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_第1页
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_第2页
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_第3页
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_第4页
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前言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是实现科学训练和科学健身的重要内容,也是运用生理学原理指导体育实践的具体体现,随着高新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广泛介入,运动过程中生理负荷实施监测的数字化,负荷量实时调控的智能化,以及训练负荷反应数据分析的非线性化逐步形成,从而为提高运动训练效率、减少运动损伤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方法和手段。第2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内容简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第三节运动生理负荷的实时分析第四节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第五节几种检验训练效果的简易指标第3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生理负荷(Wrp):广义的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的生理“功”。由于生理负荷是实机体内部所承受的生物学负荷故称“内负荷”,如心脏推动血液流动所克服的血流阻力。安静状态下的生理负荷称为静态生理负荷。生理负荷反应是指机体在承受一定生理负荷量时各器官和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变化或反应。如呼吸加快、心律增加等。第4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运动负荷(Wep):运动负荷是指加载于机体上的各种外部物理“功”的总称,亦称“运动量”。由于运动负荷是机体承受的外部机械负荷,故称“外负荷”。运动负荷量常用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练习密度等表示。当运动距离确定时,运动强度可用通过该距离的时间或目标生理负荷强度表示,如最大吸氧量百分比,心率等。第5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运动生理负荷:运动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在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负荷刺激作用下,机体器官和系统所承受的额外生理负荷,即除安静状态的生理负荷外,机体为维持运动状态下的机能活动水平额外作的生理功。机体所承受的总生理负荷等于静态生理负荷与运动生理负荷之和。总生理负荷(Wtp)=

静态生理负荷(Wrp)+运动生理负荷(Wep)第6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运动生理负荷的基本要素

运动生理负荷的基本要素包括运动生理负荷强度、负荷时间及负荷积分。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区别。人们一般所说的运动量及由此三者组成。第7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I.

负荷强度

运动生理负荷强度(IW)是指在运动负荷强度作用下引起的整体生理机能反应反应程度或幅度,简称负荷强度。一般而言负荷强度与运动强度成平行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产生的生理负荷强度就越大。第8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

负荷强度指标的量值可以分为:瞬时负荷强度和平均负荷强度。

瞬时负荷强度:反映最大、最小或某一时刻的负荷强度变化量。

平均负荷强度:反映整个运动过程中负荷强度的平均数值。如训练课中的平均心率等。第9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负荷强度指标的分类:表达运动生理负荷强度的指标分频率性指标和振幅性指标。频率性指标:以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次数为剂量单位的生理指标。如心率等。频率性指标是反映机体快速适应生理负荷强度变化的敏感指标,当生理负荷增加时频率性指标可以立即作出应答。对生理负荷强度作实施监控时首先选此类指标。在运动负荷增加的初期,机体的生理负荷强度反应往往以频率性指标为主。如运动刚开始时的心输出量的增加一心率的增加为主。第10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

振幅性指标:以单位体积和时间内的变化幅度为计量单位的生理指标。如血乳酸(mMoL/L),每搏输出量(ml/次),最大吸氧量(L/min)等等。振幅性指标是反映机体承受生理负荷强度机能潜力(贮备)或机体运动生理负荷积累程度的敏感指标。如血乳酸是反映体内糖酵解(无氧供能负荷)的积累程度,同时也反映机体承受无氧供能负荷的能力。第11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由于两类指标各有择重,在进行生理负荷强度监控时应注意生理指标的选择。一般而言频率性指标主要反映负荷强度的变化程度;振幅性指标主要反映机能潜力和负荷强度的积累程度。在训练程度的机能评价时,在运动负荷加载的初期机体的变化以频率性指标为主,如运动刚开始时的心输出量的增加以心率的增加为主;在运动负荷的中、后期,机体动员机能潜力以振幅性指标的变化为主,如中距离跑血乳酸的积累表示机能潜力。运动过程中同样心输出量为8升时,优秀运动员是心率80次/分X每搏量100ml/次;而无训练者是心率100次/分X每搏量80ml/次,反映两者的心肺机能不同。第12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II.负荷时间(Tw):

