决,能够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解决冲突的技巧。可以在发生冲突时学会协商、合作等交往技能并能够采取积极的解决策略化解冲突。五、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对策(一)教师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干预冲突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往往都是具有突发性的。对于有教育经验的教师来说,在面临冲突时往往都会做出有效的应对。如果教师在处理冲突事件时,有充分的把握,那么教师就会有更积极的态度。所以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对幼儿冲突运用合理积极的方法进行解决。在幼儿之间发生了冲突的时候,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幼儿的心理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如果有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合理介入到冲突中将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在解决冲突时,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进行描述,然后让幼儿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事件,让幼儿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倾听幼儿的想法,并且针对每一个幼儿的想法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给幼儿提供一个合理、积极的解决方式。(二)教师应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自主性对于中班幼儿所采取的策略中,采取中性策略进行解决冲突的情况非常多,很多时候,幼儿在面临冲突时,首先考虑到的并不是自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会选择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培养幼儿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在面临冲突时能够想办法自己解决。比如,在幼儿园里经常会出现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当问题出现时,幼儿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不能简单的做出评价,而应该有意识地将问题留给幼儿,让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体会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在多次自己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渐懂得分享、谦让等社会行为,并且从中不断成长。(三)教师做好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游戏领悟化解冲突在化解冲突时,可以通过愉悦的游戏来进行解决。对幼儿来说,展开游戏可以增强趣味性,而且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相应的游戏材料,但是如果游戏材料不够,却存在几个幼儿都想要这个材料时,那么游戏就不能顺利进行。幼儿之间可能会因为争夺某些道具而发生冲突,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都需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在解决冲突时,应该把权力交给幼儿自己解决,如果幼儿之间只是出现了一些轻微的冲突,那么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观察,看幼儿之间是如何进行解决的,然后针对不同的解决方式给出相应的指导。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冲突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每个幼儿都会有不同的观念意识,那么教师需要对于每个幼儿进行角色意识的指导,教育幼儿应该具备包容团结的心理,让整个游戏的过程能够更加轻松自由。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定制游戏规则,让游戏随着幼儿的期望发展。不过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外向的幼儿来说,很多外向的幼儿如果比较顽皮,那么他们通常会主动引起冲突,对于这种幼儿,一般要采取积极的引导。对于有效控制了冲突行为的幼儿,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出现了不正确行为的幼儿,应该多给一次机会,让幼儿自身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四)教师帮助幼儿提高社会认知能力当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之后,教师和家长会对其进行积极教育,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对人际交往的规则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会逐渐形成一种浅层次的意识,他们会进行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大众的认可,而什么样的行为不会被接受。不仅如此,幼儿在发生争吵的时候也会进行学习,他们的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那么在再次面临冲突时,他们就会运用自己在上次冲突中所学到的东西来防止矛盾升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冲突。幼儿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他们的观察而学到的。由于幼儿的生长发育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他们的智力和社会意识并不健全,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的方式进行学习是非常有教师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要适当对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让幼儿能够从与人友好相处中有所收获。可以对幼儿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让幼儿通过倾听明白其他幼儿所表达的问题,以免理解错误而造成冲突。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幼儿的特点,设计人物角色和情景模拟,然后让幼儿参与到其中,真实的感受到礼貌友好用语的积极效果。结语幼儿在成长的阶段,必然会遇到同伴冲突问题。幼儿会在每一次的冲突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每一次面临冲突的时候,幼儿所采取的策略和幼儿的表现都会帮助幼儿不断成长。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引导幼儿明确分辨是非,让幼儿能够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教会幼儿一些解决冲突的知识和技能,让幼儿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在本文中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只观察了一个幼儿园中班幼儿所发生的冲突类型及冲突时间,对于其他幼儿园幼儿了解不多,所得出的结论会有偏差,在教师介入冲突时的时间和方式没有过多的研究。希望在以后充足的学习时间中,能将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研究主题更加深入,将同伴冲突事件与教师介入行为所涉及到的方面取相结合并深化。参考文献杨红.关于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背景下同伴冲突行为的研究[J].才智,2020(17):5.让.皮亚杰著:儿童的道德判断,傅统先,陆有铨译。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3]顾笛曦.中班幼儿冲突分析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才智,2020(13):123.[4]王周益.中班幼儿冲突分析及其解决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30-131.[5]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71.[6]刘晓静.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7]Hay,D.F.Socialconflictinearlychildhood[J].InGWhitehurst(Ed.),Annalsofchilddevelopment,1984.[8]Hay,D.F.&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