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753-2020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_第1页
DB32T3753-2020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_第2页
DB32T3753-2020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_第3页
DB32T3753-2020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_第4页
DB32T3753-2020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010.01

P04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753-2020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

Jiangsucomprehensiveassessmentstandardforassembledbuilding

2020-02-24发布2020-05-01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75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旭建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龙信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江苏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核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路宏伟、张跃峰、孙雪梅、汪杰、张赟、郭正兴、田炜、赵宏康、徐以扬、陈

乐琦、郭健、舒赣平、陆伟东、张谨、吴敦军、杨律磊、汤杰、赵欣、卞光华、庞涛、龚咏晖、孙维理

II

DB32/T3753-2020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本规定、综合评定、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预制装配率计算规则、绿色建筑技术与

信息化技术、项目组织与施工技术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民用装配式建筑的综合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2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3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51129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512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装配式建筑assembled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3.2

预制装配率prefabricationratio

装配式建筑室外地坪以上(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以下(含屋面)采用主体结构预制构件、装配

式外围护和内隔墙构件及工业化内装部品的综合比率。

3.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assembledbuildingwithconcretestructure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3.4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assembledbuildingwithsteel-structure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钢部(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1

DB32/T3753-2020

3.5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prefabricatedtimberbuildings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木结构承重构件组成的装配式建筑。

3.6

装配式混合结构建筑prefabricatedmixedstructure

由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组合结构构件、木结构构件两种或两种以上共同组成的混合承重

的装配式建筑。

3.7

装配式外围护构件prefabricatedenvelopecomponent

非砌筑、非承重的外围护预制部品部件。

3.8

装配式内隔墙构件prefabricatedpartitionwallcomponent

非砌筑、非承重的内隔墙预制部品部件。

3.9

单元式幕墙unitizedcurtainwall

各种墙面板与支承框架在工厂制成完整的幕墙结构基本单位,可直接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建筑幕

墙。

3.10

全装修decorated

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3.11

装配化装修assembleddecoration

主要采用干式工法,将工厂生产的标准化内装部品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

3.12

集成卫生间integratedbathroom

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

成的卫生间。

3.13

集成厨房integratedkitchen

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

装配而成的厨房。

3.14

2

DB32/T3753-2020

干式工法non-wetconstruction

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式。

3.15

架空地板raisedfloor

在地面或楼板上架设一定高度的架空夹层,主要用于敷设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等管线和设备。

3.16

管线分离pipe&wiredetachedfromstructuresystem

将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系统之外的方式。

4基本规定

4.1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评定单元,并符合下列规定:

a)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定;

b)单体建筑由主楼与裙房组成时,在建筑主楼投影平面外的裙房部分可不列入计算范围;

c)主楼部分的地下室顶板及以下部分、屋面层以上部分可不列入计算范围。

4.2装配式建筑的综合评定应分预评和终评两阶段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施工图审查合格后宜进行预评,预制装配率指标的计算文件应与施工图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一

致;

b)通过竣工验收后应进行终评,应按竣工验收资料复核预制装配率等指标并确定综合评定等级。

4.3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a)居住建筑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50%,公共建筑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45%;

b)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中装配式外围护和内隔墙构件的应用比例均不应低于60%;

c)居住建筑应采用全装修,公共建筑公共部位应采用全装修。

4.4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化装修。

5综合评定

5.1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项目应满足本标准第4.3条的要求,且主体结构预制构件占比Z1应不低于

35%。

5.2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分值应按表1计算,并应满足最低分值的要求。

表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综合评定表

评定项评定要求评定分值最低分值

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S1按条件满足项评分105

居住建筑10050

预制装配率评定S2S2=Z

公共建筑10045

绿色技术应用S3按满足条件评分4-

信息化技术应用S4按满足条件评分61

项目组织与施工安装技术S5按满足条件评分104

3

DB32/T3753-2020

5.3项目综合评定分值按公式1计算。

S=S1+S2+S3+S4+S5(式1)

