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和机理的探究7400字(论文)】_第1页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和机理的探究7400字(论文)】_第2页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和机理的探究7400字(论文)】_第3页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和机理的探究7400字(论文)】_第4页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和机理的探究74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和机理的研究TOC\o"1-1"\u摘要 I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中药炮制减毒方法 22.1水制法 22.2

火制法 22.3

水火共制法 32.4

净制法 32.5

制霜法 42.6

其他方法 4第三章常见毒性中药炮制去除毒性机理 53.1

去除毒性部位 53.2

破坏或改变毒性成分的结构 53.3

降低药物毒性成分以降低消除药物毒性 53.4

除去非有效的水溶性毒性成分 53.5

辅料的解毒作用 6第四章炮制降低毒性的化学研究 74.1

乌头、附子类的炮制研究 74.2

马钱子的炮制研究 74.3

自然铜的炮制研究 84.4

甘遂的炮制研究 84.5

人参的炮制研究 84.6

白芥子的炮制研究 94.7

半夏、天南星的炮制研究 94.8

吴茱萸的炮制研究 9第五章讨论 9参考文献 10PAGE2摘要目的:提高炮制质量,确保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方法:分析中药炮制减毒基本方法、主要的机理作用以及炮制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结果:分析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净制法、制霜法以及其他方法等中药炮制减毒方法作用机理,以及常见毒性中药的去除机理及化学研究找到不同毒性中药减毒的基本原理结论:今后应充分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应用新方法和新理论,探索中药炮制的机理,研究中药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化学成分变化,进而揭示中药炮制前后临床疗效变化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中药炮制;减毒;炮制机理;化学成分;炮制技术第一章绪论中药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治疗疾病的药物,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以及一些人工制成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辨证论治临床用药需要,根据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与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华民族历代医药学家智慧的结晶。临床应用中药强调辨证配伍、合理炮制、严格控制用法用量。炮制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增强疗效。现就毒性中药炮制方法与机理以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分类探讨。中药古称“毒药”,“毒”泛指药物的偏性,以毒攻毒是中药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1],《素问▪异法方益论》载:“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医学问答》对此解释为:“夫药本毒药,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利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机能的偏盛偏衰。后世才把“毒”定义为对人体有毒性或副作用。阐明中药炮制的机理,就必须研究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更好地指导改进炮制工艺,提高炮制质量,制订质量标准。分析化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分析仪器不断涌现,为复杂成分体系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促进了中药炮制机理的研究。第二章中药炮制减毒方法2.1水制法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物,使有毒成分溶解于水或液体辅料,从而减少毒性成分,降低药物毒性。常用的方法有洗、浸、泡、漂、润、水飞等。如水浸漂天南星、水飞朱砂、雄黄等。2.2

火制法用火加热处理药物,通过直接加热或加辅料共同加热处理,使药物毒性成分分解破坏,减少毒性成分含量,或改变毒性成分,从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常用方法有清炒法与加辅料炒。清炒牵牛子可减低毒性,缓和峻泻作用;清炒莱菔子、瓜蒌仁可去除生品臭气,避免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代赭石煅制后含砷量由0.03%降至0.01%,显著降低毒性;白果清炒降低毒性,增强敛涩作用;花椒清炒可减毒,缓和辛散作用,加强温中散寒、驱虫止痛作用;川楝子炒焦可缓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减少滑肠作用,增强疏肝理气止痛作用。砂烫马钱子可使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减少,并转变为毒性较小的其异构体和碳氧化物,从而降低毒性;米炒斑蝥,使斑蝥素升华或吸附于辅料,使斑蝥素含量减低而减少毒性;滑石粉炒水蛭、刺猬皮,可矫正不良气味,并降低毒性。高温煅烧干漆、烘焙法制蜈蚣、虻虫等,利用加热的方法去除腥臭味并降低毒性。2.3

水火共制法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使毒性成分溶解于水或液体辅料中,或受热分解、结构改变从而达到去毒的目的。乌头、附子类中药经过较长时间的水煮,使乌头碱水解而降低毒性;醋煮芫花可降低毒性成分芫花酯甲的含量而减毒;其他如甘遂、商陆、狼毒、大戟等峻下逐水药多用醋制而降低毒性;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用白矾、生姜等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2.4

