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备考-作文《慢慢来比较快》审题方法指导_第1页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慢慢来比较快》审题方法指导_第2页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慢慢来比较快》审题方法指导_第3页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慢慢来比较快》审题方法指导_第4页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慢慢来比较快》审题方法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慢慢来比较快》审题方法指导初中语文备考-作文《慢慢来比较快》审题方法指导

真题再现

(2023年常德中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慢慢来比较快(节选)

演唱:梁静茹作词:李焯雄作曲:梁翘柏

让葡萄慢慢晕开/酿成芳香再醒来/有些事其实急不来/等知了蜕变归来/等蝉声夏夜散开/急不来总有些人需要再等待/慢慢来却比较快/来得快去得也快/烟火痛快到头来却空白/用忍耐种下爱等待花开/让时间慢慢晕开/酿成智慧喝起来/有些事其实急不来/让挫败沉淀下来/人生是延长比赛

上面的歌词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一、审题分析

“快与慢"这个话题很宽泛,快——可写快速发展给人带来的种种好处,也可以写快节奏的生活给人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慢——可写“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也可写“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习,稳稳当当的工作"的沉稳,以及“水流心不竞,云在俱意迟”的从容;但,“快与慢"是关系型的话题,最好要围绕其关系展开,全面分析:快的优劣,慢的好坏,以及何时应该快,何时应该慢,什么情况下快,什么情况下慢等等,最好写成议论文或散文。

面对此类话题,审题时需要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出来,否则就有可能偏离题意。从何处着手呢?搞清各自所属的领域或范畴,搞清各自的本质、特点,更要搞清这两者在何时何地、何情何景下有何联系——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是显性关系,还是隐性关系,是偶然联系,还是必然联系;是单向联系,还是多向联系,甚至是互动关联、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等等。搞清关系之后,再从中挑选出自己准备准确表达的一种关系,进而形成观点,并以此来构思作文。

本题属于“矛盾关系”的关系类话题作文。矛盾关系是指话题中往往出现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在写作时要学会辨证分析,对这两个矛盾的概念要突出重点,强调弊中有利或利中有弊。本话题是针对当前社会追求速度、普遍求快的心理而出的一道题。“快"固然有好的一面,但是一味的求快,却可能失去很多的东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文革时期的“赶英超美”,“放卫星”,这带我们民族带来了灾难。和“快”相比,“慢"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慢”却也给人类带来很多财富,比如说“慢工出细活”,只有慢火才能熬出好汤。但是“慢”就一定好吗?也不尽然。所以,我们在构思这个话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要突出哪一点,突出“快”,还是突出“慢”,还是二者并驾齐驱,都要很明显的表示出来,不要含糊。其次,在论述的时候,必须要辨证,不能绝对化。避免绝对化的一个方法就是在论述的时候,首先给自己预设一个前提,比如重点是谈“慢”,你可以把观点建立在当前人们普遍求快这个前提上,借此反思,提出在某些时候慢下来,这样的观点就比较辨证,也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从本道题的命题意图来看,尽管是以“快与慢”为话题,似乎“快"慢”均可,但是从它的题目看来,命题者更倾向于“慢”,从迎合命题者的角度来说,谈“慢的好处”似乎更切合题意。

二、构思方向举偶:

1、“慢"的长处在于可以以“慢”打“快"。武打小说中每描述高手对垒时,常有精彩的刻画,有以快制慢的,也有以慢打快的。快在于迅雷不及掩耳,速战速决,短时间内几招便置敌于死地,痛快淋漓,不着痕迹;慢则在于控制大局,避其锋芒,冷静观察对手的弱点与不足,从而抓住战机克敌制胜。文武之道,其实相通。

2、小桥流水人家,这里的流水低回缓慢,富有诗情画意。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的水澎湃奔腾,犹如天上来,气势非凡,充满历史的沧桑和悲壮。

3、俗话说:兵贵神速,打仗是要讲究速度的,速度要快,否则就会贻误战机。俗话也说:慢工出细活。我们要小心谨慎地去做,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却能够出精品,值得。关于画画也有这样的说法一天画三幅,三年卖不出;三年画一幅,一天卖出。这里也有快和慢的辨证。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我们不能一味求快,而忽视事物发展的规律。成语里说:拔苗助长。想让禾苗快快长大,结果恰好相反,禾苗死了,因为没有遵守生长规律。

