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案例探析9300字(论文)】_第1页
【深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案例探析9300字(论文)】_第2页
【深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案例探析9300字(论文)】_第3页
【深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案例探析9300字(论文)】_第4页
【深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案例探析93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案例分析摘要城市土地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在城市化过程中,只有转变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向集约利用的方向转化,才能实现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圳市是我国一线城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却严重不足,对其土地进行集约利用更是迫在眉睫。本文旨在以深圳市为例,分析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等级进行评价,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提出几点合理的集约化利用土地的对策,提高深圳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为更多的一线城市进行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关键词:土地土地集约利用深圳市目录TOC\o"1-3"\h\u178201.引言 1199951.1研究背景 119385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67531.3研究综述 11151.4研究方法及路线 282392.深圳市土地利用的现状 2130432.1深圳市概况 2273092.2土地利用的结构 3249893.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 361143.1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分析 49013.1.1建设用地规模 4138753.1.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468083.1.3城市扩张速度与经济增长 483323.2评价模型的确立及评价方法的选取 5153543.2.1土地利用程度指标 5199043.2.2土地投入强度指标 5267303.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6296733.3.1单位土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 673363.3.2人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 7265323.3.3城市人均道路面积 75653.3.4地均二、三产业产值 777803.4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评价 8109794.结论与建议 9133634.1结论 9220284.2建议 96293参考文献 111.引言1.1研究背景城市土地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在城市化过程中,只有转变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向集约利用的方向转化,才能实现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圳市是我国一线城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却严重不足,对其土地进行集约利用更是迫在眉睫。本文旨在以深圳市为例,分析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等级进行评价,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提出几点合理的集约化利用土地的对策,提高深圳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为更多的一线城市进行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1.2研究目的及意义鉴于目前国内外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较多,研究也大多以具体的地区为例进行的案例研究,但针对一线城市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深圳市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将对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情况进行评价研究,有利于丰富学术界有关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研究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还有利于为深圳市提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逐步提高深圳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深圳市政府制定有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法规提供一定的依据,促进深圳市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因而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1.3研究综述本人在知网上检索到了有关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包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几个方面,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方面,DavidRicardo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地租理论中指出,集约经营就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和生产资料,为实现更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模式,其基本含义是通过增加土地投入来获得更高的报酬,同时根据投入的构成不同,将经营方式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1]。RichardT.Ely认为,对已利用的土地继续加大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这种经营方式叫土地利用的集约[2]。TheodorBrinkman认为集约程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和本投入的多少,同时这种投入不是无限度的持续投入,即投入的越多,越集约,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集约程度与投入成正比[3]。陶志红、毕宝德、贾雪芹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是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4]。林坚,陈祁晖,晋憬瑶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是在符合城市规划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增加土地投入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的方式,目的是节约土地资源[5]。