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经、肝经、督、任课件_第1页
胆经、肝经、督、任课件_第2页
胆经、肝经、督、任课件_第3页
胆经、肝经、督、任课件_第4页
胆经、肝经、督、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腧穴各论泸州医学院针灸教研室胆经、肝经、督、任十一、足少阳胆经胆足少阳之脉:

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跳回胆经、肝经、督、任循行释疑头角:额结节下加颊车:经脉向下经过颊车部位毛际:耻骨阴毛部髀厌:即髀枢,相当于环跳穴季胁:11、12肋部(孟、仲、季)髀阳:大腿外侧外辅骨:即腓骨绝骨:腓骨下端低凹处大指岐骨:第1、2跖骨三毛:大趾背短毛(爪甲后二节)头角颊车毛际髀厌髀阳外辅骨绝骨大指歧骨胆经、肝经、督、任少阳与耳关系密切三焦经:其支者:……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胆经:……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胆经、肝经、督、任内经原文主治是动则病

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

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胆经、肝经、督、任主治释疑面微有尘:面色晦黯,如蒙尘土膏泽:脂滑润泽足外:下肢外侧经脉所过阳厥:足少阳经气阻逆为病主骨:少阳行头身之侧,多骨节,故主骨所生病。其病“诸节皆痛”、“百节皆纵”“骨摇而不安于地”肾:主骨----生长(主骨生髓)胆:主骨----运动(节痛、节纵、骨摇)头痛颔痛:颔,颞部。颔厌由此而名。马刀侠瘿:瘰疬长于颈项or腋下。(发于腋下赤坚,……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侠瘿。颈前为“瘿”,马刀可生长于腋下,侠瘿应在颈侧。《灵枢·痈疽》)胆经、肝经、督、任头部诸穴瞳子髎:

[主治]:目赤、迎风流泪;偏头痛

[刺灸]:a.向后平刺b.三棱针点刺出血听会:

[主治]:急性耳鸣耳聋(卡他性中耳炎)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刺灸]:a.针刺张口取穴b.按摩压耳抽气颔厌[主治]:悬颅1.偏头痛悬厘2.?曲鬓胆经、肝经、督、任注意:中央前回、中央后回胆经、肝经、督、任中央前回:

运动中央后回:

感觉胆经、肝经、督、任1.中央前回≈

顶颞前斜线

2.中央后回≈

顶颞后斜线胆经、肝经、督、任请同学们注意定位:

1.找两点:

头维:入发际0.5寸旁开4.5寸(下关穴直上)曲鬓:耳前发后缘直上(平角孙穴)2.划弧线:平行发缘,作头维、曲鬓连线3.分四段:四等分头、曲连线(头维、颔厌、悬颅、悬厘、曲鬓)胆经、肝经、督、任百会前神聪胆经、肝经、督、任主治:顶颞前斜线:前神聪(百前1寸)----悬厘

运动障碍(肢体偏瘫、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顶颞后斜线:

百会----曲鬓

感觉异常(麻木迟钝、感觉过敏)穴区:

上1/5为下肢躯干中2/5----上肢下2/5----头面对侧胆经、肝经、督、任解剖头皮:1.皮下筋膜2.帽状腱膜(临床报告:多针此层不易出血;易得针感)3.腱膜下结缔组织(标准行针多在此层进行。针感变化:紧张---空松----紧张)注意:头部针刺头皮时注意操作。(进针、行针、出针)胆经、肝经、督、任操作1.体位:卧位2.进针:

a.角度、层次:300捻入(皮肤、皮下浅深筋膜、帽状腱膜、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b.医者针感:松—紧---空松4.调向:与头皮平行捻入5.捻针:

拇指掌面、食指桡侧面挟持针柄食指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捻转。200次/分。捻针2~3分钟后留20~30分钟。(其间可捻2~3次)6.患者针感:热、麻、胀、抽动7.出针:刺手轻捻,松动针身;压手固定穴周退至皮下,迅速拔针。干棉球长时间重压。胆经、肝经、督、任胆经、肝经、督、任拳王阿里的症状1.运动减少:

