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_第1页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_第2页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_第3页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_第4页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第2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1质量检验阶段操作者质量管理:工人自己制造产品,又自己负责检验产品质量;制造和检验的质量职能统一集中在操作者身上,因此被称为“操作者质量管理”。问题?

工长质量管理:由工长行使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操作与检验职能的分化(质量检验职能的强化)检验员质量管理:管理分工;专职的质量检验岗位、专职的质量检验员、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第3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1质量检验阶段两个重要的历史事实,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公差界限问题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产品的大幅增长要求零部件系列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互换性,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18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欧洲各工业国家的广泛关注。人们认识到产品质量特征不可能只取一个数值,于是提出了公差界限的问题。在1840年左右,美国提出生产者对装配的零部件精密度规定一个公差界限;1870年更加明确规定,超出公差界限即为不合格品,从而保证装配的零部件的通用性、互换性。公差界限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追求质量水平和经济性最佳组合的一种新思考。第4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质量管理在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发展到检验员,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质量检验阶段存在很多不足:1)事后检验;2)全数检验;3)破坏性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之间发生矛盾)。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这些弱点尤为突出。第5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存在的不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质量管理专家、数学家开始注意质量检验中的弱点,并设法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Bell)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组:——W.A.Shewhart博士为首的工序控制组:“事先控制,预防废品”;具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EconomicControlofQualityofManufacturedProduct》-该专著奠定了质量控制理论的基础。休哈特首创控制图是否属偶然?——H.F.Dodge博士为首的产品控制组:抽样的概念和方法:“抽样检验表”(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1944年,正式公布了“道奇-罗米格抽样方案”

第6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美国制定的战时控制质量标准:AWSZ1.1-1941质量控制指南;AWSZ1.2-1941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AWSZ1.3-1942工序控制图法。

这些标准的提出和应用,标志着质量管理在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后,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开始得到推广,为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利润。

20世纪40年代起,W.E.Deming博士把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传播给了日本企业,对日本的质量管理作出巨大贡献第7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一次飞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但是,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统计方法的作用,忽视了其它方法和组织管理对质量的影响,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又高深莫测,让人们望而生畏,质量管理成了统计学家的事情,限制了统计方法的推广发展,也限制了质量管理的范畴(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局限在制造和检验部门)。

第8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促成全面质量管理产生的社会因素:(1)高、精、尖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2)社会进步引发的观念变革——“质量责任”(3)系统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等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4)市场竞争加剧:交货期和价格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质量总经理A.V.Feigenbaum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开创了质量管理的一个新的时代,一直影响到今天。

第9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A.V.Feigenbaum:“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TotalQualityControl,1961)。

TQC强调了:①质量管理仅靠检验和统计控制方法是不够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必须有一整套的组织管理工作;②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人员的责任,企业全体人员都应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③质量问题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解决质量问题也是如此,应该在整个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的全过程中都实施质量管理;④质量管理必须综合考虑功能质量、价格(经济性)、交货期和服务,而不能只考虑狭义的产品质量。

第10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朱兰(被誉为质量领域的“首席建筑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有三个环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就是“朱兰三步曲”。于1951年首次出版了《质量控制手册》,成为质量管理领域的权威著。

日本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作出了创新探索,提出开展QC小组活动,使质量管理工作扎根于员工之中,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提出了“质量改进七种工具”。第11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美国虽然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诞生地,但该理论真正取得成功的却是在日本,其实施特点是结合本国实际。20世纪80年代,面对国际竞争的不利局面,美国人反思了自身在质量上的失误;到了90年代,美国的钢铁、汽车等质量又超过了日本。这说明了什么?TQC发展成为TQM(基于组织全员参与的一种质量管理形式),使管理的概念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具有竞争性。第12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4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ISO9000族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简称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基础:社会基础: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经济基础:消除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体系注册/认证等方面的技术壁垒(市场准入),促进国际贸易顺利发展技术基础:高科技产品的质量要求法律基础:世界各国制定与颁布的质量责任、法令、法律、法规,把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作为强制性的社会要求。群众基础:各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实践基础:源于40年代的美国军工行业标准,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逐步发展成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第13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4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沿革:

20世纪80年代的ISO9000族标准ISO8402-1986质量术语ISO9000-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4-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ISO9001-1987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1987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1987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第14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改进指南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4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沿革:20世纪90年代的ISO9000族标准21世纪的ISO9000族标准第15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2.4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优点①标准通用性加强②标准结构简化,原则性与指导性强③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易于翻译、理解与实施;④考虑了所有相关方的利益需求⑤弱化了强制性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⑥将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的管理过程联系起来⑦强调对质量业绩的持续改进⑧强调持续的顾客满意是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⑨ISO9001与ISO9004内容结构一致,既避免了因认证/注册而给企业等组织带来的不必要工作量,又为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创造了条件;⑩与环境、安全等管理体系具有更好的兼容性,有利于组织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第16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质量管理基本上处于质量检验阶段,沿用的是前苏联20世纪40~60年代使用的百分比抽样方法。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大庆精神的“三老四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计数抽样检查标准制定贯彻后,才逐步跨入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1985年,随着原国家经委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全面质量管理在全国被普遍推广,逐步从工业企业推广到交通运输、商贸企业,甚至部分金融、卫生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1992年我国颁布了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等同采用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1994年颁布了1994版国际标准。2000年颁布了2000版新标准。第17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存在的问题:1)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充斥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2)产品合格率较低,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3)产品制造过程浪费严重,效率低下;4)企业质量管理基础薄弱,员工质量意识淡薄等。为了保障消费者利益,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质量法律和法规,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等,使我国的产品质量管理走上了法制轨道。企业质量认证认可制度也在完善过程中,统一规范的质量认证体系逐步建立。2001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重新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工作。第18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我国在推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鼓励“百花齐放”,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全国强制推行一种质量管理模式。相反,要倡导适合各种行业、各企事业单位特点的先进、实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第19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新世纪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创新质量人才质量战略质量系统个性质量质量文化第20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进一步阅读文献[1](美)J.M.朱兰。质量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6[2](美)A.V.Feigenbaum。TOTALQUALITYCONTRAL。NewYork:McGraw-HillBookCompany,1983[3](瑞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