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注意实验_第1页
第六章-注意实验_第2页
第六章-注意实验_第3页
第六章-注意实验_第4页
第六章-注意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10/10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注意的基本理论中的过滤器模型及实验依据注意品质中的注意广度的实验研究注意分配的实验研究熟悉注意基本理论中的资源限制理论及实验依据、双加工理论及实验依据、正负启动实验注意的稳定性的实验研究了解注意基本理论中的返回抑制实验注意的生理机制分心

2021/10/102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

(一)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及实验依据(掌握) (二)注意的资源限制理论及实验依据(熟悉)(三)双加工过程理论及实验(熟悉)(四)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熟悉)(五)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了解,自学)二、注意的生理机制(了解、自学)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一、注意的广度(掌握)二、注意的稳定性(熟悉)三、注意的分配(掌握)四、分心(了解)2021/10/103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

2021/10/104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注意?注意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2021/10/105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

一、注意的基本理论

(一)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及实验依据 (二)注意的资源限制理论及实验依据(三)双加工过程理论及实验(四)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五)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2021/10/106(一)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依据对注意的研究是从有关信息缩减问题开始的。人类的各种感官每时每刻都在同时受到许许多多的内外刺激的撞击,由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对所有撞击感官的刺激都进行完善加工,所以,人们总是选择重要的而忽略其他的。因此,注意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7(一)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依据过滤器模型的早期实验:1953年,彻里(E.C.Cherry)的使用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信息,而对非追随耳信息,除了一些物理特征变化(如语音由男生变为女声)能觉察之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报告,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由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或者拉丁文这种变化都察觉不到。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8(一)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依据注意过滤器模型的提出布罗德本特(Broadbent)在彻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大量实验材料,于1958年提出来了最早的注意过滤器模型,过滤器模型是有关注意机制最易于理解的理论解释,它描述了注意的选择作用。后来的研究者们又对这个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9(一)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依据注意过滤器模型概述该理论认为,既然注意在行为上的特点就是人们能选择一部分信息进行加工,而忽略其他信息(就像人多的场合中我们有选择地倾听当前的谈话而忽略其他谈话声);那么,不妨将注意理解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一个瓶颈或阀门,来自外界的大量信息中只有少量能通过这个瓶颈,注意就像过滤器一样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瓶颈。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10(一)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依据过滤器模型的研究技术及要回答的关键问题:研究技术:双耳分听技术,这一技术的本质是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听见不同的信息。注意过滤器模型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注意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位置究竟是在感觉阶段、分析阶段,还是反应阶段?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11(一)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依据过滤器模型的分类:不同的双耳分听技术实验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从而又将过滤器模型细分为: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121、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是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1958)在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因为这种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而,Welford(1959)称之为“单通道模型”。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131、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141、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则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右耳:4,9,3左耳:6,2,7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结果发现被试可用两种方式再现: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一、注意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2021/10/10151、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结果: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确再现率,但实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20%。解释: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161、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支持证据:Cherry(1953)使用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的实验,其实验结果支持过滤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信息,而对非追随耳的刺激,除了一些物理特征变化(如语言由男声变为女声)能觉察之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报告,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由法语改为德语、英语或拉丁语等的变化都觉察不到。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172、衰减模型Treisman(1960)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的实验。左耳(追随耳):Thereisahouseunderstandtheword.右耳(非追随耳):Knowledgeofonahill.结果,被试都报告为:Thereisahouseonahill.并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到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分开呈现在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主试的事先规定(即复述追随耳所听到的项目),而去追随意义。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都能通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182、衰减模型以上实验表明:被试者能够很成功地在两只耳朵之间来回跳跃式地捕捉消息。被试者能够同时对两只耳朵的消息进行加工,他所追随的是消息的意义而不是某一只耳朵。