5.4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并应符合表2规定。

表2装配式建筑综合等级评定

装配式建筑等级综合评定得分

一星级60分≤S<75分

二星级75分≤S<90分

三星级S≥90分

6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

6.1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的计分应符合表3规定。

表3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计分表

计分项计分要求分值

标准化设基本单元(户型)标准化基本单元(户型)的应用比例≥70%3

计构件标准化标准化构件应用比例≥60%3

具有完整的专项设计策划方案0.5

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及

一体化设具有完整的室内装修设计图0.5

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

计具有完整的构件深化设计图1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应用比例≥50%2

S1总计10

6.2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基本单元(户型)的面积之和占相同功能区总面积的比例。

6.3标准化构件应用比例为标准化构件数量与总构件数量的比例。

6.4标准化构件指单体建筑或项目中同一建筑类型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全部单体建筑中数量不少于50

件的同一共模构件。

6.5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及室内装修进行一体化设计,保证设计、生产、施工形成完整的体系,

使各项技术体系得到协同和优化。项目具有以下内容时可分别得分:

a)具有完整的专项设计策划方案,统筹安排建筑、结构、内装修、机电、构件等环节,得0.5

分;

b)室内装修与建筑设计同步,具有完整的室内装修设计图,得0.5分;

c)具有完整的构件深化设计图,且连接件、预埋件等设计准确、清晰、合理,便于生产和施工,

得1分。

6.6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应用比例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2)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保温层和瓷砖、石材、涂料等饰面在工厂与围护构件共同预制,现场整体

4

DB32/T3753-2020

吊装的预制外墙。

计算时可不扣除楼层间门、窗及预留洞口面积。装配式自保温预制外墙可算入外墙保温一体化应用。

7预制装配率计算规则

7.1一般规定

7.1.1装配式建筑应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或混合结构计算规则分别进行预制装配率的计算。

7.1.2预制装配率应按式3计算。

(式3)

Z——预制装配率;

Z

1——主体结构预制构件的占比;

Z

2——装配式外围护和内隔墙构件墙面面积的占比;

Z

3——工业化内装部品水平投影面积的占比;

1——主体结构的预制装配率计算权重系数;

2——装配式外围护和内隔墙构件的预制装配率计算权重系数;

3——工业化内装部品的预制装配率计算权重系数。

表4预制装配率计算权重系数

分项

混凝土结构0.50.20.3

钢结构、木结构0.40.30.3

混合结构0.450.250.3

7.2Z1项计算规则

7.2.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项应按式4-式7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4)

(式5)

5

DB32/T3753-2020

对剪力墙结构楼盖(式6)

对其他结构楼盖(式7)

——主体结构预制竖向构件体积占比;

——主体结构预制水平构件面积占比;

——主体结构预制竖向构件体积之和;

——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总体积;

——主体结构预制或免模板浇筑的板类构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主体结构板类构件水平投影总面积;

——主体结构预制梁类构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主体结构梁类构件水平投影总面积。

7.2.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柱、承重墙、支撑、梁、楼板、阳台板、空调板、雨棚、楼梯等应计入预

制装配率主体结构构件计算。

7.2.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下列情况可计入预制构件的计算:

a)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和高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

后浇混凝土;

b)预制楼板构件间宽度不大于300mm的后浇混凝土;

c)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

d)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

e)预制夹心保温墙中的轻质保温材料;

f)现场免模板竖向构件的后浇混凝土部分。

Z

7.2.4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当满足以下条件时,1可取值为100%:

a)楼板采用免模板技术;

6

DB32/T3753-2020

b)楼梯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梯、钢楼梯或木楼梯;

c)阳台采用预制(或叠合)混凝土阳台、钢制阳台或木制阳台。

Z

7.2.5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当不满足第7.2.4条时,1应按第7.2.6条计算。

7.2.6装配式混合结构的项应按式8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8)

A1楼板、墙——主体结构中预制或免模板浇筑的楼板水平投影面积和预制或免模板浇筑的墙板单

侧竖向投影面积之和;

