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509-2019斑点叉尾鮰品种 江丰1号_第1页
DB32T3509-2019斑点叉尾鮰品种 江丰1号_第2页
DB32T3509-2019斑点叉尾鮰品种 江丰1号_第3页
DB32T3509-2019斑点叉尾鮰品种 江丰1号_第4页
DB32T3509-2019斑点叉尾鮰品种 江丰1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犐犆犛65.150

犅52

江苏省地方标准

犇犅32/犜3509—2019

斑点叉尾!品种江丰1号

犐犮狋犪犾狌狉狌狊狆狌狀犮狋犪狋狌狊犑犻犪狀犵犳犲狀犵犖狅.1

20190112发布20190130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犇犅32/犜3509—2019

斑点叉尾!品种江丰1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斑点叉尾!(犐犮狋犪犾狌狉狌狊狆狌狀犮狋犪狋狌狊)江丰1号的品种来源、品种特性、生产性能、主要生

物学性状、遗传学特性、检验方法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斑点叉尾!江丰1号的种质检测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18654.1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SC1031—2001斑点叉尾!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江丰1号犑犻犪狀犵犳犲狀犵犖狅.1

斑点叉尾!江丰1号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选育,于2013年1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

定委员会审定为斑点叉尾!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2032013)。以2001年从美国引进的密西西比

群体和2003年从美国引进的阿肯色群体为亲本,通过家系选育方法,以生长为选育目标,分别建立自交

家系。根据选育指数,分别挑选排名前六家系的雌鱼个体组成密西西比01群体自交系,挑选排名前六

家系的雄鱼个体组成阿肯色群体03自交系。密西西比01群体自交系雌鱼与阿肯色群体03自交系雄

鱼杂交后代,即江丰1号。

4品种来源

4.1母本

母本为密西西比01群体自交系。

4.2父本

父本为阿肯色群体03自交系。

犇犅32/犜3509—2019

5品种特性

斑点叉尾!江丰1号生长快,群体规格整齐,抗病力强,18月龄体重比普通斑点叉尾!重20%

以上。

6生产性能

不同月龄组的斑点叉尾!江丰1号全长和体重数值见表1。

表1不同月龄的斑点叉尾!江丰1号全长和体重数值

月龄618

全长/cm17.5~23.443.7~52.3

体重/g62.94±13.071244.71±169.59

7主要生物学性状

7.1形态特征

体型粗而较长,背鳍起点处隆起,后背部斜平,腹部平直稍浑圆。头部较小,吻唇稍尖,亚端位。体

表无鳞,侧线孔较明显。上下颌均有锐利向内稍弯的齿。脂鳍肥厚,末端游离。尾鳍分叉较深。触须

4对,其中颌须1对,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颐须2对,鼻须1对。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有不规

则的灰黑色斑点。

7.2内部构造

鳔分2室,前室粗短,后室稍小于前室,鳔内有“T”型结缔组织,将后室隔为左右二室。肋骨10对。

脊椎骨总数为93。腹膜黑色。

7.3可量性状

主要形态可量性状比值应符合SC1031—2001中3.1.2的规定。

7.4可数性状

鳍式、鳃耙可数性状值应符合SC1031—2001中3.1.2的规定。

7.5繁殖

性成熟年龄雌鱼为4年,雄鱼为3年。性成熟个体性腺一年成熟一次,一次产卵。

8遗传学特征

8.1细胞遗传学特征

江丰1号体细胞染色体数:2狀=58;核型公式:10m+4sm+38st+6t(见图1)。

犇犅32/犜3509—2019

图1江丰1号染色体组型

8.2生化遗传学特征

对江丰1号肝脏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电泳,其电泳图谱表现为8条谱带(见图2)。

图2江丰1号肝脏组织犔犇犎电泳图谱

9检测方法

9.1抽样方法

按GB/T18654.2方法执行。

9.2主要生物学性状

按GB/T18654.3方法执行。

9.3遗传学特征

9.3.1染色体

按GB/T18654.12方法执行。

9.3.2同工酶

按GB/T18654.13方法执行。

10判定规则

按GB/T18654.1规定执行。

犇犅32/犜350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立强、陈校辉、王明华、秦钦、边文冀、陈友明。

犇犅32/犜3509—2019

斑点叉尾!品种江丰1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斑点叉尾!(犐犮狋犪犾狌狉狌狊狆狌狀犮狋犪狋狌狊)江丰1号的品种来源、品种特性、生产性能、主要生

物学性状、遗传学特性、检验方法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斑点叉尾!江丰1号的种质检测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18654.1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SC1031—2001斑点叉尾!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江丰1号犑犻犪狀犵犳犲狀犵犖狅.1

斑点叉尾!江丰1号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选育,于2013年1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

定委员会审定为斑点叉尾!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2032013)。以2001年从美国引进的密西西比

群体和2003年从美国引进的阿肯色群体为亲本,通过家系选育方法,以生长为选育目标,分别建立自交

家系。根据选育指数,分别挑选排名前六家系的雌鱼个体组成密西西比01群体自交系,挑选排名前六

家系的雄鱼个体组成阿肯色群体03自交系。密西西比01群体自交系雌鱼与阿肯色群体03自交系雄

鱼杂交后代,即江丰1号。

4品种来源

4.1母本

母本为密西西比01群体自交系。

4.2父本

父本为阿肯色群体03自交系。

犇犅32/犜3509—2019

5品种特性

斑点叉尾!江丰1号生长快,群体规格整齐,抗病力强,18月龄体重比普通斑点叉尾!重20%

以上。

6生产性能

不同月龄组的斑点叉尾!江丰1号全长和体重数值见表1。

表1不同月龄的斑点叉尾!江丰1号全长和体重数值

月龄618

全长/cm17.5~23.443.7~52.3

体重/g62.94±13.071244.71±169.59

7主要生物学性状

7.1形态特征

体型粗而较长,背鳍起点处隆起,后背部斜平,腹部平直稍浑圆。头部较小,吻唇稍尖,亚端位。体

表无鳞,侧线孔较明显。上下颌均有锐利向内稍弯的齿。脂鳍肥厚,末端游离。尾鳍分叉较深。触须

4对,其中颌须1对,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颐须2对,鼻须1对。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有不规

则的灰黑色斑点。

7.2内部构造

鳔分2室,前室粗短,后室稍小于前室,鳔内有“T”型结缔组织,将后室隔为左右二室。肋骨10对。

脊椎骨总数为93。腹膜黑色。

7.3可量性状

主要形态可量性状比值应符合SC1031—2001中3.1.2的规定。

7.4可数性状

鳍式、鳃耙可数性状值应符合SC1031—2001中3.1.2的规定。

7.5繁殖

性成熟年龄雌鱼为4年,雄鱼为3年。性成熟个体性腺一年成熟一次,一次产卵。

8遗传学特征

8.1细胞遗传学特征

江丰1号体细胞染色体数:2狀=58;核型公式:10m+4sm+38st+6t(见图1)。

犇犅32/犜3509—2019

图1江丰1号染色体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