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探究16000字(论文)】_第1页
【儒家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探究16000字(论文)】_第2页
【儒家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探究16000字(论文)】_第3页
【儒家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探究16000字(论文)】_第4页
【儒家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探究16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研究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在竞争中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现代企业必须要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我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学习和积累了许多先进管理理念与创新技术,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升级、合并与重组,但实际效果不尽人意,企业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许多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更迭迅速、创新能力不强。如何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丰富企业文化的哲学理论基础,使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有所遵循、有所启示。关键词:儒家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目录TOC\o"1-3"\h\u4556一、绪论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是每个企业成功的开门砖,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成熟的标志。但是,企业的根本竞争力应该在于无时不刻的更新企业文化。时刻更新企业文化标志着一个企业从学习型企业转化为思考型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体会,积累和运用从而掌握市场的变化,立足企业命运,不随波逐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存力。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发源,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这种企业文化一方面深深地植根于本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产物。于是研究儒家文化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就有了必要的影响和需求。(二)研究意义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该如何保证市场地位和份额?我国现代企业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提炼出对我国有历史影响的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并对企业文化进行符合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不在于形式的新颖性,而在于适应性与生存性,只有结合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博得头筹。儒家思想的很多核心思想都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理论基础,很多外国企业也快速的引进了儒家思想中的先进思想来进行企业文化改革,而我国必须要在结合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本土企业的文化优势,推动企业的发展、经济市场的进步与社会的和谐。全面提高企业的亲和力、经营水平、员工素质,这相当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德”、“智”、“力”。网络信息时代,危险与机遇并存,表现出高度的快速性和广泛性,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面对现如今我国异彩纷呈的市场形势,我国企业有责任担当起社会正义,更应因为如此,在传统文化为媒介的企业文化建设正等待我们去创新和突破。(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管理这一概念已在我们企业中形成,各个企业都在运用管理对企业进行运作,但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阶段。到8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开始传入我国,企业文化热开始盛行,形成了一股“企业文化热”,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从西方引入企业文化。一大批著作如泰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联合出版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和《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阿索斯和帕斯卡尔合出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等一批西方文学著作传入我国,这些著作着重叙述企业文化的概念,也由此企业文化在我国传播开来。梁漱溟发表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文中首次把儒家思想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1998年11月,成立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会编辑出版《企业文化》杂志,并陆续组织出版了《中国企业文化大辞典》和30余本有关企业文化的著作。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企业文化开始在我国发展。企业文化热在我国兴起一段后,我国学者、企业家相继对企业文化开始重视,在上海、北京等地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企业文化研究有了雏形。第三个阶段,90年以后,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在其中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解放,治理企业不单单靠经验主义和领导主义,更多的是去关注企业文化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03到2004年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讨论文化发展的价值。2.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研究本身就早于我国的企业文化研究,随着改革开放,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多的我国先进文化以各种渠道被其他国家学习和研究。而儒家思想文化是我国5000年历史文化的底蕴,它代表了我国最根本的核心精神和道德理念。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企业实践中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得到了西方学界和众多知名企业的认可。国外的企业家也开始把目光转入了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他们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精髓,尤其其中的人本思想、义利统一、诚信思想、忠恕之道、中庸之道等具有普遍的真理性,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二、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概述(一)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涵义复杂、歧义繁多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是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即所谓“文治武功”。