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技术规范_第1页
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技术规范_第2页
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技术规范_第3页
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技术规范_第4页
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L/TkV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1范围本标准规范了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的定义、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种类及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包装运输及安装要求。本标准适用于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的设计与选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022—201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15153.1-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GB/T15153.2-200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它非电影响因素)GBT22386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GB/T17626.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17626.2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DL/T860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GB/T4797.4环境条件分类自然环境条件太阳辐射与温度GB/T4797.5环境条件分类自然环境条件降水和风GB/T26218.1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13540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抗震要求GB/T4796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程度GB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T14978连续热镀铝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GB/T2518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708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3906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1984高压交流断路器GB1985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GB/T38043.6kV~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GB1207电磁式电压互感器GB1208电流互感器GB/T20840.7电子式电压互感器GB/T20840.8电子式电流互感器GB/T13729远动终端设备DL/T593—2016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T404—2007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402高压交流断路器DL/T721—2013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primaryandsecondaryfusionringmainunit)一种将环网单元、站所终端、供电电源、互感器、外箱体进行一体化融合设计,可实现在线监控、故障识别及定位、就地隔离和电能计算等功能的配电开关设备。3.2成套化试验(formationtest)指将环网单元、站所终端、供电电源、互感器作为一套整体设备,验证其整机功能、性能的试验。3.3集中式站所终端(centralizeddistributionterminalunit)由控制单元、电源模块和后备电源等模块构成的站所终端,采用集中组屏安装形式。3.4分散式站所终端(decentralizeddistributionterminalunit)由公共单元和若干个间隔单元组成的站所终端,间隔单元安装在各环网柜间隔柜内。公共单元柜由公共单元、电源模块和后备电源等模块构成,采用集中组屏安装形式。间隔单元和公共单元通过总线连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终端功能。4使用条件除非另有规定,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及其操动机构和辅助设备,均应在其额定特性和4.1中列出的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如果使用条件和正常使用条件不同,制造厂应按用户提出的特殊要求设计产品,或者应和用户达成适当的协议(见4.2)。