三、审题的基本方法:

1、分清文体,确定写作对象

审题,首先要审清写作对象,确认题目是要求写人的,或记事的,或写景状物的,或是写应用文。题目要求写人,就要确认写什么人,选择什么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题目要求写事,就要选定一件事情,反映出事情的教育意义;题目要求写景状物,就要选择一处景或一件物来写,要写出景物的特点;题目要求写应用文,就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和写好内容。比如:

(1)以“成长”为题,把你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求中心突出,条理清楚,写出真情实感。

(2)描写你喜爱的一种植物,写出你喜爱的原因,要求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从学过的课文中,选一篇你最喜欢的写一篇读后感。

(4)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亲人,说说你目前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毕业后的打算。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恰当。

(5)缩写《小英雄雨来》,把主要内容写清楚。

(6)写一个在你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如老师、同学或在学校里工作的叔叔、阿姨等等。要注意通过事例,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2、辨清题型,明确写作内容

在平时的作文练习里,作文题型不外乎下列三种:第1种是全命题作文,题目是规定的,只需按题目要求去定中心、选材、安排材料即可,绝对不能改变题目中的一字一词。第2种是“半命题”,即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才能作文。第3种是“命范围”,即只给作文范围,提出要求,需要自己定题目,然后作文。

3、辨明题眼,分清写作重点

题眼即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比如题目是《我最难忘的一个人》,那“最难忘"就是题眼,作文中要写的那个人,必须要从多方面去说明他为什么是自己“最难忘”的。又比如以《雨中》为题,这个“中"不但限制了选材的范围,而且是题眼,规定文章的重点,必须是要写在雨中的景物或是雨中发生的事。

四、作文中的定中心指导

定中心,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确立了中心思想,才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写作的具体材料。

确立中心思想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思想健康,观点正确,能够表达出作者积极向上精神面貌和真诚美好的心灵,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事物,认识事物;

②集中:一篇文章要集中表明一个中心思想,讲清一件事情,确立的中心思想要贯通全文的首尾;

③深刻:确立的中心思想能给读者有较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定中心的基本方法:

1、根据写作题目确定中心。

不少作文题目有一个中心词(即题眼),提示了写作的用意。立意时,要以题目的中心词语为依据。如:①写一处你喜爱的景色。②写一节有趣的课。③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三道作文题都有一个中心词提示作文要表达的中心。第①道题目要求确立表达自己“喜爱什么”的中心思想。第②道题目要求确立表达自己“上什么课感到有趣"的中心思想。第③道题目要求确立表达自己“在什么活动中受到什么教育”的中心思想。

2、根据写作要求确定中心。

有些作文题目,并没有直接限定中心,只给了一定的写作要求。我们在定中心时,只要根据要求确定写作内容,进而从中提炼出中心。如《那次,我流泪了》,虽没有限定中心,但我们可写的内容,或是喜悦的、或是教训的……中心就是被赞扬的精神或说明的某个道理。

3、多角度思考确定文章中心。

有时,同一个材料,同一个题目,角度不同,确定的中心也就不同。比如《夏夜》这个题目,既可说明“夏夜发生的事所表达的感情”,也可说明“夏夜景色”。

五、作文中的选材

选材,就是从与作文题目有关的种种材料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具体的材料(具体事例)来表达的。

凡是与中心有关的就要着重写,而且要写具体;关系不够密切的则少写,一笔带过;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因此,选择文章的材料必须经过筛选、取舍后决定采用,才能突出中心,避免平淡、无味。

选材的基本方法:

1、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决定选材范围。作文题目是选材的主要依据,审清题目是选准选好写作材料的基础。如题目《第一次》,就告诉我们写作的对象是“我”,范围可以是“洗衣服、做饭、写毛笔字、学骑车”等。

2、根据已确立的中心思想选材。

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决定了选材范围之后,更主要的是根据已确立的中心思想,对选材范围内的材料进行比较、筛选,把能够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找出来。

