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401-202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_第1页
DB32T 4401-202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_第2页
DB32T 4401-202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_第3页
DB32T 4401-202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_第4页
DB32T 4401-202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140.60

CCSP42

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4401—2022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

2022-11-17发布2023-05-01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32/T440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

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市立医院、苏州科

技城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谷建、冯正功、沈崇德、李宝山、张谨、王斐、吴雪良、刘玉龙、邢立华、勾

振远、丘琳、李维东、钟丽冰、任照峰、宋海军、康凯、薛学斌、付卫东、程超

III

DB32/T4401—2022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

1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他医院类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GB6952卫生陶瓷

GB870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20052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28234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GB31247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30氧气站设计规范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98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4

DB32/T4401—2022

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51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849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103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51249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

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B/T23639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1129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GB/T51188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

GBZ120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

CJ94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JC/T2116非陶瓷类卫生洁具

JG/T442额定电压0.6/1kV双层共挤绝缘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JGJ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25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JGJ38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T67办公建筑设计标准

JGJ138组合结构设计规范

JGJ312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441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

JGJ/T461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设计标准

WS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DB32/T3753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

DB37/T5043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DGJ32/J173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YY0572血液透析及其相关治疗用水

MH5013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医疗工艺medicalprocess

医疗流程和医疗设备的匹配,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

5

DB32/T4401—2022

3.2

医疗工艺规划medicalprocessplanning

基于医院战略规划,对医疗业务结构、医疗流程、医疗功能、建设规模、医疗设备和专项设施、以

及相关资源配置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将医疗指标转化为空间指标。

3.3

医疗流程medicalflows

医疗服务的程序和环节。

3.4

平疫转换区域switchableareabetweennormalstateandepidemicpreventionstate

平时和疫情时可进行功能转换的区域。

3.5

医院导向标识系统hospitalwayfindingsystem

医院建筑空间环境中传达方向、位置、距离等信息,帮助人们认知起止点,且具有医院属性的标识

系统。

3.6

第三卫生间unisextoilet

无性别规定的卫生间,专为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异性使用。

4基本规定

4.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应进行医院功能规划,明确医院定位、学科设置、服务规模、发展预期等要求,

并以医院功能规划成果作为首要设计依据。

4.2综合医院建筑功能设计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现行卫生行业要求、医院管理、科室建设、感染控制等

标准的规定。

4.3医疗专项设施规划、医疗工艺方案设计、医疗工艺条件设计应与建筑规划设计各阶段协同推进。

4.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绿色建筑相关要求。

4.5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应符合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相关的要求。

4.6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应符合《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导则(试行)》的相关要求。

4.7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宜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方式,提升设计服务的深度。

4.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新兴智慧技术对医院建筑空间的影响。

4.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应体现“平疫结合”理念,满足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要求。

4.10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宜充分考虑BIM在设计中的应用。

5选址与总体规划

5.1选址

5.1.1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

5.1.2基地选择应满足环保评估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a)应远离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地段。

b)环境宜安静,应远离污染源。

c)远离易燃易爆品的生产和储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d)不应临近少年儿童活动、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

e)应充分利用宗地自然地形地貌,合理规划用地内竖向高程,满足防洪、防涝的要求。

6

DB32/T4401—2022

5.1.3基地选址应面临两条以上城市道路,并有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

5.2功能布局规划

5.2.1按照医院自身的专业特点,综合医院设计应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功能流线,科学安排医疗流程。

5.2.2综合医院建筑布局应急救援流线应合理,洁污、医患、人车等流线组织清晰,避免交叉感染。

5.2.3新建综合医院宜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及可行性,保持功能规划的弹性。改扩建的综合医院,

应考虑临时设施和措施的可行性。

5.2.4综合医院建筑布局应合理确定建筑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及环境景观视野,病房和

医务人员工作用房宜获得良好朝向。

5.2.5污水处理站、室外垃圾站或垃圾收集暂存用房宜远离人员活动的功能用房和对环境卫生要求较高

的用房,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采用垃圾回收系统应考虑垃圾分类措施。

5.2.6900床及以上综合医院的发热门诊或感染性疾病科建筑门前,宜规划预留不小于1000㎡的室外场

地;感染性疾病科建筑与周边建筑应设置大于或等于20m绿化隔离卫生距离。

5.2.7液氧站应放置在地面,并方便运输。应远离热源、火源和易燃易爆源,并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5.2.8“平疫结合”区功能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相对独立且与医院其他功能区域保持必要的联系。

b)疫情期间应设置独立的出入口。出入口附近应设置救护车辆及人员洗消场地。

c)附近宜预留场地及机电系统接口,满足疫情时快速扩展的需要。

5.3建筑空间规划

5.3.1综合医院建筑的空间规划应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地下空间。

5.3.2综合医院建筑的空间规划应考虑开放的城市空间、景观空间、过渡空间、室内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及建筑公共空间与医疗功能空间在管理上的可行性。