运动生理负荷时间指整个运动过程中,持续负载运动生理负荷的时间。由于赛前状态和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实际运动生理负荷时间长于运动时间,为便于计算可将运动生理负荷时间特指为运动阶段的负荷时间。运动生理负荷时间的表达方式与运动时间统一,可分为进入工作状态时间,稳定状态时间等,其中稳定状态下的负荷时间是评定机能状态潜力的重要指标。第13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III.负荷积分:运动生理负荷积分(ITw)是指运动过程中生理负荷强度随负荷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它兼容了负荷强度和负荷时间两相指标的信息,是既反映生理负荷量,也反映人体运动生理负荷机能潜力的综合指标。一般而言负荷积分值越大运动生理负荷量值越大,机能潜力也就越大。评价时按负荷单位计算,如心率负荷单位,吸氧量负荷单位。计算公式如下:

Y=∫ab[f(t)]dta、b表示运动生理负荷的起止时刻。第14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5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运动生理负荷的影响因素

运动生理负荷量主要取决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负荷反应三方面,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负荷反应呈反比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负荷反应越大,持续运动的时间越短,负荷积分值也就越小。适宜的运动强度刺激能因其较大的负荷反应,可持续运动的时间也长,所产生的负荷积分值最大,三者关系如三维坐标图。同一运动强度的刺激不同个体负荷反应不同,如不同训练者进行相同坡度及速度的跑台运动,运动时吸氧量、心率、血乳酸差异甚大。这与受试者训练程度、机能状态、遗传特征和个体差异等有关。故应用运动生理负荷指标进行技能评定和检测调控时应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第16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7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

在运动训练或体育锻炼过程中准确掌握运动者身体对运动负荷的生理学反应,及时调整运动负荷量是科学化运动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运动生理负荷监控的目的。训练的运动量不足达不到训练效果,运动量过大又容易造成造成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所以对运动员或健身锻炼者的运动生理负荷进行科学实时监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18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监测的基本原则

为保证运动训练和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获得可靠数据,减少误差,及时将可靠训练数据反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不干扰原则:避免干扰,采用遥测等技术2.简便原则:操作简便、指标精少

a.佩戴的传感器小巧,指标1-2项为宜

b.记录方式实现连续、自动记录

c.被测者熟悉操作程序,配合默契。3.可靠性原则:校正检测仪器,避免应激反应,如采血紧张等4.无创性原则:尽量采用心电图、肌电图等无创技术。5.连续性原则:连续采样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统一性,采样密度大样本数就大,所获数据可靠性也大。第19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监测的基本内容1.负荷强度的监测:包括各训练阶段负荷强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强度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等指标。它们表示训练过程中特殊阶段的特殊反应。要了解:运动的什么时刻出现了最大值或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数值是多少?意义?整个训练过程的平均值是多少?第20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负荷强度的分布特征:负荷强度的分布特征反映一次训练中负荷强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度变化的曲线模型可以分为:

a.波浪式:

b.双峰式:

c.阶梯式:第21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负荷积分的监测:整个训练课的积分值代表了本次训练课的生理负荷量,所以生理负荷量的计算是以负荷积分值的多少和单位进行计算的,其种类和表示方法有:

a.阶段积分值:表示某一阶段的负荷量。

b.总积分值:为各阶段积分值之和,反映该训练课总的生理负荷量。

c.平均积分值:总积分值与训练课阶段数之比,反映运动过程中的平均生理负荷量。第22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生理负荷反应变化趋势与特征的监测监测过程中生理负荷反应的变化趋势与特征主要依据负荷强度和负荷积分两类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其意义是能给教练员提供一个比较信息,协助掌握被监测者在运动中的生理机能变化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率,避免运动伤病。如某运动员完成与前次相同的运动量,但生理负荷反应出现增加的趋势,提示该运动员上次训练可能出现过度训练,导致本次训练课中出现疲劳尚未消除的现象。第23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监测的方法

训练的生理负荷监测有两类:一类是现场生理负荷采集,将训练中的负荷反应数据或包含负荷反应信息的样品(如血、尿、汗等)记录储存下来,训练后测定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教练员。另一类是实时监测,即应用计算机、遥测技术等,将实时监测到的负荷反应数据实时地以计算机屏幕展现出来,是教练员及时根据负荷信息调整训练计划。第24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I.

现场生理负荷采集现场采集数据及样品,训练后测量分析属于滞后分析,反馈不及时。其指标丰富系统,方法熟悉常用,可全面反映训练中的生理负荷反应情况。1.指标体系:

a.生理指标:心、肌电图、脉搏图、超声心动等心率、血压、血细胞,血液气体

b.生化指标:血乳酸,Hb,睾酮,皮质激素等

c.其他指标:运动量,重量、次数、距离第25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基本步骤:

a.采集安静指标以备比较。

b.连续采集训练中指标如心率、肌氧等

c.各训练间歇休息期分阶段采集血乳酸、睾酮、血红蛋白、皮质激素等。

d.数据整理(心率等)、生化指标测试、数据计算

e.分析与反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即使反馈给教练员为下次课训练计划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3.主要特点:现场采集数据及样品,训练后测量分析属于滞后分析,但反馈不及时。其指标丰富系统,方法熟悉常用,可全面反映训练中的生理负荷反应情况。第26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II.

