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及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_第1页
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及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_第2页
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及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_第3页
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及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_第4页
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及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及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一)项目概况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是山水林田湖草湿生命共同体的约束性纽带,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保障。高度重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问题,多次对水资源的约束性和关键性做出了重要论述,在今年视察时再次强调“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因此,拟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及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以全省地下水要素为对象,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水资源分析评价、专题研究、地下水站点建设和一数一源一标准体制机制建设工作。表1项目情况表组号项目名称1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2地下水监测站点和示范区建设3设备采购与安装4野外站点建设与设备采购监理5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并按有关规定汇交资料。(二)目标任务1.实施地下水资源基础调查评价。在2021-2023年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水资源年度更新工作,在全省开展水资源调查及地下水统测,查明省内水文地质条件、“三水”转化规律、水资源特征,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查明地下水流场及水位变化特征,完成全省水资源年度更新和综合评价;收集整理储备区相关资料,初步查明应急储备区范围、开发利用现状、动态变化及水文地质环境状况,基本查明地下水储备区的水量、水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近20年历史极端水文发生情况,统计极端降雨、干旱发生时段等信息,系统评估极端水文驱动下流域地下水平衡。2024年工作包含重点区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全省水资源更新评价、储存量调查、专题研究以及编制水资源年度更新及评价技术规程等。2.建设省级地下水监测站点和示范区。为推进水资源调查监测支撑体系建设,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信息化等方面支撑水资源立体化集成和动态化监测,通过新建一批地下水监测站点,增加监测网点密度,满足地下水监测需求。2024年工作内容包括示范区建设、水文地质钻探成井、采购安装一批自动监测设备、辅助工程建设、水样分析测试、井口保护设施建设等。3.省级地下水监测站点升级改造。对现有省级地下水监测点进行巡查评估以及部分站点进行升级改造。2024年工作内容包括站点巡查评估、标准化井台改建和高程测量、洗井、采购安装一批自动监测设备、地下水监测年度综合成果研究及报告编写、地下水监测科普宣传制作等。4.构建地下水调查监测(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全省地下水调查监测(一数一源一标准)体制机制,逐步解决地下水监测“一数一源一标准”问题。2024年工作包含历年地下水调查监测评价以及专题研究成果等数据整编与地下水体制机制综合研究和一系列标准指南制定。(三)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序号具体技术(参数)要求1主要任务1.开展地下水资源基础调查,包括重点区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全省储存量调查、地下水统测、地下水样和同位素分析、长观站维护、入渗试验等工作,研究水资源时空演变的长期趋势,探索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为重点区域(流域)水安全保障提供支撑和依据。2.开展水资源年度评价和专题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年度全省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储备区评价与规划论证以及极端水文驱动下地下水平衡探索研究专题、制定水资源年度更新及评价技术规程等。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更新评价,计算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地下水储存量,对重要水源地和储备区进行评价和规划论证,开展两个流域的极端水文驱动下地下水平衡分析,为我省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测、保护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长远规划、统筹布局的措施提出科学的建议。2具体工作内容1.资料收集与整理(1)钻孔资料收集收集全省城市地质调查、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查等项目的钻孔、水文地质图等资料,统计分析主要含水层分布、含水层厚度,计算含水层给水度,贮水系数等,本次部署收集钻孔资料50000米。另外充分收集重点工作区内已有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经济发展规划、生态地质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等各方面资料,了解地质背景以及地质研究程度,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利用,据此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意见和方案,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调查工作。特别加强收集和补充此前已开展的水文地质钻探工作资料、水点调查卡片、其他系统监测井孔资料等。(2)其他资料收集与整理购买整理近20年历史极端水文日尺度资料40份,收集并数字化重要纸质图件14副(1:250000),进行300厘米1:10000水文地质剖面计算机成图。2.野外调查与试验(1)地下水水位、流量统测与调查根据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现状和规划、矿产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规划、交通展布和规划等综合因素,结合国家、区域、地方重大水资源需求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以达到重点控制、区域统筹目的为核心,通过补充调查和野外核查相结合的手段,合理选择地下水位、流量统测点,进行50个统测点调查、1400个地下水统测、50个新增水位统测工程点测量、50个地下水长观站(水位或流量)和雨量站维护。