A楼板、墙——主体结构中楼板水平投影面积和墙板单侧竖向投影面积之和;

L1梁——主体结构中预制或免模板浇筑的梁的长度之和;

L梁——主体结构中梁的长度之和;

L1柱、支撑——主体结构中预制或免模板浇筑的柱、支撑构件的长度之和;

L柱、支撑——主体结构中柱、支撑构件的长度之和。

7.3Z2项计算规则

7.3.1装配式外围护和内隔墙构件Z2项应按式9计算。

(式9)

A2外围护——装配式外围护构件的单侧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

积;

A外围护——外围护构件的单侧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2内隔墙——装配式内隔墙构件的单侧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

积;

A内隔墙——内隔墙构件的单侧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7.3.2外围护构件采用单元式幕墙时,可按幕墙总面积计入装配式外围护构件的墙面面积;非单元式

幕墙可按幕墙总面积的50%计入装配式外围护构件的墙面面积。

7.4Z3项计算规则

7.4.1工业化内装部品Z3项应按式10计算。

(式10)

q全装修——满足居住建筑全装修,公共建筑公共部位全装修时,q全装修=1;

q卫生间、厨房——集成卫生间和集成厨房的水平投影面积比例;

q干式——干式工法楼地面的水平投影面积比例;

q管线——采用管线分离的构件面积比例。

7.4.2集成卫生间和集成厨房的水平投影面积比例应计算集成卫生间和集成厨房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占总卫生间和厨房水平投影面积的比例。

7

DB32/T3753-2020

7.4.3干式工法楼地面的水平投影面积比例应计算干式工法楼地面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占楼地面水平投

影总面积的比例。

7.4.4厨房、卫生间、阳台和住宅建筑中公共部位面积可不计入干式工法楼地面水平投影面积比例的

计算。

7.4.5管线分离的构件面积比例按式11计算。

(式11)

8绿色建筑技术与信息化技术

8.1绿色建筑技术的计分应符合表5要求,总计不超过4分。

表5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计分表

计分项计分要求分值

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二星及以上3

综合节能率75%1

节能技术

综合节能率85%2

隔震减震技术2

S3总计不超过4

8.2信息化技术的计分应符合表6要求。

表6信息化技术应用计分表

计分项计分要求分值

从设计阶段开始应用BIM技术,随着项目

BIM设计、生产、施工阶段一体化应用设计、构件生产及施工建造等环节实施1

信息共享、有效传递和协同工作

完成项目总体设计、方案优化、标准化

完成BIM总体策划1

定型等,并将信息传递给后续环节

设计阶段BIM模型及管线综合设计完成BIM模型设计,并进行管线综合设计0.5

完成BIM构件库及连接节点设计,并提供

BIM构件深化设计0.5

钢筋碰撞检测报告及构件清单

完成工厂生产信息化管理系包括生产计划安排、构件生产流程管理、

0.5

统构件质量控制管理等

生产阶段

对每个构件进行智能化标识,实现建设

建立构件生产信息数据库0.5

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完成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系包括施工进度管理、成本管理、材料采

