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_第1页
第八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_第2页
第八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_第3页
第八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_第4页
第八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单

位:林学院水保系主讲人:董

智第一节

述2何谓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是根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对宜林荒山、荒地及其他绿化用地进行分析评价,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先进实用的工程技术措施,为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决策和营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和设计两个内容二者的关系:规划是设计的前提和依据,设计是规划的深入和具体体现规划是反映战略性的长远设想和全局的安排,是领导决策和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设计的依据;设计是近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安排,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施工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体系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性:3(1)通过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可以把一个较大区域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进行通盘考虑,合理地作出长远规划的安排。(2)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把先进适用的工程技术安排到山头地块,实行科学造林,达到保障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产力的目的。如适地适树问题。(3)通过规划设计可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技术性,克服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浪费。如育苗与需苗关系。(4)有助于建立一套科学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程序,将其纳入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第二节

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4一、理论依据和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第二章之内容二、指导思想(一)全局性(二)长远性(三)实践性(四)群众性三、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和程序5(一)规划设计的任务一是制定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方案,为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发展计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供林业生态工程设计,指导林业生态工程施工。具体分为:查清规划设计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社会经济情况。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并计算投资、劳力和效益。规划设计的造林面积和营林措施要落实到山头地块。根据实际需要,对林业生态工程有关的附属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包括造林灌溉工程、营建道路、通讯设备等的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还必须确定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目标、工程经营方向,安排生产布局,落实工程任务,提出保证措施,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文件。(二)规划设计的内容6查清土地和森林资源,落实林业生态工程用地;搞好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地质等专业调查,编制立地类型表、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和森林经营类型表;在完成社会经济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营建等各项规划,编制规划设计文件。因工程种类不同,内容和深度也不同。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流域或区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单项林业生态工程规划林业生态工程施工设计·林业生态工程目的的不同,规划内容也有所侧重。·营建工程方法不同,规划设计的内容也有差异。(三)、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可行性研究立

项初步设计推迟立项不予立项评估修改或重新设计规划项目建议书71、规划规划可分长期(10~20年)、中期(5~10年)和短期(3~5年)三种。项目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地域范围和规模、资源条件、工程任务量和投资额的初步估计、投资效果的初步分析。在项目规划报告中,应该突出说明在这一地区进行该建设的必要性和作用,分析资源潜力,对项目实施后新增生产能力和社会效益进行初步预测。项目规划报告是一个申报文件。当它经投资单位筛选审批同意后,提出项目规划报告的单位即可着手组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2、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根据已审批的规划内容,从中提出近期有可能实施的项目,进行论证研究后编制而成,一般只是规划的部分内容,有时规划内容少,也可一次全部提出。如项目较小,也可不做项目建议书,由上级部门直接下达可行性研究任务书。项目建议书的内容和编制方法与可行性研究基本相同,只是线条更粗一些。83、项目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准备的核心内容,它是对拟建项目在工程技术、组织管理、社会生态、财务、经济等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后,从中选择最佳投资实施方案的一种方法。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评估和决策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工作量很大。项目可行性研究应委托经过资格审定的技术咨询、设计单位或组织有关的技术、经济专家小组承担。可行性研究完成后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同级政府审定后即可上报上一级的投资批准单位。94、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项目准备中的关键环节,是能否立项的重要步骤。项目评估的任务有2个:一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评价;二是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全面、系统地检查项目涉及的各个方面,判断其可行性和合理性。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没有项目评估;不经过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也不能成立,是无效的。有权批准投资项目的单位在收到上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应及时进行审查,组织评估工作。评估小组完成评估工作以后,应对项目提交评估报告和评估意见。评估意见可分同意立项、需修改或重新设计、推迟立项和不同意立项四类。确认可行的项目,经投资决策部门审查批准后正式立项,可进行初步设计。105、初步设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立项以后,项目执行单位还必须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估报告,按国家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组织编制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总体设计,包括指导思想和原则、骨干工程规模、设计标准和技术的选定,主要设备的选用,交通、能源、苗木及产、供、销的安排等。主要建筑物及配套设施的设计以及主要机器设备购置明细表。主要工程数量、土石方数量、所需苗木、化肥等的数量项目投资总概算及技术经济指标分析。项目实施组织设计,包括配套资金筹措、材料设备来源、施工现场布置、主要技术措施及劳力安排等。项目概算包括定额依据和条件、单价和投资分析等。116、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完成初设报告,并列入国家投资年度计划后,就进入了项目实施(施工)阶段。项目实施(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评估报告及设计进行施工,严格地实行计划管理、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合同管理与监理管理、建立健全统计、会计核算制度,实行严密的科学监测,保证项目顺利实施。7、竣工验收和后评价阶段林业生态工程施工后,当年应按设计文件对工程进行验收。并且按设计中造林地的最小单位(小班)建立档案,组织与管理幼林经营。项目交付使用后,便进入生产运行期,在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2年)的生产运行之后,应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竣工验收、生产运营全过程及交付使用后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总结评价,以便总结经验,解决遗留问题,提高工程项目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12第三节