3、围绕中心事件,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

某一具体的材料选定之后,还有材料的主次问题。与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要详写;与中心思想一般联系的材料是次要材料,要略写。

病文展示

快时代更需“慢工"之心

(看题就能阅卷人一眼明确你的观点,并能牢牢抓住材料两个核心关键词快和慢。)

快节奏的今天,有人以效率为生产力;亦有斯人仍持“慢工出细活”之古训。权衡二者,笔者以为,慢工出细活乃时代亟须之精华,快时代更需慢节奏的“慢工之心"。(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之上,用“更”字表明自己是经过比较好得出的结论,这样观点就全面许多)

倒不是说事物的生产创造加速一无是处——恰恰相反,其对于改善生活之功用毋庸置疑。只是快时代的大刀阔斧无法契合“慢工"的细腻精致,千人一面的庸碌普通亦不符合细致工作的审美需求。因此,快时代中,我们固然需要高效率,快速度,但我们更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的慢工之心。(在肯定快的作用前提下指出其问题,不错,但是对“快’态度表述还不够明确具体。)

慢工出细活,绝不是不思进取泥固守旧的陈腐之举;恰恰相反,它比“快节奏生产“更能创造亘古卓越之价值。《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为何文物皆需个人一笔一划一刀一斧修复?若依”效率“之观点,则人力定不胜于机器,而机器修复却为何从未出现?机器自是迅捷如雷;然而程式化的机械操作又怎可与个性化的修复文物工作契合?人力自是慢且徐缓,但修复工作无人之巧手灵心,无人之灵活变通,又怎么可能完成?由此可见,高效率的生产固然可以满足人的日常需求,但在文化、艺术等高度精神化的领域,慢工出细活之心方为超凡价值的唯一来源。(主体段格式完整,比较分析思维不错。没有比较思维是写不好关系式作文。但是缺少总结性的哲理思辨语句。)

时移世易,今日之民在“高效生产力"的辅弼下,我们大可不必劳神费时地将过多的时间花费逾于诸如春米,收割,洗衣等杂事上,我们本应有更多时间来做慢工-来看书、学习、作画、创作,但我们真的做到了吗?网络写手一日万言,写生画家批量泼墨,我们把本该“慢思量”的慢工以所谓“高效率’的生产替代,再用节省下的时间虚度光阴,这真可谓合适吗?须知,高效率生产正是为"慢节奏巧工“服务。先人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正是为了后人能更沉于”慢工“__________________,创造"快时代“缺失的永恒价值。诸位切莫忘了方向,丢了平衡,失了本心!(联系现实,细化应该慢的内容不错。但是分析依然还是处于浅层次,缺少对两者关系哲理思辨的深度分析,而这确是关系式作文高分之必备技能)

愿世间少些起点网百万作家的盲目高效,少些“苹果”“三星"千机一面”之批量生产;多些阿黛尔五年磨一曲之认真;多些大国工匠三月磨一剑的闲淡,愿你于快时代之中常怀“慢工"之心,以之铸就卓越之精神财富。(几多几少,态度明确)

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净心成正果。慢工之心,可济世长。快时代,我们更需“慢工”之心。(呼应文题)

问题诊断:

文章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观点明确,语言干净。文章没有满足于仅仅简单叠加两方面观点进行侧重写作,而是有意识地尝试探究“快与慢"二者之间的逻辑辩证关系,虽然不见得深刻,但想法可贵,尤其是细化关键词的做法值得肯定,不过对“快”好像少了一点辩证,对“快与慢"关系的分析缺少哲理思辨总结性分析。

审题指导

有人说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产力。的确,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事物的生产创造加速起来(比如各项技能培训班,写书,拍电视剧)

有人说,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的确,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比如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术品的制作,机械工业的焊接……)

1关键词圈画:通过研读可知本次作文材料研究的核心关键词为“快与慢”,删去的部分其实给学生提供了小切入的可能。分号前半句讲快的现状,后半句讲慢的意义,两个句子貌似观点相悖,实则逻辑辩证。