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律方面,A1fredMarshall认为土地报酬递减原理适用于一切土地利用活动,该原理研究的是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合理投入和合理集约度问题[6]。W.Christaller的城市土地综合布局与利用中心地理论等有关城市规划理论以及R,V.Ratcliff提出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模型都被引入到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相关领域[7]。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面,龚义等认为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区域大小和范围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如从城市总体出发设计宏观的指标体系,从开发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出发设计中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地块出发设计微观的评价指标体系[8]。查志强等从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出发,构建了包含发展变化趋势的宏观评价指标体系;白冰冰、成舜、王慎敏等分别对包头市和江苏省城市建立了城市总体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9]。冯科、马明存、彭浩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研究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10]。罗雄飞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11]。魏亮、周勇等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采用信息论中的熵值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廊坊市文安县进行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12]。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目前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时,较发达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较多,有关深圳市的研究较少。1.4研究方法及路线本文主要通过建立模型,对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进行总体评价,了解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对深圳市的案例研究,研究结合深圳市的实际,对深圳市利用土地资源有一定的指导参考作用。2.深圳市土地利用的现状2.1深圳市概况深圳,简称“\t"/item/%E6%B7%B1%E5%9C%B3/_blank"深”,别称\t"/item/%E6%B7%B1%E5%9C%B3/_blank"鹏城,中国四大\t"/item/%E6%B7%B1%E5%9C%B3/_blank"一线城市之一,\t"/item/%E6%B7%B1%E5%9C%B3/_blank"广东省\t"/item/%E6%B7%B1%E5%9C%B3/_blank"省辖市、\t"/item/%E6%B7%B1%E5%9C%B3/_blank"计划单列市、\t"/item/%E6%B7%B1%E5%9C%B3/_blank"副省级市、\t"/item/%E6%B7%B1%E5%9C%B3/_blank"国家区域中心城市、\t"/item/%E6%B7%B1%E5%9C%B3/_blank"超大城市。

地处广东南部,\t"/item/%E6%B7%B1%E5%9C%B3/_blank"珠江三角洲东岸,与\t"/item/%E6%B7%B1%E5%9C%B3/_blank"香港一水之隔,东临\t"/item/%E6%B7%B1%E5%9C%B3/_blank"大亚湾和\t"/item/%E6%B7%B1%E5%9C%B3/_blank"大鹏湾,西濒\t"/item/%E6%B7%B1%E5%9C%B3/_blank"珠江口和\t"/item/%E6%B7%B1%E5%9C%B3/_blank"伶仃洋,南隔\t"/item/%E6%B7%B1%E5%9C%B3/_blank"深圳河与\t"/item/%E6%B7%B1%E5%9C%B3/_blank"香港相连,北部与\t"/item/%E6%B7%B1%E5%9C%B3/_blank"东莞、\t"/item/%E6%B7%B1%E5%9C%B3/_blank"惠州接壤。深圳是国务院定位的全国性\t"/item/%E6%B7%B1%E5%9C%B3/_blank"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并称“\t"/item/%E6%B7%B1%E5%9C%B3/_blank"北上广深”。全市下辖\t"/item/%E6%B7%B1%E5%9C%B3/_blank"罗湖区、\t"/item/%E6%B7%B1%E5%9C%B3/_blank"龙岗区、\t"/item/%E6%B7%B1%E5%9C%B3/_blank"龙华区、\t"/item/%E6%B7%B1%E5%9C%B3/_blank"福田区、\t"/item/%E6%B7%B1%E5%9C%B3/_blank"宝安区、\t"/item/%E6%B7%B1%E5%9C%B3/_blank"南山区、\t"/item/%E6%B7%B1%E5%9C%B3/_blank"盐田区、\t"/item/%E6%B7%B1%E5%9C%B3/_blank"坪山区8个行政区。深圳是中国\t"/item/%E6%B7%B1%E5%9C%B3/_blank"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t"/item/%E6%B7%B1%E5%9C%B3/_blank"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t"/item/%E6%B7%B1%E5%9C%B3/_blank"深圳速度”,同时享有“\t"/item/%E6%B7%B1%E5%9C%B3/_blank"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深圳市域边界设有中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也是重要的边境口岸城市,\t"/item/%E6%B7%B1%E5%9C%B3/_blank"皇岗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深圳是热门的旅游城市,每年接待的海内外游客人数居国内前列

,深圳市内著名的景点有:\t"/item/%E6%B7%B1%E5%9C%B3/_blank"甘坑客家小镇

、\t"/item/%E6%B7%B1%E5%9C%B3/_blank"世界之窗、\t"/item/%E6%B7%B1%E5%9C%B3/_blank"东部华侨城、\t"/item/%E6%B7%B1%E5%9C%B3/_blank"锦绣中华、\t"/item/%E6%B7%B1%E5%9C%B3/_blank"欢乐谷、\t"/item/%E6%B7%B1%E5%9C%B3/_blank"鹤湖新居

、\t"/item/%E6%B7%B1%E5%9C%B3/_blank"大鹏所城、\t"/item/%E6%B7%B1%E5%9C%B3/_blank"中英街、\t"/item/%E6%B7%B1%E5%9C%B3/_blank"大梅沙、\t"/item/%E6%B7%B1%E5%9C%B3/_blank"杨梅坑、\t"/item/%E6%B7%B1%E5%9C%B3/_blank"西冲、\t"/item/%E6%B7%B1%E5%9C%B3/_blank"深圳湾公园、\t"/item/%E6%B7%B1%E5%9C%B3/_blank"深圳鹿嘴山庄度假村等。