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13总体规划与单项工程规划的基础工作是相同的,只是调查规划手段和方法因区域面积大小而不同,大区域范围的规划采用资源卫星资料、小比例尺图件,并进行必要的实地抽样调查资料等。小区域范围内则采用大比例尺图件,并进行全面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的粗细程度、内容要求上前者更宏观。一、基本情况资料收集(一)确定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对象及其边界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范围内所拥有的全部土地、水域(即山、水、林、田、路)、房屋、设备及人口资源均包括在内。(二).图形资料收集收集规划区域的地形图、最新航片、卫片等图纸资料。此外还应收集区域内已有的土壤、植被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各专业区划、规划图等相关图件。考虑到具体情况,基础图件的比例尺可以适当调整。14(三)自然条件(立地条件)资料的收集

1、气象资料15降水、气温、地温、风、湿度及农业灾害性天气资料。2、土壤调查资料成土母质、土壤种类、分布、土壤的水、肥状况等。土壤分布图、土壤肥力图和土地利用分区图及其相应的文字说明。3、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水源类型及水量情况,历史洪水和枯水调查资料,水位、流速、流量、库容、含沙量等水文要素资料;径流资料。4、植被资料5、地形地貌6、灾害性资料水土流失状况、荒漠化状况、风灾、旱灾、涝灾、暴雨、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模数、土地退化状况等。(四)社会经济资料调查收集包括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所属行政区面积、区划及其人口、劳力、生活水平、基础设施等资料。1、项目区位置及行政区划;2、人口资料;3、生产和经济情况资料;4、资料的整理、检查地

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2003年2004年2004为2003年%2003年2004年2004年为2003年%2003年2004年2004为2003年%济南市1365.331780.421003.38383.24696.081316.001030.00882.61604.07836.021618.872163.801230.96503.31891.851630.891246.411102.16732.111008.81115.6116.8117.0117.2117.2117.5116.9117.2116.4117.1103.30147.5149.3046.7435.63141.87160.00127.0780.8792.49118.70161.8054.0654.4940.74171.23180.40152.5793.8598.91107.8102.7107.9106.0108.5107.2108.6108.0107.1104.1599.67937.21611.92216.11553.18704.93520.00432.64304.50492.03742.401171.40796.90308.82720.21924.71683.49568.85386.14616.33119.8120.9120.9122.9117.8122.9125.7121.9120.916121.1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类别2004年一、人

口年底人口总数9180万人人口密度586人/km2二、土

地全省土地面积15.672万km2各类土地所占比重1.中山0.84%2.低山14.67%3.丘陵13.19%4.山间谷地5.64%5.山前倾斜地12.94%6.山前平原9.16%7.湖沼平原4.35%8.滨海低地2.82%9.滩涂2.52%10.河滩高地4.56%11.决口扇形地2.99%12.冲积平原19.01%13.洼地4.07%14.现代黄河三角洲3.24%17(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土地总面积和各类用地面积、分级及各地类边界的勾绘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统计(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耕地林地园地牧业用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2)、土地单元的分级18大流域(省、自治区、地)→中流域(省、自治区、地、县)→小流域(县、乡)→小区(乡),每一小区可划分为若干地块。地块应尽可能集中连片。、地类边界勾绘直接在地图上勾绘或利用航片、卫片进行机器判读勾绘。勾绘程序:先勾绘项目区边界,并实地核对;划分小区并勾绘边界,并实地核对;当小区界与道路、河流界重合时,可用道路、河流界线代替;以小区为一个独立单元,小区内再划地块,并编号,小区编号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表示;将勾绘的地块逐一记载于调查表中。、实地结果的统计计算19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0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分析农林牧土地利用比例分析;各部门内部比例关系分析,如林业用地各林种间的用地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对相同类型的土地不同利用经济效益的分析或不同类型土地同一利用形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合理性分析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及限制性;社会经济方面对土地生产的要求;该地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对土地利用现状分布格局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六)综合分析21在分析限制当地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基础上,确定这些因素在发展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找出关键因素,结合资源优势提出当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攻方向,设计相应的优化生产模式。根据尽可能收集到的资料,包括自然、区划、生态、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背景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生态经济系统的诊断,分析各子系统(农、林、牧、渔等)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的动态变化,找出其发展的趋势、现状的评价,提出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二、调查的方法22(一)、资料收集1、本地区与造林规划设计有关的地貌、地质、土壤、气象、水文、植被等资料或文献;2、社会经济资料。3、有关地图资料。(二)线路调查在调查地区内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线路,沿线路进行概括性调查,掌握立地条件各因子的特点和分布。1、选设调查线路2、划分调查段3、分线段进行调查(三)、样地(标准地)调查在外业应根据需要确定样地调查的对象和数量。一般每一个立地类型应有3个以上的样地。样地应标在线路调查所用的地形图上,并编号。三、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编制(一)编制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的目的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是在某一区域,分别不同的立地类型,按其适生造林树种、造林技术规程,编制适用于一定立地类型、一定林种和树种的造林技术设计图表。(二)编制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要分别立地类型,按适生树种和经营目的(林种)编制。每个典型设计要确定其适用地区和立地类型,设计营建主要树种,及混交树种、混交方式与比例、种苗规格与数量、整地造林和幼林抚育等技术措施。多数附有造林和整地图式。一般—个立地类型有一个或数个不同树种的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也有一个树种的典型设计适用于两个以上的立地类型。23(三)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的编制方法1、调查与收集资料 2、整理分析调查资料3、编制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①立地类型(立地条件);②用表格列出林种造林树种、株行距、苗木规格及单位面积种苗需要量;⑧造林技术措施设计,包括整地、造林和幼林抚育等;④造林标准图式;⑤注意事项。防风用材林造林典型设计①设计号