随意运动减少,始动困难,缓慢。重复动作时,速度、幅度减少。小写症。语声单调,低沉。进食、水呛咳。偶有起身时,全身不动,“冻结”发作。2.振颤:

紧张时加重。由一侧上肢发展到四肢、下颌唇舌颈。4~6秒。3.强直:

“面具脸”。面肌强直,表情、瞬目减少。4.体位不稳:

“慌张步态”。小碎步,前冲。晚期姿态反射进一步失常,易跌倒。5.其他: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唾液、皮脂分泌增加,汗液分泌异常。大、小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

忧郁、痴呆。胆经、肝经、督、任帕金森综合征胆经、肝经、督、任风池:祛风大穴[命名]: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此穴在颞颥后发际陷中,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功用]: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宫窍[主治]:

1.治风

a.祛外风(恶寒、发热,头痛、项痛、鼻塞)

b.熄内风(高热角弓反张、肝风内动:手足蠕动,头摇身颤。耳鸣如潮)

2.宁神失眠胆经、肝经、督、任刺灸:小心操作针刺方向:

a.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斜刺

b.平刺透风府穴(后发际上1寸)深度:下斜刺0.8~1.2寸;平刺可稍深特别注意:不可深刺。下有脑干(延髓生命中枢影响呼吸、心跳等)按:临床常用一指禅推拿、按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痛胆经、肝经、督、任为什么风池为治风、安神要穴?答:1.关于治风。

①外风:

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阳维脉维系诸阳经主表,故可疏外风解表。(阳在外)②内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病机十九条》?)肝胆相表里,故可通经络,熄内风,清头明目。③又:穴位所在位置特殊。项后两大筋之间。入脑之要冲,风邪所凑之处,针刺可祛外、熄内之风。

胆经、肝经、督、任为什么风池为治风、安神要穴?2.关于安神。此为近代针灸家据临床实践发现提出的。①经络:风池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跷之会。

a.手少阳三焦经布胸中络心包。

b.足少阳经别贯心。

c.阳维维系诸阳。

d.阳跷司眼睑开阖。②脏腑:心主藏神,胆主惊。胆气失调则心神失守。心胆气虚致惊悸失眠。

③因此,风池穴可通过对多条经络、多个脏腑的调整以安神定志。用于原因不同的多种失眠。胆经、肝经、督、任现代研究:良好解毒功能流行性腮腺炎:+曲池、外关、合谷甲状腺肿大:+大椎、大杼、急性喉炎:+少商美尼尔氏病:+太阳、太冲胆经、肝经、督、任肩井:[定位]:,

a.

医者以掌后第一横纹按于肩胛冈下缘,拇指在第七颈椎下,余四指并拢按在肩上,食指靠于颈部,中指屈曲,指尖下为穴。

b.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

c.乳头直上最高点。[治疗]:

1.难产

2.无汗、少乳+?

3.颈项强痛,不可回顾(肩周炎、冈上肌腱炎、颈椎病)+?

[刺灸]:

1.向肩胛冈方向斜刺80度??

2.拿、拨肩井(保健、治疗。非常舒适)胆经、肝经、督、任日月:胆募穴7肋间。主治:黄疸、肋间胀痛京门:肾募穴12肋端。取穴:屈肘取穴。主治:肾炎水肿。胆经、肝经、督、任

环跳定位:

侧卧屈股,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与内2/3交点处。解剖:臀大肌、梨状肌下缘,深部正当坐骨神经。胆经、肝经、督、任环跳[主治]:环跳腿疼刺而即轻

1.腰腿痛(扭挫伤、风寒痹证)(坐骨神经痛主穴+?经穴)

2.中风偏瘫、股骨头坏死(激光针)

3.外阴病:缩阳

[刺灸法]:

双手进针直刺有针感为度3~5寸

a.直刺:坐骨神经痛等腰腿病

b.斜刺:会阴部外生殖器疾病?胆经、肝经、督、任刺灸:深达梨状肌下坐骨神经胆经、肝经、督、任风市:垂手中指尖下[功用]:祛风湿、壮筋骨[主治]:1.寒湿:下肢麻痹(股外侧皮神经炎)+闪罐2.瘙痒(荨麻疹)+曲池、血海阳陵泉:[定位]: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主治]:合穴、下合穴、八会穴(合治六腑)1.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2.黄疸胁痛+支沟3.蛔虫症+胆囊穴/反应区[刺灸]:透刺:胃经足三里穴与太阴、少阳邻里相通。a.针阳陵泉而运胆汁入胃。补三里而能健脾,b.泻三里而能平肝,降逆通肠。光明:尖上5寸腓骨前缘。主治:眼病远部取穴首选(络穴属胆络肝,肝开窍于目)悬钟:绝骨髓会各类骨病(疏松、骨髓炎、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环跳、阳陵泉、大杼胆经、肝经、督、任临泣:---带脉,腰胁痛,“腰溶溶若坐水中”侠溪:荥穴,肝胆湿热,口苦,外阴瘙痒胆经、肝经、督、任§治疗淋巴结核验方轻粉9克铜绿12克松香60乳香6克没药12克冰片2克杏仁6克红杆蓖麻子30克将蓖麻子、杏仁去皮,前六味共研细末,再用锤共砸为膏,备用。用时将药膏摊子干净布上,或油纸上,贴于患处,两日换药一次,直至痊愈。此方治疗淋巴结核,无论已溃未.溃外敷皆有效。

(王复兴)胆经、肝经、督、任§外敷消瘰膏治疗淋巴腺结核颈部淋巴腺结核,中医名瘰疬,是一种缠绵难愈的顽固性病症。笔者应用祖传秘方---“消瘰膏”外敷治疗,效果良好。介绍如下:方药:

马前子15克血竭10克蛇蜕4克蜈蚣4条血余炭6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露蜂房6克樟丹230克香油1斤制法:先将香油加温100~130度,纳马前子,一分钟后再下乳、没、血竭,再过一分钟后纳蜈蚣、蛇蜕、露蜂虏、血余炭,煎二分钟滤过去渣,再将油煎至滴水成珠,纳樟丹约二分钟取下,候冷备用。..用法:将“消瘰膏”敷黑布上贴患处。..(姚广明)胆经、肝经、督、任

十二、足厥阴肝经《灵枢·经脉》: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胆经、肝经、督、任循行释疑颃颡:喉头、鼻咽处上注肺:为什么十二经脉起于中焦而肝经最后没有回到中焦而是直接与肺交接(上注肺)?胆经、肝经、督、任内经原文主治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溃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胆经、肝经、督、任

歌诀:LR十四是肝经,起于大敦期门终,肝病胆病前阴病,肾心脾肺治亦灵。胆经、肝经、督、任大敦

[穴性]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①疝气(首选)?+照海

“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

能加强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促进回复(小儿一过性较多,多可自行回复。成人要注意观察有无嵌顿)②降压(可以较稳固地对大脑皮质相应升压区域进行抑制)③中风昏迷、癫痫。现代应用: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精索神经痛、阴茎痛。[操作]斜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胆经、肝经、督、任行间:行,足之用为行。气得行而通,滞得行而解。

本穴为行走着力之处,其用着重泻法。泻之俾使郁气得以

通行也。间,病愈为间。即病得通行而告愈也。

尤云气得行,而病得间也。

[穴性]荥穴

[定位]第1、2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①妇人病(经带胎产):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血府,女子之疾多实症当泻。)

②疝气,前阴病,癃闭③高血压头痛、眩晕(肝郁气滞)青光眼④神志病:中风昏迷、癫痫。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肝经实症多选行间?

大敦行间与太冲,肝在中封和曲泉井荥输经合木火土金水胆经、肝经、督、任医案《针灸聚英》东垣治一富者,前阴臊臭,又因连日饮酒,腹中不和,求先师(张洁古)治之。(分析?)曰:夫前阴足厥阴之脉络,循阴器出其挺末。凡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五方为臭,入肝为臊,此其一也。当于肝经中泻行间,是治其本……。联想:可否用于治疗狐臭等多种体臭?胆经、肝经、督、任太冲:太,大也;冲,冲盛。穴为肝经之原,

当冲脉之别处。肝藏血,冲为血海,肝与冲脉,气脉

相应而盛大,故….