深圳作为全国\t"/item/%E6%B7%B1%E5%9C%B3/_blank"房屋\t"/item/%E6%B7%B1%E5%9C%B3/_blank"租赁业统计调查\t"/item/%E6%B7%B1%E5%9C%B3/_blank"唯一试点城市,探索将房屋租赁业\t"/item/%E6%B7%B1%E5%9C%B3/_blank"增加值等新兴经济业态纳入GDP\t"/item/%E6%B7%B1%E5%9C%B3/_blank"核算的有效途径。2016年,深圳纳入GDP\t"/item/%E6%B7%B1%E5%9C%B3/_blank"核算的新业态经济增加值为1565.53亿元,占GDP的8.0%。其中,房屋租赁业增加值1037.39亿元。深圳也是国家“\t"/item/%E6%B7%B1%E5%9C%B3/_blank"研发支出计入GDP”\t"/item/%E6%B7%B1%E5%9C%B3/_blank"唯一试点城市,就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式计入GDP核算进行试算。2.2土地利用的结构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114。37’,北纬22。22’’22。527。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东莞、惠州两市,总面积1952.84km3。现有6个行政区,即: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区、宝安、龙岗区。截止2015年的数据显示,龙岗区土地面积为844.08km3,占整个深圳市土地总面积的43.22%,宝安区土地面积为712.95km3,占整个深圳市面积的36.51%,罗湖区面积为78.90km3,占用整个深圳市面积的4.04%,福田区面积为78.04时,占用深圳市面积的4.00%,南山区面积为167.05km3,占用深圳市面积的8.55%,盐田区面积最小,为71.83km3,占深圳市面积的3.68%。建市30余年来,深圳市凭借特有的区位优势,进行全方位城市建设,迅速完成了从传统以渔耕为主的边陲小镇向高度城市化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的转变,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与自然资源利用都带有显著的城市化特征。在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过程中城市土地的低效、不协调利用问题日益突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外延式扩张模式造成用地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原特区外以村为单位的“招商引资’’为经济诉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其建设用地呈现粗放型的外延式扩张,呈现出居住用地浪费、工业布局混乱、基础设施落后等特征,以行政村为单元、个别发展的城市扩张模式,使得深圳市内部土地单元分割破碎,资源和要素更大范围的配置与重组受到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2)土地资源总量有限、后备不足。土地供应面临数量与质量双重不足的问题,同时人口与经济的超常规增长进一步增加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环境和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己日益突现,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土地空间难以为继"。3.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3.1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分析3.1.1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规模逼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尖锐。自1979年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市城市建设用地由3km迅速扩张到2015年的968km,年均增长超过27km,虽然近5年年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建设用地规模占比接近全市总面积的一半(48%),远高于广州(24.3%)、上海(35.9%)、北京(26.0%)等国内主要大城市,并已突破国土开发比例30%的生态宜居警戒线,剩余新增建设用地不足8km,潜力十分有限。与此同时,全市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仍十分旺盛。各区反馈的近期建设用地需求量接近40km,远超过当前剩余新增建设用地潜力。另一方面,深圳市人口密度大、增长快,2015年常住人口1078万,但实际管理与服务人口已达1800万,导致人均建设用地水平较低,按常住人口统计为89.8m/人,按实际管理人口统计仅53.8m/人,尤其在人均公共设施上远低于新加坡、伦敦、东京等国际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压力巨大。3.1.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深圳市作为中国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地域,其地均GDP、投资强度均高于全国其他城市(图1),其土地利用效率已很高,但其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仅为香港的5.54%,仍表现出相对粗放的特点。而且特区内外政策、区位及发展历程的不同,使得其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因此,本研究评价目标是明晰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潜力的区域差异;评价单元为特区内外23个镇区(特区内4区、特区外18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大工业区)。图12015年全国各大城市地均GDP与投资强度比较3.1.3城市扩张速度与经济增长通过GDP与建设用地弹性系数和GDP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来综合衡量(表1)。从全市来看,2011—2015年深圳GDP增长31.9%,同期建设用地增幅仅4.4%,GDP与建设用地弹性系数高达7.25,超出全省6.28的平均水平,且GDP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接近5,土地利用集约化利用特征明显。从分区层面看,福田区、罗湖区和盐田区属于集约趋势型。其中,福田区和罗湖区GDP与建设用地弹性系数高达33.55、16.66,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两区的GDP增长率为30.9%、28.1%,相应的建设用地增长率仅0.9、1.7%,且GDP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大于全市平均水平,福田区更是高达15.11,是全市贡献度3倍以上,反映了这两区建设用地消耗与自身经济发展的高协调,且对城市整体经济发展起到突出的带动作用,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高。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属于粗放趋势型。其中,南山区虽2011—2015年GDP增长率位于全市首位(36.2%),同时用地扩张速度也是最快的(高达6%),GDP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的弹性系数排名倒数第二,贡献度虽大于1但远低于全市水平;宝安区、龙岗区贡献度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反映原特区外地区建设用地消耗与自身经济发展协调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表1深圳市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匹配程度3.2评价模型的确立及评价方法的选取根据上述原则以及所搜集到的数据,本文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强度、两个方面综合评价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3.2.1土地利用程度指标(1)城市人均居住用地及工矿用地面积人均住房面积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程度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人均住房面积过大则影响城市土地集约程度,过小则影响人民生活质量。