001②造林立地条件类型

B1

草原栗钙土③造林地类

沙荒地、退耕地④配置图式

图9-2⑤每亩苗木用量计算表树种类别树

种苗龄(年)苗木用量主要树种小青杨×黑杨、小叶杨×黑杨、1-2a1a或直播2205白城杨次要树种胡枝子1125后备树种紫穗槐、锦鸡儿242.03.0图9-2造林典型设计图示3.025造林技术措施----整地季节及方式26整地季节方式、方法质量要求翻地耙地提前一年伏前机械、全面机械、全面深30cm耙细造林季节方式、方法质量要求春季机械、植苗根手工植苗扶直、踏实年度次数季节内容方法质量要求第一年36、7、8月除草松土手工、机械除净、不伤苗第二年26、7月除草松土手工、机械除净、不伤苗第三年17月除草松土重耙除净、不伤苗造林季节及方式幼林抚育每亩用工及费用统计表小

计苗木费整

地造

林幼林抚育用工费用用工费用用工造林用工费用27补充说明A.株行距:杨1.5×3m、2×3

m、3×3

m、灌木0.5×3

m;B.乔灌可50:50(混交百分比);C.可松、胡枝子等灌木混交、杨柳混交。4、编制造林类型表28树种后备树种株距行距带宽苗木规格需苗量柠条黄刺玫虎榛子mmm年龄种类株/穴株/公顷1261实生苗25000表4-2造林类型表(四)