5.3.3综合医院建筑的空间规划应注重医院建筑与城市、邻里的关系,注重建筑地域性、文化性的表达。

5.4交通组织规划

5.4.1综合医院建筑的交通组织应充分利用并主动对接城市公共交通资源,满足便利性要求,对500床

及以上大中型医院应进行交通评估。

5.4.2院区应设置两处及以上出入口,医疗废物出口、后勤货运出口宜单独设置并设置独立通道。

5.4.3地面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宜与院区步行区域隔离,并与城市区域连通。

5.4.4500床及以上大中型医院院区内的步行区域宜无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

5.5环境景观规划

5.5.1绿地率应符合当地规划的有关规定,新建综合医院绿地率不宜低于35%;改建、扩建综合医院绿

地率不宜低于30%。

5.5.2环境景观规划应充分利用周边城市景观条件,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宜加以保护和

利用。

5.5.3景观设计应考虑无障碍设计要求,并形成连贯的室外无障碍步行系统。

5.5.4景观规划应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系统。

5.5.5景观系统宜考虑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

6医院规模与建设内容

7

DB32/T4401—2022

6.1医院规模及用地面积指标

6.1.1综合医院建设规模分为200床以下、200~499床、500~699床、700~899床、900~1199床、1200~

1499床、1500床及以上七个级别。

6.1.2新建综合医院用地应符合表1的规定,有应急救灾任务的综合医院,应根据城市医疗规划按0.02

㎡/人增加用地面积。

表1综合医院用地面积指标(㎡/床)

床位规模200床以下200~499床500~699床700~899床900床及以上

床均用地面积指标130126123120

综合医院规模划分小型中型大型

6.2建设内容及建筑面积指标

6.2.1综合医院建设内容应包括以下基本设施用房:急诊与急救用房、门诊用房、医技用房、药学部用

房、特殊诊疗空间用房、住院部用房、预防保健用房、后勤保障及支持系统用房、行政管理用房和院内

生活用房。除基本设施用房外,配套设施用房包括停车库和人防工程用房、服务性用房等,承担教学科

研任务的医院还应包括教学科研用房。基本设施用房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2执行。

表2综合医院基本设施用房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床)

床位规模200床400床600床800床1000床1200床1400床1500床

床均指标9095100110115120125130

6.2.2综合医院应根据综合医院的等级标准及医院的实际需求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房屋建筑面积应相应

增加大型医疗设备用房的建筑面积。综合医院大型医用设备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3执行。

表3综合医院大型医用设备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台/套)

设备名称单列项目房屋建筑面积(㎡)

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5000

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600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Cyberknife)450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450

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含PET)300

直线加速器470

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手术机器人)150

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260

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设备(MRI)310

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240

8

DB32/T4401—2022

注:本表所列大型医用设备机房均为单台面积指标(含辅助用房面积)

6.2.3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综合医院,应按照感染性疾病科每床30㎡增加相应的建筑面积。

6.2.4承担教学科研职能的综合医院,其相应的功能用房为单列项目,应增加相应的房屋建筑面积;中

型以上规模的医院,宜配套建设健康管理体检用房。教学科研及健康管理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4

执行。

表4综合医院功能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面积指标

健康管理用

健康管理(体检)(㎡/人)6

专职科研人员用房(㎡/人)50

开展动物研究的综合医院,动物房规模

动物房根据实验动物类型、数量、实验方式确

科研用房定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个)3000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个)2000

研究型病房/I期临床试验病房(㎡/人)30-40

教学用房(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人)15

教学用房(实习医院)(㎡/人)5

教学用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个)1000或10㎡/人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个)1000或10㎡/人

规培学员宿舍用房(㎡/人)12

6.2.5停车的数量应按建设项目所在城市的相关规定配设。停车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5执行。

表5停车库建筑面积参考指标(㎡/辆)

车位数(辆)n<100100≤n<300300≤n<500n≥500

面积指标(m2/辆)50454038

6.2.6需配套建设人防工程的综合医院,应按照平战结合和当地有关要求执行,适当增加相应建筑面积。

6.2.7需设置风雨廊、连廊、地下通道等交通空间的综合医院,建筑面积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

6.2.8根据建设项目实际需配套建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建筑空间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实际需要增

加。

7医疗工艺规划设计

7.1一般规定

7.1.1医疗工艺设计应包含医疗工艺规划、医疗工艺方案设计与医疗工艺条件设计。

9

DB32/T4401—2022

7.1.2医疗工艺规划应于项目立项阶段进行,为项目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7.1.3医院医疗工艺规划应基于医院战略规划和运营模式策划,确定医疗业务结构、功能清单和规模指