净制法炮制时去除药物的有毒副作用的部位,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梁代陶弘景:“凡使麦门冬,需用肥大者,汤浸,抽去心,不尔,令人烦。”;《雷公炮炙论》在甘草项下载有:“凡使,须去头尾尖处,其头尾吐人”;汉代《金匮玉函经》:“虻虫熬去翅足”;晋代《肘后方》认为斑蝥应“去足翅炙”;宋代《证类本草》记载“蛤蚧合药去头足……,毒在眼……”;明代《寿世保元》:“莲子食不去心,恐成卒暴霍乱”;清代《修事指南》:“去心者免烦,去芦者免吐”。可见自古就通过净制法炮制药物以减毒。2.5

制霜法种子类药物经过压榨去油成霜或矿物类药物经过升华、煎熬或重结晶成霜。巴豆、千金子、柏子仁、大风子、木鳖子、瓜蒌仁等去油成霜,降低毒性,;升华法制取信石,临床用药剂量准确,保证用药安全。2.6

其他方法矿物类药物(芒硝、硇砂)用提净法经过溶解、过滤、重结晶精制药物,同时也降低了毒副作用;朱砂、雄黄等可用水飞法处理,在精制的同时也去除水溶性成分而降低了毒性。第三章常见毒性中药炮制去除毒性机理3.1

去除毒性部位蕲蛇去头部后入药,其头部含有较多的出血性毒素和少量的神经性毒素,内服后可引起内脏广泛性出血而致死,去头是为了消除毒性,去头后蛇体主要含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2];斑蝥净制,去头、足、翅后,镁、锌、钙等抗癌成分含量比全虫高,有害元素铅含量降低[3];人参去芦头而避免令人吐的毒副作用;麦冬去心,去除令人烦的毒副作用;苦楝皮去除毒性较大的外层皮以减轻毒性。3.2

破坏或改变毒性成分的结构改变毒性成分的部分结构,使之转变成具有同样药效作用而毒性较小的物质结构。乌头所含主要毒性为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该类化合物遇热易被水解,相应地变为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碱和苯甲酰次乌头碱,毒性为双酯型生物碱的1/500~1/200;若继续水解,生成乌头胺、中乌头胺和次乌头胺,其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1/5000~1/2000,如此可达降减毒目的[4]

;全蝎含有全蝎素,是一种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的毒性蛋白,其水溶液长时间放置或用100g水加热2小时,能使毒性蛋白凝固变性,达到降低毒性目的[5];水蛭的主要毒性成分是水蛭素,有高效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作用,经加热或稀酸处理可破坏水蛭素;巴豆中含有一种可溶解红细胞的剧毒成分巴豆毒蛋白,其受热(110℃)可变性失活;存在于苍耳子、蓖麻子、相思豆中的毒蛋白可强烈刺激、腐蚀胃肠道而引起出血,经加热处理使之变性而失活消除毒性。3.3

降低药物毒性成分以降低消除药物毒性斑蝥的炮制以米炒为宜。斑蝥素在84℃开始升华,升华点为110℃,米炒时锅温128℃正适合于斑蝥素升华,而含量降低,从而减弱毒性;将其在110℃恒温干燥箱中烘制也是同样的道理。巴豆生品有大毒,其脂肪油含量为34—57%,0.1—0.05g巴豆油即可致泻,大剂量的巴豆油还可引起剧烈的呕吐,而导致机体脱水,甚至致死,炮制降低巴豆油含量以减毒。3.4

除去非有效的水溶性毒性成分朱砂主要含硫化汞,含量达96.21%,杂质主要是游离汞和可溶性汞盐,后者毒性极大,为朱砂中主要毒性成分。研磨水飞法可降低可溶性汞盐含量而使朱砂毒性减小。水飞朱砂中游离汞含量低于1μg/g,证明朱砂经水飞后可大大减少游离汞的含量;雄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As2S2),其中常含有剧毒可溶性三氧化二砷(As2S3),对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和胃肠道系统都有毒性而致死,常用水飞法、酸奶飞法或酸洗法除去三氧化二砷(As2S3),确保雄黄的用药安全。3.5

辅料的解毒作用辅料在有毒中药炮制解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解毒机制较为复杂。天南星有强烈的刺激性毒性,用生姜、白矾作为辅料炮制后能解毒并增加疗效,其解毒机制可能为吸附毒物,改变毒物理化性质、生理活性,及增强机体解毒能力,其中生姜本身有解毒功能,并与天南星有协同作用;白矾在水中生成氢氧化铝凝胶吸附毒物,或与毒物中和而解毒;蟾蜍主要强心成分为蟾蜍毒,水解可得蟾蜍配基,为固醇类化合物,酒炙后毒性显著降低。第四章炮制降低毒性的化学研究4.1