林分经营措施类型表的编制在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地区往往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布,在规划设计中,还必须对现有林提出经营设计,作为林分经营的依据。现有林经营规划设计也是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内容之一。1.林分调查通过立地条件调查,整理有关现有林的资料和按需要采取的经营措施,大体列出不同的林分经营措施类型。2.林分经营措施及其类型划分(1)幼林抚育型(2)间伐抚育型我国当前所采取的间伐抚育方案多为下层间伐,即砍除被压木、畸形木、病株以及少数霸王木等。(3)林分改造型29对不能成材的低质林分和遭病虫危害或经人为破坏的残林以及一些非培育目的林分(包括一些非培育目的灌木林)实行砍除,重新造林。(4)封山育林型(5)采伐利用型(6)修、垦类型对封禁后依靠天然更新能够恢复成林的疏林地,以及生长在裸岩地、急险坡地内,采伐后造林不易成活的林分等,可以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现有成、过熟林应进行采伐利用,其经营措施类型根据所采取的采伐方式及更新造林技术措施类型进行划分。南方山地的经济林(如油茶、毛竹)和果木林,如因多年荒芜,经过修枝整理及砍除杂灌木、杂草,松土、施肥等经营措施可恢复林分土长。303.编制林分经营措施类型表根据林分调查材料,按林分经营措施分类,填写林分经营措施类型表。林分类型按经营措施类型填写,如幼林抚育型、间伐抚育型等。每个林分类型中还可按经营措施设计的不同再细分,如间伐抚育型可按天然林、人工林分别设计,还可再按抚育措施的不同而细分。经营措施设计要提出幼林抚育、间伐抚育的方法、强度、间隔期等。31(五)其他调查-林业生产情况调查-气候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多种经营资源调查-专题调查根据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特殊要求进行的。32第四节 规划设计方法33—、制定长远建设目标与总体规划(一)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和方向的制定1.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的制定指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最终目标,即制定森林覆盖率战略发展目标,确定林业生态工程空间格局与时序配置,以及应该获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制定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的原则依据全面观点生态经济观点遵循既需要又可能的科学实用的原则。依据:34①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可能。②国家整体利益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需要。③造林规划地区在过去制定的综合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区划、林业区划等。(2)长远建设目标的论证提出长远建设目标后,要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的论证。在必要性方面,要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用生态经济学的观点进行论证;在可行性方面要特别注意土地的合理安排,兼顾农、林、牧业各方面生产的需要,即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观点,协调国家和当地人民群众利益。2.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发展林业生态工程事业的战略方向—般把反映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作为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方向。在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方向的同时,应该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方针和实施原则等,以指导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35(二)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361.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的内容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以造林为主,涉及到与林业生态工程或现有林经营有关的林业生产项目等。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项目多根据事前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提出的要求来制定。县级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内容:清查土地和森林资源土地利用和区划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林种、树种规划和造林布局,安排种苗生产,规划现有林经营。如有必要,还可进行与林业生态工程有关的多种经营规划,林业生态工程科研、教育规划、林场场址、苗圃以及道路、附属工程规划。此外,也可对林业生态工程组织机构,林业职工编制,林业生产所需劳力、资金等进行规划。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的深度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在造林规划设计中,是一种涉及面较广的宏观控制规划。同时总体规划是造林设计和造林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对造林生产进行安排是宏观性、指导性的,近期要求具体,以后的指标可以粗一些。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的一般方法确定总体规划任务,明确总体规划的主要建设方向。组织规划队伍,进行人员培训;制订工作方案和技术细则,准备仪器、用具、表格等。召开调查工作会议,进行外业调查。外业工作结束后,编制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方案,提出规划设计文件。组织专家审议,上报审批后,由有关单位组织实施。37二、造林树种选择38造林树种在总体规划和林业生态工程设计中的细致程度是不同的。总体规划中只是分别立地类型、造林林种和造林方式规划出主要树种;而林业生态工程设计则要将选择的造林树种落实到山头、地块。但总的要求是,必须做到适地适树,而且满足造林目的的需要。(一)选择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原则1、定向培育原则即树种的各项性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性状)必须符合既定的培育目标。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根据不同林种目的要求,结合立地条件,设计适宜的树种。在适应立地条件和符合造林目的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经济价值和生态、社会效益较高,又容易营造的树种。同时,注意选用种苗来源充足、抗病虫害性能强的树种。2、适地适树原则概念:适地适树(草)就是使造林树种(或种植草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立地(生境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或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生境条件)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会水平,是造林种草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设计当地能很好生长的造林目的树种。·一般要注意选择乡土树种或引种后表现良好的树种。·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设计针阔叶树混交林,以达到改良土壤提高林地肥力、防止病虫害和山火蔓延,建立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目的。为便于施工,相邻小班可设计不同树种,形成自然块状混交或带状混交。如有成功经验,也可设计行间混交,主要是乔灌木混交。393、生物学稳定性(Stability)原则生长发育良好,能获得高的生物产量,具有对极端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并且在一世及下一世表现一致。4、可行性(Feasibility)原则种苗来源是否可行?经济成本是否可行?推广栽培是否可行?40(二)树种选择的方法定向培育目标树种调查研究立地条件调查研究定向培育原则适地适树原则稳定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定向选择及可行性分析适地适树及稳定性分析造林对比试验 已有人工林调查研究统筹确定树种选择方案树种草种选择的理想决策程式41区域范围主要造林树种1.大兴安岭山地洮儿河以北的大兴安岭山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朝鲜柳、杨树2.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沈丹线以北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长白山山地红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鱼鳞松、樟子松、长白松、赤松、红皮云杉、冷杉、白桦、水曲柳、黄波罗、核桃秋、紫椴、蒙古栎、槭树、黄榆、杨树、文冠果、紫穗槐、沙柳、白榆、圆头柳3.松辽平原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和吉林中西部平原地区、辽宁的辽河平原樟子松、油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白榆、小黑杨、小钻杨、三北一号杨、旱柳、灌木柳、垂暴109柳、胡枝子、紫穗槐、沙棘、核桃秋、紫椴、刺槐、雪松(大连)、核桃、水杉(大连)、板栗4.辽宁南部与山东丘陵辽宁半岛丘陵山地,山东省津浦路以东的丘陵山地(不含胶莱盆地)油松、赤松、黑松、侧柏、日本落叶松、萌芽松、刺槐、麻栎、栓皮栎、臭椿、香椿、元宝枫、黄

楝、毛白杨、群众杨、旱柳、核桃、板栗、柿、

枣、山桃、山杏、山楂、花椒、苹果、杜梨、沙

棘、胡枝子、紫穗槐、黄栌5.黄土高原丘陵太行山以西、大青山以南、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的黄土丘陵地区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局部高山地区)、