《周易•贲》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代表的最初释义。《周易正义》中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这时演变成文化中代表观念形态的含义,强调文化对人类的认识、改造世界和进行道德教化所起的作用和功能。《说苑·指武》中指出“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而所谓“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远也”,也就是“文化内辑,武功外悠”的说法。总体来看,古人所说的“文化”包括文治、教化、礼乐典章制度等涵义,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与现代所说的“文化”概念,涵义大有不同。作为今天大众化程度很高的“文化”概念,基本上是就“知识”而言的,所以有“文化知识”之说。文化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灵与肉之间(即精神之我与肉体之我之间)互动的结果。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物质的(器物的)、精神的和制度的等三种形态。本文从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为视阈,从文化的特征中揣摩出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一部分而具有的内涵和特征,更是为文化包含下的儒家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建立起文化的纽带和联系,从而对企业文化的加强建设方面提供儒家文化方面上的理论精神支持。(二)儒家文化的内涵及特征1.儒家文化的内涵儒家文化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并传播的孔孟流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它主张血亲人伦、修身养性、道德伦理,其中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体现了孔子对于“仁”的推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一直引领着道德的方向,在诸多文化流派中独领风骚。儒家文化的内涵可从内在到外在分成三个层面:一是儒家思想文化已经融入到人们的骨子里,部分理论内化成为普通民众的个人思想、价值观;二是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修养的思想指导影响了人们内在的道德心理与外在的行为规范;三是儒家文化作为自古到今人们一直遵从的思想文化,已经从思想阶段发展到了对人们社会习俗和社会风气的塑造。儒家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维系着古代社会的稳定和谐,而且在当代,儒家文化精华也慢慢的融入了人们学习和日常习惯中,儒家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思想体系,而是逐步成为每个人的道德底线,成为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凝聚力量。2.儒家文化的特征儒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不同文化基础和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儒家文化依然表现出存在现代社会的合理性及独特性。总结儒家文化的特征对研究儒家文化思想精华应用在现代企业文化就很有必要了。(1)鲜明的时代性。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具备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一样,在不同的时代都产生出新的理论,在不同的时代,都有新的解读。因此必须要注意到,儒家文化之精髓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种精神品质也不是割裂开来的,刻意割裂孔孟思想概括儒家文化,只能起到歪曲理论、适得其反的效果。儒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道家、佛家的优秀思想,从本质上说,儒家文化并不是孔孟传人继承的一套亘古不变的学说,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也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是一个兼容并包,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学说的过程。(2)包容性。孔夫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虽然是孔子对待人际关系的论述,但是后世普遍认同儒家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性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延绵不绝,正是其兼收并蓄的结果。(3)唯物性。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唯物性,虽然后世理论对荀子并不推崇,但是儒家思想的唯物性始终是儒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变的特征。儒家哲学认为,时间是有始无终的,而空间则是有限的,儒家思想关心现世,将来世交给宗教。(4)内化性。儒家文化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历史上任何外来文化都会被中华文化所同化,所内化,所消化,自动融入其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儒家文化并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主动扩张,而是像一个黑洞,使周围的文化一点点的塌陷进来,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儒家文化圈。在历史上,无数少数民族依靠快马弯刀征服中原大地,但最终他们还是被儒家文化所同化。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巨炮也没有实现他们的目的,即使是近代以来长期侵略中国的日本也是典型的儒家文化国家。(三)企业文化的内涵及特征1.企业文化的内涵“文化”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文治教化”,它具有引导教化人的作用。而企业文化是文化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有指导意义的具有企业独特性质的缩影。这种缩影形成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以及经营理念,在实践中体现着企业人共性的价值观念、道德底线与长期行为方式。这时,企业文化便由于指导对象的不同分为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文化与企业为客体的企业文化。企业为客体的企业文化主要是对企业的现状的描绘以及调查研究。而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文化,是指以各种“文化手段”为基础,用不同的角度,为了实现不同的目标而具体运用。例如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在1988年提出企业文化五层次说就是代表了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文化。2.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所表现出的风俗、习惯、舆论、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作风和待人艺术,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本身不属于经济范畴也不属于政治范畴。”他们有三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第一,他们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第二,他们能够为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第三,他们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形成起来的。这三个基本特征,也是“文化”的基本特征,而企业文化在“文化”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出其独特的特征。(1)概括性与系统性。企业文化的理念往往是概括性的。它把企业的精神指导都总结概括成企业文化作为统一要求和理念。企业文化还具有比较强的系统性,既包括内部的,也包括外部的;既有外来的,也有自创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2)独特性和民族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企业,其企业文化会打上自己民族文化的印记,使企业文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文化只有符合民族文化,才能扎根久存。”