乌头、附子类的炮制研究川乌、草乌和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

等植物的主根及侧根,均有很强的毒性,临床应用需要炮制。其毒性成分主要是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在炮制过程中,这些生物碱类成分发生水解反应,毒性大大降低,而其镇痛和抗炎等活性则有一定程度的增强,从而达到炮制减毒增效的目的。研究发现,川乌、草乌和附子在炮制过程中,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先水解脱去乙酰基生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碱和苯甲酰次乌头碱,进而再水解脱去苯甲酰基,生成毒性更小的乌头胺、中乌头胺和次乌头胺,同时也伴随发生脱氧作用,生成塔拉乌头胺。川乌、草乌和附子炮制后毒性大大降低,乌头碱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但仍然较好的保留了镇痛和抗炎活性,甚至活性增强。川乌、草乌和附子在炮制过程中,乌头碱类生物碱

8

位上的乙酰基在加热蒸制过程中被一些脂肪酰基置换,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类生物碱,从而造成在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而脂类生物碱含量增加。淡附片(附子加甘草和黑豆炮制后所得的炮制品)炮制减毒的机理主要是甘草中的脂肪酸类成分与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及其热解产物发生脂交换反应,生成毒性更小的脂类生物碱,同时还有少量的双酯型生物碱与甘草中的甘草酸类成分形成了难溶性沉淀,从而降低了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达到减毒的目的

[6]。4.2

马钱子的炮制研究马钱子来源于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nux-vomicaL.

的干燥种子,具有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的功效。炮制后药理作用和生品接近,但毒性大大降低,而且砂烫马钱子比其他炮制品镇痛作用更好。研究发现马钱子的炮制机理主要是生物碱类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在高温条件下氧化分解的过程。从马钱子炮制品中分离出

14

个生物碱成分,其中有

4

个是生品中所没有的,推测它们可能是马钱子在炮制过程中由其他生物碱转化而来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马钱子炮制过程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量降低,而异士的宁、异马钱子碱、士的宁氮氧化物和马钱子氮氧化物含量升高,推测可能是加热炮制过程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发生分解及氧化反应的结果。为了验证这种可能性,对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加热和氧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以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为母体,在

H

2

O

2

作用下,可以生成士的宁和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士的宁加热到50℃,可氧化为士的宁氮氧化物,后者加热到180℃则局部开环形成异士的宁氮氧化物[6]。4.3

自然铜的炮制研究自然铜为硫化物类铁矿族矿物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功效。是中医骨伤科的常用药物之一,一般需煅制后入药。李钢等[7]

研究发现自然铜在30—800℃的加热过程中,失去一个硫,逐渐由

FeS2

转变为

FeS,并且出现了Fe

3

O

4

、Fe

2

O

3

FeO(OH)等复杂物相,800℃时煅制可以使

FeS

2

完全转化成

FeS,在有氧条件下也可能生成铁的氧化物。自然铜经煅烧和醋淬后表面生成醋酸亚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物增加,易于体内吸收。也有研究发现,自然铜在450℃炮制时,黄铁矿氧化生成赤铁矿(Fe

2

O

3

);在650℃炮制时,黄铁矿大量转化成磁黄铁矿,进而氧化生成赤铁矿;在850℃炮制时,黄铁矿全部转化成赤铁矿和磁黄铁矿,且大大降低了有害元素铅和砷的含量。4.4

甘遂的炮制研究甘遂来源于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kansuiT.N.LiouexS.B.Ho的干燥根茎,具有泻水逐饮、破积通便、消肿散结的功效,临床多采用醋炙品入药,起到降低毒性、缓和泻下的作用。甘遂的活性成分主要为巨大戟二萜醇类成分,在加热炮制过程中部分巨大戟二萜醇酯分子内脂肪酰基位置转移,如具有一定毒性和刺激性的

3-酰基酯转化为无刺激性的

20-酰基酯,从而降低毒性;在加热醋炙过程中二萜类成分与醋中有机酸反应,生成的酰化二萜类成分,极性降低,水溶性降低,从而降低毒性[8]。4.5

人参的炮制研究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鲜人参中含有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

Rb1,Rb2,Rc

Rd

等人参皂苷类成分,在加工炮制过程中,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会发生脱羧分解反应,生成乙酰基化合物,如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