本次工作主要执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包括但不限以下: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GB50179-2015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T30943-2014水资源术语;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T14157-1993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8-19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538-1993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DZ/T0307-2017地下水监测网运行维护规范;DZ/T0308-2017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DZ/T0288-2015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DZ/T0270-2014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SL538-2011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范;SL395-2007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DD2015-03平原(盆地)地下水调查评价技术要求;DD2019-03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2)水文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对重点水源地、重点地区开展1:50000专项水文地质调查和重点地区1:50000专项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面积约800km2。根据区内自然环境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社会需求,以查清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地下水系统为目的,合理地布置观测路线,开展野外踏勘与地面调查。观测路线采用穿越和追踪法相结合,原则上观测路线应垂直于构造线方向、穿越地貌变化最大方向,尽量取得多方面的资料。(3)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修测)全省规划地下水储备区10处,面积约8796km2,开展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修测)。在充分收集整理前人工作成果基础之上,对储备区内存在的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进行条件分析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选取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针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实物工作部署。(4)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编测)开展珠三角流域、北江流域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编测),面积约65800km2,根据地质调查局现有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相关规程规范为基础技术要求,采用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等多学科、多方法及多种现代探测、监测和测试手段对珠三角流域与北江流域进行研究。在流域内开展降雨、蒸发、地表水、地下水、生态需水、供水、开发利用等水文要素调查,调查各流域洪涝、干旱面积,绘制珠三角流域1:250000水文地质图、北江流域1:250000水文地质图。(5)样品的采集与测试根据相关规范对水样分析项目由如下基本要求:现场分析:水温、颜色、浑浊度、嗅和味、电导率、Eh值、pH值、溶解氧、肉眼可见物等。测试指标为色、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铝、挥发性酚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亚硝酸盐、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碘化物、汞、砷、硒、镉、铬(六价)、铅、钾、钙、镁、重碳酸根、碳酸根、游离二氧化碳等全分析指标及微量元素。重点样品测试水中氢氧同位素指标。(6)示踪试验开展1处示踪试验。示踪试验主要用于查明地下水的流速、流向、补给来源、地下分水岭位置、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换关系等,应满足如下要求:1)应在水文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开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宜开展多源高精度示踪试验;2)应根据示踪试验目的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宜的示踪剂,示踪剂应安全环保并向采购人报备;3)示踪试验前应调查示踪剂本底值,部署示踪剂投放区及检测区;4)连通性质的示踪试验可采用人工取样检测;5)高精度示踪试验宜采用在线监测设备,检测延续时间要求自出现峰值后至恢复本底值为止;6)示踪试验结束后,应检查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判断投放点与接收点之间的连通情况,计算成功连通的径流途径的相关参数。(7)降雨入渗试验开展2处降雨入渗试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是重要的水文参数,可用动态分析法和水量平衡法确定。开展典型泉域地下水集中排泄点动态的地下水监测和典型地表小流域流量动态的地表水监测,获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流域的降雨入渗系数,用以指导全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3.综合研究(1)全省水资源年度更新评价在2021-2023年工作的基础上,搜集气象、水利部门的气象站和水文站观测资料,搜集反映流域产汇流特征和地表水地下水转化特征的关键节点的观测成果资料,与流域水文特性密切相关的土地利用调查监测成果资料、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开展水资源调查监测更新评价,核查省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收集整理区内降水量、蒸发量及水文站流量、地下水水质数据,本次评价采用1:250000比例尺的数字底图,以1:250000水文地质调查为基础,按照五级流域(六级水资源计算单元)的方式进行水资源量评价,系统掌握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地下水水质及可持续开采量。(2)地下水储存量调查与评价专题研究搜集整理分析1:200000水文地质钻孔资料,获得含水层厚度、地下水储水系数等参数,初步计算山区和平原区地下水储存量并提出下一步工作部署建议。(3)地下水储备区评价与规划论证专题研究系统收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资料,针对存在的水资源环境问题,发现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以及可能存在的供水安全隐患,掌握各种不同类型地下水资源的赋存状况、开发程度、开发利用条件和方式,调查河湖库及地下水分布现状。