标要求,以及相关医疗流程、医疗设备、专项设施配置等要求。

7.1.4医疗工艺规划应包含医疗功能规划和医疗专项设施规划。医疗功能规划应基于医院的等级及医院

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业务定位与运行模式,确定医院门诊、急诊、住院、医

技、科研、教学、保健、行政、后勤等核心功能的内容与规模,确定功能的组织形式。医疗专项设施规

划应确定核心医疗设备规划、信息智能化建设标准及其核心内容规划、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核心机电系

统规划、物流输送系统配置、洁净室配置标准、医疗工艺分质水规划、污水处理形式、医用家具规划等

内容。

7.2医疗工艺规划参数

7.2.1医院业务用房功能单元划分宜符合表6的要求。

表6医院业务用房功能单元划分

预防保健管

门诊急诊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学用房医疗管理

检验科、医学影门诊药房、急

内科、外科、妇产科、像科(放射科、核诊药房、感染

儿科、眼科、耳鼻喉医学、超声医学性疾病科药

分诊、挂

科、口腔科、皮肤科、科)、功能检查科房、住院药房、病案、统计、

号、收费、分诊、挂号、收费、

康复科、理疗科、中(心电、心功能、静脉药物配置住院管理、

各诊室,专急诊、急救、急诊健康体检、儿

医科、针灸推拿科、脑电、肌电、肺中心、药库房、门诊管理、

科配套宣治疗、急诊检查和童保健、妇女

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功能、多普勒等制剂用房、中感染控制、

教、检查和输液、留院观察、保健等

部、麻醉科、重症医检查)、内镜中心药煎制中心、客户服务中

治疗用房急诊病房等

学用房(ICU、CCU(消化内镜、呼GCP、药学检心等

等)、介入治疗、放射吸内镜)、病理测、药学管理

治疗等科、输血科、中等

心供应等

7.2.2医院业务用房的组织形式和数量应根据医院学科方向、业务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业务流量预测

确定。

7.2.3医院的诊室数量应根据不同服务形式和流量确定。诊室类型应考虑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专科门

诊、特需门诊、MDT门诊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肿瘤科等的普通门诊诊室间数可按日平均门

诊诊疗人次/(50人次)进行计算。

7.2.4一个护理单元宜设40~50张病床。

7.2.5中心手术部间数宜按病床总数每50床或外科病床数每25~30床设置1间,并可按在此计算基础的

70%~80%配置,适当留有余量。手术部规划中应包括日间手术中心、手术部内部各类手术室。中心手术

部面积规模宜按每间手术室250~300㎡考虑。

10

DB32/T4401—2022

7.2.6重症监护单元规划应根据医院学科发展和危重症技术发展,设置综合ICU、CCU、NICU、PICU、EICU、

NSICU、RICU等,床位总规模可按医院总床位数2~10%设置,并留有一定余地。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床

位数宜按总床位数2%~10%设置。

7.2.7医疗设备配置规划应关注学科发展方向和重点技术发展,确定设备不同档次,并根据发展趋势适

当留有空间。医疗设备可按照区域业务需求分布规划,宜覆盖门诊、急诊、发热门诊、体检中心、住院、

放射治疗、核医学诊疗和手术业务服务,根据业务流程与模式,确定空间设备分布和设备基本数量。

7.2.8医疗设备在医技检查或治疗区域集中部署,按照检查治疗数量规划时,宜按以下参数规划配置:

a)日检查人数达到50-60人次时,可设DR机1台;

b)日检查人数达到60-90人次时,可设CT机1台;

c)日检查人数达到30-50人次时,可设MRI机1台;

d)日检查人数达到50-60人次时,可设乳腺钼靶机1台;

e)日检查人数达到50-60人次时,可设超声检查设备1台;

f)日检查人数达到15-20人次时,可设心血管超声检查设备1台;

g)日检查人数达到10-15人次时,可设数字胃肠放射检查设备1台;

h)日诊疗人数达到10-15人次时,可设心血管造影机(DSA)机1台;

i)日治疗人数达到60-80人次时,可设直线加速器机1台;

j)日治疗人数达到7-10人次时,可设后装治疗机1台;

k)日检查人数达到30-40人次时,可设PET-CT机1台;

l)日检查人数达40-50人次时,可设SPECT机1台;

m)日检查人数达到20-25人次时,可设消化内镜设备1台。

7.3医疗专项设施规划

7.3.1信息智能化系统规划应根据医院等级、投资规模和运营管理模式进行规划,适应智慧医院发展需

要。信息智能化系统规划应包括信息应用系统规划和智能化工程规划。

7.3.2医用气体系统规划应根据医院业务特点和运营需要,遵循国家和行业规范要求进行规划。

7.3.3医院洁净室规划应根据医院手术、静脉药物配置、生殖医学用房、特殊医疗用房和各类特殊实验

用房需要,确定区域、规模和等级。

7.3.4放射防护规划应根据放射、核医学用房需要及放射治疗用房、防辐射手术和治疗用房的规范要求

确定放射防护用房的范围和等级;电磁屏蔽规划应根据MRI和其他有电磁屏蔽需要的特殊功能检查用房

确定范围和要求。

7.3.5物流传输系统规划宜根据医院投资规模、建筑分布、业务流量和业务组织形式确定物流传输系统

类型、分布部门。

7.3.6医疗工艺分质水规划宜根据医院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用水部门和用水类型,并符合相应的国家或行