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必然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每个企业作为不同的个体存在,具有独特性,这种特性使企业文化的存在时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发展要求自己创造生成。(3)社会性与发展创新性。企业的生存依赖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企业文化也受到社会文化的诸多影响,社会文化涵盖社会道德理念、社会主流意识、社会行为规范、社会人际关系、社会文明程度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时代文化,为了适应时代新的要求,其本身也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完善的,创新性是企业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三、企业文化建设中可借鉴儒家文化的内容及限制儒家文化包涵了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方面的思想精华,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儒家文化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中一些文化理念和只是现代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因为也有其限制。(一)儒家文化中可借鉴的内容1.人本思想人本思想孔子从基于“人”所具有的“礼义”出发,肯定人应享有的多种权利,然而,如何把握礼义,亦即如何使人时坚守礼义?孔子认为,人可以合理追求自身的自然欲求,即必须照顾到客观的“人情”,但是,人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性”容易发生改变,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正缘于此,因此,在照料到“人情”、“人性”的基础上,要对人实行教化,且教化的范围上至天子下至庶人。这些都是孔子思考的重要方面,也构成了孔子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人情”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情感的自然流露,属于人的正常生理反应。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对自然外物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是不一致的;同时,不同等级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时,缘于身份地位的不同,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人情”,特别是作为社会下层的庶人,更容易因社会地位的卑下产生各种怨恶等,因此,国家执政者应特别予以关心。孔子曾说“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这也正阐述了“人性”的问题。所谓“性相近”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强调人类所具有的共性以及个性的差异,故“性相近”;同时由于人具有社会属性,存在各种社会关系,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导致“人性”相远。正是基于对“人性”的上述考虑,孔子将人划分为五类:“圣人、贤人、君子、士人、庸人”。“人情”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情感的自然流露,属于人的正常生理反应。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对自然外物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是不一致的;同时,不同等级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时,缘于身份地位的不同,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人情”,特别是作为社会下层的庶人,更容易因社会地位的卑下产生各种怨恶等,因此,国家执政者应特别予以关心。孔子曾说“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这也正阐述了“人性”的问题。所谓“性相近”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强调人类所具有的共性以及个性的差异,故“性相近”;同时由于人具有社会属性,存在各种社会关系,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导致“人性”相远。正是基于对“人性”的上述考虑,孔子将人划分为五类:“圣人、贤人、君子、士人、庸人”。可见,“人情”、“人性”都存在个体差异,孔子认识到这种差异性,更加强调要知“人情”、懂“人性”。这正是孔子“重人”的重要表现,也是其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人本思想的目的正是使国家政策符合“人情”、“人性”,为此孔子强调修身,强调道德教化,从而将整个社会纳入到合理有序的系统之中。2.义利思想儒家强调义与利的统一,所谓“义”是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一直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行为规范之一,所谓“利”是指经济、物质的利益,儒家的这种道德行为规范与具体的经济物质利益的结合构成义利关系。孔子提出的“富且贵而不义,于我如浮云”,孟子所说的“先义后利”,都是讲述义与利的价值以及教导人们如何实现义与利相统一,是指导人们树立正确义利观的价值准则。儒家义利观强调,在获取物质利益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些物质利益是否符合道义原则。孔子认为追求利益之心是人人都具有的,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但追求利益必须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之下进行,同样,发财和升官也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必须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贫困和卑贱都是人们所不愿意的,但也必须要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只有这样做,才能称为君子,才是君子所应具有的仁德,君子应该须臾不离仁德,即使在最紧迫的时候也必须按仁德办事,这样才会成就君子的名节。孔子认为只要是合乎道德规范的,不论什么样的求利活动,都是可以做的;反之,如果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就应放弃。孟子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见利思义思想,他认为取了不是自己应该有的财物,就是不义之财,就是盗贼。儒家强调的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遵循道义的原则,获取的物质利益合于道义才可以。3.诚信思想孔子很看重信用,他提出“人要先讲信用,遵守承诺”,对别人讲的话一定要算数,要做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儒家认为,“诚信”是立足社会、结交朋友、治理国家的法宝,“诚”是最基本的品德,“信”不但是行走社会的条件,而且是在人生整个过程中的“通行证”。并认为“诚信”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儒家一贯提倡并力求践履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只有得到人们的信任,办事才能成功;只有自己讲信用,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也就是说,只有人人讲信用,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社会生活才能正常地运行、发展。这就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道理。因此,“诚”与“信”的结合,正体现了儒家所强调的为人必须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和知行合一的道德思想。从继承儒家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诚信观,完全可能成为全人类普遍接受并且身体力行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观,因而具有普世性。