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含问卷)12000字(论文)】_第1页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含问卷)12000字(论文)】_第2页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含问卷)12000字(论文)】_第3页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含问卷)12000字(论文)】_第4页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含问卷)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TOC\o"1-3"\h\u177471.绪论 18515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03261.2研究目的 1189022.国内外现状研究 1112483.相关理论概述 2126893.1乡村旅游的概念 2318193.2乡村旅游的特点 2110004.四方乡村旅游现状调查分析 3197954.1问卷设计及发放 326374.2调查问卷介绍 365764.2.1样本基本信息 3167064.2.2乡村旅游了解途径 439214.2.3乡村旅游态度、旅游动机及停留时间 5176654.2.4乡村旅游开发评价 5147914.2.5乡村旅游满意度 6311435.四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7935.1规划不合理导致乡村环境被破坏 7303135.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877215.3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10204675.4乡村旅游认识不足,旅游形式不够丰富 11111096.促进四方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2171006.1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12191546.1.1重视文化开发 1296616.1.2重视旅游主题开发 12253356.1.3重视旅游文化规划 1232126.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3190536.2.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 1314306.2.2完善乡村接待服务设施 13183446.2.3完善乡村医疗设施 14289256.2.4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1420036.3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1498636.3.1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435106.3.2加强旅游产品营销 1519076.4丰富四方旅游模式多元化 15247827.结论 1717339参考文献 185791调查问卷 20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拥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随着近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体制结构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推入深化,我国大部分县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基本保障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由于嘈杂的普通城市居民生活和恶劣居住环境条件,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开始向往于重新回归热爱大自然。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当前几年我国现代农业和新型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飞速巨大进步。早在2018年初,四方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就致力于把四方打造成一个以山地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康体娱乐的国内一流旅游度假区。然而因为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前四方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还潜在不足之处,四方致力于打造成一个休闲旅游度假区,仅依靠农家乐与四方特有的自然资源很难吸引来过一次的游客再来。所以有必要研究现阶段四方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四方发展壮大。1.2研究目的本文从经济和一般管理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当前四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设计并研究规划了四方乡村旅游发展计划,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四方乡村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依据四方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和发展前景,给出与之对应的办法和建议。2.国内外现状研究乡村旅游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加拿大以及美国等地区,很多国家都专门针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设立了相应的经营企业,同时还设置了很多专门的旅游服务接待处,使得乡村旅游已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BlancasFJ主要应用比较分析法对城市和乡村旅游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总结,认为,相较于城市旅游来说,乡村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体验和休闲,以及娱乐和观光融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活动。