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192、衰减模型Treisman(1960,196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了衰减模型(attenuationmodel)。Treisman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不过,这种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其中一些信息仍然可得到高级加工。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202、衰减模型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212、衰减模型对衰减模型的解释: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都先通过初级的物理特征分析,然后都经过过滤器。只是非追随耳的信息经过过滤器时受到衰减,以虚线表示;而追随耳的信息未衰减,仍以实线表示。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222、衰减模型那么受到衰减的非追随耳的信息如何得到高级分析而被识别的呢?Treisman将阈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她认为,已储存的信息如字词(在图中以圆圈表示)在高级分析水平(即意义分析)有不同的兴奋阈限。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时其强度没有衰减,可顺利地激活有关的字词,从而得到识别;而非追随耳的信息,由于受到衰减而其强度减弱,常常不能激活相应的字词,因而难于识别。但是,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虽然有较低的阈值,却仍可受到激活而被识别。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23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基本共同点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来加以调节;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因而,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为此,在当前的认知心理学中,多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之为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作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243、反应选择模型Deutsch和Deutsch(1963)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selectionmodel),之后,Norman(1968,1976)支持这个模型并加以一定的修订。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253、反应选择模型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263、反应选择模型感觉登记知觉分析反应选择工作记忆追随耳非追随耳反应反应选择模型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273、反应选择模型支持实验:Hardwick(1969)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284、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对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觉察识别复述与反应选择刺激反应知觉选择反应选择两个注意模型中注意选择的位置比较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294、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对两种模型的争论!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304、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Treisman和Geffen(1967)为了验证以上两种模型,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实验:在此实验中既设置了追随耳程序(即让被试复述追随耳中所听到的项目),又设置了追随靶子词的程序(即在同时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些特定的靶子词,并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时,都要做出反应,分别记录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314、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Treisman和Geffen(1967)的双耳同时分听实验可以做出如下预测:若追随耳能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而非追随耳听不到并不能做出反应,则支持过滤器模型;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但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则支持衰减模型;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并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接近,则支持反应选择模型。实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是86%,而非追随耳的反应率是8%。这一实验结果有利于衰减模型,支持知觉选择模型。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324、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Deutsch等(1967)则对以上实验设计提出批评。他们指出,在Treisman的实验设计中,两耳实际上处于不等的地位:一耳为追随耳,另一耳则不是;在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既要复述(即追随),又要做出敲电键反应,即要做出两次反应;而在非追随耳一方仅对靶子词做出敲击反应,即一次反应。这种设计会造成追随耳的信息比非追随耳的信息更重要,因此,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比非追随耳的要多得多。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334、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Treisman和Riley(1969)听取了Deutsch等人的批评意见,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新的实验中,要求被试当从追随耳中听到靶子词后,不要对其进行复述,使两耳在接受靶子词的条件上一致,其他安排与前一实验相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76%,而非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33%。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344、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此结果仍然支持知觉选择模型。从反应选择模型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新的实验设计仍然使两耳处于不等的条件。这不仅仅因为一耳被确定为追随耳,而且即使就靶子词本身条件来看,两耳也没有保持相同条件,即当追随耳的刺激受到逐个复述,而听到靶子词时停止复述,这反而会使靶子词显得突出而变得重要,以致影响反应输出,使追随耳的反应率高于非追随耳的反应率。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35(二)注意资源限制理论及其实验依据无论是知觉选择模型还是反应选择模型都是以认知系统的加工能力或资源有限作为出发点的;Broadbent(1958)最早提出“注意是资源有限的加工系统的工作结果”的想法,他把注意看作心理资源,认为人的心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因而从70年代开始,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已经开始避开注意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而把注意能量有限当作注意机制来解释注意。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361、注意资源限制理论模型Kahneman(1973)在《注意与努力》(AttentionandEffort)一书中提出注意资源限制理论模型。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371、注意资源限制理论模型Kahneman认为,人可利用的资源总是和唤醒相连的,其资源的数量可随各种情绪、药物、肌肉紧张等因素的作用而变化。图中的资源分配方案是决定注意分配的关键。而分配方案则要受制于唤醒因素可利用的能量、当前的意愿、对完成作业所要求能量的评价以及个人的长期意向。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所实现的分配方案就体现着注意的选择。从这个模型可知,只要不超过可利用的能量,人就可同时接收两个或多个输入,或者从事两种或多种活动。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381、注意资源限制理论模型Norman等人(1975)把能量或资源有限分成两类过程:资源有限过程(resource-limitedprocess):若某作业因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而不能有效地完成。但一旦能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作业就能顺利地进行,则称之为资源有限过程;材料有限过程(data-limitedprocess):若某作业因受到其质量低劣或记忆信息不适当的限制,当时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该作业操作水平,则称之为材料有限过程。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392、注意资源限制理论实验证据约翰逊和欣兹(Johnson和Heinz,1979)在双耳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中证明了资源限制理论。在实验中,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靶子词(事先规定的词)和非靶子词,要求被试追随两耳中的所听到的靶子词(即复述靶子词)。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402、注意资源限制理论实验证据约翰逊和欣兹的双耳分听追随靶子词实验。在实验中,设置了四个条件:(1)感觉可辨度低条件:两类词都由男生读出;(2)感觉可辨度高条件:靶子词由男生读出;非靶子词由女生读出;(3)语义可辨度低条件:靶子词与非靶子词同属一个范畴(4)语义可辨度高条件:靶子词与非靶子词分属不同范畴。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412、注意资源限制理论实验证据约翰逊和欣兹的双耳分听追随靶子词实验。