它是处理国际关系、社团“诚信”、建立和平友好、平等互利、良性合作的国际关系新格局的道德杠杆。(二)儒家文化中的限制1.“以和为贵”与“合理竞争”的冲突儒家文化讲究世间万物以和为贵,平和的心态,平和的处事方式要求人们对他人保持的有礼谦和的态度,以退为进,只要做到保持本心的意义,无论输赢,只论尽心尽力。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的发展受到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事物都不得到全面的发展。企业追求的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它要求人们具有一种开拓进取和追求的意识,否则将不会取得成功。在高速运转的竞争社会里,企业只有加强竞争意识,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这种传统的儒家文化显然缺乏有力的竞争,或者可以说摒弃了竞争这种概念。这是最首要的矛盾,尤其是对企业的发展来说。2.精神世界与物质现实的矛盾传统儒家文化讲求精神世界的“形而上学之道”、“士为知己者死”,而追求物质的商人被认为是社会的最底层。这不难看出传统儒家文化认为追求表面物质只是“雕虫小技”,而认识自我,寻求自我精神的升华“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样的人生境界才是大家所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孔子的弟子樊迟想学习种庄稼的方法,竞被孔子斥为“小人”。在儒家这种“重道轻器”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儒士只热衷于背诵经典,空谈论道,却五谷不分。然而现代社会追求现实物质的体现,一个企业追求各个方面的专科人才,追求利益的直接最大化,这显然已经与传统的儒家思想对立。四、儒家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企业其实和人是一样的,都具有生命的外在表现特征,企业自己不仅是一个生命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生存下去,还是一个更多生命体集合的产物。这也可以解释在现代我国生存的企业为什么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总是表现的疲软,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就是因为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期熏染的土地上却不把这种我国长期存在的传统文化结合到企业的实际文化中去,舍本逐末,追求国外的舶来品,用舶来品来服务我国的广大消费者,这种文化的差异除了最初的新鲜期可能会带来收益,最后可能会被挤出市场的舞台。这是文化的魅力,它使你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教会你如何取舍。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一)发展服务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精神世界也丰富了,但面对各种思想观念却无所适从。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与市场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出现一些道德失范。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指出的: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的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腐化堕落,以权谋私的现象严重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以是否有利于“个人利益”为准绳来处理一切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处在“冷冰冰的金钱关系”中,对危难之事和处于困境中的人,麻木冷漠。由此,重新提倡孔子的儒家伦理思想显得尤为迫切。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批判地继承孔子“仁者爱人”的伦理思想,吸收其优秀的有用的思想,抛弃其中糟粕的过旧的思想,同时予以时代的需要而不断调整、创新。当前,社会主义的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的新型人际关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展的平等性、博爱性决定了社会主义伦理精神发生了变化,因此在企业文化中建设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肯定人的价值的新时代的仁爱精神,对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将人们以对物的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倡,有利于人们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实现,有利于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发扬。(二)完善企业经济文化功能市场经济是调节人类的经济活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而随之发展的管理实践则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秩序化、理性化过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与繁荣,离不开人类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活动。可是,人类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的利润增长,并非是单纯的资源要素的投人产出关系,人类也并非单纯的经济动物。现实中个人的价值取向,除了经济上的利已主义外,也存在其他的多元价值观念,如宗教的、社会的、美学的价值观等等,这使得儒家伦理作为调整个人本身、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之间经济关系的手段而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对人自身的关注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突出普遍和谐是管理活动的核心。这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儒家伦理在企业管理中能够存在的理由。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道德真空”、“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对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必须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发挥其企业伦理的作用,以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优势称雄于国际市场。故而,挖掘儒家文化宝藏,发挥儒家伦理的合理内核的作用,对构建包含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三)自然环境和人和谐共处18世纪以来,产业革命改变了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力的盲目崇拜,却同时将人类引入一味征服、主宰自然的更可怕的幼稚和盲目。因此,工业文明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把人类引进了充满危机的生态陷阱。引导人类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尽快结束工业冲突阶段,与自然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的自觉和谐。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快产业生态化进程,把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主要内容的产业活动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之中,运用现代生态化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和重组,以达到生态系统总供给能力和人类总需求水平的平衡。生态化的产业组织——企业,既是经济利益实体,又是(或应是)生态优化实体。作为经济利益实体,必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生态优化实体,又必然追求生态系统最优化。当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发生矛盾时,经济利益要无条件服从生态利益,而不是相反。