2辨析材料类型:本次命题材料为语言类材料,前后两个“有人说”,见仁见智,不分高下,适合兼顾并有侧重进行立意。

3这样一来单纯批判快的弊端或歌颂慢的唯美,就会显得非常狭隘,因为材料前半部分否定的是一味求快、单纯求快;后半部分虽肯定“慢”,但并末否定“做事"本身的价值,并不推崇单纯求慢,事事无为。相反地,就必须能够综合思考“快与慢”二者之间的关系,若能做到小切口集中写作,如快读与慢读等,就会写出新意,写出高分。

4本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握快时代与慢生活的“度”,既要提高速度,讲究效率,也要提升品位,有条不紊。

升格指导:

既然是关系式作文,虽说可以侧重一方面来谈,但是不等于就把另一方简单化,因此问可以结合“快”把文章的思辨性关系再强化,同时增加一点对两者关系思辨的总结性分析。

升格作文

快时代更需“慢工"之心

快节奏的今天,有人以效率为生产力;亦有斯人仍持“慢工出细活”之古训。权衡二者,笔者以为,慢工出细活乃时代亟须之精华,快时代更需慢节奏的“慢工之心"。

倒不是说事物的生产创造加速一无是处——恰恰相反,其对于改善生活之功用毋庸置疑。只是快时代的大刀阔斧无法契合“慢工”的细腻精致,千人一面的平淡无奇亦不符合细致工作的审美需求。因此,快时代中,我们固然乐意接受高效率,快速度,但我们更需要的,是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的慢工之心。(“平淡无奇"指出“快”之弊端,“乐于接受"符合材料肯定“快”之内涵,因为后半部分虽肯定“慢”,但并末否定快速“做事”本身的价值,并不推崇单纯求慢,事事无为。这样就是使得自己的论证逻辑行更强)

慢工出细活,绝不是不思进取泥固守旧的陈腐之举;恰恰相反,它比“快节奏生产“更能创造亘古卓越之价值。《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为何文物皆需个人一笔一划一刀一斧修复?若依"效率“之观点,则人力定不胜于机器,而机器修复却为何从未出现?机器自是迅捷如雷;然而程式化的机械操作又怎可与个性化的修复文物工作契合?人力自是慢且徐缓,但修复工作无人之巧手灵心,无人之灵活变通,又怎么可能完成?由此可见,高效率的生产固然可以满足人的日常需求,予人以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但在文化、艺术等高度精神化的领域,“慢工出细活”之心创造永恒价值的能力却比快节奏的生产更胜一筹。(能够自始至终在与快的比较中明确慢之功效,比较式思维运用较为成熟。)

时移世易,今日之民在“高效生产力"的辅弼下,我们大可不必劳神费时地将过多的时间花费逾于诸如春米,收割,洗衣等杂事上——“快时代”不遗余力地为我们锁住易逝时光。(辩证的指出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当快则快,反而利于合理利用时间)如此,我们本应有更多时间来做慢工-来看书、学习、作画、创作,但我们真的做到了吗?网络写手一日万言,写生画家批量泼墨,我们把本该“慢思量"的慢工以所谓“高效率’的生产替代,再用节省下的时间虚度光阴,这真可谓合适吗?须知,高效率生产正是为”慢节奏巧工“服务。先人发展生产力,绝不是要将“慢工之心"全盘推倒,而是要让高效率的生产辅助人们高效率的生活,使之有更多的时间沉于”慢工“__________________,创造"快时代“略有不足的永恒价值。诸位切莫忘了方向,丢了平衡,失了本心!(修改后思辨性更强,这样的慢反而会比较快。因为快时代需要慢生活,因为慢是快的基础。)

愿世间少些起点网百万作家的盲目高效,少些“苹果”“三星"千机一面”之批量生产;多些阿黛尔五年磨一曲之认真;多些大国工匠三月磨一剑的闲淡,愿你于快时代之中常怀“慢工"之心,以之铸就卓越之精神财富。

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净心成正果。慢工之心,可济世长。快时代,我们更需“慢工”之心。

升格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能够综合思考“快与慢"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式思维运用得心应手,思辨性加强,论证的逻辑性更强。