初步查明地下水储备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应急储备区范围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动态变化及水文地质环境状况。基本查明地下水储备区的水量、水质及开采技术条件。(4)极端水文驱动下地下水平衡探索研究专题分析近20年历史极端水文发生情况,统计极端降雨、干旱发生时段等信息,收集江河流域地下水平衡相关水文数据,如流域内同时段的降雨、地表河流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系统评估极端水文驱动下流域地下水平衡。选取20年内极端水文的两个时间节点(洪涝、干旱)为研究时段,在流域内开展降雨、蒸发、地表水、地下水、生态需水、供水、开发利用等水文要素调查研究,分析地下水资源在极端水文驱动下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提出城市供水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开展流域地下水水位模拟预测,探讨新方法预测精度与可靠性。(5)水资源年度更新及评价技术规程编制结合水资源特点与水文地质特征,收集整理相关技术标准;调研各省市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相关部门,掌握各部门各环节使用数据的格式、使用的数据量与使用数据习惯;编制适合的水资源年度更新及评价技术规程。(6)报告编写综合研究分析收集的资料,并总结梳理调查、监测、分析评价成果,编制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及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成果报告、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成果报告、工作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技术规程和图表等。3表2组1具体工作量序号工作内容明细单位数量1资料收集与整理1:200000水文地质钻孔资料收集米500002近20年历史极端水文日尺度资料购买整理份4031:250000纸质图件数字化绘制副1441:10000水文地质剖面计算机成图厘米3005野外调查与试验地下水统测,钻孔水位、泉流量统测个14006统测点调查个507地下水长观站维护(水位或流量)、雨量站维护站508新增水位统测工程点测量点50910个储备区水文地质调查(1:250000修测)平方千米879610珠三角流域和北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1:250000编测)平方千米6580011重点地区水源地专项水文地质调查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1:50000)平方千米80012水样全分析+微量元素分析样18013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分析样3014示踪试验处115渗水试验处216野外工地建筑组117综合研究水资源年度评价平方千米17970018地下水储存量调查与评价专题研究项119地下水储备区评价与规划论证专题研究项120极端水文驱动下地下水平衡探索研究专题项121水资源年度更新及评价技术规程项122区域水工环调查设计论证份123区域水工环调查报告编写份124区域水工环调查报告印刷份14预期成果要求本项目组1预期提交的成果主要有:1.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及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成果报告;2.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成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包括但不限于重点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地下水统测报告、水质采样和测试工作报告、专题成果报告、水资源年度更新及评价技术规程、年度水资源量图、表及有关野外调查原始图表。以上项目成果,需提交纸质以及对应的电子材料,电子材料以光盘的形式提交。电子材料提交要求:1.图件需提交矢量文件(.shp格式)和jpg格式文件;2.野外调查表格需提交原始记录扫描件(pdf格式)和excel格式;3.钻孔柱状图需提交理正数据库(8.5,9.0版本);4.文字报告需提交word格式和扫描件(pdf格式)。5其他要求基于图件及有关资料涉及保密要求等原因,中标单位须派驻1名专业技术骨干全程参与相关工作。要求为工程师(含其他系列副高或以上职称)职称,从事过水工环地质调查监测评价工作,并提交业绩证明。6项目进度要求:1.合同签订后30天内验收项目设计方案;2.10月31日前完成全部野外工作,验收初步成果,内容包括野外调查工作资料和项目初步成果报告;3.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工作量,验收项目成果,内容为成果报告。7人员要求:(1)项目负责人:具有水工环地质专业副高级或以上职称;(2)拟投入本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除外):具有水工环地质专业副高级或以上职称;(3)拟投入本项目的其他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除外):水工环地质专业人员。(四)地下水监测站点和示范区建设序号具体技术(参数)要求1主要任务1.新增地下水监测站点。工作内容包括水文地质钻探成井、辅助工程建设、水样分析测试、井口保护设施建设、高程与坐标测量等,粤东监测站点总数43个,布设基岩裂隙水21个,浅层孔隙水12个,深层孔隙水10个,钻探进尺不少于3318米。2.旧井评估和升级改造。对现有374个省级地下水监测点进行巡查评估、建档造册,评估出需进行升级改造的监测站点,对其中40个监测站点进行标准化井台改建和高程测量,对巡查中发现的淤堵监测井,取40个进行洗井处理。3.地下水监测科普宣传。对整个项目进行综合研究与成果报告编制,总结梳理调查、监测和评价成果,宣传地下水监测工作。宣传工作主要包括地下水监测科普图册的编制、科普视频制作、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以及适期开展地下水监测经验交流会。4.示范区建设梳理半岛目前已有监测设备与监测项目,核定监测周期与自动传输效果,确定地下水监测层位。依托半岛地质条件,构建示范区室内电子沙盘模型,展示示范区基本概况、地形地貌、监测现状及拟新增监测条目等,建设成地下水循环与监测标杆示范区。2024年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示范区概况构建梳理半岛目前已有监测设备与监测项目,核定监测周期与自动传输效果,确定地下水监测层位。依托半岛地质条件,还原构建示范区室内电子沙盘模型,展示示范区基本概况、地形地貌、监测现状及拟新增监测条目等。实现监测立体可视化展示。(2)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建设探索根据半岛的气象、地形地貌、包气带岩性、含水层结构等方面独特性质,在站点巡查看护方向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探索建设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合适场地,开展试验场初步设计。(3)半岛地下水漏斗年度调查评价开展半岛地下水位调查统测工作,结合区内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摸清地下水水位和漏斗变化规律及特征,开展半岛地下水漏斗年度评价。深入分析降水和地下水开采等因素影响及相互关系,并对比前人结果,分析地下水漏斗范围变化趋势。