对被试提出的任务是实验过程中复述在两耳中听到的靶子词,但实验结束后,要求被试回忆所呈现的非靶子词。非靶子词的回忆结果是,不论语义可辨度的高低,在感觉可辨度低条件下所回忆的非靶子词数量均多于感觉可辨度高条件下的。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非专注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工;另一方面说明,因在感觉可辨度低条件下,对非靶子词加工需要较多的心理资源,因而其回忆的数量较多。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423、对资源限制理论模型的疑问到底什么是资源?资源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人能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有些研究者认为所谓的“资源”是神经系统基本和组成运作的结果。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43(三)双加工过程理论及其实验依据在资源限制理论的前提下,Schneider和Shiffrin(1977)提出了双加工过程理论——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他们认为,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由于这种加工受人的意识控制,所以称为控制性加工,又称注意性加工;自动加工是不需应用注意,无一定的容量限制,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加工,并且一旦形成就难于改变。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441、练习与自动加工自动加工与练习有密切关系。Shiffrin和Schneider(1977)视觉搜索实验:在该实验中要求被试在一系列字母中搜寻目标字母,而目标字母数从1~6个随机变化;因变量为反应时间。结果:(见后图)未经练习的被试,其反应时随目标字母数增加而增加;经反复练习的被试,其结果是他们搜寻6个目标字母与搜寻1个目标字母的反应时间几乎相同。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451、练习与自动加工为什么这种效应会消失呢?Shiffrin等人认为,因经反复练习,被试对于搜寻目标物已经形成了自动化。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462、双加工过程理论的实验Shiffrin和Schneider的记忆扫描实验:在实验中,先让被试识记1~4个项目,然后再视觉呈现再认项目1~4个,要求被试判定在再认项目中是否有以前识记过的项目,“有”按yes键;“无”按no键。在实验中,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设置两种条件: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472、双加工过程理论的实验Shiffrin和Schneider的记忆扫描实验:在实验中,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设置两种条件:(1)不同范畴条件,其中识记项目均为字母,而再认项目中只含一个字母,其余的为数字或再认项目均为数字(也可字母和数字倒过来设置)。在这一条件中,被试只需从数字(或字母)中发现是否有字母(或数字),就可作出是与否的反应。此条件中识记项目和无关的再认项目分属不同范畴。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482、双加工过程理论的实验Shiffrin和Schneider的记忆扫描实验:在实验中,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设置两种条件:(2)相同范畴条件,其中识记项目均为字母(或均为数字),再认项目中也全部为字母(或全为数字),在再认项目中可包含也可不包含曾识记过的项目。在此条件中被试要从字母(或数字)中,发现是否有识记过的字母(或数字)并作出恰当的反应。此条件中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同属相同范畴。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492、双加工过程理论的实验Shiffrin和Schneider的记忆扫描实验:实验结果:在相同范畴条件下,当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均为1个时,要达到80%的正确反应率,再认项目的呈现时间需120ms;而当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均为4个时,要达到70%的正确反应率,再认项目的呈现时间需800ms。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502、双加工过程理论的实验Shiffrin和Schneider的记忆扫描实验:实验结果:在不同范畴条件下,不论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的数量多少,再认项目的呈现时间只需80ms,就可达到80%以上的正确反应率。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512、双加工过程理论的实验Shiffrin和Schneider的记忆扫描实验:实验结果:这些结果说明:不同范畴条件下的再认或搜索优于相同范畴条件,而且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的数量对不同范畴条件下的反应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相同范畴条件下,随着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的增多,判定所需的时间也增加。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522、双加工过程理论的实验Shiffrin和Schneider的记忆扫描实验:结果解释:Schneider和Shiffrin认为,在相同范畴条件下,被试所进行的是控制性加工。它将每一个再认项目与同一范畴的每一个识记项目按顺序进行比较,直到匹配为止。在不同范畴条件下,被试从字母中搜索出数字或从数字中搜索出字母。他们所进行的是自动加工。由于采用加工方式不同,所以表现出判定速度的不同。被试在不同范畴条件下所进行的自动加工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分辨字母和数字的结果。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53(四)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1、启动实验研究2、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541、启动实验方法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相对于起抑制作用而言,起促进作用的启动效应被称为正启动效应或促进性启动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启动效应则被称为负启动效应(negativeprimingeffect)或抑制性启动效应(inhibitoryprimingeffect)。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551、启动实验方法一般而言,启动实验是由启动显示和探测显示组成,启动显示在先,探测显示在后。每种显示都包含目标(T)和分心物(D)。实验中,要求被试只对两个显示中的目标(T0,T1)反应,而不理会分心物(D0,D1)。若启动显示中的目标(T0)和探测显示中的目标(T1)相同,称为目标重复启动(TT),它往往会产生正启动效应。亦即被试对T1的反应时间比控制条件下短。所谓控制条件是指两种显示中的目标和分心物是无关的。在目标重复启动中,这种反应时间的节省被称为目标激活。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562、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负启动效应最早是由Dalrymple-Alford和Budayr(1966)在stroop色词研究中提出的。负启动作为分心物抑制的研究方法却是由Tipper的研究而开始的。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57Tipper等指出,涉及注意选择性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选择的主要作用是使专注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即目标激活)。另一种观点认为,选择具有双重机制,即专注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被忽略信息的积极抑制相结合(即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2、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58Tipper的负启动实验的方法学思想:如果在专注刺激的选择期间,一个被忽略信息的内部表征是与抑制相联系的,那么对要求相同内部表征的一个随后的刺激加工就会象先前被忽略的信息一样被削弱。2、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59Tipper&Cranston(1985)负启动实验向被试呈现用红、绿墨水书写的两个部分重叠的英文字母,红字母为目标字母,即要求被试又快又准地读出字母;绿字母为分心字母,要求被试不理会它。2、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60Tipper&Cranston(1985)负启动实验设置3种条件:控制条件,即每次试验中目标字母和分心字母都是不同的;分心字母启动条件,即在启动显示中的分心字母将作为探测显示中的目标字母;重复分心字母条件,即分心字母在各试验中保持不变。结果:分心字母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最长,并且与控制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显著。2、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一、注意的基本理论2021/10/1061