RichardSharpiey指出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SuzanneWilson介绍了乡村旅游形成和发展的背景通过研究指出,发达国家之所以会出现乡村旅游并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在上个世纪的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较欧美国家而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才开始出现乡村旅游,并且从80年代才真正开始发展。在1990年以后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在2006年正式推出了中国乡村游,随后国内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日渐趋于完善,乡村旅游的景点越来越多,并且在我国很多地区广泛分布,整体呈现出向好的发展态势。何景文于2004年专门针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其中强调我国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常斐然的成绩,充分肯定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对于相关研究的发展也予以高度认可。吴必虎、黄琢玮和马小蒙在同一年针对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进行研究,主要是对旅游地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选择空间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数据分析指出,我国的不同城市在旅游地空间分布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中等和大型城市而言,乡村旅游地的分布整体呈现为距离衰减的态势。总体来看,国际上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民众的理解和认知,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分,然后从环境和社会等角度出发,对乡村旅游的意义加以明确,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情况对其发展路径进行探究。相比较来说,我国较晚才开始出现乡村旅游,并且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大多都是聚焦于乡村旅游的特征和内涵,以及发展模式等等。综上,国内外在乡村旅游研究上都取得了骄傲的成绩。3.相关理论概述3.1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是指主要发生在乡村地区或城市近郊,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受众,以乡村风貌、田园风情、农业活动、农业科技和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休闲度假、农耕体验、诗意生活、城乡交流、观赏学习为主要目的并产生经济效益的旅游活动。[[][]曾艳.南雄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9.3.2乡村旅游的特点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注重全域化与精品化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应避免“遍地开花”、“一哄而上”的现象,注重旅游地建设的整体规划,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系统、有机整合。二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乡村旅游绝非搞“大拆大建”,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进行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三是创造多元综合效益。发展乡村旅游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乡村振兴是首要目标,更要注重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以旅游业全面带动三产联动发展,实现互惠共赢。[[][]杨舒.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J].消费导刊,2020,000(002):212.4.四方乡村旅游现状调查分析4.1问卷设计及发放本次问卷于以下部分组成:旅游者的基本信息、对乡村旅游的了解程度、对乡村旅游的态度动机及停留时间、对四方乡村旅游开发评价。首先,从游客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文化水平层次、收入高低、职业情况、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对景区了解等进行初步了解;然后,对四方乡村旅游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再针对四方乡村旅游的相关满意度进行分析。四方旅游发展现状调查中,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事先拟定好调查问卷,调查游客,采用实地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发放给在四方景区附近的游客问卷为160份,剔除漏填、错填等无效问卷后,余下有效问卷150份,问卷有效率93.75%。4.2调查问卷介绍4.2.1样本基本信息从表2-1可知,游客中男性占比为58.7%,女性占比为41.3%,其中游客多为36-50岁,占比为40.7%,此外26-35岁的占比为23.3%。可见四方旅游的游客多为中青年,较为符合农村旅游人数占比情况。游客职业方面,企业员工最多,占比32.7%,其次是教职员工,占比30.7%,继而是学生,占比20%。在文化程度方面,本科生占比26.7%,高中或中专占比24.7%,大专和初中占比分别为19.3%、16.7%,小学仅为4%。月收入方面,各个阶段收入差不多,但是总体而言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总体上被调研者的月收入水平与我国居民平均月收入水平相匹配。由此可见,在旅游者中,女性游客偏多;旅游者主要以中青年人为主;职业以企业员工、教职工比较多,但整体收入上高的比较少。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旅游来排解压力,青年人旅游意识更为强烈,成为主要旅游群体。