组2具体工作量见下表:表4组2具体工作量序号工作内容明细单位数量1新建地下水监测井监测孔钻探米33422管材、滤水管(含接箍)米29253滤料、止水材料立方4304洗井台班2585抽水试验台班1296物探电测井米33427水质分析及采样件438监测井口保护设施及安装费套439监测井标志牌块4310高程与坐标测量点4311青苗赔偿点4312交通及运输费点4313旧井评估和升级改造省级地下水监测井巡检评估站37414标准化井台改建和高程测量站4015洗井站4016地下水监测科普宣传地下水监测科普图册的编制项117地下水监测科普视频制作项118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项119水文地质勘探孔(>Φ350)米3020水文地质勘探孔(>Φ350)米15021水文地质勘探孔(>Φ350)米25022管材、滤水管(含接箍)米43023洗井台班1824水质分析及采样个325砾料、止水材料立方6026物探电测井米43027高程与坐标测量点328监测井口保护装置及安装套329监测井标志牌块330野外调查与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点次30031河溪流量观测点次2032渗水试验点133土层给水度测试点634简分析个5035抽水试验组836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分析个5237其他地下水监测数据服务站点/年338示范区电子沙盘套139展示场地租赁年140综合研究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建设探索研究项141地下水漏斗年度调查评价项142地下水监测年度综合成果研究及报告编写项12(二)技术要求1.相关技术标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2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DZ/T0270-2014)《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51040-2014)《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95-2014)《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2014)《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6-2012)《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SL360-2006)《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地下水监测网运行维护规范》(DZ/T0307-2017)《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技术要求》(DD2014-15)《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L/T276-202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地质环境监测标志》(DZ/T0309-2017)《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21)》《地质调查概算标准(2022)》2.各施工环节技术要求(1)监测井建设①监测井开孔孔径开孔孔径应根据岩层性质和井管管材确定,本项目监测井选用无缝钢管时的开孔孔径采用350mm,选用PVC-U管的开孔孔径为400mm。松散层钻进至基岩层时可进行变径。为满足成井填砾的要求,监测井钻孔口径一般比监测井管外径大140mm-200mm。有特殊要求时,单层监测井钻孔口径按设计执行。②井壁管本次监测井建设采用全孔下管。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井深100m以内的监测井采用管径不小于160mm的PVC-U管;井深超过100m的监测井采用管径不小于168mm的无缝钢管。在地下水具有较强腐蚀性或地下水存在有机污染风险的地区使用PVC-U管代替无缝钢管。对于水质自动监测站,为了不影响监测结果,井深100m以内,采用管径200mm的PVC-U管;井深超过100m的,则采用管径219mm的钢管。③过滤管同一监测井,滤水管材质应与井管材质相同。监测井凿穿的监测目标含水层宜全部安装过滤管,对巨厚(大于30m)含水层可适当减少滤水管长度,减少长度宜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25%。在多层含水层组中,滤水管应安置在主要含水层部位。过滤管底部应至少低于多年最低地下水位7m。过滤器设计的合理性关系到监测井内水位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含水层地下水位信息、含水层参数的正确性、水质信息和使用寿命等。参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根据监测目标含水层岩性,本项目中过滤器选用骨架过滤器、缠丝过滤器和填砾过滤器三种。当监测目标为松散岩层孔隙水,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砂、砾石、卵石时,宜采用骨架过滤器或缠丝过滤器,井管开孔率为25-30%(开孔率为井管开孔面积与相应的井管表面积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含水层岩性为细砂、粉细砂时,宜采用填砾过滤器。过滤器包网网眼、缠丝缝隙尺寸由含水层的相对密度来确定,具体见表5。表5非填砾过滤器进水缝隙尺寸表过滤器类型网眼、缝隙尺寸(mm)含水层不均匀系数η1≤2含水层不均匀系数η1>2缠丝过滤器(1.25-1.5)d50(1.5-2.0)d50包网过滤器(1.5-2.0)d50(2.0-2.5)d50注:1.细沙取较小值,粗砂取较大值。2.d50为含水层筛分颗粒组成中,过筛质量累积为50%时的较大颗粒直径。当含水层岩性为粒径小于0.05mm的粉土或粘性土时,应采用填砾过滤器,填砾尺寸根据含水介质粒度确定,具体如下:表6填砾过滤器滤料规格表含水层类型滤料规格(mm)砂土类含水层含水层不均匀系数η1≤2D50=(6-8)d50碎土类含水层d20<2mmD50=(6-8)d20d20≥2mm10-20mm注:1.滤料不均匀系数η2≤2,η2=D60/D10。2.d20为含水层土试样筛分中能通过网眼的颗粒,其累计质量占试样总质量2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3.D10、D50、D60为滤料试样筛分中能通过网眼的颗粒,其累计质量占试样总质量分别为10%、50%、6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当监测目标为基岩裂隙水或岩溶水时,过滤器采用骨架过滤器或缠丝过滤器,若岩层稳定可不安装过滤器。④沉淀管沉淀管应安装在监测井底部,长度宜为2-6m,无缝管底用钢板焊接封闭,或利用混凝土封闭,PVC-U管用木塞塞住。⑤井管连接与安装井壁管之间连接宜采用长度为20-30mm的内扣不锈钢接箍连接,或采用内扣加焊接方式,井管与接箍连接不得使用有污染的润滑油(脂)和涂料,可用无污染耐高温高分子胶带(如“铁氟龙胶带”)缠绕公丝扣。井壁管连接完毕后,应保证井壁管管口高出监测井附近地面0.3-0.5m。直接提吊法可满足本项目井管安装的要求,连接井壁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钻机和钻塔型号进行逐管连接。根据监测井深度、开孔孔径确定钻机和钻塔型号,选择相配套的井壁管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排管并进行连接。深度小于200m的监测孔,一般机台钻塔在4.5m左右,选择长度为3m井壁管规格;深度大于200m的钻孔,一般机台钻塔8-10m,选择长度为6m井壁管规格。⑥钻探取芯采用回转正循环钻进法取芯时,粘性土和完整基岩平均采取率应大于70%,单层不少于60%;砂性土、疏松砂砾岩、基岩强烈风化带、破碎带平均采取率应大于40%,单层不少于30%。无岩芯间隔,宜不超过3m。对取芯特别困难的巨厚(大于30m)卵砾石层、流沙层、溶洞充填物和基岩强烈风化带、破碎带,无岩芯间隔,宜不超过5m,个别不超过8m。当采用物探测井验证时,采取率可以放宽。采取率的计算应以实际钻进岩层为准,无充填的溶洞、废矿坑及允许不取芯孔段的进尺,不参与计算;凡从取粉管内捞取的岩粉,不得放入岩芯内计算。采用反循环钻进连续取芯法钻进时,要及时对地面接收的岩土样进行地层描述与编录,按钻孔设计要求留取缩样,并按要求进行测井。为提高岩芯采取率,岩芯管长度原则上不超过4m,严禁超管钻进。