儒家思想提出的“仁者爱物”本来就内涵“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并试图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儒家虽然认为人是天地万物之灵,但同时强调,人类不能也无权排异。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把实现企业生态化的钥匙。高居自然之上盲目创造人类的福利条件,这种试图统治自然的方式已被证明是人类灾难之源。儒家思想实际上潜在着这样的意识,地球和地球生态系统不仅属于现在的人类和人类的现在,还属于未来的人类和人类的未来;不仅属于人类,还属于居住其上的所有生灵。因而,人类无权践踏生态系统。作为物种领袖的人类,理应摒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树立以生态为中心的生态本位思想,尊重多样性的物种生存权,与自然界和平共处,走向“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五、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儒家文化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各个发展程度不同的企业文化中,对企业文化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柔性企业文化大多本身就起源于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是在结合和创新的过程中,并没有质变出适合的企业文化,并留下了不完全、不彻底的阴影;还有就是建设完全的企业文化却完全变成了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式的预言,却完全不符合企业的现状,企业文化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更有生搬照抄的问题,虽然儒家文化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儒家思想都具有企业文化特性,一味的生搬照抄,那就不是企业文化了。在这种形势下,总结这些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就很有必要了。下面阐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忽视人的价值企业发展的本质是挣取利润,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本质都是为了利润服务的。目前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单纯围绕利润来建设,而且为了企业利润的获取,不顾伦理道德、社会责任,不择手段,违法经营。出现了以下问题:1.现在一部分企业认为利益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保证,而企业文化是规章、制度和企业精神、员工教化等的总和。这就出现了企业制定了利益至上的规章制度而罔顾法律和道德、积极的宣传为了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不用顾忌其他的自私的精神文化,这就构成了对员工的错误教化。2.现在一部分企业非法采用强制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强迫员工进行工作,造成了员工沦为了企业发展的牺牲品。3.一部分企业积极宣扬和以高薪引诱企业员工为了个人利益牺牲个人身心健康,这是对企业整体文化氛围的不良影响和整体价值观的毁灭。(二)员工没有充分认同企业文化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员工的组成。1.现在一部分员工认为企业文化是速成的,是直接可以剽窃来的“拿来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需要,不适合企业特色的发展。2.员工由于没有指定规则的权力,所以一味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管理者的事,是领导的意志或者要求,而领导讲的话就是企业文化。3.大多数员工并不知道开展的哪个具体活动是企业文化融入,而单纯的认为聚餐、文体活动就是企业文化的体现,然而在这些活动中,员工又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教育,久而久之,员工不认为这些“企业文化”会成为一个企业的命脉,更不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什么关系。4.企业文化本身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规章制度等,但是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工作,这就单纯的把企业文化定位为精神文化,而忽视了其他非精神文化。(三)企业文化中诚信缺失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不尽相同,但是共性的部分却是诚信。一个成功的企业无疑不是注重企业的信誉。而现在企业之所以寿命变短的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中都是由于诚信的缺失。1.首先对待顾客以及员工的许诺,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企业出现的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如何向员工以及顾客隐瞒,这就会造成员工与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2.其次用华丽的广告欺骗消费者,以次充好,忽略产品的质量问题,使顾客对企业产生了极大的不满。3.企业对产品的售后做不到良好的解决,企业对消费者承诺的售后服务,却虎头蛇尾,却始终推卸责任。这些都是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中诚信的重要性,而企业也随着这些问题的发生,打不到顾客以及员工的满意和认同,企业岌岌可危。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借鉴儒家精华促进企业文化发展(一)将“人本思想”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渗入以人为本思想,要明确“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着重讲述了企业主对员工的最大价值的利用的要求,以实现企业发展而不考虑员工因素。儒家的“以人为本”思想很早就提醒人们关注“人”的因素,使人在感受到体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自觉自发的从情感满足的实现上发挥更大的功能。因此,在培训教育过程中加深企业的“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重视员工对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鼓励员工的个性发展和才能展示,做到任人唯贤,重点培养具有团结合作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管理型和专业技术人员,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1.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合理配置”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子上。这话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是很费脑力得事情。因为每个人从性格、兴趣到特长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人也许适于从事文案工作,有的人也许适于从事外务工作,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显然是有利的,反之,如果员工无法完成企业的目标,进而导致员工的自卑心理和企业运营的低效甚至混乱。以人为本其次应鼓励和提倡员工进修和学习,而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如企业购买书籍免费提供给内部员工借阅,使员工下班后能有条件继续看书学习,这样就能够使员工迅速地成长起来并成为企业的骨干。同时应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这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人为本再次还要把关心员工的生活放在首要位置。很多员工离家非常远,每天都疲于奔波在企业与家之问的公共汽车上,企业应提供临时宿舍为他们使用。对住在职工宿舍的员工,企业要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使他们在下班后能够有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2.