修改后的文章对两者的辩证关系把握更为准确,使得自己的观点的思辨性加强,这样的慢也许反而会比较快。

范文

01.慢慢来比较快

梁静茹有一首歌,叫“慢慢来,比较快”,我所理解的这句话的慢和快,说的并非物理速度。这世间真正的“快”,是那些遵从内心法度的缓慢行路者。他们不迎合世俗节奏,懂得何时落脚,何时奔跑。正因为慢,他们落后于这个时代,却因此而清醒,脚步从容坚定,走一步是一步。这大概才是“快”的真正涵义。

记得木心曾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当社会的洪流卷得你必须奔赴远方时,你还是否会停下来,去静待花开,还是快人一步到达目标?当一个人拼命地向前奔波时,必然会抛弃、丢失些什么。也许最终得到的结果会弥补你曾经的拥有,但心中的烙印也会让你觉得得不偿失。是的,与其命苦奔波、不如在奔向目的的途中赏阳光半米,品风景半晌,寻得内心清净,方能行以致远,否则最终便会落个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天顺其然,地顺其性,人随其变。凡事顺其自然,就像春华之后,瓜熟蒂落,就象功到之后,水到渠成。李安导演在成名之前,先是经历了慢慢求学路,后又足足当了六年的“家庭煮夫”,平淡的生活看似慢,可是却给他一个又一个丰富的生活经历,最终让他在导演途中斩获几项世界大奖,快于同行跻身于世界著名导演。相反,那些“高产量"导演,凭着一年便可以拍出一部电影的“快节奏”,他们却被李安抛在了身后。慢慢来,要允许自己暂时有跨不过去的高山,允许自己有解决不了的坎坷,不要急着解决一切事情。

行最远的路,必定要体会最慢的时间。苏夫子泛舟赤壁,享受时间的慢,纵如一苇,万顷苍然,快于世人明白万物之理;曹雪芹十年红楼,享受时间的慢,快于世人到达文学的巅峰;华为老总任正非43岁才开始创业,一路上经尽坎坷,攻坚克难,他不着急做第一,他只想把第一踏实做出来。而正是这种精神,才让华为走到了世界前列;乡土女孩李子柒享受着天地自然,时间到了,一切的一切也就自然而来。这种“慢"生活不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所要学习的吗?

反观当下,社会上不知从何时起兴起了一种快节奏,人们开始迷恋速成,渴望急功近利、一步登天,而忘记了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艰难岁月。我们必须明白:越是在这种多元多样、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越应该避免焦躁、越应该淡定从容,要“慢下来”,放慢节奏、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平和心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充实、快乐、自在、有为。

希望我们能够抵得住岁月的磨砺,都能够慢下来。无论杨柳依依,还是雨雪霏霏,都能够踏歌而行。

02.快与慢

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外国人对他的中国朋友说:“中国人真勤快。"问其原因,外国人解释道:“路边的许多店都立着一块写着‘早点’的牌子!”初听这个笑话着实会让人捧腹大笑,但笑过了,似乎还可以从其中感悟到一些其他内容——“中国速度"。中国发展之快令全世界惊叹,许多国人,都在“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的召唤声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驶入了“快车道"。在“快”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慢"似乎就要遭人诟病了。其实任何人与事物的良性发展,是快而知慢,快中有慢的,这样才能奏出最和谐的乐章。(肯定“快”的意义,同时提出“慢"也是必要的这个观点,逻辑严密,有说服力)

慢,是对美好人生的一种享受。饭吃快餐,出行开车,再远点就高铁、飞机,快点做,快点出成绩……这些都成了我们的生活常态。但如果一味求快,那么人就会被异化为一台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感受不到入口的食物的美味,感觉不到夜色的温柔、爱的美好。所以我们不如偶尔慢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重拾自己的爱好,去陪伴重要的人,去看看那些平时没时间看的风景。偶尔慢下来,这是你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开始,是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是在忙碌的世界中为自己开辟一片“世外桃源”,在这个且静且柔的世界里,放松自己疲惫的身体和心灵,储备好快速行进的路途中所需的爱、惬意与幸福。(就“慢"对于生活的意义,论述具体深入,语言表达生动,有感染力)

