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集锦第304224期_第1页
高中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集锦第304224期_第2页
高中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集锦第304224期_第3页
高中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集锦第304224期_第4页
高中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集锦第304224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事斯语矣

不足以事父母B.故贼人以利其身

贼其君者也C.当察乱何自起

是何也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物或恶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事”,动词,从事、实践;动词,侍奉、赡养。B.“贼”都为名词作动词,伤害。C.“何”,哪里;为什么。D.“恶”,副词,怎么;动词,厌恶。故选B。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夏商周时已有封禅的传说。B.庚子,干支之一,古代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C.行在,即“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相近的词语还有“行宫”D.礼部,古代官署,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科举学校、宗教等事务,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副职为郎中”错,副职是“侍郎”。长官称为吏部尚书,设置一人,副职称吏部侍郎,设置两人,分别为吏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故选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是国家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质量领域的每一次变革创新都促进了核心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品质。B.这个被群山竹海包围的古村落里,大部分年轻人或为谋生外出打工,或为孩子迁居城市,因此,他当年满怀激情回乡创业的故事,至今仍在留守老人间流传。C.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自诞生以来,勇于探索、乐于开拓的先民们便产生了寻找其他文明的冲动,哪怕彼此远隔草原沙海、江河山峦,不同文明也终会相遇。D.目前,就青少年肥胖状况日趋严重的问题,专家提出,少食多动、规律作息、落实行为目标等是预防并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促进了核心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品质”成分残缺,应在“和”字后加“增进了”;C.“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自诞生以来,勇于探索、乐于开拓的先民们……”中途易辙,“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自诞生以来”缺少谓语和宾语,可将“自”放到句子最前面;D.“预防并解决……现象”搭配不当,可将“现象”改为“问题”。故选B。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体育价值观。(把“还”改为“而且”)B.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并不断升温,使得学校的课后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删除“使得”或“随着”)C.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加文明。(把“我们的城市”和“不仅”互换位置)D.今年广东旅游行业力争实现接待国内游客突破5.6亿人次的目标,将着力从5个方面实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删去“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前后两句话主语相同,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体育课”后,改为: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体育价值观。故选A。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__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促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A.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这段话强调的是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的好处,以及要推广成品油质量升级的原因,A选项强调的不仅仅是油的质量,还有车的改造,所以重点不突出,D选项想说改不改造汽车都行,所以也不对,文章想强调的是即使不改造也能体现新标准油的好处,所以先排除A、D;B选项“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说法不对,不符合常识故选C。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且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huái)不敢走进门,是孱(càn)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B.这是一株奇特的稻,株形优异,穗(shuì)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经心地照顾这蔸(dōu)稻禾。C.租人家一椽(chuán)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壁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xún)鸽的飞声。D.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眩耀的朱红,坍圮(qǐ)了一段段高墙,又散(sàn)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B.“穗大”的“穗”应读作“suì”;“经心”的“经”应写作“精”;C.“驯鸽”的“驯”应读作“xùn”;“壁绿”的“壁”应写作“碧”;D.“坍圮”的“圮”应读作“pǐ”;“眩耀”的“眩”应写作“炫”。故选A。7、与下面这副对联内容相对应的名人,正确的一项是(

)身比闲云,羁鸟池鱼同悟道;心同流水,东篱南山共忘机。A.杜甫B.陶渊明C.苏武D.廉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羁鸟”“池鱼”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篱”“南山”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故选B。8、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问)B.留恋处,兰舟催发。(拟人)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夸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兰舟”是借代,指舟人。故选B。9、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檄文

礼上往来

摈弃bìn

锲而不舍qìB.戕害

残羹冷灸

褶皱zhě

忸怩作态níC.腊烛

莳花弄草

慰藉jí

窸窸窣窣sūD.张皇

一惊一乍

罅隙xià

纤尘不染xiān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和字形的能力。A.“礼上往来”的“上”应写作“尚”;“锲而不舍”的“锲”应读作“qiè”;B.“残羹冷灸”的“灸”应写作“炙”;C.“腊烛”的“腊”应写作“蜡”;“慰藉”的“藉”应读作“jiè”。故选D。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niǎo)

得鱼忘筌(shuān)

疏朗(shū)

翩翩起舞(piān)B.皎皎(jiǎo)

窸窸窣窣(suō)

褐绿(hè)

缠绵悱恻(mián)C.灼灼(shuó)

四处漂泊(bó)

触及(chù)

空气湿润(rùn)D.寒砧(zhēn)

冉冉升起(rǎn)

凄清(qī)

笑声爽朗(shuǎn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得鱼忘筌”中的“筌”应读quán;B.“窸窸窣窣”中的“窣”应读sū;C.“灼灼”中的“灼”应读zhuó。故选D。1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争流(kě)

孪生(ruán)

诞生(dàn)

涎(xián)皮B.烫手(tàng)

熨帖(wèi)

乳汁(zhī)