人均工矿用地面积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生产能力。(2)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用城市道路面积与城市总人口之比表示。过高的人均道路面积会影响城市景观协调,造成交通管理混乱,过低则会影响城市发展。3.2.2土地投入强度指标(1)地均固定资产投入这一指标用年固定资产投入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之比表示。指标越大,说明对土地的投入也越大,土地利用强度越高,同时集约度也越好。(2)地均二、三产业产值地均二、三产业产值越大,说明城市化程度越高,对土地利用越充分。该指标用年二、三产业产值和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之比表示。(3)基准地价基准底价反映了一个地区土地的综合价格,基准地价越高的地区,土地集约程度的要求就越高,就更应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上所述,根据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综合前述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最终确定选择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基准地价、人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地均第二、三产业产值等几个重要指标能较恰当地反映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3.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3.3.1单位土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根据深圳市2015年发布的《深圳市统计年鉴》,得知深圳市2011年-2015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并可以得知深圳市该年度完成土地开发面积、待开发土地面积、本年度购置土地面积相关数据。表2深圳市2011-2015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指标单位20112012201320142015本年新增固定资产万元442148.00494580.00613264.00590688.001508494.00本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公顷146.6599.15203.99194.1151.22待开发土地面积公顷133.76174.36158.63184.10119.34本年购置土地面积公顷391.76111.17317.51233.56128.14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公顷657.791285.69901.69965.545050.20资料来源:2011-2015年深圳统计年鉴根据表格2,我们可以看出,深圳市2011-2015年,深圳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单位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657万元每公顷,增至2015年5050.20万元每公顷。涨幅近十倍。由此可见,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增加。根据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图2和图3。将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图22011-2015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图图32011-2015年度土地开发面积及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走势由此可见,2014-2015年度,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突飞猛进,但是仍然达不到一个大城市所应该达到的集约程度。土地浪费现象严重。3.3.2人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根据资料显示深圳市人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仅为173.03平方米。深圳市人多地少。人均面积远不能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要求。3.3.3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根据资料显示深圳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45.09平方米,市区上下班塞车严重,主干道虽然足够宽阔,但是市区其它道路往往出现拥挤现象,这就导致了深圳市的环境,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提高土地利用率势必要改善道路状况。3.3.4地均二、三产业产值根据深圳市2015年统计年鉴,得出表3。根据表3数据显示,得出深圳市2015年度,第二、三产业GDP的总量,并根据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得出地均二、三产业产值为190.17万元/公顷。因此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还是较低,第二、三产业综合产值不高,土地浪费现象严重。表3深圳市第二、三产业产值万元/公顷年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额工业20151433510011913600172032593.4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评价根据前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圳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得出全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总结出深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特点:(1)深圳市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在逐步提高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体现,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GDP及其二、三产业增加值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7年的2.94万元平稳增长到2015年的9.6万元,是2007年的3.27倍,平均每增加1公顷建设用地,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0.74万元;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GDP由2007年的7.6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20.57万元,是2007年的2.7倍,平均每增加1公顷工业用地,相应的建设用地二、三产业GDP增加1.44万元。(2)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的余地不大深圳市城市建成区土地资源缺乏,人均城市用地仅为8.4m/人,土地资源绝对量的缺乏将成为制约深圳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城市内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平衡由于资本集聚的严重不平衡性和土地使用频率的不均衡性,使得城区内某些区域建设密度高,强度大;而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程度低,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旧城棚户区人口密度及建筑密度高,但土地投入资本少,只能通过政府行为,以旧城改造、安居工程等方式来调控。