实时监测1.指标体系:

a.通过传感器直接从被监测者身上采集的心电、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等原始指标。

b.由原始指标计算派生指标

c.与原始指标相关联的指标如氧脉搏,最大吸氧量,能量代谢率等

d.教育观察指标:对训练的态度、反应、注意力、动作质量、协调性等。第27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基本步骤:

a.信号采集与发送:传感器、遥测设备

b.数据接收与传输:

c.数据整理与显示:自然监测是直接显示负荷反应数据与曲线。对比监测:在自然监测的基础上与既定的目标反应曲线(目标轨迹)及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直观及时准确地发现机能变化情况。如隐性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机能试验中的心电图监测。

d.分析应答:教练员根据反馈信息迅速决策3.主要特点:能实时显示生理机能数据变化,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训练计划,掌握运动量。但原始指标少,传感器不能佩戴太多,仪器体积、重量、性能等限制。第28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9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实施调控的方法

生理负荷实施调控是在实施监控的基础上,根据训练计划的要求和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变化及时进行调控的过程,可分为人工实时调控和计算机智能调控两种方式。第30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I.

人工实时调控在实施监测的基础上有教练员直接指定调整方案并亲自实施调整过程,可根据训练实际情况及时调控已确保训练质量,是目前主要的调整方法。1.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强度无变化,时间变化小,负荷积分值变化大。常用于机能状态不佳或调整阶段的运动员。2.调整练习的强度和时间:明显影响训练课的运动量和个体的生理负荷量,常用于伤病康复期或年龄小的运动员,老年健身者等如训练中心率上、下限的自动报警设备。3.调整器械的速度、坡度和阻力:借助于器械进行调整,以改变负荷强度、时间和负荷积分值。第31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II.计算机智能调控

计算机智能调控是运动生理负荷实时调控的发展方向。1.心脏—跑台模式系统:根据心脏机能及心率变化情况调整跑台的速度和坡度,达到调整负荷反应的目的。2.心脏—跑速模式系统:根据心脏机能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实际反应情况和目标负荷强度参数进行比较,在运用模糊控制原理处理比较结果,将调控信息反馈给运动员调整跑速,使实际负荷强度曲线回复到目标强度曲线允许的变化范围之内。3.游速—水流模式系统:人体在特制的泳道游泳时,游速超过设定上限时,水流速度自动加快;游速低于设定下限时,水流速度自动减慢,达到自动调控的目的,目前主要应用于游泳运动员的技术诊断。4.第32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运动生理负荷的实时分析

运动生理负荷的实施分析(OSA)是指在运动训练或体育锻炼的现场,将运用各种监测手段采集到的反应运动生理负荷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编绘分析报告并及时向教练员反馈的过程。与滞后分析相比最大特点就是及时性,直观性和简捷性。实时分析的目的就是在现场及时提供运动过程中的测试数据,为及时了解运动效果,掌握适宜运动负荷,调控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第33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实时分析的基本要求