挥斥方遒(qiú)C.赢得(yíng)

羸弱(lěi)

依赖(lài)

河畔(bàn)D.罪孽(niè)

分蘖(niè)

履行(lǚ)

颠覆(f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百舸争流”的“舸”应读作“gě”,“孪生”的“孪”应读作“luán”。B.“熨帖”的“熨”应读作“yù”。C.“羸弱”的“羸”应读作“léi”,“河畔”的“畔”应读作“pàn”。故选D。12、填入下面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者、宣传者和组织者。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③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A.倡导

指导

向导B.指导

引导

向导C.倡导

向导

引导D.指导

引导

倡导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倡导”:带头提倡。“指导”:指引;教导。语境指中国共产党带头提倡拿起武器,应用“倡导”。第二处,“指导”:指引;教导。“向导”:带路或带路的人。“引导”:带领,启发诱导。语境指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指引着结论的得出,应用“指导”。第三处,“向导”:带路或带路的人。“倡导”:带头提倡。“引导”:带领,启发诱导。语境指成为我们行动的带路人,应用“向导”。故选A。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剡溪shàn

隽永juàn

樊笼fán

周公吐哺bǔB.罅隙xià

稻菽shū

霓裳sháng

间关莺语jiānC.嘲哳zhāozhā

木讷nè

檄文xí

青青子衿jīnD.孱头càn

句读dòu

熨帖yù

羽扇纶巾guān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B.“霓裳”中的“裳”应读chánɡ;“间关莺语”中的“间”应读jiàn。故选B。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从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早年的多部小说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莫言热”在国内正在持续升温。B.宝应县检察院积极探索深化检务工作的新途径,通过推行案件公开听证、文书说理、通报工作等,丰富了检务公开新内涵,展示了良好社会形象。C.国家环保部门最近公布了第三批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审核的企业名单,扬州市有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首次跨进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门槛。D.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十分重要。因此,建筑物的设计要从内部的通道、设施和外部的交通等诸方面因素考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吸引”与“关注”不搭配;可以把“吸引”改为“引起”或把“关注”改为“目光”。B.“推行”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通报工作等”后加“机制”。D.“通道”与“设施”从逻辑上看存在包含关系,二者不能并列。可以去掉设施。故选C。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撤离

雍容

彰显

刀光箭影B.凝重

掩应

嘱托

滔滔不绝C.序幕

讴歌

布署

感人肺腑D.辉煌

铸就

遗迹

来龙去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A.“刀光箭影”的“箭”应写作“剑”;B.“掩应”的“应”应写作“映”;C.“布署”的“布”应写作“部”;故选D。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创作主体,电影人当然需要对泥沙俱下的大众文化进行引导和升华,而不是躺在大众文化的里坐享其成,这也是电影创作者应当保有的文化自觉。B.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导致,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C.国庆假期天气比较好,秋高气爽,适宜外出旅游。但文化和旅游活动具有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将对文化和旅游行业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更大压力。D.为了这个目标,他报考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在大学四年的努力和汗水的浇灌下,某电视台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由于……导致”句式杂糅,可以删去“导致”。C.“将对文化和旅游行业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更大压力”介词搭配不当,应是“给……带来更大的压力”。D.“在大学四年的努力……”搭配不当,可将“在……下”改成“通过”。故选A。1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党史主题美术创作重“传神”“铸魂”,反映共产党人前赴(fù)后继、英勇奋斗、砥(dǐ)励前行的精神面貌,表现党在百年征程中凝聚起来的精神追求。B.最美不过寸草心,朴素的真情流露完胜炫(xuàn)酷的网络发言,精心P出来的照片远不如近在咫(chǐ)尺的笑颜;多一些亲情的表达,长辈晚辈之间的隔阂也会更少。C.在冬奥会赛场上,中国运动员驰骋冰雪赛场,彼此切(qiē)磋技艺,用激情与奋斗诠释青春,展现出顽强拼搏、踔(chuō)厉风发的意志品质和开放自信、团结包容的精神风貌。D.渔阳鼙(pí)鼓的余响敲碎旧梦,马嵬坡的夜雨滴断幸福,新的岁月粗糙(cào)而庸俗,却以无比的强悍逼人低头。玄宗把自己交给游仙的方士,而方士把自己交给流浪的命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砥励”的“励”应为“砺”。B.“咫尺”的“咫”应读zhǐ。D.“粗糙”的“糙”应读cāo。故选C。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向是(