市区土地利用的不平衡性,需要通过集约利用等调控手段加以改善;集聚作用总是令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性增强,地价上升。存量土地资源的空间调控及立体开发地位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大力强调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4)城市土地产出水平较高这是由于深圳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地产市场规范形成的,其主要体现是地均二、三产业GDP水平在全省中等城市中位居前列。深圳市在近年来,其土地集约利用的三个评价指标的指数变化总体是呈上升趋势的,其对土地的利用强度在逐年加强,对土地的投入程度也在不断加大,土地效益也有一定提高,但总体上升趋势较缓。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总综合指数也是不断上升,由2008年的0.397增长到2015年的0.732在此,综合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状况,参考各城市评判标准,通过计算分析,得到较切合深圳市实际状况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深圳市土地利用状况已由2008年的低度集约,发展成为2015年的中度集约。其中人均居住面积、绿地覆盖率均达到国家标准。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地均基本建设投入、地均(二、三)产业产值都得到很大提高。但这些指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仍处于中等集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4.结论与建议4.1结论深圳市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有限的土地资源必须同时保障基本的食物需求、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化的需求,这将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唯一的战略就是依据科学技术进步和严格的管理措施,走高效利用的路子。具体而言,应侧重在四个方面:(1)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合理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在食物供给方面达到比较高的自给率。已经实施的基本农田保护和某些地区实施的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比较好的措施。目前的粮食供需平衡状况并不能昭示未来的前景也是如此,即使由于我们技术水平提高或经济富裕使得粮食供给将保持比较良好的状态,拥有合理的储备也是安全的。所以农用地的保护应始终放在首位。(2)制定有效的措施,强化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应结合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因地制宜,对深圳的土地在利用结构和空间功能结构方面进行有步骤整理,逐步达到与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土地利用结构。(3)应从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出发,综合平衡都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问题毫无疑问,近期我国经济发展比较有活力的地区是那些人口稠密、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的地区,而深圳也是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少、后备土地资源匮乏的地区。所以,应从宏观角度综合平衡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4)强化规划的有效性合理的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指导。通过法律的形式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性是必要的。同时,也应积极推动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和集约利用。4.2建议尽管深圳市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已得到很大提高,但人口密度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都将成为深圳市未来发展中必将面临的问题。以下针对该类问题提出进一步实现土地可持续了,利用的建议。(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指导土地利用在新出台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5-2020)》中明确提出了未来深圳市的土地规划利用的主要目标。在未来的深圳市经济发展中,加快经济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土地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统筹发展城乡建设,用科学的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政策,引导城市建设朝集约利用方向上不断前进。(2)加大土地利用强度,提高容积率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深圳市建筑多以中层建筑为主,因此不得不依靠大面积高密度的建筑群来缓解人民住房工作用地需求。因此在加大土地利用强度的同时,适当的提高建筑容积率,不仅可以降低中心区建筑密度,还可以更好的集约利用中心区土地,发展经济,还能使人民居住环境得以很好改善。(3)发展空间资源,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圳市地下空间的利用都未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因而形成了深圳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形式较为单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建设脱节的现象。而这一部分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大,如能有效加以利用,将有利于缓解用地紧张的局面,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地球上少数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之一,对节约城市用地、节约能源、改善城市交通、减轻城市污染、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具有重要作用。人类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而我国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期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土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城市立体化再开发、扩大空间容量、改善用地结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度,被认为是医治“城市综合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