第一节注意的基本理论与生理机制二、注意的生理机制(自学)(一)定向反射与注意(二)注意与大脑皮层的关系(三)注意与皮层下中枢的关系2021/10/1062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一、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分心2021/10/1063一、注意的广度注意广度(Spanofattention)又称为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广度测试仪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2021/10/1064一、注意的广度注意广度的实验研究研究注意广度,一般用速示器将数字、图形、字母或词等信息材料,在不超过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呈现给被试。由于被试的眼球来不及转动,对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此时间内,被试者所能知觉的数量就作为他的注意广度。实验结果表明,在0.1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够注意到8-9个黑色圆点、注意4-6个彼此不相关联的外文字母、注意3~4个几何图形、注意3~4个汉字。

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2021/10/1065一、注意的广度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一般规律是,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广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2)人们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活动任务多,注意范围小知识经验丰富,注意范围就大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2021/10/1066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2021/10/1067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2021/10/1068TCIAHNEGTEACHING图1图2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2021/10/1069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所感受的事物或所从事的活动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二、注意的稳定性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2021/10/1070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的注意在保持一定时间后,会不随意地离开客体,产生一种短时周期性起伏的变化,这种注意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与感觉器官的适应及有机体一系列机能的节律性变化有关。注意的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二、注意的稳定性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2021/10/1071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2021/10/1072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你看到了什么?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2021/10/1073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稳定性实验:视觉方面的实验:马森圆盘听觉方面的实验:机械表的声音反应时方面的实验:预备信号的间歇期。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均能发现注意起伏现象。

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研究2021/10/1074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起伏的一个周期可分为一个正时相和一个负时相。前者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感觉到有刺激或刺激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