侧柏、白皮松、槭树、旱柳、白榆、臭椿、刺槐、毛白杨、河北杨、青杨、小黑杨、小叶杨、新疆

杨、泡桐、楸、桑、核桃、枣、花椒、山杏、山

桃、杏、苹果、梨、杜梨、柠条、沙棘、柽柳、枸杞、文冠果42·

(三)、适地适树(草)的途径选树(草)适地和选地适树改树(草)适地改地适树(草)该途径是适地适树的基础。须充分了解地对树(草)的限制和树(草)的生物生态在地和树(草)间出现不适时,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某些特性,改善树(草)种与立地的适应特性,使其能有适应更宽范围的立地特性。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改善立地来达到地和树草适应的目的。如整地、客土43学特性,选择适应立地的树(草)种或适评应价树:(第草一)种最的经立济地实条用件,。第三种也是经常采用的,第二种则投资高,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三种途径也可结合起来使用,通常在选择好树种和草种后,必须整地,以保证其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生长条件。(四)解决适地适树(草)的方法441、适生树种草种调查天然林草是长期进化过程中,被证明能够适应环境的植被,应更加注重天然植被中那些被证实能够进行人工种植的种的调查和人工林草的调查;对于无林区来说人工林草的调查显得更重要。2、树种草种的引种引种是改树适地实现适地适树的一条重要途径,引种和驯化是通过人工栽培,使野生的树种草种或外地域的树种草种变为本地人工栽培的树种草种的技术活动。(五)林业生态工程树种的规划与设计在规划林种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根据上述选择造林树种的原则和依据,规划造林地区适于各林种的造林树种。结合立地,查清已有造林树种、天然林树种及其生长状况研究引种树种生长状况选出适宜本地区的造林树种评价规划造林树种和总体造林树种及其所占比重。自然条件45生物生态学特性在总体造林方向和林种、树种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小班的立地要条件规划设计小班造林树种三、造林技术措施设计46规划中,造林技术措施的设计主要是针对造林地区自然特点和以往造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能提高造林质量的关键性措施即可。而设计则要按山头、地块设计造林技术措施,即把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小班。通常多按立地类型设计造林技术措施,并编制造林类型表,以便在造林中或造林施工设计中套用。其内容主要包括造林整

地、造林方式方法、混交树种组成及混交方式、造林密度、造

林季节和幼林抚育管理等。(一)整地设计47整地是造林种草的重要工序,是保证造林成活、草发芽及出苗整齐的重要技术措施。整地设计要根据林种、树种不同,视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异程度,因地制宜地设计整地方式、整地规格和密度等。整地规格应根据苗木规格、造林方法、地形条件、植被和土壤等状况,结合水土流失情形等综合决定,以求满足造林需要而又不浪费劳力为原则。(一)整地设计整地是造林种草的重要工序,是保证造林成活、草发芽及出苗整齐的重要技术措施。整地设计要根据林种、树种不同,视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异程度,因地制宜地设计整地方式、整地规格和密度等。造林地的整理包括以下内容:481、造林地的清理。·目的: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卫生状况·对象:荒坡上影响造林的灌木、杂草、竹类,采伐迹地上的枝桠、梢头、站杆、倒木、伐根·方式: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方法:割除、火烧、堆积、挖除(1)全面清理即全部清除天然植被和采伐剩余物·火烧清除·化学药剂清除带状清理以种植行为中心清除其两侧植被,或将采伐剩余物堆成条状·割除·化学药剂处理块状清理以种植穴为中心清除其四周植被,或将采伐剩余物归拢成堆的清理方式·割除492、造林地的整地方式50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的整地方法。·全面整地都不宜连成大片,坡面过长时,山顶、山腰、山脚应适当保留原有植被。局部整地----带状整地呈条状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改善立地的作用强。----块状整地呈块状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灵活性大,省工,成本较低。3、常用的几种局部整地方法51·水平带状:沿等高线在坡地上开垦成连续带状,整面与坡面基本持平,带宽0.3-3.0m。·带状:平缓坡上开垦为连续带状。带宽0.6-1.0或3-5m。·水平阶:阶面水平,阶外缘培修土埂或无,宽度一般为0.5-1.5m,长度一般为1-6m,随地形而定。适用于土层较薄的石质山地与黄土地区。·水平沟:断面形成梯形沟,外侧修埂,沟口宽0.5-1.0m,沟宽0.3-0.5m,沟长4-6m。适用于陡坡、土层较厚的山地。·反坡梯田:田面向内倾斜3-15°反坡,田面宽0.5-2.0m,长度依据地形而定。适用于黄土中缓坡地形。·撩壕:宽度为0.5m,深度为0.3-0.5m。要挖去心土,回填表土。适用于土层薄、土壤黏重的南方山地。52穴状:圆形穴坑,穴面与原地面平或成水平面,穴径0.4-0.5m,深度0.3-0.6m。适用于岩石裸露土层薄的地方。块状:正方形或矩型坑坑面保持水平,边长0.4-1.0m,深度0.4-1.0m,外侧修埂适用于山地土层比较厚的地方或经济林。鱼鳞坑: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面低于原地面,成水平面,一般长径为0.7-1.5m,短径为0.6-1.0m,深30-50cm,外侧有20-30cm高的埂。适用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形破碎的山地。高台:正方形或矩形平台,台面高于原地面,边长为0.3-0.5m,台高25-30cm,一侧有排水沟。适用于水分过多的迹地、采伐迹地、盐碱地等地方53544、造林地整地技术规格55·断面形式:指整地时的翻垦部分与原地面所构成的断面形式·深度:翻垦土壤的深度·宽度:树种所需要的的营养面积大小·长度: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延长整地的长度,以使种植点能均匀配置。·间距:间距主要依据造林密度和种植点来确定。5、整地的季节·整地的季节大多数地区为春、夏、秋三个季节,依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定。·提前整地·随整随造566、种草整地57牧草种植基本耕作:耙地或犁地辅助耕作:耙地、浅耕灭茬、耱地、镇压、中耕