慢,是对工作认真耐心的态度。一个“慢”字,像是在你耳边敲响的警钟,告诫你不要急躁,慢慢来,把事情做好,做精。故宫里的文物修复师深谙慢的道理,严格遵循晚上五点必须下班的工作制度,从不加班加点,赶时赶工。正是这种“慢"让一件件残破不堪的文物再次拥有生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微书的传承人王芝文,花七年时间将35万字的《三国志》写在瓷器上,那郑重落下的一笔一画,在仿佛凝滞的时光里成就了一件传世佳作。慢的精髓就是不急不躁,遵循客观规律,耐得住寂寞,不畏惧尝试。这样才能成就真正的快,这样才能让快扎根于坚实的土壤。(就“慢”对于工作的意义,论述深刻,典型事例的分析很精辟)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在“快"似乎已经成为了主旋律的今天,为什么有些人仍然愿意泡上一壶茶,坐在院子里,静静欣赏天边云卷云舒?为什么会有人静坐书房,或扎根大漠,付出无数个漫长的日夜?不论在哪个时代,“慢”都不该是一个贬义词,或是过时的东西,它是一种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放松、享受、精益求精。(用两个问句,呼应了前面两个分论点)

时代的脚步当然不会停止,但我们可以适当地慢下来,去体会慢下来的生活,去领悟“慢"中蕴含的真谛。

点评

从生活和工作两个角度对于慢的意义展开了论述,并且列举了典型事例进行论证,分析翔实透彻,深刻而充分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03.慢慢来比较快

网络性子急,带动一切急,时光更加飞快。就连天气预报,也前所未有地急切,三天两头预警,又是大风预警,又是寒潮预警。寒潮预警还分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叫人心慌意乱,赶紧去买充绒量更高的羽绒服。随后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冷,路边连冰碴都没有。真是活久见——这是又急又快又戳心的网络语言,当作感叹词用在这里,倒也不错。

以前的冬季,又宽又长又缓缓。在一夜秋风凋碧树之后到耕牛遍地走之间,我们单知道西伯利亚寒流就要来了。下雪了,结冰了,我们都跃跃欲试,要在大大小小河塘的冰面上行走,小脸冻得紫红,鼻孔突突冒白气,不幸的是棉靴又湿透,回家得咬牙顶住大人的责骂。屋檐下长长的冰凌,也要被我们打下来吃吃。家里总是在备年货。腊肉腊鱼总是上午挂出去黄昏收进屋。裁缝总是如期而至,来家里,一住几天,帮我们翻新和缝制过年的新衣。弹棉花的匠人,也总是如期而至,家家户户床上的垫盖棉絮,也就眼看着蓬松如新。卖酒曲子的,也总是如期而至,只因过年大家都需要曲子做米酒。远方的表哥表妹们,也总是如期而至,只因冬季是走亲戚的时节。以前的冬季,仿佛一切活动都有预约,不急不慌,该来的,都会来。而冬季热闹的人间活动,愈发衬托出天地的疏阔迂缓:草丛是稀疏的,树林是疏朗的,晨星是疏落的。就这样,慢慢地,眨眼间却到了除夕夜,守岁到转钟那一刻,外面鞭炮齐齐地响起来。这里如果要叹一句“活久见”,那意思应该就是:一个人活得更长一点更慢一点,能够见到的有趣事物就会更多一点更细一点。

人生确乎不宜太急。意趣确乎急不来的。

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吧,我曾居住一个偏远的生活小区。有一天傍晚,我带孩子在楼下花园玩耍,看见一辆人力三轮车蹬进小区。忽然,我发现,车上坐着的,竟然是北京作家王朔和刘震云,他俩正得意洋洋朝我笑,将我完全彻底地惊呆。不错,我们文联正在邀请全国著名作家参加一个文学笔会。可是怎么眨眼之间,这俩哥们就从北京来到了武汉并且来到了我家?作家就是有超人的想象力!原来,这哥俩在武昌南湖机场下飞机以后,异想天开,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从机场穿过武昌,再穿过长江大桥,再穿过汉口城区,再穿过空军王家墩机场,来到了汉口最西边的我家。一辆人力三轮,要蹬好几个小时,且三轮车夫仅凭一个人的力气,是蹬不过来的。这两位作家就与三轮车夫互换着蹬车,一段一段地,走走歇歇,嘻嘻哈哈。就这样,慢慢来,竟比较快,他俩成为率先抵达武汉的作家,且还有时间先来看望朋友。这份意外的惊喜,仿佛就在昨天。多少年过去,想忘都忘不了。这是怎样的意外与壮举呢?真是不要太有趣了!