“少气多血共四经,太阳厥阴两边分”

[穴性]输穴、原穴

[定位]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主治]①肝病首选穴(多脏腑:肺、脾胃)

a.上:头晕、高血压、巅顶痛(肝阳上亢);面瘫、口眼歪斜(肝风内扰)

咳血(木火刑金)

b.中:胁痛、胃痛呕酸、口苦、腹胀泻(肝火犯胃、见肝之病知肝犯脾)

c.下:一切疝气、男女外阴病

②全身病:小儿惊风、精神疾病(忧郁、狂躁)调整气机

+?(重要!)胆经、肝经、督、任太冲(肝原穴)治病广泛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1.主疏泄:a.本脏:失于疏泄(不畅、郁结)太过(肝气上逆,气厥)b.脾胃:脾(上眩晕、下飧泄)胃(呕腐吞酸,嘈杂)c.胆:太息、胁下胀满、口苦、疼痛、黄疸d.气血津液郁滞(月经紊乱,排卵异常;癥瘕积聚;外伤淤血停滞胁下)2.藏血:(储血治肝气太过。调血:动则运血周流,静则血回藏神)a.目干涩、夜盲;筋脉拘急、麻木、屈伸不利、颤抖;b.肝(藏魂)血不足则心(主神)血暗耗(木与火,母与子):惊骇多梦、夜卧不安,梦游、幻觉胆经、肝经、督、任章门: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定位]:第11肋端游离端下[主治]:疏肝理脾、理气散结

1.消化系:一切积聚痞块(气血痰食水壅滞)

小儿疳积、饮食不化、伤食肠胃消化不良

2.其他:胁痛、黄疸、消瘦

3.现代:肝脾肿大、肝炎、肠炎(病程较长者)刺灸:0.5~1寸(小心刺伤肝脾)脏会、脾募穴:胆经、肝经、督、任医案《针灸大成》

正卯岁,因磁州一同乡,欠俸资往取,道经临洛关,会旧知宋公云:昨年长子得一痞疾,近因下第抑郁,疾转加增,诸药不效,如之奈何?予答曰:即刻可愈。即针章门等穴,饮食渐进,形体清瘦,而腹块消失。胆经、肝经、督、任胆经、肝经、督、任督脉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胆经、肝经、督、任主病发热性疾病(阳脉之海):神志病、热病、肛肠病、腰脊头项病、相关内脏病胆经、肝经、督、任背部腧穴

颈椎:C7

大椎胸椎:T1陶道

T3身柱

T5神道

T6灵台

T7

至阳

T9筋缩

T10中枢

T11脊中腰椎:L1悬枢

L2命门

L4

腰阳关尾骶以下:骶管裂孔腰俞尾骨尖下长强胆经、肝经、督、任长强:为纯阳初始,使脏中生

纯阳正气,舒缓各部器官。[定位]:尾骨尖下[命名]:“长于阳而强于阴”

(督为阳脉之海,故长于阳)[主治]:

1.痔疮+承山(膀胱经经别入于肛)

2.脊背强痛(“井穴”)

3.小儿按摩:便秘上推(龟尾)腹泻下按

4.保健按摩(壮阳)[刺灸]:斜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胆经、肝经、督、任腰阳关:定位:L4棘突下功用:强腰膝、益下元主治:

1.生殖系:痛经、阳痿(虚寒)

2.运动系:腰骶疼痛(椎间盘突出、棘上韧带炎)

3.其他:破伤风、疝气强壮穴(上为命门、下为关元俞、前为关元、旁为大肠俞)胆经、肝经、督、任命门:两肾之间,肾间动气处,

为元气根本,生命之门户。

(内?外?)[定位]:L2棘突下[功用]:补肾壮阳、调经止带、舒筋活络[主治]:

1.泌尿生殖系:痛经、阳痿,滑胎

2.运动系:腰骶疼痛

3.其他:+肾俞虚损劳伤、手足逆冷,肾炎水肿(肾病综合征)小儿遗尿胆经、肝经、督、任至阳:

[定位]:T7棘突下(俯卧背部最高点)[命名]:人以背为阳,而横膈膜以下为阳中之阳,以上为阳中之阳。此处至有到达及极致之意。[功用]:健脾胃,清湿热

1.阳黄(黄疸多因脾失健运,湿遏于中,胆汁外溢所致。该穴属督脉,居膈俞之间,下邻肝胆俞。刺之可健脾泄热,利肝胆)

2.消化异常:腹痛、泄泻[刺灸]:

“至阳亦治黄疸病,先补后泻效分明。”

《玉龙歌》胆经、肝经、督、任现代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热重湿轻型)+太冲穴位注射:肌苷酸钠0.2~0.4g/次,隔日注射一次,5周为1疗程。《针灸学辑要》胆经、肝经、督、任灵台[定位]:T6下[命名]:灵台为古时君王宣德布政之地,喻心。穴在第6椎下,内应心,故名。[功用]:清热解毒、宣肺解表[主治]:火毒疔疮疖肿(DM)[解释]:1.病因病机:

a.“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

b.“痈疽原是火毒生,经脉阻隔气血凝”

《医宗金鉴》c.心于五行属火。

2.本穴属督脉又近心。督脉贯心而又总督诸阳,针之可泻诸阳经郁热火毒,同时可泻心火。胆经、肝经、督、任大椎[取法]:正坐俯首,项后脊背上方突起棘突最高者下方[功用]:清热解毒、解表通阳、镇静安神、宣肺调气[主治]:1.热病:恶寒发热、疟疾、骨蒸潮热、中暑高热

2.呼吸系:咳喘、胁痛、胸闷

3.神经系:癫狂痫、小儿惊风、(角弓反张)

4.消化系:黄疸、吐泻、霍乱

5.其他:项背强痛

6.现代研究:肝炎、血液病、老年初期白内障,湿疹、瘫痪

[刺灸]:1.朝向肩胛斜刺:通调阳经肩背经气

2.直刺放血:泄热为主

3.沿皮向头部针刺:改善脑功能,调节神志,治疗瘫痪胆经、肝经、督、任百会:“三阳五会”、“泥丸宫”、“鬼门”“天山”[定位]:[命名]:头为诸阳之会,穴为手足三阳、督脉、足太阴交会处,百病皆治故名[功用]:苏厥开窍、升阳固脱[主治]:

1.神经(脑)系:清阳不升所致眩晕、阳气郁闭所致晕厥、中风失语、失眠

2.脏器脱垂:脱肛、阴挺、疝气;胃、肾、脾等下垂现代研究:动物失血性休克,控制失血后,灸百会30min血液上升>35mmhg胆经、肝经、督、任(本症多有暴怒忧忿导致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血气运行不循常道,清窍受扰所致。治当苏厥醒脑为主。水沟穴位于任督交接之处,取之可接续阴阳经气。)水沟:[定位]:人中沟中上1/3处[主治]:急救首选,止痛要穴,各种急症以昏迷(厥症)为独长

1.厥症厥乃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昏厥时间较短,醒后无偏瘫,失语、口歪等。2.腰痛(根结关系)角弓反张,脊背强痛属督脉病,取之有良效。

“脊背强痛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玉龙歌》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循行背部正中,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人中穴,胆经、肝经、督、任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上颐,循面,入目。胆经、肝经、督、任任,承任;妊养也胆经、肝经、督、任主病:阴脉之海主干:

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症瘕络脉:

实则腹皮痛,虚则瘙痒?

胆经、肝经、督、任腧穴特点1.募穴众多(俞募配)心包----膻中心----巨阙小肠----关元膀胱----中极

三焦----石门胃----中脘2.部分输穴有较好强壮作用,且可以治疗神志病气海、关元、神阙、胆经、肝经、督、任中极:-4寸膀胱募穴尿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