表2-1样本特征表调查内容项目人数(个)百分比性别男6241.3%女8858.7%年龄18岁及以下2114.0%19-25岁2416.0%26-35岁3523.3%36-50岁6140.7%50-65岁74.7%65岁及以上21.3%职业学生3020.0%教职员工4630.7%企业员工4932.7%私营业者106.7%自由职业者1510.0%文化程度小学64.0%初中2516.7%高中/中专3724.7%大专2919.3%本科4026.7%硕士及以上138.7%月收入3000元以下4530.0%3001-5000元5033.3%5001-8000元3825.3%8000元以上1711.3%4.2.2乡村旅游了解途径在了解途径上,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占比为64.7%,通过传统媒体了解的仅占16%,可见大部分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了解途径都是通过网络,因此,如果要扩大四方的知名度,可以在通过网络渠道发布四方的旅游信息,或者是加强四方的网络宣传。表2-3了解途径选项百分比网络渠道64.7%传统媒体16.0%历史文化故事19.3%4.2.3乡村旅游态度、旅游动机及停留时间(1)旅游动机如下表2-5所示,有45.3%的游客旅游动机为游览度假,28.7%的游客是为了放松身心,大部分的游客旅游只是为了游览度假或者放松身心,因此在四方的旅游产品开发中,需要更多的偏向娱乐项目。表2-5旅游动机选项百分比游览度假45.3%放松身心28.7%领略民俗文化等20.7%探亲访友3.3%其他2.0%(2)游客停留时间从下表2-6可知,游客停留时间有52%的人都是1天内,37.3%的游客停留2-3天,另外没有一个游客停留在超过5天。表2-6游客停留时间选项占比1天内52%2-3天37.3%3-5天10.7%5天以上04.2.4乡村旅游开发评价(1)乡村旅游开发程度及影响在是否需要加大开发中,有7.3%的游客认为已经很好,还有有43.3%的游客认为欠缺开发,有12.7%的游客认为要加大开发,因此,大部分人都认为当前四方的乡村旅游开发度不足。然而在开发对古朴乡村文化的影响上,有22.7%的游客认为影响很严重,因此四方在旅游开发中既要加大开发力度,还需要注意保护四方古朴的乡村文化。表2-7旅游开发的看法选项占比是否需要加大开发已经很好7.3%基本可以36.7%欠缺开发43.3%加大开发12.7%开发对古朴乡村文化影响没有12.7%有一点27.3%很大37.3%很严重22.7%(2)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破坏程度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破坏程度调查”中,主要通过游客和村民,游客的调查问卷共收集了150份,另外发放了30份问卷给村民,从而从两个视角展开调查,对结果进行分开统计。结果如下表2-8:表2-8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破坏程度调查很严重严重不严重无破坏游客42.6%33.0%18.1%6.4%村民40.0%28.9%24.4%6.7%从上表2-8可知,目前认为乡村生态环境被破坏很严重的,游客和村民的比例分别为42.6%、40%,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可以发现,在乡村旅游中的资源开发中,大部分都认为四方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着一定的破坏性行为。4.2.5乡村旅游满意度对于游客满意度情况的调查,在本次问卷中也涵盖了,就如下图显示,旅游者对于四方乡村旅游的体验感有56%的人群表示满意。由此可见,四方目前的发展情况能够满意大部分游客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潜力的特征。还值得一提的是,自从2020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之后,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对此期待,并且运用窑洞建设了新型的具有浓厚特色的农家乐,保留了土炕、火炉等特色民俗特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当然,人无完人、事无完物,有好评就有差评,根据结果显示,还是有15%的游客表示不太满意,对此进行深入询问后得知差评的主要原因时对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不是很满意,比如景区讲解、住宿和停车问题。图1游客满意度5.四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5.1规划不合理导致乡村环境被破坏在四方旅游发展调查中发现,其开发中存在着规划不合理导致乡村环境被破坏的问题。在“四方旅游开发存在哪些问题”调查中,对所调查的游客和村民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结果如表4-1所示:表4-1四方旅游开发存在问题选项占比只能看看风景48.90%没有体验项目56.10%旅游产品类型单一54.00%景点没有多大区别49.60%文化内涵不够突出38.80%规划不合理,环境被破坏55.60%其它21.60%从上表可知,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方面,除了文化内涵不够突出、其它选项占比相对较低,其余的占比均为50%左右,如认为“没有体验项目”的占比为56.1%,认为“规划不合理,环境被破坏”的比例为55.6%,可见四方旅游开发存在问题颇多。在对本质进行探寻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由于乡土旅游产业规划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把握乡村旅游的本质。在开发资源的时候,对景区资源和功能区进行随意的划分,由此而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开发商在对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一味的将目光放到精品化和娱乐设施上,由此而使得景区开发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的问题。在景区开发过程中,为了盲目迎合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在景区内进行游乐设施的规划。但是由于管理不善,部分设置严重闲置浪费,无人问津,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四方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本地居民希望借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来提升自身收入水平。但在发展旅游产业的时候,因为没有科学的引导,而造成景区的开发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基于这种情况来说,虽然确实能够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这种情况是无法得到有效维持的。因为盲目的开发使得景区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游客们也无法在这里感受到较好的服务体验。