似乎,往往,慢慢来的事物,倒是你人生那个比较快的结果,也常常是那个比较牢靠的结果。而慢慢来,还不只是比较快,还不只是一种时间节奏,还不只是一种怡人的从容,更是一种往深刻里浸透的深邃。这种浸透,能够触及你的灵魂,能够在你灵魂里铭刻你的生物记忆,纵然外界总是刮着急急的流行风,也卷不走那个泰然自若的你,这叫活着。

04.慢慢来比较快

“我真笨,这道题做了七八遍了,怎么还没做对?"我边烦躁地嘟囔着,边拍打着自己的头。心里真是越急,越做不对,沮丧透了。

正在灯下做针线活的母亲,听到我发出的牢骚声,放下手上的活,静静地望着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母亲走了过来,她抚摸着我的头,安慰道:“孩子,很遗憾妈妈也不会教你,但我只想对你说,慢慢来,比较快!”

我哭丧着脸说道:“您说得倒轻巧,慢慢来,还比较快呢,我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做完,不急行吗?"

“孩子,你应该知道揠苗助长的故事吧,说的是有人看到秧苗长得慢,希望秧苗能长得快些,就把秧苗拔高了一些,结果秧苗不仅没有长得快,反而全死了,是欲速则不达。慢慢来,比较快,对庄稼人来说真的十分管用,秧苗种下后,到成熟收割需要一个过程,其间要经常施肥、打农药、清除杂草……这个生长过程不能少,才会有丰收的喜悦。我想这句话用在你的学习上,应该是同样的道理。你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一步一个脚印,一定会水到渠成。”

母亲一番形象生动的话,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望着母亲,杂乱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我低下头,开始认认真真做题。

我忽然感到,当我心里回响着“慢慢来,比较快!"时,作业一下做得顺畅起来,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轻松和愉悦……

长大后,那句“慢慢来,比较快!”一直不曾丢失。在慢慢来中,我收获到别样的幸福和快乐。是的,岁月漫长,许多事情欲速则不达,在慢慢来中,稳步推进,才会有“水到渠成的丰收季节"!

05.慢慢来,比较快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快点、快点”成了我们的口头禅,脚下的步伐也不自主地加快了……

前些年因父亲房本上的名字与身份证不符,我到房产交易大厅咨询。彼时房产交易大厅人潮涌动,只见咨询员身边有很多人,大家都急切地希望立刻得到答案。一位老先生在我前面咨询,我看差不多了,就赶快开口问问题。那咨询员没有理睬我,而是和老先生认真地交代房屋交易手续中的几个细节。等到老先生离开,咨询员才转过身,仔细听我的问题,随后一一给出简洁清晰的答案。不想这时刚才那位老先生又回来了,还要咨询一个问题。咨询员并没有回答老先生的问题,而是把我换房本的问题完全讲清楚,确认我没有其他问题后,再去回答老先生的问题。我办手续期间几次路过咨询台,只见这位咨询员虽然被一大群人围着,但始终冷静地回答着大家的问题,忙而不乱。

办完手续,房产交易大厅也下班了,我忍不住好奇地问那位咨询员,怎样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保持冷静,还能给出很好的回复,是不是要尽量快地回答问题?他笑笑说:“不是快,而是慢。慢慢来,比较快!"开始我经常同时回答几个人的问题,后来发现这样做反而顾此失彼,结果是哪个问题都没讲清楚,一会儿大家又都回来问,一个问题回答好几遍,反而更慢。”“现在我一次只回答一个人的问题,彻底答完之后,再回答下一个人的问题。除了个别人,大家基本都不再回来问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