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一课时高二地理湘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一课时高二地理湘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一课时高二地理湘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一课时高二地理湘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一课时高二地理湘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ormationandmovementofairpressurebeltandwindbelt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课标解读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课标呈现】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2.运用示意图,说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运用示意图,识别著名气压中心分布,理解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季风环流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水平运动的状况,判断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的风、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等原理解决发生在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探究-日本的氢气球炸弹Columbusflagshipship1942年秋,日本军事气象学家提出了用氢气球把炸弹输送到美国去的建议。日本官方采用了这一建议,利用氢气球炸弹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引起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开始,美国不知道“火源”从何而来,经过气象部门的研究后发现真相。为什么日本的氢气球炸弹能够越过太平洋成功引起美国的森林火灾?目录|CONTENTS01-大气的水平运动01-horizontalmovementoftheatmosphere0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02-formationanddistributionofairpressurezoneandwindzone0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03-seasonalmovementofbarotropiczoneandwindzoneandmonsooncirculation大气的水平运动HorizontalmotionoftheatmosphereO1热力环流ABC地面高空1000hpa800hpa600hpa受热冷却冷却低低高高高低01-风的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气压梯度:10101008100610041002(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气压梯度成正比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方向:大小:特点:现实中存在这样的风吗?01-风的形成结果: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考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于风向,偏向:北右南左大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30-45°)特点:只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现实中存在这样的风吗?01-风的形成存在于高空中(北半球为例)近地面高空500498496494492490488486484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01-风的形成结果: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考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现实中存在这样的风吗?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状况有关例如:陆地>海洋山区>平原等特点:既改变风向又改变大小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01-风的形成存在于近地面高空近地面10201016101210081004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摩擦力01-风的形成高空近地面10241020101610121008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摩擦力560556552548544地面风和高空风01-风的形成风向:甲地西北风乙地东南风风速:甲地大于乙地风向的判断:①定气压梯度力。过该点做等压线的切线,垂直于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画出等压梯度力。②定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根据地转偏向规律画出实际风向。风速的判断:哪里等压线密集(梯度力大),哪里风速就大。@图3-5北半球某地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说出图3-5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再归纳等压线分布疏密与风力大小的关系,并绘出风力最大处的风向。活动探究-气压分布读图3-5、图3-6,完成相关任务。Readfigure3-5andfigure3-6tocompleterelevanttasks.答案:②处风力最大,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图3-6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3-6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绘出该处的风向。活动探究-气压分布读图3-5、图3-6,完成相关任务。Readfigure3-5andfigure3-6tocompleterelevanttasks.InFigure3-6,a,B,CandD,whichisthemostwindyplace?Drawthewinddirectionthere.答案:C处风力最大。01-风的形成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随纬度升高而增大不影响风速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个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01-风的形成风向的呈现方式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5.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A.a B.b C.c D.d随堂巩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FormationanddistributionofpressurezoneandwindzoneO201-大气环流及其影响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我们通过假设一系列条件,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得出大气运动状况。(1)情景一①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②地表性质均一;

③地球不自转。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热冷单圈环流Unicycliccirculation思考: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能否维持?不能。因为地球不是静止的,地球的表面也不是均匀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2)情景二:假设地表物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半球为例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赤道30°N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气流北上右转成西南风30度附近偏转成西风不再北上并在此堆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60°60°30°0°30°60°60°30°0°30°下沉上升近地面形成高压低纬环流近地面右转形成东北风被迫下沉0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30°N副热带高压带0°赤道低气压带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北纬30度形成高压被迫下沉遇热抬升低纬、中纬和高纬环流组成三圈环流,南北半球各有一个。气压带、风带的形成60°60°30°0°30°60°60°30°0°30°下沉上升低纬环流下沉爬升90°N60°N30°N极地受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向低纬形成东北风与北纬30度北上气流在此相遇被迫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气流一支北上一支南下高纬环流(2)情景二:假设地表物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半球为例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中纬环流0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90°N60°N被迫下沉遇冷下沉30°N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被迫抬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0°90°N60°N30°N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锋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图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下沉下沉下沉上升爬升爬升极锋极锋冷空气下沉极地高气压带90°N南南赤道北副热带高气压带30°N热空气上升赤道低气压带赤道南北演示一遍让理解更清晰演示一遍让理解更清晰规律60°60°30°0°30°60°60°30°0°30°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北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南风)找规律、巧记忆(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气压带、风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一样,与西风带风向相反风带整体北撇南捺三圈环流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突破这个难点,经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知识整理图。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风带(

)风带东北信风带(

)气压()气压(

)气压低气压东北风(

)风(

)风90°60°30°0°受热膨胀上升堆积(

)暖而轻气流爬升到冷而重气流之上,形成(

)气流冷却收缩(

)(

)环流(

)环流(

)环流近地面高空(1)结合课文关于三圈环流的描述,将图中内容填写完整。极地高副极地低副热带高盛行西极地东高高低东北西南下沉下沉上升高纬中纬低纬活动北半球三圈环流知识整理北半球三圈环流知识整理三圈环流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突破这个难点,经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知识整理图。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风带(

)风带东北信风带(

)气压()气压(

)气压低气压东北风(

)风(

)风90°60°30°0°受热膨胀上升堆积(

)暖而轻气流爬升到冷而重气流之上,形成(

)气流冷却收缩(

)(

)环流(

)环流(

)环流近地面高空(1)结合课文关于三圈环流的描述,将图中内容填写完整。极地高副极地低副热带高盛行西极地东高高低东北西南下沉下沉上升高纬中纬低纬活动北半球三圈环流知识整理北半球三圈环流知识整理1)气流运动方向低压带:气流上升高压带:气流下沉风带:北撇南捺气压带、风带的特点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下沉下沉上升爬升爬升极锋极锋下沉2)气压带、风带成因热力原因:由于冷热原因导致气流上升或下沉动力原因: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空气被迫上升或下沉风带都在气压梯度、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风带的特点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下沉下沉上升爬升爬升极锋极锋下沉3)气压带、风带性质(温度与湿度)温度取决于纬度:低纬炎热,中纬温暖,高纬寒冷气压带、风带的特点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下沉下沉上升爬升爬升极锋极锋下沉高气压带空气下沉,水汽受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空气下沉高气压地面低气压带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空气上升低气压地面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30°N赤道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60°N30°N气压带、风带的特点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