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教学培训课件_第1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教学培训课件_第2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教学培训课件_第3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教学培训课件_第4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教学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主讲人:XXX目录Contents1疾病介绍2护理原则主要内容3健康教育11疾病介绍病例:现病史:患者杨某某,男,47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四肢皮肤出现自发性瘀斑,瘀斑呈暗红色,不高于皮肤表面,可自行消退,偶有牙龈出血,量不多,能自止。当地治疗无效后转入我科治疗,多次血常规显示血小板明显减少、骨穿检查显示“有核增生活跃,巨核细胞314只,颗粒型20/25”,B超提示”脾肿大”。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患者自发病起神志清,精神良好,大小便正常。血常规提示:WBC8.37x109/L,HGB149g/L,PLT2x109/L.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有输血史。否认放射线、化学毒物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家族史: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性遗传及传染病史。护理体检:神清,精神可,营养良好,无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双下肢皮肤可见明显瘀点瘀斑。淋巴结未及肿大,脾肋下可及。余未见异常。治疗:给予抑制免疫、止血、保护脏器、升血小板等对症治疗。病例:疾病介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外周血的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使其寿命缩短,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液中出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等特点。依其表现可分急性及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成人,以女性常见。ITP的病因病因目前认为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造成血小板减少,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发病机制也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感染因素(病毒如麻疹、水痘病毒等,细菌)、免疫因素、肝、脾因素、雌激素水平增高等有关。本病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半数以上见于儿童,起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可出现畏寒、发热,全身的皮肤、黏膜出血,可有大片瘀斑,甚至血肿。慢性型以青年女性多见。起病缓慢隐匿,一般无前驱症状。ITP的临床表现血象

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不一,急性型常低于20×109/L,失血多可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骨髓象

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

其他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最短者仅几小时,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增高。ITP的辅助检查

目前ITP的诊断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其诊断要点如下:至少2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脾一般不大;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需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

1.ITP的初始治疗(1)糖皮质激素。(2)重度患者可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3)国外可使用抗Rh(D)免疫球蛋白。2.ITP的二线治疗(1)可供选择的二线治疗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A、达那唑、长春生物碱、骁悉等。(2)脾切除术。ITP的治疗22护理原则护理原则·一般护理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根据病情具体指导,如有牙龈出血时,食物温度不宜太高,多吃蔬菜、水果,纺织便秘,禁吃坚硬、多刺、辛辣食物,最好提供半流质和饮食。护理原则·用药护理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想病人解释该药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症,易诱发或加重感染。长春新碱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末梢神经炎。环磷酰胺可致出血性膀胱炎。使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以自动配合治疗。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尿糖、白细胞计数,并观察药物疗效。发现可疑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配合医师治疗。护理原则·心理护理心理护理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病人说出恐惧的原因,向病人解释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及预后;尽量避免病人接触预后不良病人,列举有关好转病例,从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病人接触,给病人以安全感。护理原则·护理问题组织完整性受损:皮肤、豁膜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血小板减少有关焦虑:与反复发作血小板减少有关自我形象紊乱:与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潜在并发症:脑出血与血小板过低<20×109/L有关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范围、出血量及出血是否停止,有无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息与活动血小板计数在(30-40)X109/L以上者,出血不重,可适当活动。血小板在(30-40)X109/L以下者,要少活动,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护理原则·护理措施饮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症状护理皮肤出血者不可搔抓皮肤,鼻腔出血不止,要用油纱条填塞。便血、呕血、阴道出血需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护理原则·护理措施预防脑出血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应警惕脑出血,便秘、剧烈咳嗽会诱发脑出血,故便秘时要用泻药或开塞露,剧咳者可用镇咳药。药物护理本病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用药期间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药物副作用,说明在减药、停药后副作用可以逐渐消失,以避免病人忧虑。还应定期为病人检查血压、尿糖,白细胞计数,发现可疑副作用及时报告医生。护理原则·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烦躁、嗜睡、头痛、呕吐,甚至惊厥、昏迷等,提示可能有颅内出血。