(2)草坪建植清理翻耕平整土壤改良排灌系统施肥和施石灰(二)造林方式、方法设计植苗、扦插、机械播种、人工播种、飞机播种(三)造林密度设计造林密度应依据林种、树种和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合理设计。密度过大过小均不适宜。(五)幼林管理设计幼林松土、除草、中耕、灌溉、修枝、防止鸟兽害、补植补种等,其中主要是幼林抚育。(四)造林密度造林密度应依据林种、树种和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合理设计。密度过大过小均不适宜。58四、种苗规划设计59(一)种苗规划的内容种苗规划的内容一般有:年育苗面积,其中各主要造林树种育苗面积;苗圃地规划;产苗量及苗木质量标准;年造林和育苗需种量;种子来源及种子质量;母树种和种子园规划等。在造林规划设计中只进行种苗规划,不进行单项设计。(二)种苗需要量的计算种苗规划前,必须根据造林规划设计掌握种苗规格质量、分树种造林面积和单位面积所需种苗量。同时,了解当地种子质量如纯度、千粒重、发芽率等。计算年需要苗量计算年需种量(三)育苗规划60育苗面积计算从造林规划要求考虑,主要计算每年下种(包括插条)育苗面积。苗圃地规划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林业生产水平,规划苗圃地的种类和育苗方式。如固定苗圃、临时苗圃、容器育苗或工厂化容器育苗等。一般造林应以临时苗圃为主,它的优点是可以就地育苗、就地造林,避免长途运输,而且苗木适应性强,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此外,对苗圃地选择、圃地耕作管理,以及苗木保护、运输等,也应提出规划意见。五、编制规划设计文件61编制规划设计文件是外业调查结束后整个内业工作,包括整理外业调查资料、计算统计土地面积和森林资源,制定规划指标、设计造林技术措施,绘制图表,编写规划设计说明以及成果审议和上报等。(一)面积计算与统计面积统计应以小班面积为基础,自下而上逐级分类统计汇总。一般先要分别地类、权属统计填写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其次,将宜林地根据其小班所属立地类型,统计填制宜林地按大地类型统计表。(二)基本图(现状图)的绘制基本图(现状图)是绘制各种规划图的底图。图的内容除必要的地理要素外,要有各种行政界及规划设计的区划界、小班界及编号,有时要标出林班、小班面积。有合适的比例尺。(三)进行规划设计,制定规划指标62制定规划设计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发展远景目标、方向,规划造林林种、树种,进行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技术措施设计,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规划指标,安排进度,规划种苗及其他有关建设项目。(四)编制规划设计图表编制规划设计表将规划设计内容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分期或分年安排进度。绘制规划图将规划实施后可能保存的森林面积和分布,用颜色在一定比例尺的图上表示。(五)规划设计成果及审批631.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文件的组成规划设计成果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说明书(方案)、各种资源统计和规划设计表、各种基本图和规划设计图。另附技术经济指标、专题调查报告(典型规划)及论证资料。(1)林业生态工程规划方案的内容:1、前言2、项目区概况3、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4、森林资源及评价5、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方案:包括(1)指导思想与原则、(2)发展远景目标及发展方向、(3)任务规划及布局,(4)建设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各单项工程(林种树种)规划及布局、造林种草规划、种苗规划、现有林经营规划、其他配套工程规划和说明(农、牧、渔、多种经营)6、投资估算647、效益分析8、实施规划的措施。(2)、林业生态工程设计内容1)总体说明书基本内容1、项目简况2、基本资料3、总体设计说明,主要包括(1)设计依据;(2)项目区自然、社会及经济情况;(3)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内容、规模、标准和建设措施;(4)土地利用;(5)主要技术装备、主要设备选型和配置;(6)种苗、交通、能源、化肥及外部协作配合条件等;

(7)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情况;(8)项目建设顺序和起止期限;(9)项目效益分析;(10)项目总概算额;(11)资金筹措办法总体设计图基本内容1、基础资料图:(1)土地利用现状图;(2)林业资源分布图;(3)土壤分布图;其他图纸2、总体设计图:(1)林业生态工程布局图;(2)土地利用总体设计图;(3)其他图件单项工程说明书及设计图基本内容设计说明书编写:(1)项目区概况;(2)自然条件;(3)林业生态工程设计:布局、单项林业生态工程设计(造林种草立地条件分析、树种选择、典型设计、整地等技术措施)、计算工程量(种苗需要量、造林种草工程量、其他附属设施工程量、计算分部工程工程量、计算单项工程工程量、项目总工程量);(4)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进度安排;(5)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6)实施管理(7)附表附图总概算书总概算书的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工程概况、编制依据、主要设备数量规格及材料用量、投资分析);(2)编制程序,收集资料编制单位估价表和单位估价汇总表;(3)熟悉图纸并计算工程量

(4)计算编制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书(5)编制总体概算书。652.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成果的审批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文件编制完毕后,应上报主管单位,由主管单位组织有关单位