软、流缩地层采用钢丝钻头、阀式钻头钻进,提高岩芯采取率。在供水水源地及其他敏感地段钻探施工,宜采用套管护壁钻进工艺减少井液漏失。井液中不得添加有毒有害物质。钻孔孔斜不应大于1度/100m。松散层孔壁与管壁的环状间隙不小于100mm,下管时应设扶正器,保证井管位于孔中心。⑦滤料及封闭止水井管安装后应及时进行滤料充填,宜选择磨圆度好、冲洗干净的石英含量高(90%以上)的砾石作为滤料,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石英砂作为滤料,砾料必须干净(用清水或蒸汽清洗)。在放置自动监测设备和抽水的主要层位,应全部采用石英砂进行填充。对于其他监测层位,应结合监测井所处地区和含水层情况,根据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2014)中的要求,选用质地坚硬、密度大、浑圆度好的石英砾石,避免采用易溶岩和含铁锰的砾石以及片状或多棱角碎石,按规范进行填砾操作。充填滤料应自滤水管底端以下不小于1m处开始,填至滤水管顶端以上不小于3m处。填砾方法应遵循规程要求。滤料粒径根据监测目的层颗粒粒径确定,计算方法参照表6。为保证填砾精确,除在填砾过程中随时测量填砾高度外,填砾前应根据测井和探孔掌握的填砾段孔径以及填砾段的长度,计算出每一填砾段总的滤料理论用量和每米填砾段需要的滤料方量,以便通过滤料用量与测量数值的对比,及时发现填砾是否出现问题。考虑到成井后,洗井和抽水会使滤料密实而下沉,围填的滤料应高出每层滤水管1-2m。每一填砾段总的滤料理论用量按下式计算:V=0.785×k×L×(D2-d2)式中:V(m3)为每一填砾段滤料理论用量;D(m)为钻孔直径;d(m)为井管直径;L(m)为填砾段长度;K为钻孔超径系数,根据测井和探孔掌握的钻孔实际尺寸确定,一般按1.05-1.10取值。每米填砾段需要的滤料方量按下式计算:Q=0.785×k×(D2-d2)式中:Q(m3)为每米填砾段需要的滤料方量;D为钻孔直径(m);d(m)为井管直径;k同上。充填滤料顶端至井口井段的环状间隙应进行封闭和止水,封闭和止水应根据《地下水监测井建设标准》(DZ/T0270-2014)中8.4节的要求进行操作。止水段单层厚度需大于5m,封闭和止水的材料需选用水化时间大于40分钟、膨胀系数为2-3倍且密度为1.3-1.4t/m3的优质钙基膨润土粘土球。在监测层位上部存在大厚度含水层或下部存在承压、微承压含水层时应加大围填厚度,充填粘土球垂向厚度宜高于止水层位顶板高度2-3m,防止地下水越流。在止水层位的上部,再充填普通粘土块或粘土球至孔口,起到止水及固定和保护井壁管的作用。基岩监测井应采用水泥固井,对上部第四系松散含水层止水,单层围填高度不小于2m,一般选用P.O3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并采用管内外水位差法和压力法检验止水效果。⑧简易水文观测在监测井建设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内容包括:初见静止水位、静止水位、恢复水位、孔内水位变化、循环液温度变化、循环液消耗漏失、自流、钻具放空及其他异常。⑨监测井终孔监测井终孔深度原则上浅层孔隙水梅州市不少于20米,其他地市不少于50米;深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不少于80米。当目标含水层(组)为厚度不大于30m的潜水含水层时,应凿穿整个含水层(组);含水层(组)厚度大于30m时,应凿至多年最低水位以下10m处方可终孔。当目标含水层(组)为厚度不大于10m的承压含水层时,应凿穿整个含水层(组);含水层(组)厚度大于10m时,应凿至该含水层(组)顶板以下不小于10m处方可终孔。(2)洗井与抽水试验新建监测井成井后应立即进行洗井,避免由于停置时间过长导致泥垢固结而影响洗井效果。根据井孔结构与井管材料、含水层特征确定洗井方法。在同一井中,宜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洗井。对于水量大或较大的监测井采用活塞-空压机联合洗井;对于水量中等的监测井采用活塞-空压机-潜水泵联合洗井;对于水量小的监测井采用活塞-空压机-注水-潜水泵联合洗井。在出水量较大及沉没比满足要求的监测井中,采用活塞-空压机联合洗井,直至水清砂净。在水量小及较小的监测井中,在活塞-空压机联合洗井过程中,根据监测井的深度合理控制风量,使之既能清孔又不断流。对于水量小或较小的监测井,在活塞-空压机联合洗井后,立即下入潜水泵进行抽水洗井,必要时进行注水洗井。对于水量较小的监测井,采用活塞-空压机-注水-潜水泵联合洗井效果更好。洗井结束后对洗井效果进行检验,抽水1h后出水含砂量体积比不大于1/20000,在24h的不间断洗井过程中,出水含砂量趋于稳定,则洗井合格。不合格要继续洗井,直到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洗井台班数不低于6个。抽水试验分两个落程,第一个落程为大落程,采用大流量稳定流抽水。大落程抽水结束后,当水位恢复至抽水前水平或者已经接近抽水前水平时进行小流量抽水。大流量和小流量的抽水量根据成井时计算的单井的涌水量为依据。每眼井的抽水试验进行时间不少于3个台班。抽水试验前测量监测井静水位,抽水试验过程中监测动水位,两个落程之间和最后一个落程结束后观测水位恢复情况。当两次记录时间之间水位波动在5cm以内时可以认为抽水试验达到稳定。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的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分钟各观测一次,以后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至少应开展1个落程的定流量抽水试验,抽水稳定时间达到24小时以上,并进行水位恢复观测。抽水试验水位记录建议采用自动化记录仪,确保高密度数据采集。抽水试验流量记录宜精确测定,可采用流量堰、超声波流量计、水表等形式。抽水试验结束后,应编制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表,包括:流量、水位(包括恢复水位)历时曲线、稳定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成果。试验结束后应测量井深,达不到以下要求应进行排砂处理:井深不小于50m时,井内沉砂不超过孔深的5‰;井深小于50m时,沉砂厚度不大于0.25m。抽水试验后,按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的相关规定,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该监测井的影响半径。(3)样品采集与测试采取土样时,应让土样受到最小程度扰动,并保持土的原状结构及天然湿度;用钻机取样时,在钻孔中直径不宜小于12cm,并使用专用薄壁取土器。采取土样数量应满足所要求进行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的需要。原状土还要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在采取后应立即密封取土筒;不满取土筒的原状土样,土与筒壁之间的缝隙,应以近似天然湿度的扰动土充填后再行密封。密封后的土样筒在装箱前应存放于室内阴凉、潮湿和防冻的地方。不需保持天然湿度的扰动土,最好经过风干并稍加粉碎后装入布袋或小木箱内,以免湿土将袋腐蚀以及土中有机物的生成。并应防止盛土布袋或小木箱漏土。土样筒外应贴有标签,标签上应清楚记录勘察(送样)单位、工程名称、取样(钻孔或探坑)编号、取样地点、取样层位(深度)、土的分类定名、取样人、项目负责人、取样时天气和取样日期、土样原状或扰动等信息。抽水试验结束前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分析项目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确定的37项常规水质指标。采集原水样品时,采样前应用所采样品原水冲洗样品瓶2至3次后取样,样品不添加任何保护剂并尽快密封低温保存。采集需要酸性介质保护的金属元素样品时,先用1:1硝酸浸泡样品瓶24小时,后用蒸馏水冲洗样品瓶3次;样品采集前再用所采原水冲洗样品瓶2至3次,而后每100mL水样加入1:1硝酸(优级纯)1mL,使pH值小于2。测试硫化物的样品采集前用所采原水冲洗样品瓶2至3次,随后每500mL水样加入约1mL乙酸锌(200g/L),再加入40g/L的NaOH溶液1mL,摇匀后避光保存。