4.1正常使用条件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的正常使用条件应遵循GB/T11022的相关规定。4.2特殊使用条件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可以在不同于4.1中所规定的正常条件下使用。其中,用户对海拔高度、污秽、温度和湿度、震动、撞击或摇摆、风速的要求应参照GB/T11022的特殊使用条件提出。超过20mm的覆冰厚度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对于其他环境参数,用户应按照GB/T4796.1、GB/T4797(所有部分)和GB/T4798(所有部分)来规定相关技术要求。4.3安装要求环网箱的安装要求应符合DL/T593的相关规定。用户有特殊安装要求时,需与制造厂协商。5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5.1.1一二次融合环网柜应满足DL/T593、DL/T404的相关要求,环网柜内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等元件应满足DL/T403、DL/T486的相关要求。5.1.2一二次融合环网箱辅助和控制设备应满足DL/T593的相关要求。5.1.3控制设备及连接电缆应进行电气参数及接口结构的标准化设计,应能实现互换,宜满足带电更换。5.1.4各部件连接应满足以下要求:a)阻抗匹配以交流阻抗为标准;b)各部分组件间连接结构一致,插拔方便且具备锁紧、防脱、防误插功能。5.1.5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应遵循统一的规格型号定义,命名格式见附图A.1。5.2额定值5.2.1额定电压Ur,12kV。5.2.2额定电流Ir,630A。5.2.3额定频率所在系统正常运行的额定频率为50Hz。5.2.4额定绝缘水平额定绝缘水平按表1中的规定。表1一二次融合环网箱额定绝缘水平额定电压kV(有效值)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kV(有效值)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kV(峰值)通用值断口通用值断口1242(42)48(48)7585注1:括号中参数为湿试参数;注2: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断口可不开展湿式试验。5.2.5额定短时耐受电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为16kA/20kA/25kA。5.2.6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开关和控制设备在合闸位置能够承载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第一个大半波的电流峰值。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应该按照系统特性的直流时间常数来确定。45ms的直流时间常数覆盖了大多数工况,额定峰值耐受电流等于2.5倍额定短时耐受电流。5.2.7额定短路开断与关合电流额定短路开断与关合电流为16kA/20kA/25kA。5.2.8额定短路持续时间3s。5.2.9电压额定变比相序电压的额定变比推荐值为(10kV/√3)/(100V/√3);零序电压的额定变比推荐值为(10kV/√3)/(100V/3)。5.2.10电流额定变比当采用电磁式互感器时,相序电流的额定变比推荐值为600A/1A;零序电流的额定变比推荐值为100A/1A;当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时,相序电流的额定变比推荐值为600A/1V;零序电流的额定变比推荐值为20A/0.2V。5.2.11额定失步和开断电流(断路器)GB/T1984适用。5.2.12额定容性开合电流(断路器)GB/T1984适用。5.3环网柜技术要求5.3.1环网柜的绝缘方式可采用空气绝缘、气体绝缘、固体绝缘等。5.3.2环网柜应配置带电显示器,应能满足验电、核相的要求。5.3.3环网柜的操作电源宜采用直流48V、110V或交流220V,并配置自动化接口。5.3.4环网柜必须安装相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相电流互感器宜采用套管式安装,零序电流互感器宜采用电缆式安装。5.3.5环网柜柜门关闭时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4208中IP4X,柜门打开时防护等级不低于IP2X。5.3.6环网柜配置泄压通道并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5.3.7环网单元应标有清晰明显的主接线示意图,表面应注明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标志和标识牌的制作应符合DL/T593的规定。5.3.8环网柜中的绝缘件应采用阻燃性绝缘材料,阻燃性能不低于V-1级。5.3.9环网柜相序按面对环网柜从左至右排列为A、B、C,从上到下排列为A、B、C,从后到前排列为A、B、C。5.3.10环网柜应可根据需要设防凝露装置。5.3.11环网柜电缆室的空间和安装位置应便于安装、试验和维修。5.3.12环网柜电缆室、控制仪表室和自动化单元室宜设置照明设备。5.3.13环网柜柜内进出线处应设置电缆固定支架和抱箍。5.4控制和辅助设备5.4.1控制设备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控制设备应满足DL/T721规定的站所终端功能和性能要求,并做如下补充:可采用集中式或分散式安装模式。