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 54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计轴设备技术条件_第1页
CJ-T 54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计轴设备技术条件_第2页
CJ-T 54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计轴设备技术条件_第3页
CJ-T 54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计轴设备技术条件_第4页
CJ-T 54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计轴设备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计轴设备技术条件ICJ/T543—2022前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设备组成和结构 35一般要求 35.1工作环境 35.2寿命 35.3检测能力 35.4室外设备安装 46功能和性能要求 4 46.2设备功能 46.3响应时间 46.4外壳防护等级 46.5绝缘电阻 46.6绝缘耐压 46.7温度性能 56.8交变湿热 56.9振动性能 56.10冲击性能 56.11高温运行 56.12低气压性能 56.13雷电防护 56.14电磁兼容 57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要求 57.1可靠性、可用性要求 57.2可维修性要求 67.3安全性要求 68接口要求 68.1工作电源 68.2传输通道 68.3接地 68.4与联锁系统接口 68.5与监测的接口 69试验方法 79.1外观检查 79.2设备功能测试 7Ⅱ9.3响应时间测试 79.4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89.5绝缘电阻 89.6绝缘耐压 89.7温度试验 89.8交变湿热试验 89.9振动性能试验 99.10冲击性能试验 99.11高温运行试验 9.12低气压试验 99.13雷电防护试验 9.14电磁兼容试验 10检验规则 1010.1检验分类 1010.2出厂检验 10.3型式检验 10.4出厂检验及型式检验项目表 11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111.2设备包装 1111.3设备运输 1111.4设备贮存 11参考文献 12Ⅲ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铁路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通号分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玉琼、丁华伟、杨晓东、胡树宣、罗松、高建强、戴宏、张志倜、廖理明、1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计轴设备的设备组成和结构、一般要求、功能和性能要求、可靠性、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计轴设备(以下简称计轴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O780:1997,MOD)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588.3印制板的设计和使用GB/T5023.4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GB/T15157.2印制板用频率低于3MHz的连接器第2部分:有质量评定的具有通用安装特征基本网格2.54mm的印制板用两件式连接器详细GB/T24338.1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1部分:总则GB/T24338.5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GB/T32347.3轨道交通设备环境条件第3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2通过计入、计出轴数的算术运算,输出控制条件,实现对轨道区段空闲、占用检查的安全装置使计轴轨道区段从占用状态改为空闲状态的按压计轴轨道区段的预复零按钮后,该区段保持占用状态,在该区段运行一列车,计轴设备确认[来源:TB/T3189—2007,2.10,有修改]3a)室内设备最大尺寸不宜超过2250mm×600mm×800mm(高×宽×厚);b)机柜或机箱结构应便于测试和器材更换;d)机柜或机箱内部配线、接插件a)集成电路应采用工业级及以上等级,工作温度应为-40℃~85℃;b)印刷电路板材料、电气性能、机械性能、设计和a)空气相对湿度:室内设备在温度为25℃时,空气相对湿度为5%~95%;室外设备在温度为25℃时,空气相对湿度为5%~100%,且应无凝露现象。当列车车轮轮缘符合TB/T449、轮径符合TB/T1010的规定时,计轴设备检测能力应符合下a)当轮径不小于470mm、车列速度为0km/h~200km/h时,设备应正确计轴;b)当轮径不小于350mm、车列速度为0km/h~100km/h时,设备应正确计轴。对于非钢轮钢轨制式,当车列速度为0km/h~120km/h时,设备应正确计轴。5.3.3应适应于不同的轨道区段类型,计轴主机的单一轨道区段检测能力不应小于5个检测点。4a)当钢轨符合TB/T2344的规定时,车轮传感器应能适用于43kg/m及以上各类型的钢轨;a)应对轮轴检测器采集的轴脉冲信息准确计数并识别列车运行方向;c)应具备直接复零和预复零功能,并有操作执行成功的状态指示;d)在设备初始上电或停电恢复后,未进行人工复零操作前,应保持轨道区段占用状态;e)应对车辆折返运行进行正确检测,包括对同一车轮传感器上前进和后退车轮的检测。a)轨道区段由占用到空闲输出条件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s;b)轨道区段由空闲到占用输出条件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1s。a)车轮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7;b)轨旁电子检测器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c)计轴主机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20。a)引线端子对机壳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5MΩ;b)轮轴检测器各引线端子对机壳的潮湿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a)在大气压力不低于89.9kPa、海拔不超过1000m时,计轴主机和轮轴检测器信号输入或输出5端子对机壳间应能承受交流正弦波50Hz1kV有效值电压,历时1min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且在试验时泄漏电流不应大于20mA;b)在大气压力不低于89.9kPa、海拔不超过1000m时,电源输入或输出端子对机壳间应能承受交流正弦波50Hz2kV有效值电压,历时1min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且在试验时泄漏电流不应大于20mA。a)室内设备为一5℃~45℃;b)室外车轮传感器为一40℃~80℃;c)室外轨旁电子检测器为-40℃~70℃。在对轮轴检测器进行交变湿热试验时,初始检测应符合6.1、6.2的规定;试验后,各引线端子对机壳的潮湿绝缘电阻应符合6.5b)的规定。计轴设备的振动应符合GB/T32347.3—2015中4.12.2的规定。计轴设备的冲击应符合GB/T32347.3—2015中4.12.1的规定。计轴设备在出厂检验前应进行高温运行试验,在环境温度45℃±3℃条件下通电运行72h,运行结束后恢复标准大气条件,并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6.1、6.2的规定。大气压力:不低于70.1kPa,海拔高度不超过3000m。