业规范要求,包括治疗用水、实验用水、清洗用水、饮用水和酸化水。医疗工艺分质水系统可集中设置,

也可分散设置。医疗工艺分质水配置量应根据工作量和运行模式计算确定,并适当留有余量。

7.3.7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应遵循国家和行业规范要求,应根据项目当地环保部门要求或环评要求,确定

相适应的污水处理和废水处理方式。污水处理规模应与床位规模相匹配。

7.3.8应急救援直升机停机坪规划应根据医院急救功能定位确定配置,区域医疗中心或承担特殊医疗任

务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宜配置直升机停机坪。直升机停机坪宜按中型机等级配建。

7.3.9医用家具宜根据不同应用环境和运营模式确定范围和投资。

7.4绿色建筑与机电系统

11

DB32/T4401—2022

7.4.1绿色建筑规划应按项目投资、运营模式、自然环境、当地建设部门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相应等

级。

7.4.2暖通系统规划应根据气候条件、绿色建筑标准、功能等要求选择冷热源和空调系统类型、通风系

统,合理选用高效节能技术和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7.4.3给排水、供配电系统、核心消防系统规划应根据项目条件、当地建设部门要求综合考虑,按照规

范要求规划。

8建筑设计

8.1一般规定

8.1.1综合医院应依据医疗工艺规划、医疗工艺方案设计与医疗工艺条件设计确定的任务书和功能空间

设计。

8.1.2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和机电设计,应具备功能弹性,为今后发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8.1.3门急诊楼、医技楼宜以多层建筑为主。

8.1.4住院部如需要设置开放式阳台的,应有安全防护设施,并符合相关设计标准的要求。

8.1.5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工作人员宜有单独的出入口。

b)建筑物设置有机动车落客区的,应设可挡雨的机动车落客空间。综合医院急救入口应设置接驳

空间。条件允许的,宜设置急救车入室空间。

8.1.6综合医院应设置完善、清晰、醒目的导向标识系统,标识导向分级应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

范》GB51039的有关规定。

8.1.7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综合医院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标准》GB55019、《无

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

b)无障碍停车位应位于停车场/库的人行出入口附近。500辆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库,无障碍停车

位不得少于10个。500辆及以上的停车场/库,无障碍停车位不得少于总车位数的2%。无障碍

车位的10%按充电车位设置。

c)综合医院的儿科区域卫生间应考虑第三卫生间及设置专门供儿童使用的卫生器具。

d)病房卫生间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e)无障碍病房比例不宜小于20%。

8.1.8电梯、自动扶梯、升降平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自动扶梯设置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的有关规定。

b)患者使用的电梯,应采用医用电梯。

c)医疗用房宜设医护人员专用客梯,住院部宜设送餐、物流专用货梯。

d)应设置污物专用电梯,污物专用电梯应满足医用电梯尺寸。

e)电梯井道不应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

f)当建筑地面有高差时,可设置升降平台过度,高差不大于0.5m,可安装不带保护设施的提升装

置,0.5m至1.2m高差应安装带护栏、护套和门的垂直升降装置。

8.1.9推行推床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2.4m。有高差者应用坡道或升降台相接,坡道与升降台设计应符

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

8.1.10室内净高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的有关规定。

8.1.11室内环境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条件允许的医院可根据自身条件适当提升。

12

DB32/T4401—2022

a)门诊、急诊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b)医院建筑的允许噪声级和隔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

规定。

c)医院建筑的热工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d)医院所有用房的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e)室内装修和防护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的有关规定。

