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1页
高一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2页
高一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3页
高一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4页
高一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知能层级突破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深化透析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业水平达标课标领航第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课标领航课程标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应用:1.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相应对策。

2.分析某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第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基础知识梳理一、全球气候变暖1.表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年中明显_______,到目前已经升高了__________。2.原因:人类大量燃烧________,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增强了_____________。上升0.3~0.6℃矿物燃料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第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第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危害(1)直接后果:_________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至__________。(2)间接后果:加剧风暴潮和______灾害,造成城镇_______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_______;__________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频发。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洪涝排污盐渍化厄尔尼诺第7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思考1.二氧化碳为什么被称为温室气体?【提示】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减少了地面热量的散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第8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臭氧层的破坏1.臭氧层的主要作用:能强烈吸收太阳______,被誉为地球的________。2.现状: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______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3.危害:导致到达地面的___________增强,影响人类健康和农作物、海洋生物的___________。4.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三、大气污染与酸雨1.大气污染(1)污染源:主要是燃煤产生的废气和_____尾气。紫外线保护伞南极紫外线辐射生长繁殖氟氯烃化合物汽车第9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污染物:燃煤→硫氧化物、烟尘等;汽车尾气→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等。2.酸雨(1)概念:pH小于___的降水。(2)成因:工厂排放的___________进入大气层后,与______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较强的___性,落到地面即为酸雨。(3)危害:毁坏森林,使河湖水________;腐蚀________、塑料和金属设施;使______酸化,造成农作物________。(4)分布:全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为_____、北美、我国___________地区。氮氧化物铅5.6含硫污染物水汽酸酸化建筑物土壤减产欧洲长江以南第10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思考2.我国酸雨灾害为什么南方重于北方?【提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国江南各大城市中大多燃烧的是高硫含量的煤。(2)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微粒均为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形成的酸雨缺少足够的中和,北方与此相反。(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区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气体扩散。(4)南方温暖湿润降水多于北方。第11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知能层级突破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资源短缺问题。1.环境污染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典型案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使用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我国“三河”(长江、黄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第1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典型案例固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城市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的汞污染、巴西海上石油泄漏第1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生态破坏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典型案例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部分物种灭绝第1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典型案例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南方缺水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等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东部地区天然气短缺第1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例1

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根据下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二氧化氮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材料2:3月24~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下表所示。第1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监测项目SO2(mg/m3)NO2(mg/m3)总悬浮微粒(TSP)(mg/m3)3月24日0.0340.0220.2663月26日0.0360.0420.3613月28日0.0890.0650.462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150.1120.130材料3:“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有关气象资料见下表。第17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日期3月26日3月27日3月28日日照时数4小时3小时4小时日照时间11∶00~15∶0012∶00~15∶0012∶00~16∶00风速状况静风静风静风霾无无有天气状况阴转晴多云晴间多云材料4: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下表。第18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调查项目“雾”的目击情况因不适而就诊人数变化(医院就诊情况调查)见到未见不清楚眼睛上呼吸道头昏、疲劳无反应结果55%23%22%不明显(无因空气污染而受损病例)略上升不明显-(1)3月24~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______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________。(2)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眼睛B.上呼吸道C.身体疲劳

D.没有影响(3)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第19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解析】该题侧重考查对统计数据表中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由题干材料1可知“光化学烟雾”的影响及其形成条件;由材料2可知不同日期的污染物在3月28日都达到最大值;由材料3可知,3月28日出现了“霾”这种天气现象;由材料4可知,近日市民上呼吸道就诊人数有所上升并且大多数人见到了“雾”。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进一步把四则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第20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答案】

(1)上升总悬浮微粒(或TSP)(2)B(3)不可以。理由:①二氧化氮(或氮氧化物)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第21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学以致用1.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为世界三大酸雨区。北美等地的酸雨,一般65%左右为H2SO4型,30%为HNO3型,而中国的酸雨约90%为H2SO4型。读世界各地每年排放的硫、氮量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第2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从图中可见,人为硫、氮排放量主要集中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图中还可看出,中国的人为硫、氮排放量也很大,这与中国人口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原因?(3)通过分析,解释以下叙述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①发达国家拥有先进技术,因而不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承担者。第2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②环境污染与人口数量多少成正比。③解决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控制人口增长。解析:读图可知,西欧、北美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发达,人均消费水平高,排放的硫、氮多。图中我国排放的硫、氮也较多,原因是我国生产技术较落后,能源利用率低,人口众多。第2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答案:(1)西欧北美两地是世界上工业发达地区,人均消费水平高,废物排放多(2)中国人口数量多,排放量大生产技术手段较落后,回收利用率低(3)①错误。发达国家人口少且增长慢,但人均消费量大,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②错误。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不呈正比例关系。③错误。控制人口的增长,树立环保意识,加强治理,提高科技水平等。第2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环境问题成因主要危害防治措施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大面积毁坏森林海平面上升,淹没沿岸低地、岛屿,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化;北半球高、中纬度大部分降水会增加,大部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而变得干燥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第2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主要环境问题成因主要危害防治措施臭氧层破坏自然原因:太阳活动;人为原因: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的合作酸雨自然原因:与某地的地形及土壤的酸性有关;人为原因:人类燃烧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排入大气中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使河湖水、土壤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是有效措施第27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例2

2008年2月28日,中国首次大学生北极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以下是考察期间获得的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冰雪之都”奥斯陆以前2月的平均气温是-2℃,而今年2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仅-2~-3℃;去年的几个星期,从挪威海域通过北冰洋,再到白令海峡,出现的无冰地带,比前些年同期宽了不少。材料2:北极上空存在臭氧洞,科学家预测未来15~20年臭氧洞还将扩大。第28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材料3:北极熊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冰鸥、贼鸥等极地动物在近20年中数量锐减;北极熊体内积累的多氯联苯等物质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每况愈下。在考察期间队员们没有见到一只北极熊。第29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北极上空臭氧洞的出现,会使地球上的生物更容易受到__________的伤害。臭氧洞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____层。(2)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恶化②海水变得越来越咸导致其饮用水源缺乏③有毒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其健康④考察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危害其生存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3)根据材料,考察队获取的全球变暖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0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为了应对全球变暖,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1年《波恩协议》又提出可以用增加森林植被量来抵消二氧化碳排放指标,提出这项决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臭氧主要的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使北极熊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另外,根据题干信息,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威胁了北极熊的生存。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该第31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区域气温明显升高,海洋冰融化减少,出现无冰地带。第(4)题,因为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够通过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答案】

(1)紫外线平流(2)D(3)气温升高海冰减少,出现无冰地带(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第3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学以致用2.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1)~(2)题第3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解析:图示“环境变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最有可能是因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被海水淹没。答案:(1)A

(2)B第3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教材深化透析活动点拨1.教材P80探索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类极大的忧虑和不安,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遭到破坏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卡斯特罗说:“有一个重要的物种正在灭亡,那就是人类!”2.教材P85思考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水环境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等。第3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图表解读1.图4-1-2玻璃温室效应示意这是一幅说明温室效应原理的示意图。玻璃直接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较少,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却很强,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发,保留在温室中,使室内温度升高。大气的保温作用与玻璃温室相同,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而对地面长波辐射是隔热层,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归还给地面。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第3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图4-1-3全球气温变化曲线该图说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增加的趋势与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是一致的。图中显示,1975年到200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330ppm升高到365ppm,同期平均气温也明显上升,这说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加剧了气候变暖。3.图4-1-4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气候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