测试挥发酚、氰化物的样品采集前用所采原水冲洗样品瓶2至3次,随后加入NaOH颗粒至pH值大于12,尽快密封低温保存。样品采集后密封、避光,及时送到化验室。采样瓶外用样品标签标记采样日期时间、采样地点、样品编号和采样人。(4)物探测井测井是通过测量钻孔井壁岩石的物理参数和钻孔参数状况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探方法。为确保地层勘察数据的准确性,本项目全部新建井均开展物探测井工作。根据岩性的复杂程度和钻孔深度确定水文物探测井成果曲线的比例尺,井深不超过300m的监测井宜采用1∶100或1∶200比例尺;井深大于300m的监测井宜采用1:500比例尺。松散层监测井应进行视电阻率测井(顶部梯度和底部梯度电阻率测井、电位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玛测井;基岩监测井应进行视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玛测井等。除此以外还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测井速度根据仪器延时参数和测量精度要求而定,要求不大于1000m/h;(2)标记电缆深度时,应挂相当于井下仪器重量的挂锤;(3)测井曲线首尾必须记录有基线,首尾基线偏移不大于2mm;(4)曲线线迹清楚,当曲线出现断记和畸变时,必须在现场查明,采取有效措施后,重新记录;(5)视电阻率进行标准测井时,应使梯度和电位测井曲线能兼顾分层定厚和估算渗透层及其侵入带的真电阻率。(5)辅助设施建设①井口保护装置本项目井口保护装置要求简单、牢固、实用,具有防盗与方便管理功能,包括一个钢筋混凝土基座和厚钢板制成的仪器保护箱。井管高出地面部分修筑水泥基座作为井台。井台设计为圆柱体混凝土台,高度根据井管高出地面情况,一般不低于0.3-0.5m。基座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和Φ8mm纵筋在圆筒型模具浇筑,直径500mm,高800mm,地面以上400-500mm,地面以下300-400mm,浇筑时地面需要下挖到规定深度并夯实,前提是水井回填妥当不至于后期沉降后井台失效。上述尺寸与设计尺寸不符的根据现场条件选用,以稳固、美观为基本原则。将仪器保护筒体脚架植入水泥基座中,要求筒体尽量水平、周正,拭去底盘上残留的混凝土,保持底盘清洁。仪器保护筒体高300-400mm,直径350-450mm,钢板厚度不小于6mm,箱内设有挂钩或托盘;箱盖镶嵌一个厚度8mm的尼龙板,可保障信号发射,箱盖上还设计了一个牢固的锁固装置,使用专门工具才能打开保护装置。待水泥基座凝固定型后,将保护装置固定。仪器保护箱结构有统一设计图。为保障地下水监测设施安全运行和监测数据稳定传输,针对普通机械井锁易被破解,井内监测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开锁权限不易监管等问题,本项目监测站点配备智能井锁保护装置。②标识牌标识牌的主要作用是标示地下水监测站点,起到保护与宣传作用。本项目所有监测站点的标识牌规格要统一,材料应防风蚀雨蚀,大小应与保护箱相适应,铆固于保护箱外。标识牌样式参考《地质环境监测标志》(DZ/T0309-2017)。(6)高程测量与坐标测量高程与坐标初测应在监测井施工完成一个月以后进行,测量及成果均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可采用GPS测量和水准测量方式,测量条件较好的地区,优先选用GPS测量。GPS测量精度应达到《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中D级以上精度要求;水准测量标准应达到《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中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3服务要求中标单位需提供3年地下水监测井免费质保。因成井质量问题导致的监测井淤堵或破损需免费提供维修或重建服务。4预期成果要求本项目组2预期提交的成果主要有:1.地下水监测站点和示范区建设成果报告,包括但不限于单井施工设计方案、单井建设综合成果图表、监测井建设监理工作报告、技术测试报告、开工报告、施工日志、施工总结、旧井评估报告、半岛地下水循环与监测示范区建设报告、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建设探索报告、半岛地下水漏斗年度调查评价报告等资料;2.地下水监测站点和示范区建设有关的图、表、影像资料、数据库等材料。以上项目成果,需提交纸质以及电子材料,电子材料以光盘的形式提交。电子材料提交要求:资料涉及1.图件需提交矢量文件(.shp格式)和jpg格式文件;2.野外调查表格需提交原始记录扫描件(pdf格式)和excel格式;3.钻孔柱状图需提交理正数据库(8.5,9.0版本);4.文字报告需提交word格式和扫描件(pdf格式)。5其他要求基于图件及有关资料涉及保密要求等原因,中标单位须派驻1名专业技术骨干全程参与相关工作。要求为工程师(含其他系列副高或以上职称)职称,从事过水工环地质相关工作,并提交业绩证明。6项目进度要求:1.合同签订后30天内验收项目设计方案;2.10月31日前完成全部野外工作,验收初步成果,内容为野外站点建设、旧井评估、示范区建设资料和项目初步成果报告;3.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工作量,验收项目成果,内容为成果报告。7人员要求:(1)项目负责人:具有地质类(水工环地质或岩土工程)专业副高级或以上职称。(2)拟投入本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除外):具有地质类(水工环地质或岩土工程)专业副高级或以上职称。(3)拟投入本项目的其他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除外):地质类(水工环地质或岩土工程)专业人员。(五)设备采购与安装序号具体技术(参数)要求1(一)采购内容根据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及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项目需求需采购一批自动化地下水自动监测仪。设备名称:地下水自动监测仪(水位、水温)、地下水自动监测仪(水位、水温、电导率)。数量:地下水自动监测仪(水位、水温)78套、地下水自动监测仪(水位、水温、电导率)5套,线长需满足监测站点实际需求。设备用途:自动采集地下水水位、水温及电导率,监测数据存储在探头中且自动上传到指定的服务器。2(二)技术指标本项目自动化监测设备的主要用途为:自动采集地下水水位、水温、电导率数据,并采用远程无线传输方式将监测数据上报。自动化监测设备一般包括数据采集装置与数据传输装置两部分,其具体的技术和参数要求如下。1.地下水自动监测仪(水位、水温)(1)信号输出:模拟值4~20mA;或者RS485;(2)水位量程:0~100m,可依据不同水位深度相应选择不同量程;(3)测量精度:0.1%FS;(4)水位分辨率:1mm;(5)水温测量分辨率:0.1℃;(6)水温测量误差:≤±1℃;(7)探头工作温度范围:0℃~+80℃;(8)存储记录的数据正确无遗漏,且与自报数据一致,数据正确率达100%;(9)内部自带供电功能,并具有数据记录功能,且内部数据记录容量大于3万条,探头能够定时自动采集与存储水位、水温、电池电压、现场无线通讯信号质量等数据,可以用电脑或其它读数仪直接读取探头内存储的数据;(10)输出数据内容:水位、水温、电池电压、采集时间;(11)外壳防护等级满足IP68要求。2.地下水自动监测仪(水位、水温、电导率)(1)信号输出:模拟值4~20mA;或者RS485;(2)水位量程:0~100m,可依据不同水位深度相应选择不同量程;(3)水位测量精度:0.1%FS;(4)水位监测频率:不少于1次/小时,支持最快1次/分钟;无需到现场调节监测频率,采用远程发送指令方式,支持从服务器程序式自动发送指令;(5)水位分辨率:1mm;(6)水温测量分辨率:0.1℃;(7)水温测量误差:≤±1℃;(8)电导率测量量程:0-500ms/cm,量程可选;(9)电导率测量误差:示值误差±1%;自带温度补偿;(10)响应时间:<30s(11)传感器工作温度范围:0℃~+80℃;(12)内部自带供电功能,并具有数据记录功能,且内部数据记录容量大于3万条,探头能够定时自动采集与存储水位、水温、电导率、电池电压、现场无线通讯信号质量等数据,可以用电脑或其它读数仪直接读取探头内存储的数据;(13)输出数据内容:水位、水温、电导率、电池电压、采集时间。3.