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1页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2页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3页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4页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经济社会深入发展大中小城镇组成进一步形成大都市城市群大都市带城市群是指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群体,城市之间既有明确分工,更有密切联系,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城市群1、城镇化发展进程世界大都市城市带分布图Distributionmapofmetropolitanareasintheworld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北美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这些大都市带具备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辐射功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中枢案例

英国的城镇化1阶段: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镇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大批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迅速成长起来。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全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加到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45%。2阶段: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也在迅远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接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称“英格兰城市带”。城市化城镇化郊区城镇化3阶段: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1961-1971年人口减少了0.8%,1971-1981年人口减少了10.1%。英国的其他大城市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伴随着这一过程,这些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增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人口比例下降等现象。4阶段:面对城市人口的减少,英国政府和规划师着力开发大城市的中心衰落区,并改善其生活环境,吸引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回城工作和居住,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得到发展。逆城市化逆城市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巴西的虚假城市化"虚假城市化"使得大量的人口进入到城市,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不能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从而在城市里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在城市里生活极其艰难。大量城市中的贫困人口会集中到某些区域,从而形成规模巨大的“贫民窟”。使得南美很多城市既有富有的一面,又有贫穷的一面。虚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印度的滞后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1978——2015年)(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特点1:我国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发展速度较快一、我国城镇化特点2: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东部的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相对落后。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自然原因:东部地区地形较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原因: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化水平高,改革开放初期受到国家政策倾斜,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水平较高。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完成表格内容。项目特点城镇化速度快,呈加速趋势城镇化动力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快,呈加速趋势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首要问题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思考:我国城镇化推进的意义?1、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2、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各种经济活动,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增强,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中心。思考:城镇化对地理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二、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040城镇化率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况1020305060466364531404547156410.617.945.751.3城镇化率(%)①

推动区域工业、服务业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厦门地铁3号线3标首个地下车站主体封顶②

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建筑密集、人口居住集中,水、电、天然气可集中供应。有利于提高土地、水等资源供应效率。(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站有利于对污染物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南京河西城市生态公园(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缩小城乡收入、受教育程度差距,趋同价值观。室外健身器材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1)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2)城镇化改变了地理环境(3)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就医困难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社会治安差3、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假如你是一名“城市医生”,请你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出切实有效的“处方”。科室诊断处方城市环境科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城市交通科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城市住宅科房价高、居住质量差人力资源科就业困难、失业增加①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集中供暖,扩大绿化,建立隔离带;②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③对垃圾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④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①改善城市路网结构,增加城市交通线路;②鼓励公共出行;③促进地下交通发展。①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②保障住宅供应,控制房价;③老旧小区改造。

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4、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将城市中的人和物的信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组织,通过网络获取并传输海量数据,借助云计算进行实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控制系统再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都市区、城市群和城市圈不断涌现,一些学者将特大城市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周边的小城市,形成各有侧重、联系紧密的空间组织形式。如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Howard)针对英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另外,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借助“绿色缓冲区”,将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三个大城市,乌得勒支、哈勒姆、莱顿三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城市联系起来,形成绿心状城市群。为降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人们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活动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2-40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示意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由具备文化吸引力的中央公园和周围居住、商业部分以及外围大部分属于农用地的大型绿带组成。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城市运河相互联系。

(1)读田园城市理论示意图,想一想,建设田园城市的优点和主要问题分别有哪些?答:优点: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主要问题:田园城市理论的乌托邦特征非常明显,现实中很难实现。2-41兰斯塔德城市群示意阿姆斯特丹是首都、经济中心和国际航空港,海牙是国际会议中心和总部基地,鹿特丹是欧洲吞吐量最大的海港,乌得勒支是铁路枢纽和服务中心。(2)读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有哪些优越性?答:大面积的农田、绿地有利于改善都市区的生态环境;环状生态格局利于控制城镇规模,疏散城市职能;减轻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3)议一议,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建设,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哪些意义?答: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城市病。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结合具体区域实际情况,学习这些理论和模式的精髓,开展有中国特色的规划和建设。活动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北方某沿海城市耗资2亿元“邀请”50万株大树进城,以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南方某沿海城市从广西、江西、安徽、湖南等地,购买了5000余株树龄在100~400年的古树来装扮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最大代价是要“牺牲”大量无辜的大树,眼下近距离移植技术的成活率仅60%左右。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移植古树还违反了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擅自买卖属于违法行为。一棵苗木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地让小树在城市生长。(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答: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