这种情况无疑会对旅游产品的价值改善造成严重毁坏,景区没有对游客的整体数量进行控制,所以游客的接待数量严重超过了其自身的承载能力,再加上管理无法有效的予以跟进,使得景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王峥.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吉林省和龙市为例[J].广东蚕业,2020,v.54(06):153-154.[]王峥.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吉林省和龙市为例[J].广东蚕业,2020,v.54(06):153-154.5.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四方由于经济以及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的予以有效完善。在交通问题调查中,通过对游客的调查结果汇总后如下表4-2所示:表4-2四方交通直达情况选项占比有16.00%不清楚10.60%没有73.40%由上表调查结果可知,在是否有直达交通方面,其中有73.4%游客认为没有,另外有16%指出有,还有10.6%选择了不清楚。另外,为了深入了解交通的情况,对四方角度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4-3所示:表4-3关于四方交通是否满意的调查选项占比满意5.30%较满意9.6%基本满意19.10%较不满意39.40%不满意26.60%由上表可知,在四方交通满意度调查中,其中满意和较满意的分别为5.3%、9.6%,基本满意为19.1%。而从数据中可知,较不满意及不满意的为绝大多数,这两部分合计比例为66%,可见对四方交通满意度有待提升。四方目前还没建设高铁交通,外地游客再到乡村旅游目的地只能依靠汽车交通,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通设施相对较不发达,路况较差,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旅游者特别是年轻旅游者来说,在旅游交通上要避免浪费过多时间,避免重复的旅游路线。其次,乡村旅游住宿设施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设备设施、装修、地理位置以及给客人提供的服务质量。在四方诸多乡村旅游地住宿设施的建设都相对简陋,用地结构和房屋布局都比较散乱,服务内容太过单一,仍不能达到城市游客心里的期望程度。四方的乡村旅游住宿设施的硬件和软件都需要完善升级,提高舒适度,让游客的旅游体验得到提升。这些因素对于四方的旅游产业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使游客在这里感受到消极的旅游体验。[[]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查干湖"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4).[]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查干湖"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4).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希望实现更为美好的精神生活。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上,希望能够借助于旅游来获得更多元化的体验。所以在对人们的旅游偏好进行分析时,也可以发现较强的变动性。因为游客整体的需求发生了不断的变化,所以在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对游客的实际诉求予以关注,从而使整体的旅游产品更好地契合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除此之外,也需要对旅游目的地的本土文化进行考量,做好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5.3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在“四方旅游开发存在哪些问题”调查中,对所调查的游客和村民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结果如表4-4所示:表4-4四方旅游开发存在问题选项占比只能看看风景48.90%没有体验项目56.10%旅游产品类型单一54.00%景点没有多大区别49.60%文化内涵不够突出38.80%规划不合理,环境被破坏55.60%其它21.60%如上表调查结果显示,有56.1%的游客认为没有体验项目,还有49.6%的游客认为景点没有多大区别,另外有54%的游客认为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每一项调查占比均为50%左右,可见至少有一半的人对该乡村旅游开发产品上不太满意。在开发四方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在有效融合这些资源之后,四方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会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由此而为自身的乡村旅游发展添加浓厚的文化气息。目前,四方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原有的优势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缺乏科学规划,尤其是民俗文化开发不深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传统民俗文化却逐步淡化,这样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游客到该村旅游时候也无法深切感受到四方民俗特色。[[]李卫建.加快新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与对策[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9(6):38-42.[]李卫建.加快新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与对策[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9(6):38-42.随着旅游产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从乡村旅游的整体理念来说,其并非是单纯的进行观光或者旅游活动,而是借助一系列的旅游活动,让游客能够在自然当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并促使他们和本地居民形成较强的情感交互。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推进乡村旅游的过程当中,不能构建凭借传统的开发模式,来对旅游资源进行任意的开拓。