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_第1页
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_第2页
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_第3页
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_第4页
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一、何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时髦的词儿。“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

人文关怀的理念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它是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逐步产生的,它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人文”与“神文”相对,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提出的,它反对中世纪的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主张恢复人存在的本身的自然性。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稳定,那就是承认人是目的,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而今,人文关怀的理念已从文学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并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知名品牌在其广告中,绞尽脑汁表白如何“以人为本”,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一斑,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无论是源于人本性的回归,还是出于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以人为本都是大势所趋。在当代,人文主义的实质主要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它的外延可能包括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的肯定、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等若干个层面,但其核心内涵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关注。通俗些说,就是良心、爱心、社会责任心的体现。人文关怀是既要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也要关心和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体现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在新闻报道中努力体现人文关怀,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文明的要求,是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记者的使命与价值所在。一名有良知的记者应时刻把“人文关怀”的理念存放在心中、体现在笔下。而要将此体现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娱乐生活方式,把人的情感、人的感受充分考虑在新闻的各个环节中。新闻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各种需求的肯定。它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对人的关心和尊重。它不仅着眼于生命关怀,而且着眼于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人的作为、人的发展当作考察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向。二、当前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新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体制的变革导致了人文关怀在新闻界的回归。重视人文关怀已成为当今主流新闻传播观念中的一个亮点,这是新闻媒体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塑造媒体良好形象乃至提高市场竞争的关键,也是一家媒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非主流媒体在市场化转型和经济腾飞的狂潮中迷失方向,为了营利不惜以牺牲人文关怀为代价,结果导致了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和社会责任的缺失。当前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和利用近些年来,媒体对人的多层次需求的关注表现出全方位的热情和细心,尤其是人的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于是“口述新闻”、“隐私倾诉”这些新的媒体样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小媒体,许多内心最隐秘的东西变成了大众传播的新闻。这种新闻样式的兴起适应了现代都市人“人人需要倾诉”的心理,是人文关怀在新闻界的回归,但是媒体在做这类报道的时候容易失当,有的是没有把握好度,有的则是利用别人的隐私达到自己的目的,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结果使新闻报道不但没有给倾诉者心灵以蔚藉,反而伤害了当事人的情感,造成了人文关怀的缺失。2、媒体的话语霸权当前虽然被报道对象受到媒体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记者也力图以平视的眼光和被报道对象进行勾通,但事实上在采访活动中,被采访对象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和策划新闻中,被采访对象只是媒体的一件道具,一个符号,在采访中话语权还是牢牢掌握在采访对象手中。双方的这种关系凸现了媒体的“话语霸权”以及在这种权力面前被报道对象主体意识的缺失。有一个例子,是关于某市一儿童落水事件的。儿童落水是件令人悲伤的事。大部分的媒体都把报道的着眼点放在全市各界全力打捞,而有一家电视台别出心裁,把镜头对准了落水儿童的同学,因为该同学在事发现场没有及时呼救而是跑回家向大人报告,从而失去了宝贵的救人时间。话外音告诉观众,这个小孩在学校就不够聪明,如果……,那么…..。言下之意,如果这个小孩聪明,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媒体的记者是否想过,这位同学只是少不更事的儿童,面对突发事件,缺乏自救能力是很正常的。要追究责任也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责任,而不应该把导致儿童身亡的责任压在小孩身上,这对他以后的成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3、对生命权的漠视人文关怀有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对生命的关怀。生命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他是人的一切权利包括劳动权和休息权的前提。生命的神圣性应当是全社会的共识,所有人都应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但是我们的媒体的报道却常常轻视生命。例如,2003年2月中旬南方某电视台在广州一家医院采访时,要求医生护士在“非典”病人的隔离房里,摘去口罩让记者拍摄,以显示“非典”并不可怕。但事实证明这个举动已经危及到了被采访者的生命。在“非典”期间,充斥媒体的是“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等战争用语。大批医生被感染是一起涉及人的生命安全的重大责任事故。但是在媒体的报道中,优秀的医务人员被感染和死亡,现在却变成了他们如何不怕被感染,不怕死,这种报道基调中隐含的是对生命的漠视。甚至一对医务夫妻双双死亡,年幼的孩子成为孤儿这样的悲剧,报道不是问问他的父母怎么会死,而变成了美好的社会如何救助孩子。和平时期最大的救助应是保障人的生命,难道捐一些钱物比生命更重要吗?4、对百姓的生存状态的漠视新闻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一种广泛的平等的关爱之心和服务之情。但是在新闻报道中,报道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将新闻事实告诉受众,并常常对受众发号施令。在报道中不是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所以导致了报道对百姓生存状态有意或无意的漠视。上世纪90年代末,关于下岗工人的报道较多地出现在媒体上,有的传媒把下岗完全归咎于下岗工人的“观念”问题、“素质”问题、“缺乏专业技能”问题,而无视原有体制及再就业中公开的年龄歧视和性别歧视。似乎下岗工人就是“公平竞争的合理淘汰者”,这是一种缺乏人文关怀的表达方式。工人下岗当然有自身的原因,但是把责任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