数据传输装置数据传输装置的技术和参数要求为:(1)工作温度范围:﹣40℃至﹢85℃,适用于野外各种气候条件;(2)气压补偿方式:自带高精度气压计,采用大气压直接补偿方式,测量现场气压;(3)远程补采和参数设置功能:具有数据远程补采功能,可以远程补采记录中的数据;具有远程设置功能,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对各个监测点进行设定;(4)输入信号:模拟量4~20mA;或者RS485;(5)供电方式:使用干电池/锂电,在每日“24采1发”要求下,电池可用寿命不少于2年;(6)传输方式:采用物联卡,以GSM(短信)或GPRS方式或4G方式传输数据;可用手机直接读取和查看现场实时数据;(7)数据记录存储容量:能存储1年以上的数据记录(每条记录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水位、水温、电导率、电池电压、现场无线通讯信号质量等);(8)传输装置密封等级:IP68等级。3服务要求1.应急设备和数据要求(1)应急设备:针对本项目采购设备的特点,为防止产生因设备非人为损坏带来地下水监测数据丢失问题,中标供应商必须按采购总数的10%提供应急更换设备。(2)数据要求:野外传输数据必须接入采购人现有数据接收系统。2.包装、运送、保管要求(1)设备材料的包装必须是制造商原厂包装,其包装均应有良好的防湿、防锈、防潮、防雨、防腐及防碰撞的措施。凡由于包装不良造成的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费用均由中标供应商承担。(2)负责将设备材料货到现场过程中的全部运输,包括装卸车、货物现场的搬运。(3)货物的现场保管由设备供应商负责,直至项目安装、验收完毕。(4)货物在系统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前,以及质保维护过程中的保险由设备供应商负责,供应商负责其派出的现场服务人员人身意外保险。3.质保期及售后服务要求(1)自货物最终验收合格之日起算,设备质量保证期限不少于3年。质保期内,任何非人为的产品质量问题,中标供应商保修、包换。质保期满后,产品遇质量问题,中标供应商及时维修,只收取仪器零部件的成本费及维修工本费。(2)质保期内,如设备或零部件因非人为因素出现故障而造成短期停用时,则质保期和免费维修期相应顺延。如停用时间累积超过60天则质保期重新计算。(3)对采购人的服务通知,中标供应商在接报后在24小时内给出电话服务支持或技术响应,免费现场解决故障问题。(4)中标供应商负责免费对用户进行操作、维护、日常故障等方面的培训,培训目标为:使用户指定受训人员能独立操作设备。4.安装、调试与验收(1)中标供应商必须依照需求文件的要求,将设备安装并调试至正常运行的状态,采购人再进行验收。(2)货物若有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验收,若无国家标准按行业标准验收,产品必须为原制造商制造的全新产品,整机无污染,无侵权行为、表面无划损、无任何缺陷隐患,在境内可依常规安全合法使用。(3)货物为原厂商未启封全新包装,具出厂合格证,序列号、包装箱号与出厂批号一致,并可追索查阅。所有随设备的附件必须齐全。(4)中标供应商应将设备的用户手册、保修手册、有关单证资料及配备件、随机工具等交付给采购人,使用操作及安全须知等重要资料应附有中文说明。4预期成果要求本项目组3预期提交的成果主要有设备采购与安装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合格证书、安装过程记录、调试过程与结果等材料。项目成果需提交纸质以及电子材料,电子材料以光盘的形式提交。5项目进度要求: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工作量,验收项目总体成果,内容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与调试等。(六)野外站点建设与设备采购监理序号具体技术(参数)要求1主要任务本项目监理业务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组2和组3监测井建设过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以及采购设备质量,对监测井建设信息、合同、设备情况进行管理,进行项目系统内部协调工作,并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等。监测井建设过程中,监理业务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本项目建设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范、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省级管理部门批文等的规定,依据与本项目相关的需求书、招标文件、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项目建设单位下发的有关监测井建设质量、技术、管理、验收、档案等事宜的通知、函件、细则、要求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其他有关文件等,有序开展监理工作。2具体工作内容1.监测井建设质量控制(1)监测井建设质量的事前控制1)应审查监测井建设实施单位的企业资质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的相关资料,查验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对本项目的承诺,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合同承诺,是否能够满足项目质量管理的需要;2)协助监测井建设实施单位完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会议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等;3)协助监测井建设实施单位进行施工安全交底、施工技术交底等,保证参建人员明确和掌握本工程的设计意图、设计思路、主要操作工艺、安全技术指标及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4)审查监测井建设实施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批准完善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进度计划;5)审核对监测井建设质量和进度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报告,现场施工前进行试运行,保证符合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拟定的投入计划和满足工程需要;6)对监测井建设所需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进场检查,重点进行数量及外观质量检查,查验相关的出厂报告、质量证明书等资料,确保合格后允许投入工程使用。(2)监测井建设质量的事中控制1)参照各监测井建设环节技术要求,对钻机就位、钻孔孔径、钻孔深度、孔斜、钻探取芯、地质编录、简易水位观测、物探测井、成井、排管、下管、填砾、止水、洗井、抽水试验、井口保护装置安装、坐标测量、高程测量、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各个环节开展严格的质量控制;2)严格控制工序间的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3)对排管、下管、填砾、止水、抽水试验、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编制旁站记录;4)严格落实隐蔽工程的验收程序,主要针对套管下放工序进行验收,通过现场检查验收材料质量与管材下放过程旁站的方式,保证工程质量;5)根据监测井建设工作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设计改进及设计优化。