)A.在美国城市史学家芒德福看来,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与磁石,能否包容、促进人们进行多元发展是决定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B.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开创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C.不仅《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且谱写出了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热血篇章。D.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己基本完备,属于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搭配不当,“开创了……零的突破”搭配不当,应改为“实现了……零的突破”。C.语序不当,主语一致,“不仅”应放在“《觉醒年代》”之后。D.结构混乱,“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属于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错误,“属于”前面的主语应为“二十四节气”而不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故选A。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让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是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的依法治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少年的你”。B.最会“讲故事”的汉学家史景迁擅长用聚焦个体命运的叙述方式,揭开宏大中国历史变迁的一角,且文笔优美,充满了人情味与故事性。C.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开讲的“天宫课堂”,是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完成了中国空间站授课零的突破。D.《衣尚中国》节目聚焦于中华传统服饰艺术,旨在探寻服饰背后的美学精神,唤醒观者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增强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目的是为了”杂糅。应改为“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少年的你’”;B.成分残缺,“充满了人情味与故事性”前面缺少主语,应加上“这使得他的著述”作主语;C.搭配不当,“完成突破”不能搭配,应把“完成”改为“实现”。故选D。20、下列字词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驽马

蛇蟮

出类拔萃

和霭B.峥嵘

厮杀

人心浮燥

兜鍪C.沧桑

饥馑

形容枯槁

檄文D.融恰

吝啬

惨羹冷炙

艾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蛇蟮”中“蟮”应为“鳝”,“和霭”中“霭”应为“蔼”。B.“人心浮燥”中“燥”应为“躁”。D.“融恰”中“恰”应为“洽”,“惨羹冷炙”中“惨”应为“残”,“艾篙”中“篙”应为“蒿”。故选C。2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蠕动列缺悯然娇瞋B.嘲哳浮燥瘪脚靛青C.怅寥廓张惶银篦磨蹭D.漂沦纶巾撂挑子悸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娇瞋”的“瞋”应为“嗔”;B.“浮燥”的“燥”应为“躁”;“瘪脚”的“瘪”应为“蹩”;C.“张惶”的“惶”应为“皇”。故选D。2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B.令尊、令堂年龄不小了吧?跟你的泰山、泰水年龄差不多吧?C.他们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同桌,关系融洽,伉俪情深。D.我明天有时间,会赏光去你家一趟,你有什么事可以跟我商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说法不当,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使用不得体。B.“令尊、令堂”称对方父亲、母亲的敬词;“泰山、泰水”旧指岳父岳母。C.“伉俪情深”说法不当,伉俪:指夫妻,如伉俪之情。语境他俩是同桌,使用不当。D.“我明天有时间,会赏光去你家一趟”说法不当,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在这里谦敬用错。故选B。2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一种文体,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B.《谏逐客书》的“书”是书信、给皇帝的信函之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与“表”性质类似。C.“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它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提建议或意见的一种文体。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书信、给皇帝的信函之意”错误,“书”是奏章。故选B。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A.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B.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C.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和例句一样,都是强调被引出的下文。A.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C.表示对上文的补充说明。D.表示意思的递进。故选B。2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木屐(jī)

国粹(cuì)

仪节(yí)

自诩(xǔ)

残羹冷炙(zhì)B.供给(gěi)

吝啬(sè)

舞榭(xiè)

脑髓(suǐ)

冠冕堂皇(guān)C.摩登(mó)

殷岩泉(yĭn)

孱头(càn)

訇然(hōnɡ)

故弄玄虚(xián)D.勃然(bó)

佛狸祠(bì)

蹩进(bié)

譬如(bì)

礼尚往来(shàng)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B.“给”应读作“jǐ”。读“jǐ”有以下几种情况:1.供应:供~。补~。~养。自~自足。2.富裕,充足:家~人足。3.敏捷:言论~捷。C.“玄”应读作“xuán”。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D.“譬”应读作“pì”。譬如,意思是比如。故选A。26、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cóng)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不得发布虚假信息,不得虚构或者篡(chuàn)改浏览量、交易量等,欺骗、误导用户。B.清代文字狱制造出了一种非常恐怖的氛围,弄得文人士大夫危若累(lěi)卵,动则得咎,他们只好躲进离现实最远的文字训诂(gǔ)和考据当中去了。C.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党内顽瘴(zhàng)痼疾开刀,以坚如磐(pán)石的意志正风肃纪反腐,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D.对于丑闻曝(bào)光时,一些不理智粉丝参与(yù)发帖声援、互撕谩骂的行为,我想说:纵然流量顶级,粉丝再多,也不是违法行为的辨驳理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篡改”的“篡”,应读作“cuàn”;B.“动则得咎”的“则”,应写作“辄”;D.“辨驳”的“辨”,应写作“辩”。故选C。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以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B.党史学习抓得好,不能只看材料好不好,更要看是否落实在为人民办实事上。C.作为我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第一艘载人飞船,不断刷新着载人航天技术的新高度。D.该技术的突破将为中国芯片的应用、发展和制造奠定坚实基础和积累宝贵经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一面对两面。在“抓得好”前加上“是否”。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作为”。D.语序不当。“应用、发展和制造”语序不当,改为“制造、应用和发展”。故选A。28、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出自题画诗?(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消气满乾坤。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B.出自苏轼为惠崇所画的《惠崇春江晚景》。C.出自王冕的《墨梅》,是作者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墨梅图》。D.出自《竹石》,是一首咏竹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故选A。2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迟钝