0.5

统购、质量控制等内容

施工阶段建立竣工验收信息模型实现信息可追溯0.5

对工地现场设备、人员、物资、环境等

智慧工地1

要素全面监测、管理

S4总计6

8

DB32/T3753-2020

9项目组织与施工技术

9.1项目组织与施工技术的计分应符合表7要求。

表7项目组织与施工安装技术计分表

计分项计分要求分值

采用工程总承包,满足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环

1

项目组织与管理节的一体化组织实施,实现交钥匙工程

建立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职责划分明确、清晰0.5

具备完整的装配化施工组织方案,内容包括构件和部

装配化施工组织方

品安装工程进度、场地、材料、人员、机械的组织,1

以及相应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措施

构件与部品安装专具备构件与部品安装专项技术方案,内容包括吊装、

0.5

项技术方案安装、灌浆、坐浆、支撑等专项技术方案

免抹灰工艺外墙、内墙、顶棚基本实现免抹灰工艺1

装配化施

室内采用工具式、定型化安全支撑设施;后浇混凝土

工工具式、定型化模

部位采用工具式、定型化模板及支撑系统,且可重复1

板及支撑

使用30次以上

预制构件专设堆施工现场专设预制构件堆场和插放架,并进行专门围

0.5

场、插放架护

装配式围墙或道路采用可拆卸、可重复使用、工厂预制、现场模块化组

0.5

板装的装配式围墙或道路板

采用成套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具有合理的工艺流程

成型钢筋制品自动和固定的加工场地,集中将钢筋加工成工程所需的各

1

化加工技术种成型钢筋。包括:钢筋焊接网片、钢筋笼、钢筋桁

架等

采用机械整体爬升模板设备与技术,具有专项的施工

机械整体爬升模板

组织方案,满足复杂多变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1

成套施工技术

量、安全、效率和效益的要求

技术

采用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具有专项的施工组织

组合铝合金模板或

方案、配模设计和工法、模板类型、配件和支护系统1

铝框木模板技术

配套齐全,有专业队伍施工操作

采用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技术,具有防倾覆、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

防坠落装置和自动化升降控制机构。具有专项施工方1

手架技术

案、工艺流程和安全保障措施

S5总计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DB32/T3753-2020

目次

目次...............................................................................I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3

5综合评定..........................................................................3

6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4

7预制装配率计算规则................................................................5

8绿色建筑技术与信息化技术...........................................................8

9项目组织与施工技术................................................................9

I

DB32/T3753-2020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本规定、综合评定、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预制装配率计算规则、绿色建筑技术与

信息化技术、项目组织与施工技术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民用装配式建筑的综合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2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3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51129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512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装配式建筑assembled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3.2

预制装配率prefabricationratio

装配式建筑室外地坪以上(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以下(含屋面)采用主体结构预制构件、装配

式外围护和内隔墙构件及工业化内装部品的综合比率。

3.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assembledbuildingwithconcretestructure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3.4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assembledbuildingwithsteel-structure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钢部(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1

DB32/T3753-2020

3.5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prefabricatedtimberbuildings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木结构承重构件组成的装配式建筑。

3.6

装配式混合结构建筑prefabricatedmixedstructure

由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组合结构构件、木结构构件两种或两种以上共同组成的混合承重

的装配式建筑。

3.7

装配式外围护构件prefabricatedenvelopecomponent

非砌筑、非承重的外围护预制部品部件。

3.8

装配式内隔墙构件prefabricatedpartitionwallcomponent

非砌筑、非承重的内隔墙预制部品部件。

3.9

单元式幕墙unitizedcurtainwall

各种墙面板与支承框架在工厂制成完整的幕墙结构基本单位,可直接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建筑幕

墙。

3.10

全装修decorated

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3.11

装配化装修assembleddecoration

主要采用干式工法,将工厂生产的标准化内装部品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

3.12

集成卫生间integratedbathroom

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

成的卫生间。

3.13

集成厨房integratedkitchen

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

装配而成的厨房。

3.14

2

DB32/T3753-2020

干式工法non-wetconstruction

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式。

3.15

架空地板raisedfloor

在地面或楼板上架设一定高度的架空夹层,主要用于敷设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等管线和设备。

3.16

管线分离pipe&wiredetachedfromstructuresystem

将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系统之外的方式。

4基本规定

4.1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评定单元,并符合下列规定:

a)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定;

b)单体建筑由主楼与裙房组成时,在建筑主楼投影平面外的裙房部分可不列入计算范围;

c)主楼部分的地下室顶板及以下部分、屋面层以上部分可不列入计算范围。

4.2装配式建筑的综合评定应分预评和终评两阶段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施工图审查合格后宜进行预评,预制装配率指标的计算文件应与施工图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一

