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29张)_第1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29张)_第2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29张)_第3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29张)_第4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29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影响全球的重大历史事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包括战胜国对德国的严苛和不公平条约、全球经济萧条、德国出现强权领导人等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兴起极端主义,并引发了这场空前残酷的世界大战。OabyOOOOOOOOO战争的爆发与发展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短短几年内,战争迅速蔓延至全球。德国占领了大部分欧洲,日本控制了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战局急转直下,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美国正式加入战争。战争在各个战线激烈交织,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争的残酷性让世界开始期盼和平。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在二战期间,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家逐步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英美苏三大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主导力量,并号召世界各国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反法西斯同盟通过不同形式的军事行动,最终战胜了德意志法西斯集团,完成了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胜利。战争的转折点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德军在苏联被彻底击败,这标志着战争形势开始逆转,战争主动权落入了盟军手中。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这一重大战役最终导致德国战局彻底崩溃。3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柏林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这也标志着战争的最终转折点。战争的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武装冲突,造成了数千万人伤亡,破坏了大量城市和基础设施。在艰难的战争中,盟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为后续的和平秩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战后权力格局的重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有的大国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和苏联成为两大超级大国,开启了冷战对抗时期。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为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独立运动兴起随着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实现了独立,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这些新兴独立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新力量。国际组织体系的建立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体系的建立。它为各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平台,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全球经济体系的重塑战后,主要国家建立了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内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战后经济重建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联合国的成立二战结束后,各国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组织,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联合国宪章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体现了国际社会追求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联合国宪章的主要内容维护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宪章赋予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确保各国和平共处。推动国际合作联合国宪章鼓励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保护人权自由联合国宪章确立了维护人权与基本自由的目标,呼吁各国尊重平等、不歧视的原则。规范国际法律联合国宪章为国际法提供了框架,规范各国行为,促进和平共处的国际秩序。战后和平会议1巴黎和会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是战后首次重要的和平会议。参与国制定了《凡尔赛条约》,确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框架。2雅尔塔会议1945年,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三国领导人在雅尔塔会议上商定了战后欧洲的分区和战后国际组织的构建。3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波茨坦会议上围绕德国的归还、波兰的边界等问题达成共识,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决议宣布纳粹德国彻底投降,要求其无条件投降。决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并进行去纳粹化、去军事化和去工业化。确定战后德国的临时边界,将东部领土划归波兰和苏联。决定对战犯进行审判并惩治战争罪犯。同意在德国建立民主政体,为德国人民提供自由选举的机会。战后国际秩序的特点1持久和平战争结束后,各国致力于维护和平稳定,推动国际合作。2两极格局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展开长期对抗。3民族自决被殖民国家纷纷独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特点包括持久和平、两极格局以及民族自决运动的兴起。各国致力于维护和平稳定,推动国际合作。同时,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抗格局形成,影响了整个战后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此外,战后还出现了许多被殖民国家独立的现象,民族解放运动也日益活跃。冷战的开始西方阵营的形成二战后,美国主导成立了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为核心的西方阵营,与苏联及其东欧盟友形成对抗态势。东西方对峙随着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的加剧,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全球性对抗,掀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冷战"。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冷战期间,美苏两方在意识形态、军事实力、经济发展等诸多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与较量。两大阵营的对抗美苏对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展开了持久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对抗,此即"冷战"的开始。两大阵营在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各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和角逐。意识形态之争美苏两大阵营各代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在意识形态上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双方试图通过宣传和影响力的争夺来争取更多国家加入自己的阵营。地缘政治对抗美苏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发生激烈的地缘政治角逐,出现了许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军备竞赛美苏两大阵营大规模投资于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试图通过军事力量的优势来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威慑能力,两国之间的核武器竞赛尤为激烈。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根本性的地缘政治变化。两大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崛起,形成了相互对抗的东西两大阵营。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亚非拉许多国家相继独立,第三世界国家群体崛起。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由此发生了深刻的调整。战后经济秩序的建立1945年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急需重建经济秩序。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这一体系以美元为中心,旨在促进全球货币稳定、贸易自由化和经济繁荣。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维护全球货币稳定世界银行为战后重建和发展提供贷款这个体系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对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为全球经济繁荣和贸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础,直到1970年代逐步瓦解。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二战后,随着殖民主义的衰落,非洲各地纷纷掀起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呼吁摆脱外国统治,争取民族自决和独立。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亚洲国家也在相继获得独立,如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通过长期的斗争,摆脱了殖民统治,重建民族国家。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拉丁美洲国家也兴起了反对外国干涉和争取自主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该地区的去殖民化进程。非洲武装民族解放运动一些非洲国家在争取独立过程中还发动了武装起义,以暴力的方式推翻殖民统治,最终获得了自由。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1独立运动20世纪50-60年代,亚、非、拉丁美洲许多殖民地陆续独立,成为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2经济发展这些国家以农业为主,急需工业化和现代化,开始大规模引进外资,启动了经济腾飞。3国际地位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调整。20世纪中叶,亚、非、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相继摆脱殖民统治,成为新兴独立国家,被称为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以农业为主,急需经济工业化现代化,纷纷引进外资。同时在国际事务上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参与到世界格局的重塑中。战后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交流的兴起战后,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逐渐增多,人们开始相互学习和分享不同的文化传统、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这加强了国际理解和对话,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教育领域的融合战后,各国加强了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学生交流计划、学术合作等方式,促进了不同教育体系和理念的融合,培养了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艺术创作的碰撞战后的文化交流,也带动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创新融合,艺术家们开始跨界合作,结合不同文化的创作元素,诞生了更具跨国性和包容性的艺术作品。饮食文化的交流战后,人们对异国文化的饮食有了更多了解和交流,不同地域的料理和烹饪方式被相互学习和融合,促进了全球性的美食文化交流。战后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科技飞跃二战后,核能、航空航天、计算机等技术突破性进展,揭开了现代科技革命的序幕。工业升级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与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信息革命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加速了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的突破,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提高了生活质量。战后人权事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权利保护和促进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战胜国们制定了《世界人权宣言》,为全球人权保护奠定了基础。同时,联合国人权事业也蓬勃发展,成立了人权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独立运动和去殖民化进程的推进,也推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的改善。同时,冷战格局的缓解也为人权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9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权会议更是推动了人权理念在全球的传播。战后国际组织的建立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在旧金山会议上,51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的正式成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国际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主要国家建立了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金融稳定。其他国际组织的创建随后,相继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众多专门性国际组织,为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塑发挥了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