而应当跳出同质化的漩涡,促使乡村旅游表现出更强的创造性,为游客提供感受自然和享受文化盛宴的个性化旅游服务。如果仅凭借着传统的方式来对旅游资源进行任意开发的话,或许能够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讲势必会自食恶果。5.4乡村旅游认识不足,旅游形式不够丰富通过相应的调研可以发现,在有个群体当中认为乡村旅游就等同于看风景的人占52.9%的比例,而认为乡村旅游指的是吃农家饭和参与农家活动的游客数量占据32.3%的比例,认为乡村旅游是围绕其他目的而展开的占比仅为14.8%。如下表所示:表4-5乡村旅游形式认知度选项频次看风景、吃农家饭52.9%吃农家饭参与农家活动32.3%其它:文化展览等14.8%当然,这也与乡村旅游开发上的问题有关,就四方来说,乡村旅游的形式普遍是农家乐和娱乐项目,对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旅游形式不够丰富,因此难以对游客产生持久吸引力。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由此也证明了政府在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时候,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在推进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居民以及游客们整体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一些游客指出,乡村旅游的档次和价格都是比较低的,所以他们在做消费规划的时候,就会尽量的减少开支预算。如下表2-5所示,其中认为低价位、低档次的占比为36.67%,认为低价位中档次的占比为20.67%,认为高性价比的占比为19.05%,另外有16.67%认为是高价位低档次,只有7.33%认为是高价位、高档次。表4-6乡村旅游档次及价位的看法选项占比低价位、低档次36.67%低价位、中档次20.67%高性价比19.05%高价位、低档次16.67%高价位、高档次7.33%综上,由于乡村旅游整体的开发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游客在对其形式和内容方面缺乏充分的认知,甚至就将其等同于看风景和吃农家饭。[[]胡振华,胡磊,李杨璐.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为例[J].乡村科技,2019,000(012):22-24.[]胡振华,胡磊,李杨璐.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为例[J].乡村科技,2019,000(012):22-24.6.促进四方乡村旅游发展对策6.1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总体规划6.1.1重视文化开发在充分优化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强调对旅游资源(文化和产品)进行创新和整合,不断地挖掘新的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增强其新活力,将现有文化注入旅游产品开发中,如结合长城文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窑洞文化,开发民间艺术体验专项旅游产品,重视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产品)的创新性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的把握本地的乡土色彩,进一步使得田园文化得到有效的凸显和传承。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在物质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旅游项目的开发必须要避免盲目的城市化模式,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使得本地的传统民俗得到有效维系,同时也要对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予以改善,并基于这些原则来完成旅游项目开发工作。6.1.2重视旅游主题开发重视旅游资源的主题开发,加强生态旅游度假景观、乡村体验、乡村农家生活、节日乡村旅游、乡村农业旅游等活动,并且重点关注乡村旅游差异化的定位和农村旅游的特色,注意乡村旅游文化的发展、乡村文化的延申和乡村文化的表现。可以学习北方景区开发了火山养生游、民俗风情游、生态度假游和冰雪旅游等旅游项目的不断丰富,有很大前景优势。6.1.3重视旅游文化规划完善发展规划,促进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第一步。并根据地缘、文化遗产、相关内涵的原则,实现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互补的规划和布局。规划建设要重点专注于基本问题,例如交通设施,项目管理,人才保障,土地供应和工业资金安排。有必要整合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弘扬明代护水楼,清代伏龙寺等具有一定的价值文化内涵中国历史文化遗迹、古民居和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以古庙宇,古石雕,古堂为主体,整合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发展省市主要文物保护单位的旅游业发展;对以骡驮轿婚礼、踢鼓子秧歌、抿豆面、古瓷窑、布艺、剪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和利用。[[]侯桂梅.[]侯桂梅.四方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9):57+59.6.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6.2.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首先要亟需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在不影响乡村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结合乡村旅游地规划交通路线,修建新的交通设施,尽可能达到与周围大景区互通,进入大景区的旅游辐射之内,缩短与城市和大景区的距离,能够被纳入到同一个旅游产业链系统之中。同时也要对原有的交通道路定期检查和维护,提升其交通性。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方式提高旅游通达性和效率,减少旅游者在途所用时间。[[]于法稳.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再思考[J].环境保护,2019,47(02):14-18.]