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审议。经审议修改后,有

主管部门批准后,交有关单位(生产部门等)负责实施。66第五节

专项工程造林规划设计67专项工程造林规划设计是为了某一项专业目的而进行的规划设计,它要求事先确定造林林种、规模和完成年限。专项规划设计的特点是任务和要求明确,其林种

(或主要林种)、任务量、完成年限、甚至投资等已初步确定。造林规划设计主要是造林地安排和造林技术措施的设计,即把造林任务和造林技术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并通过进度安排,提出种苗、劳力和资金使用的规划和保证措施。一、黄土丘陵区防护林68黄土丘陵区防护林规划设计方法和一般造林规划设计基本相同,但在调查项目、造林树种选择、林种布局、造林技术措施,以及实施措施等方面都有特点。在规划设计中,一般以一个适当的流域为单位,开展造林规划设计,同时,造林往往和水上保持工作配合,并实行乔、灌、草相结合,达到最大的防治效果。防护林规划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重点调查水土流失和治理情况69在调查阶段除立地条件调查、林分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和编制“三表”外,要重点调查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作为设计水土保持林的依据。1、收集水土流失有关资料2、典型侵蚀沟及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此项调查包括3个内容:标准支沟调查;典型干沟横断面调查;

(3)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3.对现有林分、“四旁”树木调查(二)外业调查的重点1、水土流失状况和土壤侵蚀程度土地利用情况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结合情况(三)黄土丘陵区防护林设计应注意事项土地利用规划设计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逐步把水土流失严重的挂坡地退耕还田,同时,建设基本农田,修筑梯田,提高农业单产,使林地面积达到40%以上。林种设计70重点是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造林树种选择整地措施设计71水平沟、反坡梯田、鱼鳞坑等拦蓄水能力强的整地方式5.多种经营规划通过多种经营,提高林、副业产品的产值,增加收入,以短养长,提高经济效益。在黄土丘陵区多造一些灌木林,把防护与放牧结合起来,减少林牧矛盾,有利于保持水土和发展畜牧业。二、治沙造林沙区的自然特点是干旱、风大,沙丘流动,缺乏植被,因而造林十分困难。沙区造林规划设计必须掌握其特点,做到因地制宜。72(一)外业调查73沙丘类型典型区的测量与调查沙区土壤调查沙区植物调查划分宜林地立地类型小班调绘与调查外业全面进行小班调绘与调查,对宜林沙荒小班进行重点调查。调查内容与沙丘类型典型区相同,包括土壤和植被状况。沙区现有天然的和人工的乔、灌、草调查(二)内业规划设计741.林种规划设计重点是在流动、半流动沙丘及沙地营造防风固沙林。干旱荒漠地带以灌木为主,半干旱地区应先灌木固沙,然后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带营造乔木林。基本牧场的沙地设置牧场防护林。在村庄附近设计护村林和薪炭林,在风沙危害较轻、土壤较肥沃且有水利条件的地方可设计用材林,气候条件允许也可发展经济林。造林树种和草种的选择造林方式设计重点地区机械固沙设计灌溉造林规划(三)编制规划设计文件包括规划设计图表和说明书,并应附上各项专题调查报告三、飞播造林75·(一)飞播地区选择·土壤水分较好;播区地形起伏不宜过大,播区土壤、植被利于种子发芽;播区附近应有机场。·(二)播区外业调查·(三)设计飞播航向、航高,播幅及测设航标·(四)设计造林树种、混交方式、播期、播种量·(五)飞播作业的其他设计·(六)编制设计文件·包括播区位置图、作业设计图、设计方案、设计用表等。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播区基本情况、设计依据、原则,飞播计划、经费预算、飞播技术设计、播后管理措施和经营方向。·(七)设计文件的审批四、经济林基地建设76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

料(料1)、与工经业济林原生料长和和药分材布等有关为的主自要然目条的件的,如林地木貌,、包气括候成、片土片的壤的和经植济被林状木况和等各。种散生的经济林木。(一(2))与经经济济林林基经地营的、划产划品定产销有关的社会经济情况,如人口、劳(二力、)、)经土济地林面积调、查交通运输条件;产品加工、销售情况;贮藏1.条件经与济能林力调等查。的主要内容经济林的生产发展状况,如发展历史、历年各经济树种栽培面积、产量变化趋势及原因、分布特点、生产经验等。经济林木资源,如现有林地面积、树种、品种、产品数量、树龄、产期、主要病虫害,适于发展经济林的荒山荒地,以及可以引种的经济林木资源。野生经济林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和开发前景。