a)计轴设备应具备雷电防护能力,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水平应符电防护试验性能应符合TB/T3498—2018中判b)对于露天铺设线路,计轴主机设备与轮轴检测器之间的传输电缆应采取防雷措施。轮轴检测器在钢轨牵引电流和谐波等干扰环境下应可靠工作。计轴设备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24338.5的规定,电磁兼容试验性能应符合GB/T24338.1中性能判据A的规定。6a)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小于1×10⁵h;c)可用性不应小于99.999%。b)可维护性不应大于0.5h。a)计轴设备的设计应符合GB/T21562、GB/T24339.1、GB/T28808、GB/T28809的规定,b)计轴设备宜采用2取2安全计算机结构,可采用2乘2取2安全计算机结构;计轴设备应使用不间断交流或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宜采用AC220V±22V,频率50Hz±1Hz;直流电源宜采用DC24V±2.4V。8.2.4计轴主机设备与轮轴检测器之间的传输距离不应小于6km。计轴设备的地线应符合GB50157的规定,当计轴室外设备需接地时,宜采用单独的接地线接地;当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当采用单独接地线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Ω,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02。8.4.1计轴设备与联锁系统应可靠接口,输出轨道区段空闲或占用信息可采用继电、串口或网口方式8.4.3对计轴设备进行预复零、直接复零应符合行车安全相关操作,预复零、直接复零指令产生、传7计轴设备正常工作,轨道区段空闲时,在轨道区段计入轴数,计轴设备输出轨道区段占用,在该a)预复零功能测试:计轴设备处于占用状态时,执行预复零操作后,轨道区段保持占用,计轴设备输出预复零成功状态指示。在轨道区段一端计入轴数,另一端计出相同轴数,计轴设备a)设备初始上电,计轴设备输出轨道区段占用;b)设备停电恢复后,计轴设备输出轨道区段占用。a)计轴设备正常工作,轨道区段空闲时,在轨道区段计入轴数,计轴设备输出轨道区段占用,b)计轴设备正常工作,轨道区段空闲时,在轨道区段未完全计入轴数,计轴设备输出轨道区段计轴设备正常工作,轨道区段空闲时,在轨道区段计入轴数,测试该轨道区段开始计入时刻与计8a)初始检测:应按6.1、6.2的规定,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b)条件试验:设备在试验过程中不带电;c)严酷等级:车轮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应为IP67,轨旁电子检测器外壳防护等级应为IP65,d)最后检测:试验后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6.1、6.2的规定。计轴设备绝缘电阻的测试应按TB/T1447的规定进行,用500V兆欧表测得设备各引线端子对机计轴设备绝缘耐压试验应按TB/T1448的壳之间的绝缘耐压应符合6.6a)的规定;电源输入或输出端子与机壳之间的绝缘耐压应符合6.6b)a)初始检测:应按6.1、6.2的规定,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b)条件试验:设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2h后,再按正c)严酷等级:室内设备试验温度-5℃、室外设备试验温度一40℃,且持续时间2h;d)中间检测:试验过程中设备通电并保持工作,保温2h后,继续保持温度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6.1、6.2的规定;e)最后检测:试验后,试验箱恢复标准大气条件,设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然后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6.1、6.2的规定。高温试验应按GB/T2423.2的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初始检测:应按6.1、6.2的规定,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b)条件试验:设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2h后,再按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c)严酷等级:室内设备试验温度45℃、室外轨旁电子检测器试验温度70℃、室外车轮传感器试验温度80℃,且持续时间2h,在高原地区应用时,可延长至6h;d)中间检测:试验过程中设备通电并保持工作,保温2h后,继续保持温度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6.1、6.2的规定;e)最后检测:试验后,试验箱恢复标准大气条件,设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然后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6.1、6.2的规定9a)初始检测:应按6.1、6.2的规定,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然后b)条件试验:设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2h后,按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c)严酷等级:试验温度+40℃,且循环次数为2次d)恢复条件:试验后,试验箱恢复标准大气条件,设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e)最后检测:用500V兆欧表,按TB/T1447规定的方法测得各引线端子对机壳的潮湿绝缘电阻应符合6.5b)的规定。a)初始检测:应按6.1、6.2的规定,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b)条件试验:室外设备按正常使用状态固定在振动台上,其中车轮传感器应安装在钢轨上规定c)严酷等级:车轮传感器振动试验严酷等级应符合GB/T32347.3—2015中4.12.2钢轨上设备的规定;轨旁电子检测器振动试验严酷等级应符合GB/T32347.3—2015中4.12.2轨旁上设备的规定;车轮传感器和轨旁电子检测器试验时间均为每个方向1h;d)最后检测: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应符合6.1、6.2的规定。a)初始检测:应按6.1、6.2的规定,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b)条件试验:室外设备按正常使用状态固定在振动台上,其中车轮传感器应安装在钢轨上规定c)严酷等级:车轮传感器冲击试验严酷等级应符合GB/T32347.3—2015中4.12.1钢轨上设备的规定,垂向、横向、纵向三个相互垂直方向各冲击3次;轨旁电子检测器振动试验严酷等级应符合GB/T32347.3—2015中4.12.1轨旁上设备的规定,垂向、横向、纵向三个相互垂直方向各冲击3次;d)最后检测: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应符合6.1、6.2的规定。a)初始检测:应按6.1、6.2的规定,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b)条件试验:设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2h后通电运行;c)严酷等级:试验温度45℃±3℃,且持续时间72h;d)最后检测:试验后,设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然后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6.1、6.2的规定。a)初始检测:应按6.1、6.2的规定,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设备进行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