隧道

弹劾

梳装打扮B.殴打

张皇

讪讪

气汹汹C.点缀

暇想

惆怅

笑咪咪D.磨曾

耽搁

度假村

磕磕绊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梳装打扮”的“装”应改为“妆”。C.“暇想”的“暇”应改为“遐”;“笑咪咪”的“咪咪”应改为“眯眯”。D.“磨曾”的“曾”应改为“蹭”。故选B。3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②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③在被敌军围困、百无聊赖的情况下,这位将军仍然沉着、镇定地坐镇指挥。④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⑤她和同事们一起到山东出差,少不更事,没顾得上休息,就马不停蹄地开展起工作来。⑥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⑤⑥D.④⑤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吞吞吐吐:形容有顾虑,有话不敢直说或说话含混不清。语境形容“我”不敢直说的样子,使用恰当。②寻死觅活:企图自杀。多指用寻死来吓唬人。语境形容祥林嫂企图自杀的样子,使用恰当。③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语境形容将军被敌军包围时的情景,使用不当。④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语境形容祥林嫂被劫走后村里乱成一团的样子,使用恰当。⑤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语境形容她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工作的情景,使用不当。⑥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语境形容人们关祥林嫂的情景,使用不当,句中用“七手八脚”更恰当。故选B。31、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⑥不拘于时⑦生乎吾前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⑨爱其子,择师而教之A.①⑤/②⑦⑧/③/④⑨/⑥B.①⑤/②③⑧/⑥/④⑦/⑨C.①④/②③⑧/⑥/⑤⑦/⑨D.①④/②⑦⑧/③/⑤⑨/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是说“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是判断句,“者……也”为标志;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说“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说“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④“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是说“木材笔直,合乎墨线的衡量,但是用煣的工艺可以把(它)制成车轮”,是省略句,正常表述为“木直中绳,𫐓以之为轮”;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说“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是判断句,标志为“……也”;⑥“不拘于时”是说“不被时俗的拘束”,是被动句,标志为“于”;⑦“生乎吾前”是说“在我之前出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吾前生”;⑧“师不必贤于弟子”是说“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师不必于弟子贤”;⑨“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是说“(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是省略句,正常表述为“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可见,①⑤是判断句,②⑦⑧是状语后置句,③是定语后置句,④⑨是省略句,⑥是被动句。故选A。32、依次将下面语句进行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②只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多思考了一个问题。③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④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观察四个句子,第④句为总起句,引领下文的①②③句,应放在段首;因为②③句都提到“成功者”和“失败者”,这是从第①句引出的,所以①应放在②③的前面;因为第②句是写成功者是怎么对待绝境的,意为表明“成也在人”,故其前应从成功者切入,即第③句应放在第②句之前。综上所述,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①③②。故选D。3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组是()①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周公馆的不期而遇,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②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首当其冲,在总决赛中一举夺冠。③这篇评论《雷雨》的文章观点怪异,言语偏激,一旦刊载,必定会走投无路。④这位资深的演员在话剧《雷雨》中的精彩表演,令人叹为观止。⑤周朴园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小工,这种令人发指的事他都干得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此处是说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意外相逢,使用正确。②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语境是说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表现,与“攻击”和“灾难”无关,使用不正确。③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此处是说这样的作品刊载出来会让人笑话,不合语境,可以改为“贻笑大方”。④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形容表演之精彩,使用正确。⑤令人发指:使人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此处形容周朴园罪恶的行径让人愤怒,使用正确。故选B。3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背诵剡溪虔诚氛围虚里烟B.层颠列缺丘栾锈蚀阴后檐C.潦倒石烁訇然魂悸忽已瞑D.长嗟憔悴霹雳浔阳万户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A.“虚里烟”的“虚”,应为“墟”。B.“层颠”的“颠”,应为“巅”;“丘栾”是“栾”,应为“峦”;“阴后檐”的“阴”,应为“荫”。C.“石烁”的“烁”,应为“砾”;“忽已瞑”的“瞑”,应为“暝”。故选D。3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庆祝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社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一群风华正茂的老人积极参与活动。B.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C.《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D.我本来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这个领域也不是我所擅长的,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此成语特指年轻人,不能形容“老人”,适用对象错误。B.“下里巴人”,古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此成语指“通俗的文艺作品”,不能指人,望文生义。C.“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此处语境是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使用正确。D.“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此处语境是指“勉强”的意思,不是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望文生义。故选C。36、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现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既是“词眼”,又是全词的高潮,将诗人的忠义之心全然表现了出来。尽管忧愤难抑,但诗人那种为国杀虏的浩然正气却腾涌而出,跃然纸上。C.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D.“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运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手法,描写了一幅安宁、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表现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错误,不是悲观厌世,而是为自己不能得到建功立业的贤才而忧伤,悲苦。故选A。3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速滑馆“冰丝带”光影流转,雪车雪撬中心“雪游龙”蜿蜒(wānyán)灵动,这些场馆将现代奥林匹克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已成为地标性建筑。B.生肖(xiāo)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虎年来临之际,研究人员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dú)中释读出十种生肖动物,其中就有虎。C.“元宇宙”的热潮让数字虚拟人闯入大众视野,从2022年各平台的跨年活动到各种如火如荼(tú)的商品展销会,虚拟人频(pín)频亮相,扮演着重要角色。D.汪曾祺(qí)笔下的主人公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不俗的闲情逸致,更是一种知足常乐、不贪不瞋、蕴(yùn)含着诗意的生活态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雪撬”的“撬”应为“橇”;B.“生肖”的“肖”应读“xiào”;D.“不贪不瞋”的“瞋”应为“嗔”。故C。3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怯弱(qiè)纨绔(kù)铆钉(liǔ)纵横捭阖(bǎi)B.木讷(nà)推搡(sǎng)悚然(sǒng)百舸争流(gě)C.要挟(xiá)脊髓(suǐ)搭讪(shàn)韬光养晦(huì)D.着恼(zháo)脂膏(zhī)摈弃(bìn)窸窸窣窣(s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铆钉”的“铆”读作“mǎo”;B.“木讷”的“讷”读作“nè”;C.“要挟”的“挟”读作“xié”;故选D。3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檄文(xí)