应具备遥信防误报功能,避免控制设备初始化、运行中、断电等情况下产生误报遥信;当一二次融合环网箱采用SF6作为绝缘或(和)灭弧介质时,应提供SF6告警信号并上传;控制设备控制回路接点输出容量(纯阻性负载)宜不小于:弹操机构:直流48V/10A;永磁机构:直流110V/45A、160V/45A或220V/45A。对配电网故障定位、隔离、恢复快速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可配置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功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功能和性能应满足DL/T1910要求;可具备电能量计算功能,包括每个间隔的正向、反向有功电能量,正向、反向无功电能量和四象限无功电能量,以及电能量冻结功能;可具备局部放电、温度等智能传感器的接入功能;应具有明显的运行状态、通讯状态、线路故障等就地状态指示信号;应具备通信对时功能,接收主站或其它时间同步装置的对时命令,与系统时钟保持同步。可具备北斗/GPS对时及定位功能,对时精度误差不大于5ms;守时精度不大于1秒/天。5.4.2控制和辅助回路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的控制和辅助回路要求包括:控制回路宜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之间宜采用密封连接器连接,密封连接器防护等级不得低于GB/T4208的规定的IP64等级;控制回路应具备防跳跃和自保持功能;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相关连接器宜具备CT端子自短路功能,适应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防开路需求。控制设备故障动作出口和控制出口宜独立,宜具备就地维护时就地切除故障能力,具备保护出口和控制出口硬压板;应具备控制回路告警判断功能,在开关分/合闸操作回路异常断开、低气压报警出现时经延时确认后告警。5.5故障处理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应具备故障检测、故障切除、自动重合闸等故障处理功能。具体要求包括:应具备相间短路故障检测、判断与录波功能,并支持上送相间短路故障事件;应支持录波数据存储,且能响应主站对录波数据的召唤;应具备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接地故障检测、判断与录波功能,并支持上送接地故障事件;应支持录波数据存储,且能响应主站对录波数据的召唤;应具备故障就地切除功能。采用断路器时,可直接切除相间短路故障和接地故障;应具备电压越限、负荷越限等告警上送功能;应具备故障指示手动复归、自动复归和主站远程复归功能;采用弹簧操作机构时,相间故障整组固有动作时间不大于100ms;采用永磁操作机构,整组固有动作时间不大于70ms;应具备自动重合闸功能,重合次数及时间可调;具备闭锁重合闸功能。5.6通信一二次融合环网箱通信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应同时支持光纤和无线两种通信方式;应至少具备2路以太网口、4路串行通信口等接口;在主站通信异常时,控制设备应保存未确认及未上送的SOE信息,并在通信恢复时及时传送至主站。5.7供电电源5.7.1电源要求一二次融合环网箱供电电源应满足DL/T721的相关规定。5.7.2供电回路供电回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供电电源采用交流220V供电或电压互感器供电方式时,应由控制设备电源模块提供环网箱工作电源。电源模块应至少支持供电电源和后备电源作为输入电源;当主供电源供电不足或消失时,电源模块应能给出告警信号并自动无缝切换到后备电源供电;电源模块应至少具备两路输出电源,其中一路为24V直流输出,提供控制设备工作电源,提供通信设备工作电源。另一路为操作电源,可根据操作机构类型选择输出电压等级,为开关提供操作和储能电源。输出电源技术参数指标应遵循DL/T721的相关规定。供电电源应同时满足控制和辅助设备、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及对开关的正常操作;后备电源独立供电时,应同时满足控制和辅助设备、通信设备正常运行4个小时,及对开关的5次正常操作。电源模块输入电源之间、输出电源之间、输入电源和输出电源之间,绝缘性能应满足DL/T721-2013的相关要求。配套无线公网/专网通信设备时,提供给通信设备的配套电源负载能力宜满足稳态工作不小于6W、暂态工作不小于10W且持续时间≥50ms的要求。配套xPON或者其他通信设备时,提供给通信设备的配套电源负载能力宜满足稳态工作不小于15W、暂态工作不小于20W且持续时间≥50ms的要求。5.8结构与接地结构与接地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环网箱外壳应采用防腐、耐候性材料,并能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特别要求时,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控制和辅助设备的外壳应采用耐腐蚀阻燃材料;控制和辅助设备接口宜采用专用连接器连接,连接器防护等级不得低于IP63等级;控制和辅助设备的外壳防护不得低于IP30级;对于有防水防尘要求的,达到IP53级;采用金属外壳的控制设备应有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接地螺栓直径不小于6mm,并与外壳和大地牢固连接;采用非金属外壳的控制设备如果需要接地,接地端子应能与4mm2导线良好配合接触;接地母线应分别设有不少于两处与环网箱基础接地网相连的端子,并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当接地电流引起热和机械应力时,应进行动热稳定的校核。