根据分析目的和教练员的实际情况,实施分析在选择指标、分析数据、表达形式、反馈速度和报告文本五个方面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所选分析指标有实用价值,既能现场分析处理,又便于理解掌握和应用。2.可靠性原则:数据可靠是科学分析的前提,要注意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训练内容与条件、仪器运行情况、数据采集传输的抗干扰性,数据的前期处理原理与方法合理与否以保证数据可靠。3.简练性原则:实时报告的内容逻辑清晰、简洁明了,篇幅要小,便于教练员迅速了解训练负荷反应。4.直观性原则:分析特征、规律、数据关系近量直观形象,以图表曲线等反应主要规律和特征,便于准确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问题。5.及时性原则:分析结果的反馈要快速及时,使教练员在现场及时得到分析评估的数据结果。第34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实施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A.确定指标体系1.反应负荷强度的指标:无创指标:心率、呼吸频率、代谢指数、氧脉搏、最大吸氧量、体温等。有创指标:血乳酸、Hb、尿蛋白等2.反应负荷积分的指标:长时间能连续取样的指标。3.反应训练主动性的指标:教育学观察指标或问卷第35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划分和计算各负荷阶段时间1.熟悉训练计划内容:项目、次数、组数、完成质量等为准确划分负荷阶段时间提供依据。2.确定各阶段负荷时间:粗略分析如体育课可按准备、主体和整理三个阶段划分;精细分析如优秀运动训练计划可按练习项目划分。3.计算负荷总时间:包括各阶段练习时间和间歇休息时间,精细分析总负荷中不包括准备活动时间。第36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计算和分析个阶段负荷反应特征值1.负荷强度特征值:进入工作或稳定状态各阶段和个关键点(拐点)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总负荷强度的平均值和最大值。2.负荷积分:(1)总运动生理负荷量(ITw):(2)各阶段运动生理负荷量(Sp):(3)负荷积分指数(ID):指运动生理负荷积分量(Sp)与总运动生理负荷量(ITw)比值的百分比。第37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D分析生理负荷反应的基本规律在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中由于运动负荷的持续刺激作用,人体承受一定量的生理负荷并发生一系列机能变化,表现一种特定模式和负荷反应规律。从整体机能反应的角度分析,运动生理反应的规律表现为四个阶段和五个关键点。第38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9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个阶段:1.动员阶段:相当于进入工作阶段;极点与第二次呼吸2.稳定阶段:人体机能水平和负荷反应处于相对动态平衡的高原平台。第1,2拐点之间。3.疲劳阶段:4.恢复阶段:运动停止后的恢复阶段运动阶段:即单项运动时间,指运动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是四个阶段的总和。恢复期/运动时间比值:反应训练密度,常用百分比值表示。第40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个关键点:1.第一拐点:即第二次呼吸点(H点)2.第二拐点:疲劳始点(I点)3.负荷强度最大值点:单项练习中最高生理负荷强度反应点(J点)4.运动终点(K点)衰竭点:不能按既定强度运动下去的被迫停止练习的临界点。5.转折点(m点)或恢复点:上下两个单项练习阶段的交界点,是间歇训练法的关键环节之一。第41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E.生理负荷反应的计算方法(略)1.单项运动生理负荷反应变化趋势数学模型的建立2.计算第一拐点3.计算第二拐点4.计算生理负荷积分第42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G.绘制填写实施反馈分析报告1.将分析数据制成生理负荷反应特征图(线图、直方图、百分比图等),直观形象表达负荷特征变化。2.将生成的曲线和计算数据编制运动生理负荷实时分析报告,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3.将及时反馈给教练员,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第43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四节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一、生理功能适应水平评定原则1.量化原则:根据不同评价目的选取几种主要生理指标在运动前,运动训练不同阶段后,运动中的不同时间以及运动后分别测试,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2.定性原则:某些指标(疲劳感等)难以定量分析评价,可分成若干级别进行定性评价,或根据级别粗略定量分析。3.综合评定原则:考虑全面和整体因素评价适应水平,不能依靠局部或个别生理指标得出完整的适应性结论。注意对形态结构与生理和机能进行综合研究,参考运动成绩和运动医学指标,全面进行评价。第44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皮褶厚度等生理指标:心脏形态结构:心脏体积,心肌重量,心腔容积,左室后壁厚度,心室间隔厚度等心血管能功:心率,血压,心电图,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输出量,心力贮备,射血分数,心肌收缩性,心肌舒张性等。第45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呼吸阈能量代谢指标: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摄氧量,最大摄氧量,呼吸肌耐力,呼吸商,无氧阈等等。神经感觉机能指标:简单视-动反应时,简单听-动反应时,综合反应时,视觉闪光融合阈值,肢体平衡机能,双手协调机能,前庭器官稳定机能,视深度(立体视觉),本体感觉,注意分配试验等。其他机能评定指标:血乳酸,尿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睾酮等生化指标和激素、酶等方面的指标。第46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人体机能评定的方式横向比较纵向追踪不同机能状态机能水平比较(相对安静,定量负荷及极量负荷后若干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第47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安静状态运动员生物学特征骨骼特征:骨密质增厚,有机物和无机盐增加,骨及韧带承受压力、拉力的能力提高,骨骼肌特征:肌肉产生工作性肥大及亚细胞水平产生适应性变化。氧运输系统:心搏徐缓,血压平稳或略降,肺活量增大,基础心率稳定,随训练程度提高可略有下降。过度疲劳,功能不佳,患病或训练量过大可出现基础心率上升。呼吸机能特征:呼吸频率降低,呼吸深度较大。第48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定量负荷时反应的一般规律①动员快:有训练者工作开始时功能动员快②消耗少:有训练者工作时能量消耗少,呈稳定状态③恢复快:有训练者工作结束后恢复阶段明显缩短。评定方法:国内外多采用联合功能测验法,哈佛台阶测验法,Pwc170测验法。B、定量负荷时的生物学特征第49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定量负荷后各系统的反应特征①.定量负荷法神经系统的反应:有训练者反应时缩短,分化能力加强,后抑制作用减少,缺乏训练者相反,是保护性抑制或疲劳的发展所致。②.定量负荷后运动系统的反应:有训练者动作电位集中于运动时相,安静时几乎消失,肌肉兴奋性和功能活动性不变或提高,无训练者上述指标下降。③.定量负荷后氧运输系统的反应有训练者呼吸深度增加多,呼吸频率增加少,心率上升少而每搏量增加多,出现机能节省化现象。动力负荷后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压差增大。静力负荷后因挤压外周血管,舒张压亦升高。第50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极量负荷后机体适应的一般规律:①功能水平高②贮备潜力大③指标反应大C、极量负荷时机体适应水平的测定第51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极量负荷后某些指标的变化①最大吸氧量:有训练者可达83-85ml/Kg。个别优秀者可超过90ml/Kg。②氧脉搏的变化:最大可达23ml,约为安静的6倍③氧债:优秀运动员可达20升,常人5-7升。④心率:有训练者可达180-190次/分。第52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机能评定的一般步骤