(3)监测井建设质量的事后控制1)对建设完成的各工序,配合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初步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国标及行业专业技术验收规范、省级管理部门有关工程质量的相关规定进行验收,质量合格予以签认,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审查监测井建设实施单位提交的竣工报告、竣工图及有关技术性文件,确保各类文档技术支撑齐全、论述合理、结论准确;3)审查监测井建设实施单位提交的本项目工程档案资料,重点对钻探取芯班报表、成井钻探班报表、地质编录、简易水文观测、抽水试验、物探测试、填砾止水记录等相关原始记录和中间成果报告进行数据真实性、合理性和技术达标情况等方面的审查。2.监测井建设进度控制(1)审查监测井建设实施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将总进度计划分解到月、到周,强化每个过程、每个环节目标控制。每周对施工单位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及时督促,便于建设单位做出决策。在项目建设的各主要阶段,与施工单位一同进行进度指标分析,探讨优化施工的措施,消除已发生或可预见的任何不利于正常施工的因素。(2)全程跟踪监测井建设过程,对于监测井建设实施单位的组织、管理、施工投入、各类施工状况等全面掌握,对于出现的影响正常施工的情况及时做出决策,降低由于不合理施工或其他人为原因影响正常施工的可能性。(3)对于监测井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技术、协调等问题,会同参建各方代表第一时间提出可行的施工方案,不等、不靠,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3.监测井建设投资控制(1)与参建各方主要负责人共同对施工工艺进行充分研究,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实现资金的增值挖潜。(2)项目建设全过程督促参建各方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完整履行和行使合同约定的义务和权利,有效避免出现违约造成索赔事件的发生。(3)保证科学、准确的工程计量,每天记录日进度完成情况,专人负责工程量完成情况统计,对质量符合规范和验收标准要求的工程量进行计量,科学计算、严格把关,避免多报、虚报情况发生。4.安全生产管理监测井建设开工前,按照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督促施工单位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的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岗位操作制度,督促施工单位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多期次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等,使安全意识贯彻到每一个参建人员。在监测井建设实施阶段,采取日常巡视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三种方式对现场安全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对于发现问题及时以口头形式或书面指令的形式督促整改,使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工程自开工至完工无安全事故发生,以达到预期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3预期成果要求本项目组4预期提交的成果主要有野外站点建设和设备采购监理成果报告,包括但不限于监理方案、原始监理过程资料等。项目成果,需提交纸质以及电子材料,电子材料以光盘的形式提交。4其他要求由于项目专业性较强,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中标单位须派驻1名专业技术骨干全程参与相关工作。要求为水工环地质副高级或以上职称,从事过地下水野外站点建设相关工作,并提交业绩经验证明。5项目进度要求:1.合同签订后30天内验收项目监理方案;2.10月31日前完成全部野外监理工作,验收初步成果,内容包括原始监理过程资料和项目初步成果报告;3.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工作量,验收项目成果,内容包括成果报告和原始监理过程资料。(七)一数一源一标准体系建设序号具体技术(参数)要求1主要任务1.整合现有地下水调查评价数据和成果,整编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地下水专项数据等成果,在“一网统管”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平台上集成,形成统一的地下水调查监测数据库。2.分析当前地下水监测工作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面现状及需完善的问题,加强地下水监测主体与监测数据质量监督管理,探索制定地下水监测方案编制、站点建设、数据采集、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设备运维、监测信息管理与使用制度等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地下水总体目标:监测站点建设-数据采集-分析测试-数据整编-质量管理-信息发布-数据汇交-考核评估-运营维护等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能力。2具体工作内容1.数据整编数据整编主要包含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归集整编、地下水专项数据资源建设与共享管理、地下水储存量和年度变化量调查成果分析应用、地下水动态监测成果分析应用、地下水综合研究成果归档管理、地下水专题研究成果归档管理、监测井信息二维码制作,提供站点运维野外电子化记录服务,确保已有数据能够接入原系统。(1)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归集整编按有关规范要求,对目前已采集到的地下水所有历史监测数据开展归集和整编,保证数据的连续、可靠。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消除数据不一致、重复、错误、缺失等问题,以达到数据一致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的目的,为数据留存和数据智慧分析服务提供支撑。1.水位、水温月均值信息配置:配置各监测站点的水位、水温标准数据格式,包括站点编号、数据类型、监测数据月均值、监测时间。序号站点编号(文本格式)数据类型(文本格式)(备注:填写1或者2,1代表水位,2代表水温)监测数据月均值(备注:水位单位:米,水温单位:摄氏度)监测时间(文本格式)示例44010300011262024年1月2.水质信息配置:配置各监测站点的水质监测数据标准格式,包括站点编号、采样时间、测试时间、测试项目数、指标内容、评级结果。序号站点编号采样时间测试时间测试项数指标内容评价结果示例44010300012023年3月5日14:00:002023年3月7日15:00:007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Ⅳ类注:水质指标包括色、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铝、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亚硝酸盐、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碘化物、汞、砷、硒、镉、铬、铅等。3.站点基本信息配置:配置各监测站点的基本信息标准格式,包括统一编号、所属地级市、监测点位置、监测点经纬度、测点高程、测点埋深、含水层类型、地下水水力类型、检测内容、监测频率、监测点类型、监测手段、站点类别、管理部门、建井时间。统一编号地级市监测点位置经度纬度测点高程(米)监测深度(米)含水层类型地下水水力类型监测内容水位监测频率水温监测频率水质监测频率监测点类型监测手段站点类别管理部门建井(点)时间注:经纬度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