三匝(zhā)

敛裾(jū)

羽扇纶巾(ɡuān)B.忸怩(ní)

跬步(guǐ)

霓裳(chánɡ)

蓊蓊郁郁(wěng)C.骐骥(jì)

罅隙(xià)

廖廓(liáo)

残羹冷炙(zhì)D.吐哺(bǔ)

袅娜(nuó)

籼稻(xiān)

妖童媛女(yuàn)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A.“三匝”的“匝”正确读音为“zā”;B.“跬步”的“跬”正确读音为“kuǐ”;C.“廖廓”的“廖”正确字形为“寥”。故选D。40、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古人又称元日、元旦、新正。主要习俗有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拜年贺喜等。B.中秋节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C.端午节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又称重午、端阳、重五。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主要习俗有赛龙舟、饮菊花酒、吃粽子、斗草等。D.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主要习俗为登高、插茱萸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耍龙灯”错误,耍龙灯是元宵节的习俗。故选A。4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尊称为“圣人”,《论语》共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B.《大卫·科波菲尔》是美国作家狄更斯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以大卫的成长史为小说主线。小说中米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被称为“米考伯主义”。C.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D.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的能力。A.“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家……”错误,孔子是春秋时人。B.“《大卫·科波菲尔》是美国作家狄更斯的……”错误,狄更斯是英国作家。D.“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浪漫主义作……”错误,列夫·托尔斯泰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故选C。42、下列诗词中涉及我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A.②③①⑤④B.②③①④⑤C.③②①⑤④D.③②①④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①“当时七夕笑牵牛”,是七夕节;②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元宵节;③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是清明节;④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重阳节;⑤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是中秋节。所以时间先后顺序为②③①⑤④。故选A。4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革命失败以后,因为严酷的斗争现实使朱自清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因而心里“颇不宁静”。B.上个月,109名编剧就琼瑶女士起诉于正一案发表联署声明,表示在道义上支持琼瑶依法维权的主张,谴责一切抄袭、剽窃、非法改编他人作品。C.记者从2014年9月出台的教育部高考招生新政中了解到,高考的考试科目不仅发生了变化,而且高校自主招生等方面也将有所调整。D.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删去“因为”;B.成分残缺,“谴责”后缺少相搭配的宾语,在“抄袭、剽窃、非法改编他人作品”后加上“的行为”;C.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不一致,应将关联词“不仅”放在“高考的考试科目”之前。故选D。44、与“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这句诗使用到的修辞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D.低眉信手续续谈,说尽心中无限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铁衣”,铠甲,指代士兵;“玉箸”,玉做的筷子,指代士兵妻子。以具体指代抽象。A.使用了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眉”指代“头”,以部分指代整体,“低眉”其实写的是“低下头”;把“月光”比作“水”。B.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钟鼓馔玉”,指富贵利禄。以具体指代抽象。C.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鬓”边白发比作“霜”,形容鬓边白发跟霜一样。D.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眉”指代“头”。以部分指代整体。故选B。45、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8年诺贝尔奖的揭晓又一次证明:唯有锲而不舍的坚持才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B.生物实验必须亲自动手,切忌怀有恐惧畏难情绪,袖手旁观是不可能学到真知的。C.人到中年的王老师班主任工作虽然繁重,但她总是精神矍铄,工作总是细致全面。D.在“相声新势力”的表演现场,各路青年演员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此处用于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使用正确。B.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帮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此处形容做生物实验不动手,使用正确。C.精神矍铄:意思是指老人富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本句说“人到中年的王老师”,使用错误。D.忍俊不禁:意思是指忍不住笑出来。此处用于观众对相声的反应,使用正确。故选C。4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吾尝终日而思矣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而”表示并列,又、并且。A.连词,表示递进,而且、进而。B.连词,表示并列,并且。C.连词,表示修饰,可不译。D.连词,表示转折,可是,却。故选B。47、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赞美郡守,最后一句的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C.“天堑无涯”的意思是天然壕沟广阔无边,“天堑”在这里指钱塘江。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写出了杭州的富庶与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错,“户盈罗绮,竞豪奢”照应上文的“钱塘自古繁华”,写出的是杭州的繁华景象,并无批判之意。故选D。4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地方在城市治理上急于事功,搞“大拆大建”“统一定制”,破坏了城市的历史风貌和人文肌理,损失难以弥补,令人惋惜。B.一年多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掀起凌厉攻势,一大批黑恶分子、村霸恶痞及其“保护伞”被依法严惩,群众无不拍手称快。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一个人才,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其长处,给予适合的岗位,使其扬长避短,而不应对其求全责备。D.上级向黄春等人下达任务,要求他们明珠投暗,打入敌人内部,将该地区国民党军队的番号、人数、装备、布防等情况了解清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A.急于事功:指做事急于求成。这里指一些地方在城市治理上急于求成,正确。B.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形容因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愉快的样子。这里指群众对惩处恶霸的态度,正确。C.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过分挑剔,要求完美无缺。这里指领导不要对人才的态度,正确。D.明珠暗投:珍贵的宝珠落入不明价值的人手里,而得不到赏识或珍爱。比喻怀才不遇,高才屈居下位。这里指黄春他们打入敌人内部,对象用错。故选D。小提示:49、下列情境下的谦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给老师送贺卡,学生写“师恩难忘,惠赠老师”。B.学生向老师请教,学生说“请您不吝赐教”。C.朋友请求帮助时,我说“我一定鼎力相助”。D.去朋友家做客时,我说“今天寒舍真是蓬荜生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A.“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辞。这里是学生给老师送贺卡,用法错误,可以改为“敬赠”。C.“鼎力相助”,敬词。意思是指大力支持帮助,用于请别人帮自己。这里是我帮助朋友,使用错误。可以改为“全力相助”。D.“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这里是朋友家,使用错误。“蓬荜生辉”,意思是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这里指去朋友家做客,使用不合语境。故选B。50、下列各组词语,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A.斜风细雨