5.9绝缘相间、相对地、断口间绝缘电阻不低于1000MΩ。5.10局部放电在1.1Ur(13.2kV)电压下,环网箱中断路器单元的最大允许局部放电量不大于20pC,PT单元的最大允许局部放电量不大于80pC。5.11准确度准确度以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整机被测量相对误差测试结果为准参照表2给定的数值。被测量的交流工频参比条件应满足DL/T721的相关要求。表2参比条件下的误差限值项目被测量区间误差限值备注相序电压0.05Un≤Ux≤Umax±1%零序电压0.05Ur≤U0≤Umax±3%相序电流0.01In≤Ix<0.05In±2%0.05In≤Ix≤1.2In±1%1.2In<Ix≤Imax±1%零序电流0.05In≤I0≤1.2In±1%1.2In<Ix≤Imax±5%±5%有功功率Ux=Un,0.05In≤Ix≤1.2In±1%无功功率Ux=Un,0.05In≤Ix≤1.2In±2%进行影响量试验时,误差变化不应超过DL/T721的相关要求。5.12温升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应满足DL/T593的相关规定之外,互感器在温升试验过程中,其表面温升不得超过50K。5.13互感器技术要求一二次融合环网箱使用的互感器应满足GB/T20840.1、GB/T20840.2、GB/T20840.3、GB/T20840.6和GB/T20840.8标准规定的基础性能参数及质量要求。5.13.1电压互感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使用的电压互感器宜采用三相五柱结构型式,参考接线原理如附录B.1所示。具体技术参数要求见表5。表5三相五柱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技术参数表项目要求值变比相电压:(10kV/√3)/(0.1kV/√3)零序电压:(10kV/√3)/(0.1kV/3)供电线电压:10kV/220V准确级相电压:0.5级零序电压:3P供电:3级(只测额定二次负荷时,只测100%额定电压点)单相输出容量30VA零序输出容量30VA供电容量3×300VA,短时3000VA/1s热极限输出容量3×300VA局部放电1.2Um≤20pC温度-40℃~+40℃、-25℃~+40℃一次连接形式一次高压端应与200A美式肘型头配套使用,进行雷电冲击、耐压、局部放电等绝缘检测试验。高压侧熔断器0.5A外壳外壳带有铝或铜等金属材质的屏蔽壳(层)并接地5.13.1电流互感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可以采用电磁式、电子式两种类型,参考接线原理图如附录B.2所示,其中零序电流互感器不推荐采用合成法。具体技术参数见表6和表7。表6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技术参数表项目参数额定电流比相电流:宜采用600A/1A零序电流:100A/1A准确级相电流:测量0.5S级、保护5P10级零序电流:一次侧输入电流为1A至额定电流(600A)时,比值误差≤3%,保护准确度等级为5P10级。额定输出容量相CT:当额定二次电流为1A时,1VA;零序CT:100A/1A,0.5VA。热稳定电流20kA/3s温度范围-40℃~70℃注:当额定二次电流为5A时,额定输出容量不小于10VA。表7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参数项目参数额定变比相电流:600A/1V零序电流:20A/0.2V准确级(含线缆)相电流:测量0.5S级、保护5P10级零序电流:1S级,保护10P30额定负荷20kΩ实现方式宜采用低功率线圈方式局部放电≤20pC(在14.4kV时)6试验种类及项目6.1型式试验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的型式试验项目见表6-1。本标准仅规定了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型式试验项目,环网柜、站所终端、交流互感器的型式试验项目参照对应单独产品的技术标准执行。6.2出厂试验每套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产品出厂前应进行出厂试验,出厂试验项目见表6-1。本标准仅规定了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出厂试验项目,环网柜、站所终端、交流互感器的出厂试验项目参照对应单独产品的技术标准执行。6.3到货验收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到货后,用户应对每批次设备根据一定比例进行抽样检测或全部进行检测,到货验收试验项目见表6-1。6.4试验项目表6-1一二次融合环网箱试验项目一览表序号试验项目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到货抽检1结构与配置检查结构与配置检查√√√外观检查√√√2绝缘试验工频电压试验(干式)√√√雷电冲击试验√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的绝缘试验√√√工频电压试验(湿式)√3准确度试验准确度试验√√√成套化准确度试验√√√4配套电源试验√√5传动功能试验√√6故障检测与处理√√7试验方法及要求7.1结构与配置检查12kV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应包括断路器或负荷开关、互感器单元、站所终端、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符合5.3条规定要求。