8.1.12医院药械仓储空间应充分利用建筑空间。

8.1.13应合理配置各类电梯和物流传输系统,洁梯污梯应分别设置,应设置医护专用梯,满足高峰时

段竖向交通人流、物流需求,并采用高效率节能的技术措施。

8.2门诊用房

8.2.1门诊空间应划分为公共区域、诊疗区域、医辅工作区、交通区域。

8.2.2门诊科室应独立成区,满足科室功能设置要求,科室内应有相关诊室、检查治疗等用房,并符合

下列要求:

a)内科门诊宜设雾化吸入室。

b)外科门诊应设清创换药室、石膏间、门诊手术室等。

c)妇产科应设诊室、检查室、胎内治疗室、宫腔镜、阴道镜、LEEP刀治疗室、计划生育手术室及

配套的准备间、病患准备间、病患术后观察休息室、洁净物品库、污物暂存间等。产科应增设

孕妇学校、胎心监测室、产后康复室等。妇科门诊手术与计划生育手术室可与医院日间手术中

心合并设置。

d)儿科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儿科候诊区等候人数应按2m²/人进行计算。

2)候诊区附近宜设置儿童乐园,儿童乐园墙体与地面应为软质材料,墙体上应设置警示性标

识。

3)走廊距离地面0.6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扶手。

4)应设预检分诊、诊察室、母婴室、儿科专用卫生间、诊查室、隔离诊查室和隔离卫生间等

用房。

5)宜单独设置挂号、药房、注射、检验和输液、雾化吸入治疗室等用房。

e)耳鼻喉科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耳鼻喉科应设诊室、治疗室;诊室内配置综合治疗台。

2)耳鼻喉科宜设置内镜检查室及配套清洗间、听力检测室、前庭功能检测室、门诊手术治疗

室、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后观察室等用房。

f)眼科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设诊室、初检(视力、眼压、屈光)、治疗、各类检查室、暗室、配镜中心等用房。

2)初检室和诊查室宜具备明暗转换装置。

3)宜设置专用门诊眼科手术室、准分子激光手术室。

g)口腔科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设诊室、Ⅹ线检查室(数字牙片、数字全景机、CBCT等)、技工室、模型室、口腔种植

手术室、清洗消毒、库房、空气压缩机房等用房。可设门诊手术室、数字化工作室、儿童

牙科诊室、纯水机房等。

2)诊查单元每牙椅中距不应小于1.80m,牙椅中心距墙不应小于1.20m。

13

DB32/T4401—2022

3)技工室宜考虑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h)中医门诊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中医门诊宜设诊室、针灸治疗室、推拿诊断治疗室等,牵引诊疗室等。可设针刀治疗室、

灸法治疗室、熏蒸治疗室等。

2)针灸治疗室一般一个单元设置4-6个床位,应有通风设施。

3)针刀治疗室应分为准备间和治疗室。

i)皮肤科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皮肤科应设诊室、专科检查室。

2)皮肤科设有性病诊疗时,应设性病诊室和性病治疗室。

3)皮肤科宜设置激光、冷冻、光疗、药浴、皮肤护理等治理室。

4)皮肤科宜设置皮肤病理室、皮肤门诊手术室等,皮肤外科门诊手术室也可与日间手术中心

合并设置。

5)设有皮肤美容与微整形时,应设咨询室、评估室、照相室、注射室等。

j)医学美容科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医学美容科宜设置单独出入口和专属患者通道,分科候诊。

2)需进行小型手术时,宜单独设置门诊手术室。

3)有洁净标准要求的手术室,应分别设病人、污物及工作人员通道。

4)整形外科门诊宜设标准单人诊室。

k)康复科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综合医院康复科应设急性期康复设备用房和恢复期康复设备用房。

2)运动治疗室内应具有足够的照度。

3)水疗室应合理布置与水处理相关的设备用房。

4)感觉统合训练室宜独立设置,且面积不宜小于120㎡,净高不宜低于3m。

5)心理治疗室必须充分保证患者隐私。

6)中医治疗室应具有良好的排风设施。

7)骨科、脑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病区均宜设置急性期康复训练用房。

l)其他门诊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药学门诊宜设在门诊药房附近,兼做药物咨询室。

2)超声科门诊宜设在超声医学科。

3)设置专家门诊、高级专家门诊、涉外国际门诊时,应满足各类门诊的用房要求和管理要求。

8.2.3大型综合医院宜采用以器官和系统为主导的一体化诊疗中心的门诊布局方式。宜考虑多学科会诊

MDT门诊、虚拟化线上诊疗等的不同组织形式和布置。

8.2.4诊室宜按一医一患一诊室布置。

8.2.5感染性疾病门诊布局应符合《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及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的相

关要求,避免交叉感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综合医院感染科门诊应设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并分设独立的出入口、配套诊疗和检查用房以

及医患辅助用房。

b)感染性疾病门诊宜对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和艾滋病门诊进行分类分区,按照呼吸道传染

病和非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要求分区整合建设。

c)感染门诊应与其他门诊物理隔离。内部应按防控卫生安全等级要求,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

区和清洁区。

d)感染门诊平面布局应将病人等候就诊区与医务人员诊断工作区分开。应在医务人员进出诊断工

作区入口部设置卫生通过间。

14

DB32/T4401—2022

d)在各个区域的末端设立专用污物通道。

e)各诊疗区域污染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应分别独立设置更衣进入的缓冲间

或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穿戴场所。

f)儿童感染科应设隔离诊疗区。

g)感染门诊的各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具备快速相互转换的条件,做到平疫结

合。

h)发热门诊入口处应设置筛查间,并在其毗邻处设置单人隔离观察室或隔离病室。

8.3急诊与急救用房

8.3.1急诊部应自成一区并单独设置出入口,应采用无障碍平坡出入口,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