统筹协调自主管理与制度规范要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氛围,形成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推动企业发展。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固然重要,他们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战略,但这些决策的执行者同样重要,他们渗透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对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对企业至关重要,因为企业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现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重新塑造自己。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生命活力。优秀的企业能够给员工一种无法离开的感觉,企业为员工发展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给员工个人发展提供了空间,而员工也能够为了企业倾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时,企业与员工在良性互动中相互发展。(二)将“义利思想”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是经济组织,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企业的最基础责任和最终目的还是以利为主的,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盈利,那么这个企业在整个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一个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时候处理好利与义之间的关系,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必须使用正当的经营手段,必须受义的约束,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其基本内涵是义利观。1.合法的进行商业活动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讲仁爱,没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就不可能讲诚信;不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只重利,不重义,不可能讲诚信;不讲礼让三分,凡事争来争去,都想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光想占他人便宜,不可能讲诚信。只要我们做到讲诚信、践诺言、诺必行、信必果,就一定能够处理好企业的利与义的关系。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26年的历史,从创业之初就提出了“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在赚钱与济世养生这二者之间,始终把济世养生放在第一位,为济世养生而制药卖药”。“在义与利的关系上,重义在先,通过义而获利。”注重信誉,注重商德。因此,在制药中,坚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百年下来,依然受到世人追捧,是块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利在先未必有利,义当前利必不可少。2.以道德为出发点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慈善捐款、保护环境或回馈社会,它还意味着在平衡环境、社会和银行业务之间做出正确的决策。一个真正体现社会责任的企业,应该是把“利、义”相统一的企业,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并不完全是一对顾此失彼的矛盾关系。同时,关注公益事业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以社会责任感理念为统领,坚持“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这种“义”字当先的理念背后蕴含了“义利并举”的基本主张。3.改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有利于经济的繁荣,但是只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的恶性竞争往往会带来不良影响。企业与企业之间应该是互助互利的关系,他们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了人民生活的更加有尊严、更加幸福。他们竞争的目的不是打倒对方,而是为了通过竞争互相促进,提高产品质量,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最终实现共赢。企业盈利的一个最基础条件就是消费者增大对于产品的交易量,但是由于对产品的了解不足、获取服务的时间不恰当、交易环境不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交易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传统经济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改进产品等手段来破除这些限制。然后在现代生活中,社会差异不断增大,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传统手段难以消除由这些新问题所带来的限制。反而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成本、沟通成本和运营成本都有所提高,利润并不如期。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各个企业的合作,发挥每个企业长处,提供更合适的产品给消费者,从而扩大交易量,达到最终的目的——盈利。因此,在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时要讲诚信,要信守合同。日本松下幸之助就主张在自己获得利润时,还要为对方的利润打算。竞争中存在着义利关系,以可靠的质量、以合理的价格、以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合法的手段赢得的市场,这就合于“义”。总之,在市场竞争中应该做到义利的统一,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化和经济齐头并进,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儒家义利观经过不断提炼、重组和发展,对今天的现代企业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的运营有机结合,构建义利兼顾的新型企业,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三)将“诚信思想”融入企业文化建设1.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建设诚信文化企业的信用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害所在,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从占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的可能性付诸实践。这种关注和实践,虽然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作用,但最好能够是文化规范的结果,即把老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2.构建以产权为基础的企业信用体系目前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熟悉上的偏差,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尚未很好建立。同时,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必须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有利于建立产权清楚、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证信系统。借鉴儒家文化中思想精华,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4.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诚信是企业之本,也是国家之本。“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种“道”虽不仅是诚信,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