乡村中心地点和景区要建设与客流量相匹配的停车场,要和乡村环境相协调,道路标识和宣传广告牌等设施可以同步建设,游客能在路上就能了解乡村旅游信息,做到指引交通的同时也能做到宣传乡村旅游。在建设同时也要升级旅游道路景观,道路两旁可以种植树木,乡村本土花卉等植物,加强沿途旅游路线的美观程度,在游客未到乡村旅游地前,先满足心理预期。[[[]于法稳.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再思考[J].环境保护,2019,47(02):14-18.[]孙九霞,王淑佳.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J].地理研究,2022,41(2):289-306.6.2.2完善乡村接待服务设施先要丰富住宿类型,建设乡村民宿、乡村会所、乡村酒店、乡村日租房等住宿方式,后期可以根据需要逐步退出青年旅馆、汽车营地等新类型的住宿类型,满足游客不同的住宿需求,形成功能全面,分布科学的住宿系统。[[]宋云坡.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民宿发展策略分析[J].2021.]主体建筑应美观与乡村环境相协调,采用环保性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建设宾客休闲、交流的公共区域。在游客入住后,也要提供齐全的住宿配套设施,提升住宿服务水准和舒适性。供应游客住宿的房间应该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准,房间内的客供用品要做到一客一换或询问客人更换。在餐饮方面,食材要精挑细选,符合绿色健康标准,餐饮环境要定时多次打扫。对旅游服务人员和厨师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培训和办理健康证件,提高其良好的卫生意识和服务意识,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管控,彻底消除乡村旅游给人们“脏乱差”的负面印象。[[[]宋云坡.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民宿发展策略分析[J].2021.[]陈佳渲,新时代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路径[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5-0091-046.2.3完善乡村医疗设施再次在乡村医疗设施方面,要充实农村医疗力量,在乡村旅游区建立医疗点,招聘高层次医疗人才,全面更新医疗设备,依托农村公立医疗单位,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形成比较完善的乡村旅游医疗体系。同时,景区内要配备医疗站,准备充足的非处方药品和医疗用品。[[]乔斌.安徽金寨县旅游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0(12):1.[]乔斌.安徽金寨县旅游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0(12):1.6.2.4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在乡村旅游景区内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满足游客咨询,预定参观门票等业务,设置乡村旅游投诉平台,形成对乡村旅游地及时和高效的反馈机制。设立全面的景区标识牌和导游图,每个景点的标识牌都应标明其名称、性质、历史等信息。四方在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也需要旅游企业和村民共同参与,实现共同管理和维护,保持乡村环境整洁,展现良好的乡村旅游风貌和旅游品质,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积极贡献。6.3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6.3.1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谨慎同质化,并坚持不懈地转向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推动各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重点发展食品,住房,交通,旅游,购物,娱乐,支持多方面、自主创新假日旅游产品研发;深入分析黄河农业特色产品,深入扎根黄河、长城旅游产业发展。其中:深入分析黄河饮食文化,特色餐厅产品开发设计,举办特色美食比赛等主题活动,评价餐饮品牌旗舰商店。加大假日旅游专用农产品的设计方案和包装,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应注意提高产品艺术创造力的水平和质量。结合当今销售市场的需求,设计具有本地特色和创新能力的产品。在旅游景点附近兴建一些黄河特色餐厅和特色农产品购物商场,集中展示,推广和规划纯天然的当地美食和特色农产品。[[]王莹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1(01):5-6.]有必要更深入地开发和设计黄河文化创意产品,并坚持不懈地使文化艺术传承经典。作为同为黄河流域旅游景点的原阳县的张良渡、黄河滩涂、黄河大堤、万亩槐林、王庄斗羊等均依靠黄河的自然资源,成为原阳县为数不多的自然资源景观,原阳县大力保护开发陈平祠、张苍墓、官渡之战等古代遗址,保护修缮夏家院、博浪沙等历史建筑,进一步发掘原阳宰相文化,弘扬原阳黄河文化。稳步推进奶奶庙村旅游饮食休闲度假基地建设,打造德孝文化教育基地,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充分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四方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加大长城文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窑洞文化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设计,开发设计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如:田园丰收、高台社火、VR黄河体验馆。开发设计一批旅游产品,如摄影和漂流等,并形成大量的经典旅游景点群,如水陆旅游大环线、地质景观旅游区、运动探险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等特色旅游区域。梳理整合黄河、长城文化资源和人文历史景点,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精心打造特色小镇、休闲农庄,精品景区,不断增强四方[]王莹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1(01):5-6.6.3.2加强旅游产品营销产品的营销也很有必要,因为有效的营销有利于旅游品牌的传播。