Rb2

转化为乙酰基人参皂苷

Rb2,即人参皂苷Rs1;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

Rc

转化成乙酰基人参皂甙

Rc,即人参皂苷

Rs2,对其分解产物分析发现有二氧化碳放出,说明该反应是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上的丙二酸遇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9]

。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广泛存在的田七素是一种特殊氨基酸,又名田七氨基酸,属二元酸类,对热不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神经毒副作用。研究发现,在红参加工炮制过程中,田七素受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生成

1-醛基-二氨基丙酸,并释放

CO

2

H

2

O,从而降低人参的毒性[10]。4.6

白芥子的炮制研究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albaL.的干燥种子,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炒制后使用。白芥子中含有多种糖苷类化合物,这些成分本身无刺激性,但其酶解后生成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而炒制过程可以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使酶被灭活,确保白芥子苷在胃肠道环境中缓慢水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郁露等[11]

采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对白芥子炮制过程进行动态追踪,结果发现在炒制过程中,羧酸酯类成分相对较稳定,而蛋白质(酶)在高温炒制过程中发生了热变性,纤维多糖在炒制10分钟后也发生分解。采用

HPLC

LC-MS

方法定量分析白芥子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结果显示芥子碱的含量在15分钟开始显著降低,同时分解产生对羟基苯甲酸,这可能是白芥子炮制过程的主要化学机理。4.7

半夏、天南星的炮制研究半夏和天南星是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生品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对粘膜的刺激性上。王祝举等[12]

和钟凌云等[13]

研究认为半夏和天南星中特殊晶型的针晶是主要的刺激性毒性成分

(毒针晶),针晶以草酸钙、蛋白和微量的多糖组成。经炮制后针晶束明显减少,并呈粘连状,炮制品草酸钙针晶束比生品大约减少一半。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半夏和天南星等在用白矾炮制过程中,白矾溶液中的Al

3+

可以络合针晶中不溶性草酸钙分子中的草酸,形成草酸铝络合物,从而导致针晶晶型被破坏,针晶呈现被锈蚀、溶解状,产生刺激性毒性的刚性结构消失,机械刺激下降。同时,针晶中的刺激性蛋白被白矾溶液溶解或水解,导致化学刺激或过敏性反应消失,毒针晶的刺激性毒性明显下降[14、15]

,这也是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的主要化学机理。4.8

吴茱萸的炮制研究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

的干燥果实,用甘草汁炮制后可以减小毒性,研究证明,甘草可以提高吴茱萸的镇痛解毒作用,炮制过程中羟基吴茱萸碱含量减少了近一半,而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碱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炮制后吴茱萸新碱的含量增加了1.3倍,这些变化是吴茱萸毒性降低的基础,也说明吴茱萸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此外,吴茱萸中还含有挥发油类成分,气质联用分析表明:吴茱萸生品挥发油共

79

个组分,甘草制品共

81

个组分,其中甘草制品挥发油中有

13

个化合物在生品中未被检出,生品挥发油中

3

个化合物在炮制品中未被检出[16]

,这些化学成分变化是吴茱萸炮制后药效改变的主要化学机理。第五章讨论中药炮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祖先在长时间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中药炮制学从产生起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理论上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上也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今后应充分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应用新方法和新理论,探索中药炮制的机理,研究中药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化学成分变化,进而揭示中药炮制前后临床疗效变化的物质基础。阐明中药炮制的减毒机理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要问题,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是研究的关键因素。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7]

。由于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全面而系统的阐明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反应及成分变化还存在较大难度。近年来,现代分析技术已经开始引入到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研究中,并且在部分中药的炮制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前景。对中药炮制前后成分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全面阐明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阐明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的最终目的是揭示中药炮制前后引起疗效改变的物质基础和机理,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分析和药效机理研究紧密结合,为中药饮片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全面系统地揭示中药炮制的机理[1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中药炮制机理研究将会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中药因天然、安全、有效而正逐渐被全世界范围接受,有毒类中药在临床中作用猛烈,效果明显,疗效往往超过药性平淡的药物,自古至今得到广泛应用。用药过程中不可忽视有毒类中药的两面性,应该充分认识到有毒中药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的危害,科学对待有毒类中药的毒性,统筹兼顾,寻求有效的减毒增效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目前,有毒类中药的减毒增效研究从化学成分、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多方面全面阐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