微不足道

唠唠叨叨B.千军万马

指手画脚

气象万千C.赞不绝口

兴高采烈

天衣无缝D.说长道短

弱不禁风

一泻千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色彩的能力。A.斜风细雨:形容微风细雨的天气。褒义词。微不足道:卑微渺小得不值得一提。多用来形容人的力量、贡献或事物的数量、价值、意义等非常小;不值一提。褒义词。唠唠叨叨: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贬义词。B.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褒义词。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贬义词。气象万千: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褒义词。C.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褒义词。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褒义词。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含褒义。D.说长道短:评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贬义词。弱不禁风: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多用来形容女子体态纤弱或病者体弱。含贬义。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也形容文笔气势奔放。褒义词。故选C。5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没有多大关系。“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它盛行于宋代。C.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医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D.《师说》中“六艺经传”中“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已经失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医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是‘医’”说法错误,“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的是巫。故选C。52、下面选项中对诗句的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将进酒》)——用典B.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杜甫《新婚别》)——比兴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互文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点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没有使用典故,“岑夫子,丹丘生”指的是李白的两个朋友。故选A。5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22届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突破1076万,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安排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B.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报刊、杂志和一切纸质出版物,更应该提高出版质量,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C.如何让全村人都步入“小康”呢?关键的问题是乡贤在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乡贤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优秀代表。D.有关部门对几名少年因大年初一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并做好善后工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不合逻辑,“报刊、杂志和一切纸质出版物”不能并列在一起,“一切纸质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另外,“报刊”还包含“杂志”。C.句式杂糅,“关键的问题是乡贤在起决定性作用”可以分成“关键的问题是乡贤”和“让乡贤起决定性作用”。D.搭配不当,对“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可以,但不能对“事件”进行“批评教育”。故选A。5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嘱咐)

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B.倚歌而和之(和谐)

自京师乘风雪(冒着)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去,到)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白色)D.相与枕藉乎舟中(互相)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属”,劝酒,劝请。句意:举起酒杯劝客人喝酒。B.“和”,同声相应,唱和。句意:随着歌声应和着。C.“适”,享有。句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故选D。55、下列划线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殷红(yān)

刹那(shà)

思忖(cǔn)

博闻强识(zhì)B.肖像(xiào)束缚(fù)

惩罚(chéng)

载歌载舞(zài)C.着落(zhǎo)气氛(fēn)

亘古(gèn)

强词夺理(qiáng)D.炽热(chì)

偌大(nuò)

绚丽(xùn)