避免损伤:提供安全的环境,床头、床栏及家具的尖角用软垫子包扎,忌玩锐利玩具。

消除恐惧心理:出血及止血技术操作均可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不瘫、烦躁、哭闹等,而使出血加重。应关心、安慰患儿及家长,向其讲明道理,以取得合作。护理原则·护理要点33健康教育慢性病人适当限制活动;血小板<50×109/L,勿做较强体力活动,可适当散步,预防各种外伤;避免使用损伤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嚓达莫、吲哚美辛、保泰松、右旋糖配等。健康教育指导病人预防损伤。不玩尖利的玩具和使用锐利工具,不做剧烈的、有对抗性的运动,常剪指甲,选用软毛牙刷等。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和学会压迫止血的方法,一旦发现出血,立即到医院复查或治疗;指导病人进行自我保护,服药期间不与感染病人接触,去公共场所时戴口罩,避免感冒以防加重病情或复发。健康教育狼疮性肾炎护理教学查房狼疮性肾炎名词解释发病机制诊断病史介绍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治疗原则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狼疮性肾炎名词解释: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与其他免疫复合物肾炎类似,主要为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与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的免疫损伤所致。对称性皮疹对称性皮疹蝶型红斑盘状红斑红点疱疹脱发关节炎口腔溃疡

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时出现临床或实验室肾损害证据(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肾功能减退等)时即可确诊。诊断血清C3、抗核抗体、抗DNA抗体测定及肾活体组织检查对辅助诊断及指导均有价值病史介绍病现史:患者一月前在我院诊断为“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脑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于2017.01..06-2017.01.18给予患者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mg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3天。2017.01.22给予患者注射用环磷酰胺0.6g。2017.01.13-01.25,给予患者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mg激素冲击治疗3天后,予出院,出院后按时服药,现返院行CXT治疗,体重近半年来下降6kg.既往史: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传染病、家族遗传病史,对“先锋”过敏,对“芒果”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病史介绍生化蛋白Hb肌酐02-1002-12辅助检查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有感染的危险与大量蛋白尿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焦虑与病情反复、预后不良有关躯体移动障碍与关节疼痛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者长期卧床有关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低于机体需要量潜在并发症急性心衰、肾衰竭、高血压脑病护理措施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包括尿量,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处理体温升高、高血压等症状,给予抗感染保肾治疗。②患者住院期间要预防感染,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指导患者加强营养与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有无升高。③关节疼痛时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效果,注意关节保暖,指导患者用温水泡手脚,避免过度劳累。护理措施④嘱患者经常变换体位,防止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刺激,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化学药品。⑤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⑥给予清淡、易消化的低盐、低优质蛋白饮食,保持环境清新无异味,促进患者食欲。护理措施⑦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狼疮脑病,对高危人群予严密观察,如患者出现幻觉、兴奋、反应迟钝、记忆缺陷、忧郁、突然出现肢体麻痹、言语不利等,应考虑狼疮脑病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加强陪护;一旦确诊为狼疮脑病时,应按医嘱予激素治疗,向患者强调坚持正规激素治疗的重要性,不能擅自减量或停药,同时应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减少精神压力等各种不良刺激。护理措施⑧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抽搐。患者一旦发生抽搐,应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按压人中,高流量吸氧,使用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切勿用力按压其抽搐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关节脱位,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应用镇静药物。利尿一般治疗: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积极及时治疗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严重狼疮性肾炎或伴狼疮性脑炎患者应采用激素冲击疗法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核狼疮性肾炎一般均加用免疫抑制剂特殊治疗:血浆置换疗法,可消除血中致病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是急重症得以缓解,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原则利尿糖皮质激素,一般首选泼尼松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①皮肤及体型的改变:皮肤变薄、痤疮、脱发、满月脸、多毛、熊腹及颈背部脂肪堆积,即向心性肥胖;②感染:糖皮质激素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所致;③水钠潴留、高血压、高血脂诱发或加重溃疡④血糖升高,骨质疏松;⑤性功能障碍:激素抑制了垂体促性激素的分泌,使女性月经紊乱,男性性欲减退,女性男性化等;⑥反跳现象心理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