处。急救车停靠处的门厅应直达抢救室,条件允许时应与抢救室直通,地面有明显指引标志。

8.3.2承担灾害救援的医疗机构,急诊部应设立化学或其它毒物污染患者清洁处,并有专用的去污(喷

淋)设施。

8.3.3急诊、急救应分区设置。急诊空间应分“红黄绿”三区,满足急诊病人病情轻重分级、区别救

治的要求。

8.3.4急诊、急救应满足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中心的建设要求。

8.3.5急诊、急救用房与门诊部、影像检查室、导管室、手术部应有便捷的联系。医院设置直升机停机

坪时,应与急诊部有快捷的通道。

8.3.6急诊、急救功能用房和空间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划分为公共区域、急诊区域、急救区域、医技区域、

住院区域、医辅工作区域、交通区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在急诊区域尽端单独设置儿科急诊区。

8.3.7抢救室面积规模不应小于每床30㎡,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m。应设氧气、吸引等医疗气体的管道

系统终端,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抢救监护室内平行排列的观察床净距不应小于1.2m,有吊帘分隔时不应小于1.4m,床沿与墙面

的净距不应小于1.0m。

b)急诊抢救室应当临近急诊分诊台。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应大于20

㎡。抢救室抢救床的四周都应留有足够空间,平行排列床位的间距应≥1.8m,抢救床沿与墙面

的距离应≥1.2m,床与床之间应设置分隔帘。

c)急诊部未独立设置手术室的抢救室应安装悬挂式无影手术灯。

d)抢救室应安装医疗设备带、吊塔,应设置缓冲区。抢救室氧气、吸引终端≥2套/床,配置压缩

空气终端,多功能电源插座≥5套/床。提供充足照明光源,具有不同输送的二路供电,配置应

急电源设备。

8.3.8二级乙等及以上综合医院应设急诊手术清创室;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应设急诊手术室。

8.3.9急诊部入口处应设置预检分诊区。

8.3.10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宜设置在急诊科较中心位置或相对独立的单元。

8.3.11急诊部宜设置脑血管病急诊窗口,卒中中心应保证绿色通道畅通。

8.3.12急诊部宜设置胸痛急诊绿色通道,设置胸痛诊室、胸痛抢救室、胸痛留观室等功能区域,并在

功能区域配备相应诊疗及抢救设备、设施及药品。

8.3.13承担区域创伤中心的医院急诊部应设置创伤中心,并应有配套的急诊清创室、急诊手术室及急

诊创伤外科病房等功能。

8.3.14腹痛中心应临近内镜中心、介入中心设置。

8.3.15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设有危重抢救设备设施齐全的抢救病房或病区。抢救病房或病区应设置

于方便危重孕产妇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宜邻近产房、手术室、急诊室,以满足危重孕产妇救治需

求和突出产科特色。

15

DB32/T4401—2022

8.3.16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应设置在方便患儿检查、治疗和转运的区域,工作用房应明确划分病房区、

医疗护理辅助区、工作人员生活区和污物处理区,根据新生儿医疗护理特点设置各种功能间。

8.3.17急诊观察室应根据急诊病人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观察床位宜为占全院总床位的5%。

8.3.18救护车区域的设置,应形成急救绿色通道,设置相应设施,并满足工作流程的要求。

8.3.19在急诊入口毗邻处应设置紧急临时车位,为患者和照顾者提供紧急临时停车服务。

8.4医技用房

8.4.1放射科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放射科应独立成区,并与门急诊、住院部有便捷联系。放射机房宜设置在建筑的底层或较低的

楼层。

b)机房面积、荷载和结构降板应根据不同设备的配置要求在结构上进行预留。

c)放射科内部功能分区,宜按“三区”、“两廊”的原则来进行平面布置。

d)设备机房直接上层不宜设置卫生间或其他用水量大的功能房间;MRI应远离电磁及移动金属场

所;荷载大的设备应考虑运输条件。

e)放射科内部装修,在放射屏蔽完成后,机房内部的装饰材料应防潮、防尘、绝缘,有较高的清

洁度。

8.4.2医学检验科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检验科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医院规模、承担的任务以及是否作为区域第三方检验中心所覆盖区域