针砭时弊(biān)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刹那”的“刹”应读“chà”。C.“着落”的“着”应读“zhuó”;“强词夺理”的“强”应读“qiǎng”。D.“偌大”的“偌”应读“ruò”;“绚丽”的“绚”应读“xuàn”。故选B。5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女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而“弱冠”就是还没有成年。B.“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C.“人爵”是与天爵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尘世人们所封的爵位,例如国君所赐的公、侯等。D.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国境以外为海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古代男女成年时要行冠礼”错误。应为“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另外“还没有成年”有误,男子20岁称弱冠,此时已经成年。女子成年15岁行笈礼。故选A。5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________者。②有些地方甚至几百年来无人________,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③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________,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赞扬。A.追随

涉足

传颂B.追随

涉及

传诵C.跟随

涉足

传诵D.跟随

涉及

传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追随”指为某人的属下帮那人做事,“跟随”指在后面跟着。语境指科学家只为事实说话,应用“追随”;第二空,“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涉及”指关涉到,牵连到。语境指几百年来没有人进入一些地方的范围,应用“涉足”;第三空,“传颂”指传扬歌颂,“传诵”指辗转传布诵读、称道。语境指张秉贵的事迹被传扬歌颂,应用“传颂”。故选A.58、下列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B.绝不饮食C.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间”为名词作状语,从小路,抄小路。B.“饮食”,名词作动词,给他吃的、喝的。C.“目”,名词作动词,瞪着。D.“寿”,名词作动词,祝寿。故选A。5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迤逦(lǐ)

玷辱(zhān)酒馔(zhuàn)

搠倒(shuò)暧暧(ài)B.竹篙(gǎo)髭须(zī)洗漱(shù)

剜心(wān)投奔(bèn)C.提防(dī)

彤云(tónɡ)庇祐(pì)

仓廒(áo)掇将(duō)D.浸透(jìn)供桌(ɡònɡ)央浼(měi)

模样(mú)荸荠(b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玷辱”的“玷”应读作diàn。B.“竹篙”的“篙”应读作gāo。C.“庇祐”的“庇”应读作bì。故选D。60、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宽敞——狭窄

阔绰——拮据

赞不绝口——拍案叫绝B.贪婪——知足

惆怅——兴奋

安之若素——如坐针毡C.干燥——潮湿

肆意——随便

自食其力——坐享其成D.逡巡——彷徨

招架——抵挡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二者为近义词。B.贪婪:贪得无厌;不知足。知足:指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惆怅:失意,伤感。兴奋:因高兴或受某种刺激而精神激奋。安之若素:遇到异常情况,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宁。每组词都是反义词。C.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随便:言行随意,不多加考虑;不谨慎。二者为近义词。D.逡巡:徘徊不前;迟疑不决。彷徨:徘徊不前的样子。比喻犹疑不决。。招架:抵挡;应付。抵抗,阻挡。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每组词都是近义词。故选B。6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________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②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________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③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________在做着功课,心里________是很不平静的。A.因此

仅仅

即使

也B.因此

只要

虽然

却C.而且

仅仅

虽然

却D.而且

只要

即使

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①中“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和“全部开架”没有因果关系,前后是递进关系,因此排除A、B;②句中如果填“只要”,它和后面的连词“也”不搭配,“仅仅”可以和后面的“也”呼应,因此排除B、D;③句中的情形是事实,而不是假设,可以排除A、D。故选C。6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孟晚舟向舷(xián)窗外的群众挥手致意,现场前来迎接她的各界人士挥舞着五星红旗,大家齐呼“欢迎回家”,工作人员还为她准备了一束(sù)玫瑰花。B.透过银幕,我们在雪与火的极端环境中,在血(xuè)与火的残酷鏖(áo)战中,感受到志愿军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也真切地懂得了他们何以是“最可爱的人”。C.变异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很多是换汤不换药的“超冈抢跑”,不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dān)、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zhì)序。D.无论是心怀狮子山下的拼搏精神,还是带着濠江之畔的创业豪情,港澳青年只要不懈奋斗,就一定能让梦想在祖国广袤(mào)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jié)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一束”的“束”应读为“shù”;C.“超冈”的“冈”应为“纲”;D.“开花结果”的“结”应读为“jiē”。故选B。6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我的同事李勇平日里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B.近日,公安机关又破获一起重火案件。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C.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企业产生的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早已不是汗牛充栋可以形容的,“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D.我上高中后家里负担日益加重,父母亲外出打工长年难归。我要率先垂范,给大家做个榜样,不让父母的辛苦白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用错对象“别人”;且“妄自菲薄”不能加宾语。B.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标。符合语境,句中用第二个意思。C.汗牛充栋:藏书多。用错对象“企业产生的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D.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好表率。属于敬辞。语境中用于“我”,错误。故选B。6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B.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C.国家主席和夫人访问俄罗斯、非洲四国并出席金砖国家峰会,为的就是增进了解,加深信任,推动合作,传播友谊。D.我国大约有80%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数量”“提高”搭配不当,“数量”应该用“增加”。B.语序不当,语句前后共用一个主语“中草药”,主语应该放在句首,“不仅”与“中草药”互换位置。D.成分赘余,“大约”“左右”语义重复,去掉其一。故选C。65、下列关于诗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其中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古体诗,杜甫的《登高》则属于近体诗。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李白、杜甫、白居易都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浪漫主义传统。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D.北宋文学家苏轼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诗经》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李白、杜甫、白居易都继承并发扬了……浪漫主义传统”错误。《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故选B。66、薛容融同学刚上高一,最近她写了一篇随笔,抒发感受。在她写的下面一段中,诗句运用不合适的共有几处(