7.2工频电压试验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按照DL/T593规定的工频电压试验,试验后应静置不少于4小时,然后复测成套设备的准确度,成套设备的测量电压、电流不超误差限值,且误差变差不超过误差限值的50%。7.3雷电冲击试验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按照GB/T11022规定的方法进行。7.4雷电冲击抗扰度试验雷电冲击抗干扰试验使用GB/T16927.1规定的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空载时实际试验波形与标准波形的偏差应符合GB/T16927.1的要求。试验程序:a)试验时试品置于工作状态,投入后备电源,在开关分位和合位两个状态下,按照GB/T16927.1的雷电冲击试验方法对试品三相进线端子施加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每相正负极性各5次;b)试验后试品能正确执行分闸或合闸指令(若是弹簧操作机构一并完成储能操作)并正确上报分合闸及储能遥信量,进行重复5次遥控、遥信试验,要求遥控成功率100%,遥信量正确上报率100%;c)试验过程中不允许有明显放电现象,试品保护应无动作,遥信应无变位;d)试验过程中不能出现关机、死机、复位现象。7.5互感器准确度试验7.5.1电流互感器准确度电流互感器准确度试验按照GB/T20840.2和GB/T20840.8规定的方法进行。7.5.2电压互感器准确度电压互感器准确度试验GB/T20840.3和GB/T20840.7规定的方法进行。7.5.3三相负荷对零序电流测量准确度影响量试验按照GB/T20840.2和GB/T20840.8规定的准确度试验方法,采用图1的接线方式,分别施加1%In、5%In、20%In、100%In和120%In的负荷电流,检测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输出值,其测量值折算到一次侧应小于1A。图7-1三相负荷对零序电流测量准确度影响量试验接线示意图试验标准电流源与一二次融合开关电源侧A相及C相正常接线,开关负荷侧A相及C相与B相短接,电源侧B相分别与试验标准电流源A相及C相接线。7.6成套化准确度试验7.6.1试验方法使用标准电压、电流源,试验接线如图7-2所示。试验时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由一次侧互感器采集高压信号,二次侧站所终端输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与标准信号进行误差计算。图2成套化准确度试验接线示意图7.6.2测量仪表要求试验用标准源及标准表的准确度等级应至少高于试品要求2个准确度等级。7.6.3试验要求成套准确度试验应满足如下要求:a)误差计算按照相对误差计算方法。b)试验结果应符合5.3.2的要求。7.6.4试验记录试验过程中至少应记录以下信息:a)标准表示值;b)被试品示值;c)试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7.7配套电源带载能力试验7.7.1将采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供电的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关闭后备电源,在主供电电源供电下,查看终端、通信模块及线损模块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连续遥控一二次融合设备分合正常操作不少于5次,每次间隔时间3分钟,开关应能正确执行相应指令,储能电机正常进行储能操作(若有)。7.7.2将采用其他取能装置供电的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关闭后备电源,在主供电电源供电下,查看终端、通信模块及线损模块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应能完成一次重合闸。7.7.3试验时关闭主供电电源,使用后备电源,查看终端、通信模块及线损模块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连续遥控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分合正常操作不少于5次,每次间隔时间3分钟,开关应能正确执行相应指令,储能电机正常进行储能操作(若有)。7.8传动功能试验7.8.1试验方法将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正常安装,从电源侧接入试验电压、电流源。7.8.2试验要求一二次融合环网箱传动功能试验步骤包括:a)在一二次融合设备电源侧分别施加三相电压、电流,记录模拟主站接收到的三相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测量数据是否正确;b)在一二次融合设备电源侧分别施加额定电压、越限电压、越限负荷电流值,当施加额定电压时上送有压鉴别信号到模拟主站,施加越限电压时上送电压越限信号到模拟主站,施加越限负荷电流时上送负荷越限信号到模拟主站;c)遥控一二次融合设备进行分闸-合闸操作10次,操作机构不应出现异常现象,模拟主站能收到正确上送的开关位置信号;d)一二次融合设备保护动作设置为不延时,在其电源侧施加相间故障电流值,记录动作正确性及动作时间,动作时间是从故障发生到一二次融合设备分闸的时间。采用弹簧操作机构时,动作时间不大于100ms;采用永磁操作机构时,动作时间不大于70ms;e)在上述试验过程中,遥信不出现误动。7.9故障识别与处置功能试验7.9.1试验方法将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正常安装,从电源侧接入试验电压、电流源。