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固然能吸引一部分游客,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积极主动的营销起到的效果更为明显。做好旅游产品营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抓住现代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官网、官博、官微,多种平台共同宣传;第二,举办具有乡村特色的节庆活动、文化活动,以此为契机吸引游客,还能起到传播文化的积极作用;第三,承办各种大小型会议和活动,无形中也为旅游做了相关的宣传,还能提升收入。[[]李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平顶山市乡村旅游[]李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平顶山市乡村旅游[J].北方园艺,2018(14):197-200.6.4丰富四方旅游模式多元化四方乡村旅游多元化的特点较为明显,可以涉及到乡村地区经济、资源、社会和客源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是互相融合,相互作用的。而当今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和选择也是多元化的,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相应开发乡村旅游应该采取特殊的、有创造性、创新性的路线,突出包围,避免黄河区域内再出现趋同化、单一的旅游模式。[[]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5.[]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5.四方在开展建设多元化乡村旅游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对经营模式、旅游项目内容和客源市场进行结构上的创新和优化,对原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旅游+N(教育、运动、商务、康养、娱乐等)”的模式,可以实现“1+1>2”的放大效应,例如五大连池凭借着生态优势,建设慢性病康复治疗基地,着重于温矿泉开发,建设矿泉水疗养中心,是打造康养医疗乡村旅游绝佳的旅游目的地。[[]张述林,李源,刘佳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研究: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4.][]张述林,李源,刘佳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研究: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4.乡村旅游经营模式需要在建设时多方考虑、多措并举,根据时机选择当地适合的乡村旅游模式。一方面要打破季节因素制约,合理开发多季节性旅游项目,让不同季节来的游客都能收货不同的旅游体验,夏季可以以黄河凉爽的气候避暑乘凉为主题,冬季可以将黄河特色历史文化精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冰雪旅游资源相融合,一同打造富有黄河风格的文化和旅游系列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价格杠杆延长旺季,拉动淡季。[[]马潇.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偏关县四方[]马潇.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偏关县四方景区文旅品牌建设路径初探[J].南方农机,2021,52(12):84-86.近两年来,旅游业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但是疫情也唤醒了人民的健康意识,康养旅游正好可以借此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与重视,四方乡村地区可以利用其独特生态资源和天然气候,开发相应的康养旅游项目如泛舟黄河、登临长城、禅养度假等,除上述方面外,四方乡村旅游还能推动“旅游+体育”、“旅游+探险”等模式相融合,开发有极好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综合型乡村旅游项目。如黄河峡谷探险游、漂流比赛、黄河垂钓等一系列特色项目。[[]马潇.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偏关县[]马潇.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偏关县四方景区文旅品牌建设路径初探[J].南方农机,2021,52(12):84-86.四方应依据地域特征,形成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多元化旅游模式。旅游产品随时代变化依据自身资源融入新的内容,走特色化、创意化路线,才能不断吸引游客,从根本上解决“千村一面”的乡村旅游模式。7.结论本文以四方乡村旅游为例,本着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的原则,通过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对乡村旅游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四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其次对四方乡村旅游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辨证分析,四方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规划不合理导致乡村环境被破坏、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乡村旅游认识不足且旅游形式不够丰富。随即结合上述挑战和问题,有的放矢的针对四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可行性的对策。在促进四方旅游发展中,要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丰富四方旅游模式多元化,希望可以推动四方乡村旅游的发展。参考文献[1]曾艳.南雄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9.[2]张玉涛.平顶山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乡村科技,2020,No.247(07):63-65.[3]杨自强.清远市永梅村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v.19(24):21-22.[4]段菊英,张颖.腾冲市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