)刚开学时,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我感到隐隐不安,也特别想念初中的好朋友,然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已经过去的人与事,总归再也不会回来。正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但幸好我遇到了友爱的新同学,冲淡了思念的哀伤。看着他们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在班旗上挥毫泼墨、在讲台上激情发言的样子,我感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活力!我也要开始为梦想努力了!在家里,母亲一如既往地关心我、照顾我的生活,看到她头上新添的白发,不禁感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母爱给予我前行的动力,我一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A.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和鉴赏诗句含义的能力。第一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意思是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此句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处用于表达对初中朋友的思念和对过去的人事的感慨,不合适。第二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意思是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此处是“刚开学时”,正是秋季气候,使用正确。第三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意思是同学们意气奔放,劲头正足。此处用于形容同学们的“青春活力”,使用正确。第四处,“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意思是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表达了词人人事匆匆犹如一场大梦的伤感之情。此处用于看见母亲的白发生发出的感恩之情,不合适。故选B。67、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勉强(qiǎng)

寒喧(xuān)

通衢(qú)

运筹帷幄(wò)B.寒噤(jìn)

浸渍(zì)

屹立(yì)

阴谋鬼计(guǐ)C.罹难(lí)

沉疴(kē)

侮辱(wú)

坚如磐石(pán)D.复辟(bì)

桂滇(diān)

气氛(fēn)

千钧雷霆(tíng)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寒喧”的“喧”应为“暄”;B.“阴谋鬼计”的“鬼”应为“诡”;C.“侮辱”的“侮”应读“wŭ”;故选D。6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pǐ)

褴褛(lǚ)

变徵(zhǐ)

长歌当(dānɡ)哭B.莴苣(jù)

扯(chě)破

玉玦(jué)

摘(zhāi)星揽月C.团箕(qī)

漫溯(sù)

船舷(xuán)

颇不相称(chèn)D.忤(wǔ)视

蠕(nuó)动

雏(chú)菊

忸(niǔ)怩不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长歌当哭”中的“当”读作“dàng”;C.“团箕”中的“箕”读作“jī”;“船舷”中的“舷”读作“xián”;D.“蠕动”中的“蠕”读作“rú”。故选B。6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乙】“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乙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丙处“分号”运用错误。“不仅仅……更”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分句内没有其它标点,中间的“分号”应该改为“逗号”。故选C。70、为下列三个句子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强体质。②他挨打,泄密。③天气多么恶劣,他是按时到校学习。A.①只有……才

②宁可……也不

③不管……都B.①只要……就

②与其……不如

③虽然……但C.①只有……才

②宁可……不如

③虽然……但D.①只要……就

②宁可……也不

③不管……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如:只有A才B,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即“才”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就必须做到“只有”的条件,且条件往往是唯一的。“只要……就”表示条件非唯一。如:只要A就B,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只要”则强调的是必要条件,即“就”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只要”的条件是必备之一,但不是唯一。第一句中,“经常锻炼身体”是“增强体质”的充分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非必要条件,增强体质的方法还可以有其他的措施。所以选“只有……才”。“宁可……也不”表选择关系,“宁可”常出现在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一种选择,也就是衡量了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后,决定采用前一分句所说的做法,而舍弃后一分句所说的做法。“与其……不如……”前后分句表示两种不同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中,只有一种更合适,且已经做出了取舍,前舍后取。“宁可……不如”没有这样的搭配。第二句的意思是选择前者舍弃后者,选“宁可……也不”。“不管……都……”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表示无条件的结果。“虽然……但……”表示转折关系。“不管……却”没有这样的搭配。第三句是说“他”无条件的要按时到校学习。选“不管……都”。故选A。7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周学斌董事长的车队到达建湖,来到森达大楼外下车,与朱相桂董事长和肖书记等人一一握手,然后参观森达皮鞋厂生产车间。B.由山东影视集团出品的大型长篇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知青》塑造了赵天亮、赵曙光、冯晓兰、武红兵等一个个鲜活、饱满的知青群像。C.北京市最近推出了共有产权住房,相比于广州、武汉等城市加快培育的租赁市场,这种共有产权住房为平抑房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D.漫步在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到的尽是各种小广告,办假证的、卖楼房的、通下水道的、招生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