7.9.2故障保护功能试验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故障保护功能试验步骤包括:a)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电源侧按照三段式保护动作电流定值(一次值),分别施加大于三段式保护动作电流值5%的故障电流值,故障电流持续时间大于三段保护动作时间定值50ms,每个定值测试3次,记录动作正确性及动作时间,记录动作时间从故障电流达到指定值至环网箱分闸的时间;b)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电源侧分别施加各种单相接地故障电压、电流,每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测试用例测试3次,环网箱应能正确识别到小电流接地故障并隔离故障,记录动作正确性及动作时间,记录动作时间从故障电流达到指定值至环网箱分闸的时间;c)自动重合闸功能验证设置站所终端的重合闸次数和时间,其中重合闸次数设置为3次,试验步骤如下:=1\*GB3①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电源侧首次施加故障电压、电流,环网箱应首次跳闸,并启动重合闸整组复归计时,按照重合闸定值进行第一次重合闸,记录环网箱首次跳闸、第一次重合闸动作正确性及动作时间;=2\*GB3②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在重合闸整组复归时间内,在环网箱电源侧持续施加故障电压、电流,环网箱检测到故障电压、电流,应跳闸,并启动重合闸整组复归计时,按照重合闸定值进行第二次重合闸,记录环网箱首次跳闸、第一次重合闸动作正确性及动作时间;=3\*GB3③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在重合闸整组复归时间内,在环网箱电源侧持续施加故障电压、电流,环网箱检测到故障电压、电流,应跳闸,并启动重合闸整组复归计时,按照重合闸定值进行第三次重合闸,记录环网箱首次跳闸、第一次重合闸动作正确性及动作时间;=4\*GB3④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在重合闸整组复归时间内,在环网箱电源侧持续施加故障电压、电流,环网箱检测到故障电压、电流,应跳闸,并闭锁重合闸。7.9.3单相接地故障识别及处置功能试验单相接地故障识别范围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应识别并处理的接地故障应包含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生的各种单相接地故障,包含金属性接地故障、小电阻接地故障、高阻接地故障及弧光接地故障等。单相接地故障识别及处置功能试验方法单相接地故障识别及处置功能试验方法和步骤包括:a)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电源侧施加单相接地故障电压、电流,站所终端单相接地故障判定定值按照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方式设置,单相接地故障测试用例需涵盖第条所列故障类型,每个测试用例测试3次,记录动作正确性;b)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电源侧施加单相接地故障电压、电流,站所终端单相接地故障判定定值按照小电阻接地系统方式设置,满足零序过流定值及零序延时,保护动作,切除接地故障,设定三段零序电流定值及零序延时,零序电流一次定值范围0A~200A,延时范围0s~100s。单相接地故障测试用例需涵盖第条所列故障类型(高阻接地故障除外),每个测试用例测试3次,记录动作正确性;c)Y时间内,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电源侧施加单相接地故障电压、电流,线路零序电压突变值超过门限值,且持续时间超过门限值,每个测试用例测试3次,记录动作正确性。7.9.4短路故障检测短路故障检测试验步骤包括:a)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电源侧施加瞬时性短路故障电压、电流,一二次融合环网箱不应上送告警,记录动作正确性;b)在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电源侧施加永久性短路故障电压、电流,短路故障种类应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小电阻接地系统的异相接地故障,一二次融合环网箱应上送告警,且隔离故障,记录动作正确性。8包装、运输及安装要求如果在运输、存储和安装时不能保证订货单中规定的使用条件(温度和湿度),制造厂和用户应当就此达成专门的协议。为了防止在运输、储存和安装过程中由于雨、雪或冷凝等而吸潮导致绝缘损坏,必须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同时运输中的振动相关因素也必须考虑。8.1包装和运输包装除满足GB/T13384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的外箱可视为包装的一部分,并应能保证开关设备各零部件在运输过程中不致遭到脏污、损坏、变形、丢失及受潮,对于绝缘件应特别加以保证,以免损坏和受潮,对于外露的接触表面,应有预防腐蚀的措施,所有运输措施均应经过验证。2)一二次融合环网箱的外箱应有能承受整体总重量的起吊装置,应在运输文件中附上尺寸图和重量,并应有运输、保管、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事项的明显标志符号(如中心线、起吊位置、接地部位等)。3)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