(6)经济林基地建设综合评价和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其他材料。(三)调查资料的整理(四)经济林基地的建设规划经济林基地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经济林基地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1)通过调查提出基地建设的依据,并进行论证;(2)分析评价基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经济林资源现状及潜力等;(3)提出基地建设发展方向、建设规模、经济林布局、建设进度、产品产量,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建设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成本分析和产品效益等;(4)建设高标准经济林基地,要对树种和品种选择、整地方式、栽植密度和方法、排灌系统、苗木规格和数量、经济林管理等提出具体设计意见,并分别提出典型设计;(5)编制经济林分树种的各类面积、产量预估统计表,绘制资源分布图和规划图;77(6)提出科学经营管理,产品加工、贮藏、销售和管理机构的规划意见;78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经济林营造技术措施要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五)经济林调查规划成果及审议1.经济林调查规划成果(1)经济林调查与规划报告(或经济林发展规划方案说明书);

(2)经济林资源统计表;(3)经济林分布图(现状图)与规划图;

(4)经济林规划附表;(5)经济林专题调查报告。

2.经济林基地规划成果审议成果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同行专家和有关人员进行评审,报上级批准后,交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第六节 规划设计的综合效益评价79一、综合效益的基本含义二林、业生综态合工效程的益作评用价可通原原过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得以体现。(一)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生(态二效)益:静林态业评生态价工与程动通过态增评加价森林相、结改合变相关的生产或生活条件而产生的效益。·经(济三效)益:定人性们分在析经析济与活定动量中通分过析经相营管结理合和利用林业生态工程所获(得四的),近能近够期直、接中进入期市、场远进行期交相换结的商合品所获得的利益社会效益:林业生态工程所生产的,能为社会直接利用,并已服务于社会,但现实条件下还无法进入市场交换,而给人们带来的效益。如森林的风景美学效益、保健效益、基因库保存效益等。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80(一)、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1)指标应具有物质量(如径流量、泥沙量等)、相对物质量

(如内部收益率等)的可测性。(2)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即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3)指标应具有相对独立性。(4)指标应具有可行性。

(5)指标应具有可比性。

(6)指标体系应具有整体性。(7)指标的选取应考虑到与现代信息处理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增加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二).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1、生态指标类和经济指标类分类法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要以经济效益和生态用综合指标体系全面衡量和系统评价。以生态经济指标群来划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经济系列指标81生态系列指标农业生产总值单位耕面积粮食产量单位面积林木生长量单位面积鱼产量畜禽商品率土地利用率水面利用率土地生产率绿化造林面积占宜林地面积(%)劳动生产率效益并重为原则,农业总收入农业纯收入成本效果投资效果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人均纯收入活劳动消耗生产资料消耗单位耕地面积产值单位山地面积产值单位水面产值耕地灌溉率植物光能利用率植物总生产率草场载畜指数捕捞强度土地肥力水土流失率土壤侵蚀模数水土流失治理率土壤侵蚀量土壤沙化治理情况盐碱地治理情况森林覆被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绿地面积沼气普及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率可更新无污染能源利用率农业劳动力工日损失率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绿地面积占耕地面积(%)单位面积有机肥用量2、衡量指标、分析指标和目的指标分类法①效益衡量指标

这类指标是通过具体的数值形式,直接反映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量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②效益分析指标这类指标主要是用来分析影响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又分为三类指标:经济分析指标技术效益分析指标

c.生态效益分析指标③效益目的指标是用来反映满足人类和社会需要程度的指标。这类指标主要有产量产值利润等计划完成率、人均农产品占有量、人均收入水平、农产品商品率、人均消费指数等。823、结构评价指标和功能评价指标分类法根据林业生态工程经济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将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结构评价指标和功能评价指标。①结构评价指标类 主要反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结构状况,揭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关系是否协调,经济结构和技术是否合理。②功能评价指标类 按林业生态工程效益功能的表现形式,可将功能评价指标分为三类:生态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83结构评价指标生态结构指标种群土地结构种群的数量结构种群表内10—部5林的业生品态工种程综结合效构益评和价指周标体转系结构经济结构指标土地利用构成劳动力构成资金投资构成产值(收入)构成技术结构指标各层次技术措施构成无机技术和有机技术构成功能评价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光能利用率;能量产投比;饲料转换率土壤肥力状况;渔业资源利用程度草场载畜系数;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量;各类生态恶化比例可更新资源更新系数各类环境因子质量指标农村能源结构消耗经济效益指标总价值投入产出比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金利用率成本利润率;内部收益率;总现值社会效益指标物质生活满足程度精神生活满足程度84表 林业生态工程中森林(或林种)的主要效益功能森林类型林种森林效益自然保护森林自然保护区森林保存物种(基因库)效益、保存生物地理景观效益、环境保护与调节效益、科学教学效益生产性森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果木林农林间作用材林原料效益能源效益食物效益原料及防护效益防护性森林农田防护林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土壤保持林草原保持林海岸防护林国防林常绿防火林交通林改善农田小气候效益防风固沙效益水土保持效益防止泥沙崩塌效益防止草原退化效益保护沿海设施效益保护国土完整和完全效益防止森林火灾效益保护交通设施效益保健美学森林都市风景林国家自然和历史公园林游乐林改善环境质量效益卫生保健效益艺术享受与游乐效益纪念性森林教育林龙山林陶治情操效益

85宗教信仰效益四、评价的具体内容(一)水文生态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