的业务量确定。

b)医学检验科实验室按照标本的处理流程进行了规范的分区,分别为:标本前处理区、实验区、

缓冲区、洁净区和办公区,每一分区根据各自的要求划分相应的功能区域。

c)门急诊、体检采样应分别设置采血窗口(点)和体液样本收集窗口,样本采集区附近应设置卫

生间,采样区宜在检验科或多点位设置,在相应区域设置或预留自助报告查询打印机终端。

d)微生物实验室应设于检验科的尽端,独立成区。

e)PCR实验室平面布局宜分为4个独立工作区,以专用走廊连接,各工作区域应设缓冲间,缓冲间

与工作间之间宜安装连锁装置。

f)HIV初筛实验室面积一般不宜小于45㎡,应设清洁区、半污染区(HIV预处理)、污染区(HIV鉴定)。

8.4.3病理科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病理科面积规模应根据其功能任务、具体服务项目、医院等级确定,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其

业务用房总面积宜为600㎡~1000㎡,二级医院不宜小于300㎡。独立开展分子病理检测的病理

中心,面积应相应增加。

b)科室布局应合理,宜与中心手术部联系密切,独立成区。

c)在手术部设置病理速检室时,应设置与手术部洁净区走廊相通的传递窗,病理速检室与病理科

应有便捷联系。

d)病理科应设病理标本库。根据需要可设置尸体解剖室,解剖室宜与太平间合建,有内门相通,

应位于地下室。

e)平面布局应根据生物安全的要求合理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应划分明确,有条件的

应设有缓冲区。

f)病理科污染区应规范设置送排风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应配置一定数量的生物安全通风柜。

8.4.4输血科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

b)输血科用房的使用面积应满足其功能和任务的需要,不应小于200㎡,仅设立血库时,面积不

应小于80㎡。

16

DB32/T4401—2022

c)输血科建筑平面布置应明确区分工作区和工作人员办公生活区,布局流程应满足工作需要和感

染控制要求。

d)工作区平面布局应按工作流程分室分区,应有清洁区(血液贮存、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半

清洁区(办公)和污染区。

8.4.5超声医学科应设候诊区、工作区与工作人员办公生活区。

8.4.6功能检查科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自成一区时,应设置患者候诊区、工作区与工作人员办公生活区。

b)心脏运动负荷试验检查室应单独设置,室内应设氧气终端及急救装置。

c)检查室门宽度需满足推床进入。

8.4.7消毒供应中心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应垂直方向或相邻布置,且不应建设在地下室。与手

术室之间应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宜设置下收下送路线和直通洁梯。

b)消毒供应中心使用面积规模宜按照每床0.8㎡~1.0㎡计算,当总床位数少于200床时,最小使用

面积不应小于200㎡。

c)消毒供应中心平面布局分为辅助区和工作区。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应设物品传递窗;

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带);物品流线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8.5药学部用房

8.5.1药学部用房的通用性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门诊、急诊药房与住院部药房宜分别设置,门诊药房宜分别设中、西药房。

b)三级医院宜采用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西药房宜配置物流系统发送药剂成品。

c)儿科和各传染病科门诊宜设单独发药处。

8.5.2住院药房应设于住院部较低楼层,宜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相邻设置,并应配置物流系统发送药剂

成品或预留相应的设备和物流空间。

8.5.3急诊药房宜在急诊科一并规划建设,亦可与门诊药房合并分设功能分区。

8.5.4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划分洁净区、辅助工作区和生活区,不同区域之间的人流和物流出入应按照

规定合理组织,不同洁净级别区域之间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相应设施,洁净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宜配置物流系统发送药剂成品或预留相关设备空间。

8.5.5药库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药库用房应安排在便于药品运输的位置,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室内干燥和良好的通风,防止霉

变。

b)药库用房应设验货区、阴凉库、冷库、一级药品库、贵重药品库、退药、发药等用房。

c)药库面积依医院规模确定。床位数501-1000张和门诊量1000-2000人次/日,药库面积宜为

300-400㎡;病床1000张和门诊量2000人次/日以上,每增加150床或门诊量增加1000人次/日,

药库面积在400㎡基础上递增30㎡。

d)药库用房内应设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限量药库房,以及易燃、易爆药物的贮藏处,应有

安全设施。

8.5.6临床药物试验用房(GCP)应分为筛选区、试验区、样本处理区、办公区、餐饮区、活动区、中

心药房和公共区域。

8.5.7制剂室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实验动物房应远离制剂室,配置区符合GMP标准。

8.6特殊诊疗空间用房

8.6.1手术部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7

DB32/T4401—2022

a)手术部应自成一区,且宜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消毒供应室、病理科、血库和急诊科

等路径便捷。

b)手术室平面布置应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区,以及人流、物流的要求。

c)手术室布局应做到不同洁净等级的手术室组团分区布置,洁净等级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洁

净等级高的手术室应布置在手术区尽端。设计具体要求应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的相关规定。

d)复合手术室等应考虑设备面积、荷载、屏蔽防护的要求,并应设置控制室、设备间。多功能复

合手术室的防护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e)如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功能需要的医院设置无洁净空调设施的手术室,其环境条件应符合《医院