明确机能评定的目的和范围常规健康检查机能测试过程测定报告制定运动处方和膳食处方第53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运动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遗传因素:遗传决定了最大潜能,教练员的作用是:通过训练发掘最大潜能;为运动员选择适合遗传特征的项目。3生物节律因素:与工作能力,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密切相关。4年龄和性别差异:运动对月经无明显影响;月经对运动成绩不影响;怀孕分娩正常且1-2年后成绩恢复;参加足球、摔跤损伤及少。第54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六、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应着眼于远期效果,要通过多途径,多指标和多学科进行同步测试综合分析。评定材料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指标的检查

2运动员自我感觉

3教育学观察第55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心率的应用。血色素的应用。尿蛋白的应用。血尿素:运动负荷过大,蛋白质分解增多,血尿素排出增多,提示疲劳发生RPE的应用。无氧功率的应用。间接测VO2max的应用。血乳酸的应用。

CK:疲劳后磷酸肌酸酶活性增高。

第五节几种检验训练效果的简易指标第56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测试的基本要求:1.准确可靠(如血色素在相同条件,两次不能超过0.2克)。2.仪器简便,实用,尽量减小运动员生理心理负担(如活捡).3.根据个体特点客观分析(如哈佛机能实验)4,吃透一个指标长期观察。第57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心率运动实践中的应用:1,评定训练水平,安静时,定量负荷后,最大强度。2,测定疲劳程度:清早站比躺1分钟快8次以上。3,用心率评定Vo2max。.4,用心率评定运动强度。5,用心率评定运动员赛前状态。6,用心率评定AT.7,用心率评定运动员恢复情况。8,用心率评定运动时与RPE的关系。9,用心率评定运动训练阈值。(最大负荷后1分钟心率-运动前1分钟心率)/2

+运动前1分钟心率10,用运动后心率推算运动时心率。第58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血色素:(注意事项)1。常规测每周一次(跟踪);不定期(赛前,赛后)。2。正常平均12-13克左右,但有个体差异(注意规律)。3。出成绩:男不超过17克;女不超过16克。过低不好,过高也不好,在比赛期曲线上升最好。4。过低的原因:营养问题,运动量过大(特别在大运动量开始阶段,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体重因素,女子月经期,季节原因(冬低于夏)。5。过高的原因:丢失体液过多(补充体液)。6。注意整体分析:自我感觉,运动能力,心率,尿蛋白等等。第59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尿蛋白:正常人尿中蛋白质含量40-89毫克。尿蛋白增加原因:大运动量肾上腺素等分泌量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上升——滤过增多——身体机能下降。

特别是蛋白在大量增加时。注意变化规律及个体差异。注意球型尿与管型尿的特点。第60页,共6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RatingPerceivedofExertion)613有点累

7非常,非常轻松14815累

9非常轻松161017非常累

11轻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