致;

b)通过竣工验收后应进行终评,应按竣工验收资料复核预制装配率等指标并确定综合评定等级。

4.3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a)居住建筑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50%,公共建筑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45%;

b)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中装配式外围护和内隔墙构件的应用比例均不应低于60%;

c)居住建筑应采用全装修,公共建筑公共部位应采用全装修。

4.4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化装修。

5综合评定

5.1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项目应满足本标准第4.3条的要求,且主体结构预制构件占比Z1应不低于

35%。

5.2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分值应按表1计算,并应满足最低分值的要求。

表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综合评定表

评定项评定要求评定分值最低分值

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S1按条件满足项评分105

居住建筑10050

预制装配率评定S2S2=Z

公共建筑10045

绿色技术应用S3按满足条件评分4-

信息化技术应用S4按满足条件评分61

项目组织与施工安装技术S5按满足条件评分104

3

DB32/T3753-2020

5.3项目综合评定分值按公式1计算。

S=S1+S2+S3+S4+S5(式1)

5.4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并应符合表2规定。

表2装配式建筑综合等级评定

装配式建筑等级综合评定得分

一星级60分≤S<75分

二星级75分≤S<90分

三星级S≥90分

6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

6.1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的计分应符合表3规定。

表3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计分表

计分项计分要求分值

标准化设基本单元(户型)标准化基本单元(户型)的应用比例≥70%3

计构件标准化标准化构件应用比例≥60%3

具有完整的专项设计策划方案0.5

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及

一体化设具有完整的室内装修设计图0.5

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

计具有完整的构件深化设计图1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应用比例≥50%2

S1总计10

6.2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基本单元(户型)的面积之和占相同功能区总面积的比例。

6.3标准化构件应用比例为标准化构件数量与总构件数量的比例。

6.4标准化构件指单体建筑或项目中同一建筑类型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全部单体建筑中数量不少于50

件的同一共模构件。

6.5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及室内装修进行一体化设计,保证设计、生产、施工形成完整的体系,

使各项技术体系得到协同和优化。项目具有以下内容时可分别得分:

a)具有完整的专项设计策划方案,统筹安排建筑、结构、内装修、机电、构件等环节,得0.5

分;

b)室内装修与建筑设计同步,具有完整的室内装修设计图,得0.5分;

c)具有完整的构件深化设计图,且连接件、预埋件等设计准确、清晰、合理,便于生产和施工,

得1分。

6.6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应用比例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2)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保温层和瓷砖、石材、涂料等饰面在工厂与围护构件共同预制,现场整体

4

DB32/T3753-2020

吊装的预制外墙。

计算时可不扣除楼层间门、窗及预留洞口面积。装配式自保温预制外墙可算入外墙保温一体化应用。

7预制装配率计算规则

7.1一般规定

7.1.1装配式建筑应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或混合结构计算规则分别进行预制装配率的计算。

7.1.2预制装配率应按式3计算。

(式3)

Z——预制装配率;

Z

1——主体结构预制构件的占比;

Z

2——装配式外围护和内隔墙构件墙面面积的占比;

Z

3——工业化内装部品水平投影面积的占比;

1——主体结构的预制装配率计算权重系数;

2——装配式外围护和内隔墙构件的预制装配率计算权重系数;

3——工业化内装部品的预制装配率计算权重系数。

表4预制装配率计算权重系数

分项

混凝土结构0.50.20.3

钢结构、木结构0.40.30.3

混合结构0.450.250.3

7.2Z1项计算规则

7.2.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项应按式4-式7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4)

(式5)

5

DB32/T3753-2020

对剪力墙结构楼盖(式6)

对其他结构楼盖(式7)

——主体结构预制竖向构件体积占比;

——主体结构预制水平构件面积占比;

——主体结构预制竖向构件体积之和;

——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总体积;

——主体结构预制或免模板浇筑的板类构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主体结构板类构件水平投影总面积;

——主体结构预制梁类构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主体结构梁类构件水平投影总面积。

7.2.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柱、承重墙、支撑、梁、楼板、阳台板、空调板、雨棚、楼梯等应计入预

制装配率主体结构构件计算。

7.2.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下列情况可计入预制构件的计算:

a)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和高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

后浇混凝土;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