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的要求。

f)负压手术室患者入出口和换床间均应独立设置,并设缓冲间。医生和洁净物品的出入口也应设

缓冲间,缓冲间可兼做刷手间。

g)麻醉恢复床的数量宜按手术室数量的1.5倍进行设置。

8.6.2内镜中心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内镜中心应自成一区,且与消化内科门诊、消化科病房、呼吸内科门诊、耳鼻喉科门诊、呼吸

病房有便捷联系。

b)平面布局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设置患者通道(消化、呼吸分开设置)、医护通道、洁净

与污物通道。

c)术后复苏床位数量宜为内镜室数量的2倍。

d)内镜中心内应设抢救室。

8.6.3血液透析中心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血液透析中心应自成一区,应满足患者到达及与肾内科病房联系的便捷性要求。

b)平面布局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设置患者通道(阴性、阳性患者应分设)、医护通道、物

流通道及污物通道。

c)血液透析中心应包括功能区、辅助功能区及医辅区,并符合下列要求:

1)功能区应包括:透析治疗室(设立普通治疗区和/或隔离治疗区)、抢救室、置管室和治

疗准备室。

2)辅助功能区应包括:水处理间、清洁库房,污物处置室、洁具间、接诊室/区及患者更衣

室等。

3)医辅区应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

8.6.4康复医学科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康复医学科宜在医院的住院、门诊部建筑中单独分区设置。

b)功能区域宜设置康复医学科门诊、康复医学科病房、康复治疗区、康复评定区4个部分,各部

分功能应联系密切,交通便捷,各部分用房内容宜根据医院、学科规模确定。

c)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康复治疗区用房面积不应小于1000㎡;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

科门诊和康复治疗区用房面积不应小于500㎡。

d)所有康复医学科相关区域都应满足无障碍要求。

8.6.5放疗中心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独立设置,可位于医院建筑的首层或地下层,并自成一区,并与门诊、住院有便捷的联系。

b)放疗中心用房应设置门诊服务区、工作准备区和放射治疗区;应按照患者流线、医护和技师流

线、废弃污物流线等组织交通流线。

c)治疗机房四周及上下方不宜设置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并应按照国家现行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

设计防护。

18

DB32/T4401—2022

d)功能用房设置要求:

1)门诊服务区应设接诊区、预约登记处、候诊处、诊室、病患卫生间、污洗间;宜设宣教室、

值班室等。

2)工作准备区:应设医护办公、医护更衣、医护卫生间、会议室、资料室、剂量室、物理室、

计划治疗室、制模室、模具室、模拟定位室。大型放疗中心宜设置配合PET-CT检查的注射

室以及生物实验室、备品室等。

3)放射治疗区应设治疗机房、控制室、水冷机房、患者更衣室、准备室、抢救恢复室、废弃

物存放等用房。治疗机房应集中设置,通常包括后装治疗机房、伽马刀治疗机房、医用直

线加速器治疗机房等。后装治疗机房应配有专用的治疗室、冲洗室。以上所有治疗机房均

需有放射防护,采取加厚墙体、设置迷道、安装屏蔽门等方式进行放射防护。

e)基本设施设置要求:

1)制模室应设置通风柜。配有工作台、铅抽风机、洗手池和储存柜。

2)CT模拟定位机应设置注射室。

3)放射治疗区包括钴60治疗室、加速器治疗室、γ刀治疗室及后装机治疗室、质子、重离子

的加速器室和治疗室等,应在治疗室附近设置患者更衣室。应配合相应类型的加速器设备

进行设计。应充分考虑大型医用放疗设备的运输路径问题。治疗机房的门洞大小、迷道宽

度应满足设备安装运输的尺寸要求。

8.6.6核医学中心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核医学中心应自成一区,宜设置在人员活动较少的区域,与非放射性科室相对隔离,远离产科、

儿科、营养科等科室用房。

b)核医学中心患者就医流线、离院流线与医护流线应分别独立设置,应有独立且直接对室外的患

者出口。

c)核医学放射工作场所应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

d)应按国家现行有关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设计。

8.6.7日间手术中心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日间手术中心应自成一区,也可与手术部合并设置。

b)内部分区及其流线应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的要求进行布置,并符合

手术部用房的相关要求。

c)日间手术部宜为普通手术室,其环境条件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的要求。必要

时可适当配置洁净手术室。

d)麻醉恢复床的数量应按手术室数量的2倍进行配置。

8.6.8分娩中心用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分娩中心应自成一区,宜与产科病房、NICU及中心手术部(如无应急手术室)有便捷的联系。

b)分娩中心应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设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各区之

间应用门隔开或者有明显标志。

c)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家庭式产房(LDR或LDRP产房),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